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jpg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jpg(800 × 490 pixels, file size: 145 KB, MIME type: image/jpeg)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Description
中文(臺灣):台灣水泥公司主要是接收日治時期高雄的台灣水泥株式會社、蘇澳的化成工業株式會社、竹東的南方工業株式會社而成。戰後確定其由國省合營後,1946年(民國35年)5月1日,資源委員會與行政長官公署先籌組台灣水泥有限公司接管,由資源委員會派專門委員徐宗涑為代理總經理、台灣水泥業接管委員會主任溫步頤及專門委員湯大綸為代理協理,總管理處設於台北。 實際上,這三大工廠中,以高雄廠歷史最為悠久,產量也最高。「台灣水泥株式會社」是由「淺野水泥株式會社」為擺脫日本水泥工會牽制,在1937年(昭和12年)獨立改組而成,「淺野水泥會社」可說是高雄市最早的工業指標,成立於1917年(大正6年),是台灣最重要的水泥廠。至於「化成工業株式會社」及「南方工業株式會社」,都要到1942年(昭和17年)才開工。在日治時期,「台灣水泥株式會社」年產量為400,000噸、「化成工業株式會社」為180,000噸、「南方工業株式會社」為110,000噸,「台灣水泥株式會社」之重要性,可見一斑。 除了高雄、蘇澳、竹東三大廠外,其他相關單位,也同時併入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市併入者,除「台灣水泥株式會社」外,尚有3個工廠:「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水泥板工場」、「台灣製袋株式會社」、「台灣洋灰加工株式會社」。 高雄廠甫接收時,由溫步頤兼任廠長,逐步遣散日籍技工、技師,增聘大陸籍及本省籍員工,並整修戰時損害的廠房,至1946年(民國35年)底,日籍員工由182人減至1人、本省籍員工由702人增至1122人、大陸籍員工則有52人,產量也由每月2,000餘頓,增至10,000於噸,雖離日治時期的年產40萬噸相去甚遠,也有大幅進步的空間, 但在1946年(民國35年)底之高雄市,已是恢復最好的工廠之一。 1954年(民國43年)11月,政府為實施耕者有其田,將水泥、紙業、工礦、農林四大公司開放民營,台灣水泥公司因此轉為民營企業,後因台灣地區建築業蓬勃發展,各項基本設施積極興建,使得水泥工業一再擴充, 成為當年民營企業中龍頭之一。
Source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77020&IndexCode=Culture_Object
Author 創作者:高史博。貢獻者:高史博
Other versions

Licensing

[edit]
w:en: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This file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Taiwan license.
You are free:
  • to share – to copy, distribute and transmit the work
  • to remix – to adapt the work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 attribution – You must give appropriate credit, provide a link to the license, and indicate if changes were made. You may do so in any reasonable manner, but not in any way that suggests the licensor endorses you or your use.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6:00, 13 April 2022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6:00, 13 April 2022800 × 490 (145 KB)Muyueh Bot (talk | contribs)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