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1427-10970 現代世界觀.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160 × 6,085 pixels, file size: 13.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78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現代世界觀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德〕塔爾海瑪(A.Thalheimer)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現代世界觀
Publisher
崑崙書店
Description

分16章。宗教,希臘唯物論,希臘觀念論,古代論理學與辯證法,印度唯物論,黑格爾與費爾巴哈,由自然科學到唯物論到辯證唯物論,唯物論的認識論,辯證法,辯證唯物論的歷史理論,古代中國哲學,實用主義等

目錄
第一章 宗教(一)
現代世界觀的紛岐
自然科學的統一性
辯證唯物論的統一性
反面
問題:辯證唯物論之史的發展
獨立研究的途徑
理論和應用
辨證唯物論的兩個特徵
現代世界觀的兩本根本傾向
中間傾向即小資產階級的傾向
布爾喬汜亞的傾向之變態
本書的程序
宗教是最古的世界觀
宗教的根本性質
自然現象之宗教的與自然科學的說明
宗教的經驗是空想的加工和補充
宗教的主要來源
一、人類對自然的關糸
二、社會的關糸
社會秩序之宗教的確立
答布的規定
祖先崇拜和血族制度
僧侶階級是由社會的分工及階級形成產生出來的
當時僧侶階級的進步作用
第二章 宗教(二)
宗教的發展及其與生產形態的關糸
地方神、種族神、民族神
世界宗教的基督教
原始基督教、奴隸及被壓迫階級的宗教
對建時代的基督教
資本主義社會的宗教及共階級基礎
資本主義社會無秩序的狀態
宗教心、戰爭與革命
結宗教及教會而行戰爭的革命布爾喬汜亞
支配工具的宗教
宗教與農民階級
宗教與近代普魯列達里亞
第三章 希臘唯物論
對宗教的兩個立場:合理主義和歷史唯物論
宗教的啟矇事業是準備革命的附屬
共產黨對於宗教的態度
蘇維埃國家與宗教
宗教的作代物
現代世界觀的發展
出發點的希臘
奴隸經濟發展的關糸
希臘自然科學與小亞細亞的希臘商業都市的發展
專制王、人民、都市貴族
奴隸買賣與奴隸經濟
自由的手工業者及工錢勞動者
米勒的退利斯、唯物世界觀的發端
為宇宙原理之水
第四章 希臘觀念論
亞諾芝曼德
為宇宙發達的出發點之物質
赫拉頡利圖斯
事物一般的發生法則
辨證法的初步
循環作用之發達
與近代進代概念之區別
矛盾的發展
普啟遍結立性
反對個人的靈魂不滅
赫拉頡利圖斯和當時地的階級關糸
他屬於都市的貴族
人民求救世主的宗教
原子論最徹底的完成體
觀念信紙的分歧點
拍拉圖與亞里十多德
以奴隸經濟為基礎的社會衰落開始與走向觀念論的迴轉
奴隸社會所有的矛盾
奴隸經濟維持的條件是在不斷的交戰及其影響
無產自由民是國家的寄生蟲
自由民這間階級對立的發展
技術進步因奴隸經濟而閉塞
希臘社會發達下降的分歧
真理的支配與智者的支配
古代德謨克拉西和近代德謨克拉西
古代觀念論哲學的反動的方面和進步的方面
第五章 古代論理學與辯證法
關於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略史
雅典社會與論理學的興味
形式諭學的對象
形式諭學兩個主要命題
一、同一律二、矛盾律
形式論理學兩個主要命題的明訂
從辯證法的立場來者察論理學的兩個命題
同一律假定事物的不變性
甲非甲這個命題所表現的是普遍的變化
慣例
同一性與差別性同時並存
矛盾律之辯證法的檢討
普遍的變化,表現矛盾的普遍性
就數學一說
空間運動的矛盾
埃里亞學派對於運動解說的背理
靜止的箭之背理
亞基列士與龜兢走之背理
有限或無限繼續或斷的辯證法
亞基列士與龜兢走的背理之數學的解決
靜止的箭的背理之數學的解決
有意義的矛盾與無意義的矛盾
基準是在於事物現實的變化
形式論理學與辯證法的的相互關糸
形式論理學的適用範圍之限定
辯證法在事物的運動中和因果關糸中
考察事物作較為正確而普遍的解釋
唯物論的及觀念論的辯證法
古代辯證法的起源
古代辯證法的不發達及其社會的根源
□的辯證法
橫的辯證法
歷史的辯證法
奴隸勞動與古代辯證法之限制性
到唯物的辯證法的擴大及其社會關糸
第六章 印度唯物論
東方唯物論的要素是走到辯證唯物論的結合點
敘事詩時代之宗教的危機
婆羅門僧
婆羅門僧侶為支配的世襲階級
■陀時代的社會關糸
非亞得安人的土著因亞利安人的征服迫為奴隸
原始共產村落共同體中階級對立之發生
首陀羅
紀元前六世紀的階級關糸
地地的買賣和貸借
家庭奴隸
宗教與農民階級
社會的變革和宗教的危機
世襲階級
亞利安人與非亞利安人間支配關糸的出發點
四個主要階級
世襲階級的的形成與印度想想的根本問題
一、輪迴
古代埃及的階級形成與再生思想
二、果報
佛教是對於階級制度僧侶支配的宗教界限內的叛逆
所對經以贖罪方式獻供物□僧侶
原始佛教的變遷
對婆羅門教最急進批評的印度唯物論
印度唯物論的主要學說
古印度唯物論之一節
印度的論理學
第七章 黑智兒與費爾巴哈
歐洲中世紀的煩瑣哲學的特徵
宗教改革
布爾汜亞哲學的主要目的及其主要內容
基督教和一般宗教的批判
為自然科學的發展
造出餘地
十八世紀法蘭西唯物論的最高點
狄德羅與黑爾物梯斯
福祿特爾與慶梭
理性宗教是布爾喬汜亞的的宗教
德國哲學
黑智兒和他的時代
辯證的方法的新發見及其發展
