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0674-17935 民生主義經濟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5,202 × 7,325 pixels, file size: 67.8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769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民生主義經濟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周金聲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民生主義經濟學
Publisher
著者自刊
Description

分10章,闡述中國實行民生主義的理論

目錄
上編 總論
第一章 什麼叫民生主義經濟學
一 什麼叫經濟學
資本主義經濟學者的意見
亞丹斯密
約翰密爾
馬夏爾
沈尼爾
社會主義經濟學者的意見
卡爾馬克思
布哈林
斯智伯諾夫
民生主義經濟學者的意見
民生主義經濟學大師國父孫中山先生
二 什麼叫民生主義經濟學
什麼叫民生
七種民生要素
三種民生方法
六種民生方式
民生主義經濟學的定義
結論
第二章 民生主義的平時經濟·戰時經濟·國防經濟論
一 民生主義的平時經濟論
國父對於平時經濟建設的指示
建設之首要在民生
解決民生問題的四大需要
吃飯問題
穿衣問題
住的問題
行的問題
國家經濟建設之兩大目標十大綱領六大計劃
國家富強之本在使人物皆盡其用
改善安樂之新世界端在開發寶藏
總裁秉承國父實業計劃所倡導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之主旨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與新生活運動的關係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推行力量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目的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實施要項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之初步工作步驟
結論
二 民生主義的戰時經濟論
國父對於戰時經濟建設的指示
平衡物價之治本辦法
國家須負責滿足民生之需要
須建立民生之良好基礎
有壟斷性質之事業皆歸國家經營
救濟糧荒必須增加生產節制消費
平衡物價之治標辦法
組織生活需要品管理局
師用均輸平準之法
總裁對於戰時經濟建設之具體意見
管制物價之十大方針
結論
三 民生主義的國防經濟論
國父對於國防經濟建設的指示
經濟建設應以國防為中心
工業發達海陸軍亦隨之強盛
實業計劃沒有一件不根據軍事需要
欲免重受各國兵力侵略必須實行十年國防計劃
總裁論國防經濟建設
建國要先建立國防
國防建設必須利用最高度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技術
國防科學環境的造成
工廠要實行合理化
結論
第三章 國父研究經濟學的方法
正統學派的演繹法
歷史黨派的歸納法
社會主義學派的辯證法
民生主義學派國父的綜合法
學理的根據
民生理則學
理則學即邏輯學
物種進化與人類進化
從不知而行到知而後行
行質的轉變與社會的協力
迎頭趕上的加速創進
方法的應用
形式理則
觀察法
實驗法
歷史比較法
辯證理則
生元說
結論
第四章 以民生主義的立場解釋下列各重要名詞
經濟
欲望
效用
財富和財貨
商品和生產品
勞動和勞動力
社會必需勞動
生活資料和生產手段
剩餘勞動和剩餘價值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統制經濟和計劃經濟
第五章 以民生史觀來觀察經濟進化的史實
一 原始社會的經濟
原始社會的生產技術
原始社會的生產合作
社會主義學者的說法
資本主義學者的說法
