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0295-10177 社會科學十二講.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583 × 7,429 pixels, file size: 40.0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9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社會科學十二講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杉山榮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社會科學十二講
Publisher
樂華圖書公司
Description

包括科學是什麼呢,社會科學的方法,唯物的認識,社會構成之前提,社會之發達過程等12講。書後附馬克思年譜

目錄
第一講 科學是什麼呢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事象
(一) 實象和現象
(二) 物,運動和關係
第三節 因果關係
(一) 因果關係是什麼呢
(二) 因果關係和繼起關係
(三) 因果關係和原因的推移
(四) 因果關係之範圍的制限
(五) 因果關係和相互作用
第四節 因果法則
(一) 因果法則是什麼呢
(二) 為型象的因果法則
第五節 規定,說明和勞作
第二講 社會科學是什麼呢
第一節 社會和自然事象
(一) 區別兩者的標識
(二) 各學者之區別的方法
(三) 何故要稱為社會事象的呢
第二節 為總稱的社會科學
(一) 社會科學和個別的社會諸科學
(二) 為個別的社會諸科學之一的社會學
第三節 馬克斯派的社會科學
(一) 為總稱的社會科學
(二) 馬克斯派的個別的社會諸科學
(三) 為上位的科學的社會科學
第三講 社會法則是什麼呢
第一節 社會法則和自然法則
(一) 因果法則之適當是相對的
(二) 社會法則和自然法則之適當性的差異
第二節 社會科學和社會組織
(一) 社會科學之階級性的問題
(二) 社會意識之適當性
第四講 社會科學的方法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社會科學之方法
(一) 研究方法
(二) 對於右的解釋
(三) 說明方法
(四) 結論
第三節 科學和實踐的關係
(一) 馬克斯與恩格斯的見解
(二) 對於右的見解的批評
(三) 西達摩拉之批評的批評
第五講 唯物的認識
第一節 認識之形成
(一) 唯物的認識
(二) 認識的諸過程
第二節 認識和現象
(一) 認識和現象的關係
(二) 感覺和理解之關係
第六講 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
第一節 唯物論
(一) 唯物論是什麼呢
(二) 馬克斯的唯物論
第二節 辨證法
(一) 辨證法是什麼呢
(二) 黑格爾的辨證法
第三節 唯物辨證法
(一) 馬克斯的唯物辨證法的要素
(二) 馬克斯的唯物辨證法之特質
(三) 馬克斯的唯物辨證法的把握
(四) 結論
第七講 馬克斯的唯物史觀的「公式」
第一節 社會構成之描寫
(一) 總說
(二)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三) 構成社會之靜的表現和把握
(四) 構成社會之動的表現和把握
第二節 社會發達之描寫
(一) 社會發達之過程
(二) 觀察社會發達過程之方法
(三) 社會組織之進步的階段
第八講 社會構成之前提(社會之構造,其一)
第一節 人類
(一) 總說
(二) 人類和動物之差異
(三) 把握人類的前提
第二節 勞動
(一) 人類行為和最廣義的生產
(二) 勞動
(三) 勞動和苦痛
第三節 物質的生活條件
第九講 社會之「基礎」(社會之構造,其二)
第一節 生產過程
(一) 廣狹兩義之一般生產過程
(二) 生產工具和生產力
(三) 生產方法,生產關係及生產關係之總和
第二節 階級關係和家族關係
(一) 階級關係
(二) 家族關係
第三節 社會組織和社會的生活過程
第十講 社會之「上層建築」(社會之構造,其三)
第一節 法制和政治過程(「上層建築之一」)
(一) 政治制度(尤其「國家形態」)
(二) 法律制度
(三) 政治的生活過程
第二節 意識過程(「上層建築之二」)
(一) 意識
(二) 意識和智識階級之機能
(三) 諸種的意識形態
(四) 精神的生活過程
第十一講 社會之發達過程
第一節 總說(矛盾之設定及其解決)
第二節 從經濟的立場的觀察
(一) 「基礎」之發達
(二) 「上層建築」之發達
(三) 要因間之相互作用和自變性之問題
第三節 從人類行為之立場的觀察
(一) 人類之意圖和目的
(二) 社會之發達和階級
第四節 唯物史觀的唯物史觀
第十二講 社會之發達階段(自東洋的社會至市民的社會)
第一節 利益社會和共同社會
第二節 東洋的社會(或「亞細亞的社會」)
(一) 總說
(二) 社會之分散和集積過程
(三) 東洋的社會(馬克斯共同團體之例)
第三節 古代的社會
(一) 奴隸制度
(二) 商業和貨幣
(三) 希臘的社會
(四) 羅馬的社會
(五) 奴隸制度之崩壞
第四節 封建的社會
(一) 階級關係
(二) 莊園制度
(三) 都市經濟(商業和手工業)
第五節 市民的社會
(一) 前資本主義的生產(手工業工場)
(二) 資本主義的生產之生成
(三) 資本主義的生產之機構
(四) 市民的社會
附錄 馬克斯年譜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30
publication_date QS:P577,+1930-00-00T00:00:00Z/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社會科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C
拼音題名
InfoField
she hui ke xue shi er jiang
載體形態
InfoField
557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9:51,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9:51, 10 June 20234,583 × 7,429, 596 pages (40.0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社會科學十二講 (1/1) by (日)杉山榮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0295,10177; 民國圖書.1; 社會科學十二講)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