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2631-89661 政治經濟學基礎教程.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468 × 7,206 pixels, file size: 49.5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9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政治經濟學基礎教程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蘇〕列昂捷也夫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政治經濟學基礎教程
Publisher
光明書局
Description

首章論述政治經濟學的內涵和研究對象,其餘各章按原始共產主義、前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各個階段,分別就其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的特徵及其發生、發展和衰亡的過程等問題詳加闡述

目錄
第一章 什麼是政治經濟學,它研究什麼?
記取顛覆了的榨取制度!
一 資本主義下各階層間的對立性
富有並貧窮的都市
一支火柴劈做四支
為什麼把失業的尤揑曼處死刑
失業者食堂和狗飯店
兩個陣營
二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
什麼是生產
生產力
生產關係
社會革命
什麼是階層
三 政治經濟學
卡爾——伊里奇主義是普羅列塔利亞的學說
政治經濟學研究什麼
資本主義的法則是不是永久的
政治經濟學與社會主義建設
理論與實踐
政治經濟學是戰鬥的階層的黨派性的科學
四 兩個世界的戰爭
兩個世界——兩種體制
資本主義或是社會主義
普羅列塔利亞專政是走到社會主義之路
毫不妥協的階層鬥爭是走到無階層社會的手段
普羅列塔利亞專政是社會主義的導力
第二章 前階層社會
一 誰是我們的祖先
美國的「猿猴訴訟」
勞動創造了人類
二 原始公產制度
蘇聯的目的是無階層社會主義社會
階層是否任何時候都存在過
共同或孤獨
由什麼地方我們知道原始人的生活
原始人如何生活
氏族共同體
勞動生產品如何分配
原始無階層社會
原始社會的崩潰
階層的發生
原始公產制度的殘餘
原始民族與資本主義
由家長制到社會主義
第三章 前資本主義的榨取形態
一 奴隸所有者制度(奴隸制度)
剩餘生產品是分解為階層的基礎
奴隸和奴隸所有者
奴隸制度的發生
由家庭經濟到大規模生產
大規模奴隸所有者的生產
「能言的工具」
奴隸所有者社會的技術
奴隸制度如何成為社會發展的障礙
古希臘及羅馬的衰落
奴隸的暴動與奴隸所有者制度的破滅
資本主義時代奴隸所有者的經濟
現代資本主義的奴隸制度及奴隸貿易
二 封建制度(農奴制度)
封建制度的發生
「沒有無主的土地」
封建的層級
農民的農奴化
「命了名的所有物」
農奴的奴隸制度
封建的大地產
賦役及賦貢
封建生產的主要特徵
封建的榨取形態
中世紀的城市與手工業
同行公會
交換的發展及農奴制度榨取的增大
資本主義生產的發生
農奴的鬥爭
資本主義下農奴制度的殘餘
第四章 商品生產
一 什麼是商品生產
計劃的苦悶
什麼是商品
由自然生產到商品生產
商品生產的基礎就是社會分工
由小生產到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下的無計劃性是在什麼地方
生產的無政府狀態
二 商品
商品的兩個因素
使用價值
交換價值
各別商品的共通性包括在什麼裡面
價值
勞動決定價值
價值量與勞動生產性
抽象勞動與具體勞動
商品的二重性及勞動的二重性
社會——必需勞動
單純勞動與熟練勞動
三 交換及價值形態的發展
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態
單純的價值形態
完全的或擴大的價值形態
擴大的價值形態的缺點
一般的價值形態