我們的說法
原始生產合作的崩壞
二 古代社會的經濟
古代社會的經濟基礎
古代社會的財產制度
古代社會的商業
第一個特徵
第二個特徵
古代社會的崩潰
奴隸的覺醒
奴隸來源的減少
三 封建社會的經濟
封建社會的經濟特徵
封建社會的莊園經濟
封建社會的都市經濟
都市經濟的骨幹是同業工會的組織
同業公會崩壞的原因
四 近代社會的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
產業革命的經過
產業革命的影響
各種產業生產方法的同時變革工場制度的完成
生產量的激增與小經營的消滅
經濟恐慌與失業者的發生
企業的結合與獨占的發生
金融資本的成立
資本主義的功過
先從生產方面觀察
再從分配方面觀察
國父批評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經濟
馬克思共產主義在蘇俄的發展
蘇俄實行馬克思共產革命的失敗
列寧連忙掉過頭來採用新經濟政策
蘇俄走上計劃經濟之路
國父眼中的蘇俄革命
蘇俄實是三民主義的革命
蘇俄尚夠不上行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亦不是真共產主義
蘇俄暗合三民主義革命的跡象
民生主義經濟
用民生主義代替社會主義的理由
民生主義切合社會進化的原理
中國經濟的特徵
次殖民地經濟及其演變的過程
中國經濟建設的三個鐵律
不必經過資本主義階段
解決中國社會問題亦不必用武力及無產專政
實行民生主義為中國經濟唯一生路
民生主義經濟制度
平均地權
節制資本
國營實業
勞工問題
我國經濟建設已走上民生主義計劃經濟的大道
民生主義為建設世界新秩序的南針
五 結論
馬克思的歷史定命論
國父的歷史飛躍論
人類歷史是人類所創造
事實勝過雄辯
民生主義對於歷史的發展是認為可以飛躍的
人類歷史發展的實例
馬列歷史公式的錯誤
中共抄襲馬列老套的執迷不悟
歷史的漸進與歷史的飛躍之同為真理
第六章 民生主義經濟學與近代經濟學說史
一 古典主義學派
古典學派的前驅
古典學派的幾個重要人物
古典學派的特質
古典學派的缺點
二 歷史主義學派
社會的背景
歷史學派的學說
歷史學派的特質
歷史學派的缺點
三 限界主義學派
學說與時代
限界效用學說之創設者
限界效用學說之解釋
限界效用學說之批評
四 社會主義學派
社會主義經濟學之成立
空想的社會主義
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
唯物史觀說及批評
剩餘價值說及批評
階級鬥爭說及批評
國父評論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以物質為重心的不正確
階級鬥爭說的謬誤
由社會進化事實證明馬克思理論的錯誤
社會進化由於大多數經濟利益相調和
盈餘價值不能完全歸之於工人的勞動
求生存才是社會進化的原動力
馬克思理論種種不合事實
判斷資本制度自然消滅的錯誤
判斷工作時間問題的錯誤
判斷資本家多得盈餘價值的錯誤
判斷商人消滅問題的錯誤
判斷實業發展專靠生產與資本的錯誤
結論——民生為社會歷史的中心
五 民生主義經濟學派
民生主義的時代背景
民生史觀的哲學基礎
從經濟發展史上觀察
從政治發展史上觀察
從文化發展史上觀察
民生主義就是資本主義嗎
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嗎
民生主義經濟的法則和理想
土地和資本要如何共有
生產力要如何組織到共治境界
生產品要如何分配到共享境界
民生主義經濟的特質
社會和平論
經濟協調論
富國利民論
民生主義經濟學在近代經濟學說史上的地位
結論
下篇 本論
第七章 民生主義的生產論
一 生產概論
什麼叫生產
什麼叫再生產
重農學派的生產論
亞當斯密的生產論
李嘉圖的生產論
馬克思的勞動生產論
國父的社會全體性生產論
民生主義生產力的構成
協力
分工
機器
民生主義生產的目的
在養民不在賺錢
民生主義生產的方式
生產技術的社會化
生產要具的社會化
民生主義生產的組織
三種不同組織的綜合併用
民生主義生產的特質
充分生產公平分配
二 生產要素
土地
土地的概念
土地在生產上的功用
土地有肥瘠之原因
李嘉圖土地生產漸減律說
國父認為土地生產力可以增加說
