File:勞榦《居延漢簡考釋》(釋文).jpg:修订历史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差异选择:选中要对比的修订的单选按钮,然后按Enter键或下面的按钮。
说明:(当前)=与最后修订的差异,(之前)=与上个修订的差异,=小编辑。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

  • 当前之前 13:272023年11月14日 (二) 13:27氏子 留言 贡献 5,313字节 +1,048 →‎{{int:filedesc}} 撤销
  • 当前之前 13:252023年11月14日 (二) 13:25氏子 留言 贡献 4,265字节 +659 已填加[zh-hant]的说明:​ 本所前輩學者勞榦出版《居延漢簡考釋.釋文之部》、《居延漢簡‧圖版之部》後,影響日本、英國學者,森鹿三、魯惟一、永田英正、大庭脩等人的研究,也開啟簡冊的復原。1970年代居延新簡出土,新舊簡的關聯成為研究關注的焦點,謝桂華即針對新舊簡進行綴合與簡冊的復原。歷經學者數十年的努力,奠定簡冊復原的基礎,確立簡冊分類集成,以及復原的依據,取得豐富的復原成果。在此挑選出十二組復原的簡冊,向這些前輩學者致敬。 撤销
  • 当前之前 12:552023年11月14日 (二) 12:55氏子 留言 贡献 3,606字节 −751 →‎{{int:filedesc}} 撤销
  • 当前之前 12:552023年11月14日 (二) 12:55氏子 留言 贡献 4,357字节 −630 已删除[zh-hant]的说明:​ 民國十九年,中國和瑞典學者合組的西北科學考察團在甘肅額濟納河沿線調查漢代的烽燧遺址。該年四月廿八日,西北科學考察團團員瑞典考古學家Folke Bergman在額濟納河下游附近的博羅松治(蒙語意為灰墩),編號P9的漢代塢堡中,發現了346枚簡牘,開啟此後沿河遺址一萬餘漢簡出土的先聲。出土較多的地點還有A8破城子、A32金關、A33地灣、A35大灣。由於這一帶屬漢代張掖郡的居延或肩水縣,出土簡牘被統稱為居延漢簡。 撤销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 当前之前 15:032023年11月13日 (一) 15:03氏子 留言 贡献 4,987字节 +4 已编辑[zh-hant]的说明:​ 民國十九年,中國和瑞典學者合組的西北科學考察團在甘肅額濟納河沿線調查漢代的烽燧遺址。該年四月廿八日,西北科學考察團團員瑞典考古學家Folke Bergman在額濟納河下游附近的博羅松治(蒙語意為灰墩),編號P9的漢代塢堡中,發現了346枚簡牘,開啟此後沿河遺址一萬餘漢簡出土的先聲。出土較多的地點還有A8破城子、A32金關、A33地灣、A35大灣。由於這一帶屬漢代張掖郡的居延或肩水縣,出土簡牘被統稱為居延漢簡。 撤销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2023年9月11日 (星期一)

2023年9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