辯證法是革命的普遍的形式
黑智兒的絕對的或客觀的觀念論
思維運動是宇宙運動的創造的創造者
觀念論的形式中社會現實的關糸
觀念的矛盾是歷史進展的動力
自然中沒有發展
黑智兒哲學使宗教內潰
青年黑智兒派和宗教公然分裂
費爾巴哈
由觀念論到唯物論的推移
哲學之消極的解體
第八章 由自然科學的唯物論到辯證唯物論
費爾巴哈的進步和缺點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辯證唯物論的來源
一、德國哲學家黑智兒和費爾巴哈
二、英國的階級門爭
三、法蘭西革命的歷史
唯物歷史與宗教及哲學的解體
唯物辯證法是哲學史積極的總結果
認識論、外界之獨立的存在
觀念論的見解
由觀念論的見解發生的結論
實在(有)和非實在(非有)的關糸及自己意識
主觀的觀念和客觀的觀念
外界的物質
思惟與腦
第九章 唯物論的認識論
物質及其機能之無限的差別性與無限的統一性
思惟對於現實的關糸
觀念論的見解
思惟是事物之普遍的交互作用的特殊情形
人類感覺器官的特殊性
人類感覺器官的限制性
由思惟而揚葉了人類感覺器官的特殊和限制性
真理的標準
真理不是以矛盾為標準
觀察和實驗是真理的試金石
事物之完全的(或絕對的)認識是可能的嗎
例:牛頓的引力法則和愛因斯坦的引力法則
世界的全體可駐完全認識麼
辯證法與個別科學
辯證與個別科學之交互的制約性
先天的觀念是存有的麼
思惟之的根本性質或根本機能
第十章 辯證法(一)
辯證法的發展階段
一、縱的辯證法、赫拉頡利圖斯
二、橫的辯證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三、縱的各橫的辯證法歷史的觀念論的辯證法
黑智兒
黑智兒綜合古代兩階段的辯證法
布爾喬汜亞辯證法
黑智兒辯證的復活
柏格森的辯證
辯證法的定義
辯證法三源泉
辯證法的三個主要的命題
第一個主要命題,對立融合的法則、或事物之對極的統一的法則
事物之無限的絕對的統一(或事物之無限的絕對的同一)
辯證法的形障
事物對立性之無限的絕對差別性
對立融合的法則包含於一切非無內容的命題之中
辯證法的一個根本法則的源泉
第十一章 辯證法(二)
第二個主要命題:否定的法則
一切事物是過程,或是進行
變化在對立中或在矛盾中顯現
否定表現事物的運動或事物變化
二重的否定
否定和肯定是對極的概念作用
由二重否定而生新事物
正、反、合、
否定之否定的法則的兩種曲解
一、無打消之綜合或不由否定之綜合
二、忽略了在新在事物中含有舊的事物
柏格森之神秘的過程之發展
辯證汪的第一個曲解:機會主義的曲解
辯證法聽第二個曲解:無政府主義的曲解
例證
第二主要命題和第一主要命題的關糸
為過程對立融合或在繼續中結立融合
辯證法的第三個主要命題:質變為量和量變為質
辯證灶的第三個主要命題是第一主要命的特別應用
第十二章 辯證唯物論的歷史理論(一)
歷史理論和革命是實踐
唯物論的歷史理論和觀念論的歷史理論根本不同
唯物論的歷史理論與常識
觀念論的歷史理論沒有說明什麼
什麼是生產方法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法
單純商品生產
生產與分配
生產方法不是職業部門
生產方法不是技術
從何決定生產方法的發展?
勞動生產力之發展
第十三章 辯證唯物論的歷史理論(二)
階級對立
階級對立是客觀的
階級門爭不是馬克思所發見的
階級門爭之內容
階級意識或階級觀念形態
階級及其他社會的集閣
革命與進貨
第十四章 古代中國哲學(二)
從辯證唯物論的見地觀察古代中國哲學
古代中國哲學對於民族宗教和國家宗教的關糸
古代中國的民族宗教和國家宗教
上帝不是古代中國的唯一神
祖先崇拜與自然精靈之崇拜
為什麼古代中國哲學對於宗教沒有門爭呢
古代中國哲學時代的階級關糸
老子
老子學說托爾斯泰學說的比較
社會秩序與自然秩序的關糸:[宇宙主義]
第十五章 古代中國哲學(二)
墨子
名家
楊子
中國哲學和哲學上的根本傾向
孔子
老子
老子對於辯證法的預知
易經中的萌芽
墨子之原始的唯物論
名家
第十六章 實用主義
實用主義之進步的、民主的、無偏見的外觀
費爾巴哈以後歐洲布爾喬汜亞哲學之特徵
大戰後哲學的普遍性質
實用主義的學派
實用主義是主客的觀念論
實用主義和經驗批論的近似性
席勒爾的例證
參考書
結語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93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辯證唯物主義
中圖分類
InfoField
B02
拼音題名
InfoField
xian dai shi jie guan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54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4:16,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4:16, 10 June 20234,160 × 6,085, 278 pages (13.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現代世界觀 (1/1) by (德)塔爾海瑪(A.Thalheimer)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1427,10970; 民國圖書.1; 現代世界觀)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