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2583-11429 二十世紀的經濟學說.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845 × 7,404 pixels, file size: 33.38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6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二十世紀的經濟學說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匈〕溫格爾(Theo Suranyi- Unger)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二十世紀的經濟學說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分為「德語諸國經濟學的發展」、「法意經濟學的發展」、「英美經濟學的發展」等編。依次就方法論問題、學說體系及對價值、價格、分配諸範疇所持的理論詳加論述,並探討各派經濟學說的哲學淵源

目錄
緒論各種語言的經濟理論的發展
第一篇 最近各派經濟學說的哲學淵源
一 巴登學派、方法論問題及經濟學中的價值哲學
二 「取銷價值」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三 馬堡學派、加塞爾及李夫曼
四 孔德、斯賓塞和經濟均衡論
五 功利主義的倫理學、劍橋學派及經濟自由主義
六 斯坦姆拉及其社會法的經濟論
七 德國理想主義哲學的復興與史盤
八 泰爾德心間心理學的思想體系
九 美國哲學的樂觀主義與葛拉克學派
一○ 新美國心理學及經濟的制度主義
第二篇 德語諸國經濟學的發展
第一章 方法論與組織化
一 方法論爭的告終
二 論理的思想
三 價值判斷的論爭
四 精密比較研究法
五 經濟哲學
六 私經濟學、經營經濟學和世界經濟學
七 戰爭經濟學
第二章 建立體系之企圖
一 歷史學派
二 純粹邊際效用說
三 蘇順泰之靜態論和動態論
四 加塞爾及其追隨者
五 勒西士與亞朵夫·韋伯之現實的交換經濟論
六 李夫曼之純粹心理的體系
七 有機的和目的論的思想
八 社會法的傾向
九 社會改良主義者之學說體系
一○ 其他諸人
一一 教科書
第三章 價值
一 龐巴衛和威塞在價值論上的意見衝突
二 史盤的均等重要性學說
三 客觀價值論的復歸
四 特殊的說明
五 「瀕死的」價值論
第四章 價格
一 邊際效用說的價格論
二 李夫曼「純粹主觀的」價格說明
三 「純粹客觀的」解決
四 綜合的企圖
五 史盤之有機的全體的價格論
第五章 分配
一 邊際效用說與分配論
二 從價格論的立場解決分配論問題
三 社會的分配論
四 從價格構成導出rent
五 收益遞減律之一般化
六 都市地租
七 關於龐巴衛貼水說的議論
八 利息之動態的說明
九 利息之獨占說、制欲說、和生產力說
一○ 舊工資論思想的發展
一一 根據邊際效用說的工資說明
一二 社會主義的工資論
一三 動態的企業家利潤論
第三篇 法意經濟學的發展
第一章 方法
一 諾曼諸國經濟學中「方法論爭」之闕如
二 洛桑學派之方法
三 非數學演繹法
四 論理的和認識論的努力
五 統計的和歷史的=歸納的見地
六 社會學傾向之影響
七 方法上面的一般發展傾向
八 關於經濟學的組織化沒有革新
第二章 建立體系之企圖
一 洛桑學派之學說體系
二 抽象的演繹的學說體系
三 法國古典的自由主義派
四 不要價值論的合理主義的體系
五 歷史的相對主義思想之影響
六 站在連帶主義見地的社會的思想
七 宗教的和倫理的傾向
八 社會主義的學說體系
九 教科書
第三章 價值
一 洛桑學派與價值論
二 諾曼諸國純粹邊際價值論之貧弱的成果
三 調和客觀傾向和主觀傾向的努力
四 關於再生產費的論爭
五 費用價值論最近的發展
六 站在泰爾德文化哲學基礎上面的價值論
七 「經濟便宜」說
第四章 價格
一 數學派的價格論
二 對古典的供求律之鬥爭
三 從社會勢力關係說明價格
四 「正當」價格
第五章 分配
一 以經濟均衡說為基礎的意大利分配論
二 法國現代的和古代的分配論
三 分配論中的勢力思想和社會倫理的見地
四 收益定律之統一化
五 rent理論之擴張
六 消費者rent
七 洛桑學派對利息問題的態度和貯蓄論
八 龐氏貼水說在諾曼諸國的影響
九 利息論之部分的淺薄化
一○ 意大利社會倫理的工資論
一一 雷發生爾科內利生西米安的現實的工資的說明
一二 法國工資論中邊際原理和社會倫理的見地
一三 企業者利潤的獨占說和折衷的說明
一四 差額利潤
第四篇 英美經濟學的發展
第一章 方法
一 數學方法
二 論理的企圖
三 關於心理學原理之論爭
四 美國一般的現實主義思潮
五 美國經濟學會中的方法論爭執
六 「少年美國」
七 法律的、歷史的、和社會倫理的見地
八 價值判斷的問題
九 「經營經濟學」「管理學」及戰爭經濟學
第二章 建立體系之企圖
一 英國劍橋學派及其他抽象的理論的體系
二 美國葛拉克學派
三 費西爾的貨幣思想與利息思想
四 達文坡的企業家見地
五 惠脫的發展
六 卡佛及戰後美國其他學說體系
七 現實的和倫理的=宗教的學說體系及社會改良論者
八 教科書
第三章 價值
一 盎格魯薩克遜價值論中流行的妥協的見地
二 反效用說的發展尤其是在社會的方向上
三 維護勞動價值的努力
四 達文坡准客觀的價值論
五 惠脫、安徒生及對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抗爭
六 英、美經濟學中整個價值論的步步退卻
第四章 價格
一 馬夏爾的價格論及其發展
二 從需要見地的價格說明—費脫
三 葛拉克的價格論與價格邊際之分析
四 費用的見地
五 獨占價格
六 「正常」價格與價格變動
第五章 分配
一 現代英國經濟理論中之分配問題
二 美國的邊際生產力說
三 財富之分配與社會的價格鬥爭
四 奧國學派的歸與論
五 狹義rent概念之告終與報酬問題
六 具有再認識之rent性質的所得
七 古典的差額地租
八 英國沒有新利息論
九 美國的生產力思想和利息論
一○ 關於資本概念的爭執
一一 龐氏利息論在美國
一二 美國利息論中的制欲思想、危險要素、及殘餘原理
一三 英國文獻中的工資問題
一四 現代美國的工資生產力說
一五 工資基金說
一六 摩爾之歸納的工資說明
一七 工資水準問題
一八 古典生產力思想留在企業家利潤論中的餘額
一九 危險與利潤
二○ 企業家利潤中的殘餘原理和勞動的要素
二一 作為獨占所得的利潤
總結及展望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5[193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經濟學派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091.3
拼音題名
InfoField
er shi shi ji de jing ji xue shuo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0],34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6:57,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6:57, 10 June 20234,845 × 7,404, 366 pages (33.38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二十世紀的經濟學說 (1/1) by (匈)溫格爾(Theo Suranyi- Unger)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2583,11429; 民國圖書.1; 二十世紀的經濟學說)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