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0346-10229 中學教務研究.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2.6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93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學教務研究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張文昌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學教務研究
Publisher
民智書局
Description

分行政、教學、指導3編。講述教務的行政組織與行政人員、選科、成績考查,以及自修指導、課外活動指導、教員的教學視導與進修等

目錄
凡例
莊序
導言
1 目的
2 範圍
3 經過
4 感想
第一編 行政之部
第一章 教務之行政組織與行政人員
一 行政組織
1 全校系統
2 教務組織
3 教務會議與分科會議
二 行政人員
1 人員之數量
2 教務主任之資格與待遇
3 教務主任之職務與時間
4 其他教務人員
三 與其他人員之關係
1 校長
2 其他部主任
3 各科主任
4 各級任
5 各教員
第二章 教務工作
一 目的
二 統計
三 結論
1 工作數量
2 工作價值
3 工作分類
4 職員數目
5 一個標準的中學教務工作大綱
第三章 入學考題與入學考試
一 考題來源
二 考題分析
三 批評及建議
1 缺少統一性
2 題式太多,題數太少
3 主要科題目缺點
4 其他科目,口試與體格測驗
四 幾個問題
1 究竟要不要入學考試
2 入學考試應怎樣改良
3 其他各點
第四章 師生缺席
一 各校的限制
1 對於學生
2 對於教員
二 缺席的實況
1 學生
2 教員
三 缺席的原因
1 學生的
2 教員的
3 別人的研究
四 幾個補救辦法
1 注意體育和衛生
2 聯絡家庭減少請假
3 鼓勵出席
4 改良教學
5 嚴格考查和處置
6 對於教員缺度之辦法
第五章 留級與退學
一 留級問題
1 規程
2 人數
3 不及格科目
4 留級原因
二 退學問題
1 規程
2 人數及原因
3 別人對於退學問題的研究
三 補救辦法
1 課程和學級編制的改進
2 教學上的改進
3 行政上的改進
第二編 教學之部
第六章 日課表
一 材料來源
二 目的
三 統計
四 發見事實
1 每日上課節數
2 每日上課始末時間
3 每節時間之廣度
4 各節間休息時間廣度
5 每周上課時數
6 每周自修節數
7 各科上課及自修時間分配
8 從日課表上所見之課外活動
五 問題與建議
1 時間問題
2 分配問題
3 選科問題
4 課外活動問題
5 校舍與設備問題
6 教員負擔問題
7 排表時幾個注意點
第七章 選科
一 需要
二 性質與數量
1 原表
2 數量
3 結論
三 科目與限制
1 所開科目
2 限制
四 幾個建議
1 調查
2 分組
3 數量
4 指導
第八章 教本
一 調查之結果
1 資料
2 分科統計
3 結論
二 幾個意見
1 明了教本意義
2 認識教本功用
3 採用本國文教本
4 自編教本
5 何人選擇
6 選擇標準
7 應用量表
第九章 成績考查與記分
一 各校成績考查現況
1 種類與次數
2 方式
3 計算比例
4 補考
二 各校記分現況
1 制度
2 及格與補考限度
三 討論與建議
1 考試之舊法與新法
2 記分之百分制與等級制
3 比較記分法
4 考查次數與時間
5 計算比例及時分制與學點制
6 分數之秘密與公開
7 天資與努力
第三編 指導之部
第十章 自修指導
一 實際狀況
1 時間
2 地點
3 指導
4 通學生數量
二 討論與建議
1 時間與地點
2 指導的原則
3 自修的方法
第十一章 升學與就業指導
一 各中學畢業生的升學就業統計及指導辦法
二 對於升學指導之建議
1 調查
2 分組指導
3 參考與練習
4 舉行升學預試
5 個別指導
6 實地參觀
7 與各升學之校聯絡
8 考前指導
三 對於職業指導之建議
1 調查
2 課程
3 訓育
4 實習
5 參觀
6 聯絡
7 繼續指導
四 幾種表格
1 調查學生總表
2 升學指導調查表
3 職業指導調查表
第十二章 課外活動指導
一 調查的事實
1 數量
2 種類
3 辦法及其他
4 別人調查或研究的結果
二 原則和步驟
1 原則
2 步驟
三 鼓勵與限制
1 績點制
2 分組制
3 主副制
四 指導教員與指導要點
1 指導教員
2 指導要點
第十三章 教員之教學視導與進修
甲 視導
一 調查所得之事實
1 有無指導
2 負責人
3 次數
4 視導以後
二 幾個建議
1 視導要點
2 視導前
3 視導時
4 視導後
5 幾種表格
6 一個理想的視導員
7 失敗教員的挽救
