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1568-10796 烏江鄉村建設研究.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266 × 7,200 pixels, file size: 28.5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01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烏江鄉村建設研究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蔣傑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烏江鄉村建設研究
Publisher
中央日報館發行課
Description

目錄
上編 過去之烏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國鄉村當前之危機
第二節 國內鄉村建設運動鳥瞰
第三節 研究烏江鄉村建設之意義
第二章 烏江鄉村社會之演進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地理
第三章 過去烏江鄉建事業總檢討
第一節 歷史略述
第二節 進行概況
第三節 人才及經費
第四節 事業與困難
中編 現在之烏江
第四章 今日烏江之鄉村建設
第一節 烏江之實驗區
第二節 實驗區之緣起及目標
第三節 實驗區進行概況
第四節 實驗區之人才及經費
第五節 實驗區之事業與困難
第六節 農民獲得利益之估計
第五章 各方對於烏江鄉村建設之輿論
第一節 區外人士之輿論
第二節 區內鄉民之意見
第六章 烏江鄉村社會調查報告
第一節 人口
第二節 土地
第三節 農場經營及其生產與用途
第四節 農家副業
第五節 商業
第六節 經濟
第七節 農家生活及其負擔
第八節 教育
第九節 自衛及自治
下編 將來之烏江
第七章 正在進行之整個計劃
第一節 促進實驗區本身之效率
第二節 成立和縣第二區農村建設委員會
第八章 烏江鄉村工作人員經驗談
第一節 今後鄉村建設之出路
第二節 鄉村建設事業之中心——組織
第三節 農業推廣實施方案
第四節 對於辦理農會及鄉村建設之管見
第五節 鄉村建設與鄉村衛生
第六節 告今日鄉村工作人員
第九章 結論
第一節 對於過去烏江鄉村建設之觀感
第二節 對於現在烏江鄉村建設之見解
第三節 對於將來烏江鄉村建設之希望
第四節 對於國內鄉村建設運動之貢獻
一 圖次
第一圖 烏江項王墓
第二圖 蘇皖兩省分界之惠政橋
第三圖 烏江鎮附近土壤分布
第四圖 烏江鄉運發祥地……紀氏宗祠
第五圖 過去烏江鄉村建設範圍
第六圖 烏江所用各種推廣方法之成效比較
第七圖 烏江農村小學教師任期久暫
第八圖 烏江農村小學學生家庭職業人數比較
第九圖 仿造五齒中耕器之人物
第一○圖 烏江實驗區開辦時蓋造之新屋
第一一圖 烏江實驗區租用當鋪後之大門
第一二圖 (a)烏江鎮遠跳(b)安徽和縣烏江鎮實測
第一三圖 今日烏江鄉村建設範圍
第一四圖 烏江衛花……愛字美棉成熟期
第一五圖 烏江實驗區推廣之小麥種……金陵二十六號
第一六圖 烏江實驗區之十二匹馬力發動機
第一七圖 烏江實驗區大樹狄農場鳥瞰
第一八圖 烏江永鎮寺……農村小學校舍
第一九圖 烏江實驗區大樹狄農民夜校校舍
第二○圖 烏江實驗區小王村信社全體社員
第二一圖 烏江農村合作社分布區域
第二二圖 烏江信用合作社社員分類
第二三圖 烏江信用合作社社員借款用途比較
第二四圖 烏江棉社運銷過程之一……搬上駁船
第二五圖 養魚合作社出產品之一
第二六圖 烏江實驗區抽水機表演情形
第二七圖 烏江農村信用兼營合作社聯合會全體職員
第二八圖 烏江實驗區倉庫之一角
第二九圖 烏江鎮鄉農會開會情形
第三○圖 烏江農民醫院
第三一圖 烏江農民醫院診治疾病分類
第三二圖 烏江鄉村間之牛糞圖案
第三三圖 烏江鎮前街之市場
第三四圖 烏江婦女娛樂之一……斗紙牌
第三五圖 烏江兒童娛樂之一……趕球入老窠
第三六圖 烏江宗教建築之一……城隍廟
第三七圖 烏江農產品展覽會中得獎農民
第三八圖 烏江實驗區交給地方接辦事業之一……江浦縣十三個合作社(全體移交及接管人員)
第三九圖 烏江實驗區領導下之壯丁隊
第四○圖 將來烏江鄉村建設範圍
第四一圖 第二區農村建設事業推廣系統
二 表次
第一表 中國最近三年農產品進口淨數及總值
第二表 中國曆年發生戰爭之省份數目(一九一二——一九三三)
第三表 民國二十年大水災各省所受損失
第四表 最近十年烏江鄉村社會災患
第五表 烏江農民運輸農產品方法
第六表 烏江鎮附近土質概況
第七表 烏江鄉村建設事業概況
第八表 烏江農村改進部農場損益(民國十八年度)
第九表 烏江農業推廣實驗區行政組織系統
第一○表 烏江農業推廣實驗區歷任職員一覽
第一一表 烏江農業推廣實驗區開辦費分配概況
第一二表 烏江農業推廣實驗區經常費分配概況
第一三表 烏江農業推廣實驗區棉種推廣概況(民國二十年至二十三年)
第一四表 烏江農業推廣實驗區麥種推廣概況(民國十九年至二十三年)
第一五表 烏江農業推廣實驗區樹苗推廣概況(民國二十二年)
第一六表 烏江農業推廣實驗區農場損益(民國二十二年)
第一七表 烏江信用合作社歷年成立社數及社員人數比較
第一八表 烏江農村合作社分布概況
第一九表 烏江信用合作社歷年放款數量及分配情形
第二○表 烏江農村保證責任棉花生產運銷合作社組織系統
第二一表 老程村養魚有限合作社組織系統
第二二表 烏江農村信用兼營合作社聯合會組織系統
第二三表 烏江農村信用兼營合作社聯合會民國廿三年度資產負債(一月一日至十二月卅一日)
第二四表 烏江農村信用兼營合作社聯合會民國廿三年度損益計算(一月一日至十二月卅一日)
第二五表 烏江農村信用兼營合作社聯合會糧食抵押概況
第二六表 烏江農會行政組織系統及其事業進行範圍
第二七表 烏江農村衛生服務處工作目標
第二八表 烏江農民申述實驗區所以良好之理由
第二九表 烏江農民加入農會之理由
第三○表 烏江農民希望實驗區之助力
第三一表 烏江鄉村社會調查之村莊名稱及農家數目
第三二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人口親屬關係
第三三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家庭大小狀況
第三四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家庭大小與農場面積大小之關係
第三五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家庭大小與農民類別之關係
第三六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人口與全國調查每五年年齡分配百分比較
第三七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人口與瑞典標準人口年齡分配比較
第三八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人口與孫得博氏之人口增減測量比較
第三九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人口每五年年齡性別分配百分比較
第四○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人口每百女子對於男子之比率與全國比較
第四一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人口結婚年齡分配
第四二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各種土壤所占之作物面積及作物畝面積
第四三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土地用途之分配