一般的等價物
貨幣的價值形態
四 價值在商品生產中的機能
價格由價值偏離
價值法則如何活動
商品是社會聯繫的負擔者
私勞動的社會性質
在物體外被下的社會關係
價值是社會關係
商品的物神崇拜
價值法則是商品——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法則
普羅列塔利亞專政是蘇維埃經濟的導力
蘇聯經濟性質被托洛茨基主義的歪曲
蘇聯經濟性質被右派機會主義的歪曲
五 單純商品生產與資本主義
單純商品生產與資本主義間的區別
由單純商品生產過渡到資本主義
單純商品生產與普羅列塔利亞革命
托落茨基主義及右派機會主義對小生產者地位的歪曲
第五章 貨幣
關於用不盡的盧布的幻夢
貨幣的權威
貨幣如何發生
貴金屬
貨幣的權威是由什麼地方引來
價值尺度
流通手段
財寶
支付手段
世界貨幣
紙幣
蘇聯貨幣的機能
第六章 資本主義的榨取
革命以前伊凡諾夫的織工生活
現今波蘭的織工生活
一 資本的原始積蓄
關於資本主義發生的布爾喬亞的謊話
發生資本主義的兩個條件
生產者與生產手段分離
「羊吃人」
公爵夫人塞特爾然德的勳業
創造「自由的工作人手」
對付被剝奪者的血的立法
資本家從何而來
劫掠印度
美洲是金窖
黑色的黃金
海上劫掠
怎樣把膏血作成貨幣
俄國農民由土地解放
俄國資本家從何而來
司特羅加諾夫氏
結米多夫氏
承包商
發了財的吸血鬼
在發展的資本主義時代的原始積蓄方法
關於「社會主義原始積蓄」的托洛茨基派的「理論」
二 資本與剩餘價值
貨幣變為資本
勞動力是商品
無論什麼時候勞動力都是商品嗎
勞動力的買賣及其價值
勞動力及勞動
勞動力的價值及價格
資本家由什麼地方獲取利潤
勞動力的價值與勞動力所產出的價值
剩餘勞動及剩餘價值
資本主義下的勞動過程
資本家致富的來源
對剩餘勞動無厭的貪慾
什麼是資本
不變資本及可變資本
固定資本及流通資本
剩餘價值率
資本主義國家中榨取的指標
提高榨取程度的兩種方法
額外的剩餘價值
蘇聯社會主義經濟中榨取的不存在
對蘇聯企業性質的托洛茨基派的中傷
三 工作日周圍的鬥爭
這種事情如此其多
什麼是工作日
掠奪工人的生命
關於延長工作日的法律
工人階層求縮短工作日的鬥爭
工作日的立法限制
三八制
現代資本主義各國的工作日
社會主義國家的工作日
四 由手工業到資本主義的工場
單純合作
共同勞動的生產力
資本指揮生產
分工與手工工場
手工工場的兩種起源
手工工場是過渡的階段
由手工工場到工場
機器
英國工業革命
刀子有沒有罪
機器該死
把兒童的鮮血變為金屬貨幣
英國的拉緯夫——婦女
資本主義應用機器的界限
勞動強化
資本主義應用機器的矛盾
資本主義的工場是苛罰的拷問室
資本主義與技術的發展
五 僱傭勞動的奴隸制度
資本國家中的無掩蔽的奴隸制度
第七章 工資
賺得什麼就取得什麼
勞動力的價值和價格
勞動力價格的變態
工資隱蔽着榨取關係
湯盆與湯匙
工資的兩種主要形態
計時的酬報
計件的酬報
賞金及分紅
血汗制度
科學勞動的組織
台諾爾制度及福特製度
現物支付或貨幣支付
名義工資的高度和實際工資的高度
熟練勞動的酬報
各國的工資水準
在殖民地的榨取
工資及工人階層的鬥爭
滅消僱傭的奴隸制度
蘇聯的工資
第八章 資本積蓄與普羅列塔利亞貧窮化
一 再生產與資本積蓄
生產與再生產
單純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
資本主義諸關係的再生產
工人墊借給資本家
一切資本都是積蓄了的剩餘價值
「活的機器」
僱傭奴隸制度的不朽化
都能成為百萬富翁嗎
資本主義的積蓄
什麼強制資本家積蓄
資本主義矛盾的深化
資本的有機構成及其成長
資本的集中與集合
生產集中
階層間鴻溝的深化
二 資本主義積蓄的一般法則
資本主義榨取的增大
工人階層絕對貧窮化
自由工作人手數目的增大
用機械排斥工人
產業預備軍
相對的人口過剩
工人階層狀況的惡化
對明天的疑懼
僧侶瑪爾薩司及其法螺
資本主義積蓄的一般法則
財富的積蓄與貧窮的積蓄
背叛階層利益的調和論
恐慌條件中普羅列塔利亞的貧窮化與失業
英國
美國貧困和榨取的增長及失業
德國法西主義的苦役
波蘭普羅列塔利亞的貧窮化
三 資本主義積蓄的史的趨勢
勞動因資本主義社會化
代替勞動的所有為資本主義的私有
一個資本家殺死許多資本家
