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水陸攻戰紋鑑組(1組2件).jpg」:修訂紀錄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比對選擇的版本差異:選擇要比對修訂版本的單選按鈕並點選底部的按鈕進行比對。
符號說明:(目前) = 與最新的修訂版本比對,(前筆) = 與前一筆修訂版本比對, = 次要修訂。

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 目前前筆 10:592023年12月24日 (日) 10:59氏子 對話 貢獻 6,529位元組 −931 →‎{{int:filedesc}} 復原 標籤手動回退
  • 目前前筆 10:592023年12月24日 (日) 10:59氏子 對話 貢獻 7,460位元組 −616 已移除說明[zh-hant]:​ 最晚到周代,鼎在禮器系統中已具有階級和身分意義,尤其是成套「列鼎」出現後,更為明顯。列鼎一般指形制、紋飾相同而大小相次的一系列的鼎,但實際上並不這麼嚴格,只要成組即可。這種禮制形成的年代尚無定論,不過大概在西周中晚期以後(約西元前九世紀)才明確化。本墓出土四套列鼎,數量分別為九、七、五、三。本墓墓主並非天子,卻以九鼎隨葬,顯然僭越,這種情形在東周大墓中相當普遍。 復原
  • 目前前筆 10:512023年12月24日 (日) 10:51氏子 對話 貢獻 8,076位元組 +450 →‎{{int:filedesc}} 復原
  • 目前前筆 10:462023年12月24日 (日) 10:46氏子 對話 貢獻 7,626位元組 +481 →‎{{int:filedesc}} 復原
  • 目前前筆 10:402023年12月24日 (日) 10:40氏子 對話 貢獻 7,145位元組 +174 已編輯說明[zh-hant]:​ 最晚到周代,鼎在禮器系統中已具有階級和身分意義,尤其是成套「列鼎」出現後,更為明顯。列鼎一般指形制、紋飾相同而大小相次的一系列的鼎,但實際上並不這麼嚴格,只要成組即可。這種禮制形成的年代尚無定論,不過大概在西周中晚期以後(約西元前九世紀)才明確化。本墓出土四套列鼎,數量分別為九、七、五、三。本墓墓主並非天子,卻以九鼎隨葬,顯然僭越,這種情形在東周大墓中相當普遍。 復原
  • 目前前筆 10:372023年12月24日 (日) 10:37氏子 對話 貢獻 6,971位元組 +442 已添加說明[zh-hant]:​ 最晚到周代,鼎在禮器系統中已具有階級和身分意義,尤其是成套「列鼎」出現後,更為明顯。列鼎一般指形制、紋飾相同而大小相次的一系列的鼎,但實際上並不這麼嚴格,只要成組即可。這種禮制形成的年代尚無定論,不過大概在西周中晚期以後(約西元前九世紀)才明確化。 復原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2023年9月20日 (星期三)

2023年8月7日 (星期一)

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2020年9月20日 (星期日)

2019年7月20日 (星期六)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

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