第四四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之房屋及曬場面積分配
第四五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墳墓之數量及面積
第四六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作物面積分配
第四七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作物面積與農場面積大小之關係
第四八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作物面積利用情形
第四九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之作物畝面積以及複種指數
第五○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糧食作物面積分配
第五一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糧食作物面積占作物畝面積之百分率
第五二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農場布置概況
第五三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田塊分布狀況
第五四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田坵分布狀況
第五五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農場面積分配
第五六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地權分配
第五七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納租制度類別
第五八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各季作物栽培面積
第五九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土壤中作物分布概況
第六○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各組農場所有作物畝在其本組中所占百分率比較
第六一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各組農場共有家畜之數目
第六二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家畜之數目及分配
第六三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增減之肥料種類及家數
第六四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各組農場施肥數量
第六五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主要作物之每畝施肥量
第六六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家工及僱工估總農工之百分比較
第六七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男工女工童工實際工作時間所占百分率比較
第六八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每個工人等數每年所耕種之作物畝
第六九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每個役畜單位每年耕種之作物畝
第七○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各種土壤中主要作物之每畝通常產量
第七一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主要作物產量總額及其比較
第七二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各組農場之作物指數比較
第七三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收穫之副產物數量
第七四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各種主產物用途百分率
第七五表 烏江農家副業概況
第七六表 烏江鎮之戶口人口及每戶平均人口狀況
第七七表 烏江鎮人口職業概況
第七八表 烏江鎮商店營業種類
第七九表 烏江駐馬河口進口貨物一覽(民國二十三年全年)
第八○表 烏江駐馬河口出口貨物一覽(民國二十三年全年)
第八一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資本總值及其支配
第八二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農場進款數目及其支配
第八三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農場費用數目及其支配
第八四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借貸概況
第八五表 烏江一四五農家借款來源比較
第八六表 烏江八二農家歷世職業傳授
第八七表 烏江二五家農民每日食物數量
第八八表 烏江二五農家食物中加羅里來源與全國美國及日本比較
第八九表 烏江八二農家共有臥室間數及每間所住人數
第九○表 烏江八二農家共有蚊帳數目及每個蚊帳所住人數
第九一表 烏江九九位農民信教類別
第九二表 烏江八二農家敬神概況
第九三表 和縣第二區各級學校概況
第九四表 和縣第二區鄉小現任教職員學歷概況
第九五表 和縣第二區鄉小教職員年齡比較
第九六表 和縣第二區鄉小教職員在校任期年限比較
第九七表 和縣第二區各學校校舍分配情形
第九八表 和縣第二區私塾概況
第九九表 和縣第二區私塾授課科目統計
第一○○表 烏江八二農家已未受教育之男女比較
第一○一表 烏江農業推廣實驗區重訂組織系統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4[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農村經濟-經濟建設 經濟建設-農村經濟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329.06
拼音題名
InfoField
wu jiang xiang cun jian she yan jiu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64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4:44,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4:44, 10 June 20234,266 × 7,200, 401 pages (28.5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烏江鄉村建設研究 (1/1) by 蔣傑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1568,10796; 民國圖書.1; 烏江鄉村建設研究)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