土地所有制的變遷
土地公有制
土地私有制的成立
土地私有制的弊害
從倫理方面觀察
從社會方面觀察
民生主義首先採取平均地權的理由
從政治方面說
從經濟方面說
從文化方面說
從社會方面說
從本黨革命之宗旨說
勞動
勞動的概念
勞動的要素
勞動的組織
所謂勞動之邊際生產力
中國勞工問題的發生及其特徵
國父對勞工問題的遺教
中國工人自身的地位和責任
中國工人鬥爭的目標
中國工人要抵抗外國經濟的壓迫
階級鬥爭的辦法不適用於中國
工人失業問題的指示
改進工資制度的指示
對於工作時間的主張
關於工人教育問題的指示
總裁對勞工問題的訓示
中國國民黨與工人的關係
工人的出路
保障勞工與加緊生產
中國國民黨勞工政策的方針和綱領
中國國民黨勞工政策之實施
資本
資本的概念
資本的性質
資本的種類
資本來源的各種學說
貯蓄說
禁慾說
掠奪說
勞力說
國父對於資本特創的學說
資本本質的認識
資本公有論
從分配說
從供給說
從生產說
資本公有的方法論
結論
產業組織
產業組織的意義和形式
資本主義社會的產業組織
私營企業組織
企業與企業家
大企業與小企業
個人企業
公司企業
企業結合
國父對於企業結合的批評
民生主義社會的產業組織
一面承認私人小企業存在一面使產業公營
合作組織
結論
三 實業計劃與工業生產
實業計劃要義
根本工業與發展中國實業各計劃之關係
創立製鐵煉鋼廠與第一計劃之關係
設立大士敏士廠與第二計劃之關係
創立造船廠與第三計劃之關係
創立機關車客貨車製造廠與第四計劃之關係
工業本部與個人生活需要之關係
必須實行第五計劃以圖國民福利
糧食工業計劃
衣服工業計劃
居室工業計劃
行動工業計劃
印刷工業計劃
礦業與近代工業發展之關係
必須實行第六計劃以立工業之根
開採鐵礦計劃
開採煤礦計劃
開採油礦計劃
開採銅礦計劃
開採特種礦計劃
製造礦業機械計劃
設立冶礦廠計劃
發展交通工業與開發礦產及各種工業之聯繫
發展交通與完成第一計劃之聯繫
發展交通與完成第二計劃之聯繫
發展交通與完成第三計劃之聯繫
發展交通與完成第四計劃之聯繫
手工業與目前國民生活之關係
中國手工業之價值
各盡雙手之長則萬事具備
四 實業計劃與中國命運
實業計劃為中國物質建設的寶典
實行實業計劃最初十年內所需完成之各項工作表
實行實業計劃最初十年內所需各級幹部人才之數目
實行實業計劃最初十年內所需各項主要物資之數目
實業計劃全部完成中華民國即富強康樂
五 振興農業生產的計劃
中國人口銳減的原因在農業不進步
中國糧食不足的原因
國內要有三年之蓄始許運糧出國
要農民努力生產便是要耕者有其田
要耕者有其田必須農民與政府合作
發展農村經濟之三項重要設置
特設專責之農官
亟設專攻之農政學校
制用精良之農業機器
發展農村經濟開始時之六事
清戶口
立機關
定地價
修道路
墾荒地
設學校
增進農業生產之七種基本方法
製造機器
改進肥料
請求換種
去除害蟲
保存食品
便利運輸
防備天災
六 發展工農業生產的先決條件
分兩路進行
守四個原則
確定中央與地方之權利義務
確定國家與人民之權利義務
實行保護獎勵政策
規定利用外資辦法
救濟農工為中國當前之要務
工業必須與農業切取聯繫
第八章 民生主義的分配論
一 分配概論
什麼叫分配
民生主義分配與資本主義分配
分配的理論
分配的性質
分配的方法
民生主義分配與共產主義分配
分配的理想相同
分配的方法卻不一樣
民生主義分配的特質
分配與生產同時並重解決衣食住行四種需要
合作社為過渡到共享的橋梁
凡事可共才是民生主義分配最後的目的
二 地租
地租的概念
關於地租問題的各派學說
國父對於地租的意見
各派學說和平均地權
城市地租和農村地租
地租高低的原因
平均地權的方法
照價納稅照價收買
土地的自然增價收歸公有
限田
設立土地信用機關
平均地權的實行
土地徵收法
土地法
剿匪區內土地處理法
二五減租
佃權保障
平均地權的目的
耕者有其田
土地公有
三 工資
工資的概念
工資的種類
工資的決定
各種工資學說
李嘉圖
拉薩爾
馬克思
克拉克
惠勒夫婦
國父特創的工資學說
勞動的特質
國父以為工資自然增加的原因
實業發達
工會勢力的發展
政府的立法
資本家觀念的改變
政治的改良
國父為什麼主張增加工資改善工人生活呢
從分配說
從生產說
從道德說
從政治說
國父提高工資的方法
增加所得
改良工業
計劃經濟
社會事業
國家經營
結論
四 利息