對剝削者剝奪
資本主義準備了自己的掘墓人
第九章 資本家間剩餘價值的分配
一 平均利潤
求利潤水準的鬥爭
平均利潤率的法則
利潤率的均等化
資本周轉的速度
利潤掩蔽了榨取關係
生產價格是變相的價值形態
利潤率趨於降低
反作用的原因
利潤率趨於降低的意義
二 商業資本及商業利潤
工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
商業利潤
商業資本榨取小生產
各種商業
商品交易所
投機
三 借貸資本及利息
泊拉意司博士的幻想
貨幣的增殖
銀行
借貸資本收入的源泉
買賣資本
利息是資本的價格
利息與平均利潤
高利貸資本及其歷史的作用
股份公司
股票價格
交易所
虛擬資本
資本的所有與企業的指導分離
第十章 地租及資本主義在農業中的發展
一 地租
土地私有
前資本主義的地租
資本主義的地租
地租是剩餘價值的一部分
級差地租
絕對地租
絕對地租與級差地租間的區別
地租是由榨取農民而來
關於「土地肥沃遞減」的揑造
土地的買賣
地租及土地價格的增長
地租與農業的落後
農業生產與土地所有權分離
資本主義下土地國有化可能嗎
二 資本主義在農業中的發展
工業與農業分離
資本主義下城布與鄉村間的對立性
農村中資本主義發展的兩種途徑
農業中的大生產和小生產
大生產的利益
大生產排斥小生產
農業中資本主義發展的特徵
「帶有分地的僱農」
資本主義下農民經濟的不安定性
二二三五年的美國
帝俄的土地分配
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土地分配
資本主義下農民的分化
中農及其命運
農業人口過剩
債務的奴役
交換下的榨取
恐慌條件中農民的貧窮化
殖民地農民的狀況
農民是普羅列塔利亞革命中的同盟者
第十一章 再生產及恐慌
一 再生產及資本主義下的實現
生產與流通
個人資本與社會資本
實現問題的本質包含在什麼裡面
單純再生產下的實現條件
擴大再生產下的實現條件
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矛盾
均衡論
資本主義自動崩潰論
二 資本主義的恐慌及其原理
由豐富而來的飢餓
生產過剩的流行病
恐慌的可能性及必然性
生產的社會性和占有的私有——資本主義的形態
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怎樣顯現出來
生產傾向無限的增大
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相對的縮小
資本家怎樣爭奪商品的銷路
生產過剩的恐慌由何發生
資本主義的周期
恐慌周期性的原因
三 布爾喬亞如何解釋恐慌
在自己的祖國沒有預言者
關於「無恐慌的」資本主義的傳說
生產和消費
生產的不均衡性
四 恐慌的意義
恐慌及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間的矛盾
蘇聯社會主義經濟無恐慌的發展
第十二章 帝國主義及其主要特徵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伊里奇的帝國主義論
帝國主義的五個特徵
帝國主義是獨占資本主義
一 生產的集中與獨占
什麼是獨占
自由競爭和生產集中
德國生產的集中
美國生產的集中
其他國家生產的集中
集中的不均衡性
生產集中與獨占
獨占的形態
康采恩
怎樣進行過渡到獨占
最主要各國的獨占同盟
帝俄的獨占
美國的鋼鐵托辣斯
梯生及克虜伯
德國的化學托辣斯
獨占與競爭
獨占與生產社會化
二 銀行的新作用及金融資本
銀行的集中
銀行的獨占
銀行作用的變遷
銀行與工業間的聯繫
金融的寡頭政治
金融資本
參與制度
三 資本輸出
資本輸出如何進行
為什麼輸出資本
少數最富的國家榨取全世界
金融資本網
四 資本家同盟間瓜分世界
爭奪銷售市場的鬥爭
傾銷
國際的獨占
血猩的國際戰爭
五 列強間瓜分世界及求其再分割的鬥爭
經濟的瓜分世界以後即是領土的瓜分
先前的殖民地和現今的殖民地
世界分割完了
第十三章 帝國主義是普羅列塔利亞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