乙 進修
一 調查所得之事實
1 有無
2 種類
二 幾個建議
1 閱讀
2 功課準備與研究
3 研究會
4 學術組織
5 相互參觀
6 旅行考察
7 暑校與函授
8 休假進修
9 一個理想的教員
附錄
一 對於本研究合作之九省一四四中學校名
二 本書之中西參考書報目錄
三 十七年度中等教育統計摘要
附註 因篇幅過厚而抽出另印單行本三篇
一 行政之部
1 教務表冊研究(已載教育研究第36期)
二 教學之部
2 自然科設備之最低限度研究(教育季刊卷三期)
3 中學圖書館與中學生喜讀之書籍(教育研究第37期)
以上二篇合訂為本所叢書之一,名中學圖書與儀器設備研究。
中學教務研究圖表目次
表1 九十一個中學教務主任學歷比較
表2 九十一個中學教務主任經驗比較
表3 九十一個中學教務主任月薪比較
表4 九十個中學教務主任時間分配比較
表5 六十五個中學教務其他人員月薪分配
表6 中學教務工作總表
表7 各中學教務工作數量一覽表
表8 各中學教務工作數量分配表
表9 各中學教務主任對於教務工作意見表
表10 各項教務工作價值百分數分配表
表11 各校教務工作分類表
表12 調查表中工作分類表
表13 教務職員數與學校性質之關係表
表14 教務職員數與工作數量之關係表
表15 五十二個中學入學考試科目統計
表16 五十二個中學入學考試各科測驗題式統計
表17 八十六個中學招生數目統計
表18 六十一個中學學生缺席實況
表19 七十個中學教員缺席實況
表20 八十六個中學關於學生缺席原因之答案
表21 九十一中學關於教員缺席原因之答案
表22 九十一中學關於師生缺席原因總束
表23 美國調查兒童缺席原因
表24 七十三個中學各級留級人數及百分比
表25 八十六個中學留級生之不及格科目
表26 美國中學生不及格科目人數表
表27 六十八個中學各級退學人數及百分比
表28 八十四個中學的學生退學原因
表29 六個關於退學原因的中外調查比較
表30 教務處試讀留級特別生考查表
表31 試讀生特別生每周考查表
表32 每日上下午上課節數統計
表33 每日上下午上課之始末時間
表34 每節上課時間之廣度及其他
表35 每周上課及自修節數
表36 各科上課時間及自修時間之分配
表37 說目課表中所見之課外活動
表38 一個理想的中學每周時間表
表39 某中學之校舍容量與實際應用對照表
表40 中學選科調查表
表41 五十個中學所開選科數統計
表42 五十個中學所開選科之科目
表43 最多數之四十一種選科之分配與性質
表44 八十八個中學各科教本統計
(1) 黨義
(2) 國文
(3) 英文
(4) 數學
(5) 自然
(6) 史地
(7) 社會科學
(8) 藝術及體育
(9) 哲學
(10) 教育
(11) 商業
表45 沃氏教本量表
表46 162級之每周自修個數及分配
表47 八十三個中學每周上課節數與每天節數統計
表48 七十九個中學畢業生出路統計
表49 調查學生總表
表50 升學指導調查表
表51 職業指導調查表
表52 六十六個中學課外活動數量統計
表53 六十六個中學課外活動種類統計
表54 二十校以上之分類活動名稱
表55 五十九中學中有視導之校數與百分比
表56 中學教學進度表
表57 中學教員自量表
表58 中學視導表格
表59 中學各科教案
表60 教師效率測量表
表61 一個理想的視導員特點
表62 一個理想的教員特點
圖一 各科上課時間分配次序
圖二 規定時間製圖
圖三 日課表活表式
圖四 家庭式教育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2[193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教導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637.3
拼音題名
InfoField
zhong xue jiao wu yan jiu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70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9:57,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9:57, 10 June 20231,239 × 1,754, 493 pages (12.6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學教務研究 (1/1) by 張文昌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0346,10229; 民國圖書.1; 中學教務研究)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