利息的概念
利息的起因
利息的決定
決定需要額之原因
決定供給額之原因
利息的漸減
資本主義學派的意見
社會主義學派的意見
國父的意見
關於利息之學說
剝削說
使用說
忍欲說
交換說
國父對於利息的主張
利息交換忍欲生產力說不相衝突
高利借貸應廢止
利息應有限制
利息應歸公有
五 利潤
利潤的概念
利潤的來源
特殊的講價利益
市價的變動
需要的驟增
利潤的決定
亞常斯密的意見
馬克思的意見
國父對於利潤的意見
商人分配利潤的來源
資本家增加利潤的方法
資本有機構成之大小與所得利潤之差別
民生主義經濟的利潤制度
發達公營產業
以累進稅率徵收所得稅
工業所得稅
中間商業所得稅
財產所得稅
遺產稅
確立工人分紅制
第九章 民生主義的交易論
一 交易概論
什麼叫交易
交易的利益
化無用之物為有用
發達人類的技能
交易市場進化的四時期
國父對於交易的意見
交易的發生
生產力的增加是第一個因素
交通便利是第二個因素
交易的進化
物物交易時代
貨幣交易時代
信用交易時代
交易之目的
貨暢其流
物盡其用
二 價值與價格
什麼叫價值
關於價值的各種學說
勞動價值說
亞當斯密
李嘉圖
馬克思
生產費說
約翰密爾
界限效用說
高申氏與奇逢斯
賁巴衛克與門格爾
均衡說
馬夏爾
國父的社會全體性價值說
肉體勞動與精神勞動同是創造價值的東西
剩餘價值不全是工人勞動所創造
社會全體性價值學說的建立
價格是什麼
需要供給的法則
需要供給法則與市場價格
需要供給法則與正常價格
民生主義經濟下的價格問題
三 貨幣信用與銀行
貨幣
貨幣的職能
貨幣本位制度
貨幣的價值
貨幣與物價之關係
格來顯謨法則不適用於中國
紙幣
紙幣之概念
兌換準備制度
國父的錢幣革命論
錢幣革命與非常政策
錢幣革命之意義
錢幣革命之方法
錢幣革命之功用
務使公私收支皆用紙幣
各界應使紙幣的信用高過兌現
應盡萬能的人工以增加為金錢所代表的生產
國人應將信用外國紙幣的心理來信用中國紙幣
總裁秉承國父遺教實行法幣政策
信用
信用的意義
銀行之效用
匯兌的意義
匯兌之計算方法
外國匯兌
票據交換所
信用之利弊
國父對於銀行的具體意見
有銀行始能活潑工商業
宜使中央銀行有支配全國金融之權力
銀行須由國家經營管理
國父對於統制外匯之理論
中國金融所受外匯之損失
勿再將金銀輸出海外及埋藏地中
勿再存款外國銀行
中國銀行自辦匯兌事業
第十章 民生主義的消費論
消費論在經濟學上的重要
消費的意義
消費種類
生產的消費
非生產的消費
國父對於生產與消費關係的見地
生產與消費平衡說
國父對於人類消費進化歷史的分級
由需要而安適而繁華
資本主義的消費和民生主義的消費
中國目前的消費問題
怎樣達到合理的消費標準
目前畸形消費的改善
都市與農村消費的不均
洋貨消費多於國貨消費
消費與生產不均衡
總裁對於消費的準確指示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2[194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經濟學-民生主義 民生主義-經濟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092.6
拼音題名
InfoField
min sheng zhu yi jing ji xue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4,730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1:23,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1:23, 10 June 20235,202 × 7,325, 769 pages (67.8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民生主義經濟學 (1/1) by 周金聲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0674,17935; 民國圖書.1; 民生主義經濟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