一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崩潰的時代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
獨占是帝國主義最深刻的基礎
獨占的四種形式
獨占阻礙技術的進步
資本主義是人類發展的障礙
資本主義的腐化與寄生狀態
貪污與腐敗
收買上層工人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破滅的時代
資本主義矛盾的尖銳化
普羅列塔利亞革命的時代
二 資本主義不平衡發展的法則及一國社會主義的勝利
資本主義下發展的不平衡性
帝國主義下發展的不平衡性之本質的變更
新部門超過舊部門
一國上升別國落後
爭奪世界工業首位的鬥爭
帝國主義下發展不平衡性的法則
戰爭及恐慌激化了發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發展的法則與普羅列塔利亞革命
一國社會主義的勝利
三 反伊里奇帝國主義論的批判
超帝國主義論
考茨基塗抹資本主義的矛盾
盧森堡的理論
托洛茨基主義
有組織的資本主義論
右派機會主義
第十四章 資本主義的總危機
一 大戰及十月革命是資本主義總危機的起源
帝國主義及資本主義的破滅
怎樣掀起了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的世界大戰
人命的毀滅
經濟的破壞
大戰的代價是多少
對於工人是苦役對於資本家是利益
普羅列塔利亞的革命鬥爭
俄國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人類歷史中的新時代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與世界普羅列塔利亞革命
二 資本主義總危機的主要特徵
世界分裂為兩種體制
社會主義在資本主義前面的優先權
蘇聯與資本主義矛盾的深化
凡爾塞條約與重新再分割世界的鬥爭
美國的新地位
協約國間的債務與德國的賠款
帝國主義與殖民地
企業慢性的運轉不足與恆久失業
三 資本主義總危機的三個時期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資本主義安定的破滅
第十五章 經濟恐慌與特種蕭條
資本主義總危機的基礎上的經濟恐慌
生產過剩的恐慌
恐慌的圖畫
一切恐慌中最深刻的及最尖銳的恐慌
恐慌空前深化的原因
信用恐慌及破產
通貨膨脹及爭奪市場的鬥爭
生產的衰落
生產力的破壞
人民收入的低落及國民財產的減少
失業與工人階層的狀況
工資的減低
工業恐慌與農業恐慌的綜合
農業的衰落
恐慌與獨占
對外貿易的衰落
由最大的衰落點到特種蕭條
因什麼條件轉到了特種蕭條
蕭條的特性
進攻的觀念在大眾意識中成熟了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3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0-0
拼音題名
InfoField
zheng zhi jing ji xue ji chu jiao cheng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4],67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7:10,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7:10, 10 June 20234,468 × 7,206, 695 pages (49.5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政治經濟學基礎教程 (1/1) by (蘇)列昂捷也夫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2631,89661; 民國圖書.1; 政治經濟學基礎教程)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