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2743-11289 經濟學前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5,143 × 7,472 pixels, file size: 77.6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13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經濟學前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高橋誠一郎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經濟學前史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全書分為3編。第1編「古代」,包括財富觀、貨幣及價格論、利息、職業、奴隸制度、社會思想6章;第2編「中世」,包括社會思想及所有權觀念、正價論、禁止利息之意見、奴隸論、貨幣學說5章;第3編「近世」,包括貿易論、貨幣及價格學說、利息論、人口學說、財產論5章。卷末附「音譯名辭原文對照表」及參考書目

目錄
第一編 古代
第一章 財富觀
一 封鎖的家族經濟
荷馬時代
富之誇耀
以家畜作價值之標準
大家族團體崩潰之傾向
私有財產之形成
土地所有權之不平等
專業職工之發生
交易經濟之發生
赫色阿多之工作與日曆
自給自足的血族團體之崩潰
土地之讓與及分割
進到家計〓得之目的以上之辰牧業
鄙人及同職間之竟爭
勞動之必要與利益
過去之黃金朝代與現在之黑錢時代
由倫理改革之社會的更生
正直的勞動呢不正直的略取呢
若工作便富
神對於不正之懲罰
貫穿希臘經濟思想的正義觀之源流
二 雅典的耶巴特里達特機階級頜有土地之大部分
貧民階級生活之艱難
殖民地之建設
工商業之發達
中層階級之〓頭
貴族對人民之〓爭
索倫之歐詞
由追求寓所發生的危險
偕主政治
三 民主政治
希臘經濟衰頹之因
堅實的資本主義制度發達之被阻止
土地之再分配
債務解除之要求
亞里士多法勒的喜劇
寓神
寓神之盲目
宙斯支配諸神是貨幣之力
人事百般之原因是富
富之無〓性
富之平等化的災厄
貧乏之利益
恢愎視力之寓神
寓之倫理化
四 瑟諾峰富之本質論
財於其所有者是有用的物件
物價對於知使用法者〓是寓
五 以富為主題之對話篇「伊里克霞」
德與富
頜有最貴重的物件者是最富裕者
幸福是人類最有價值的所有物
富往往是凶事
富是什麼
有多量的貨幣者即是富
貨幣之本質
機成富者是有用之物
一切有用之物不完全是富
富是應於肉體需要之物
知識及技能仍算是富
若愈賢明則愈富裕
無限的有用物件
最富者便是最可阻咒者
六 犬儒學漏之教旨
人類至高的目的是有德的生活
理想之德是解脫了一切願望的
野蠻及未開化民族生活之理想化
不伴於德之富是不善的根源
蘇格拉底學漏正系之議論
柏拉圖
財分三等
富是第三位的財
過度之富是使個人及國家類發之因
賢民之哲學者底阿格勒
克利勒學法之教旨
封於外界事物之不措意
思索的與味中心離開都市國業而移於市民
七 羅馬帝政初期的哲學傾向
斯多噶學法
唯賢人蜀富
赫里諾斯之修正
使人有價值者不是傾向與財產而是其德
伊壁鳩齊學潺
寶的富裕者不是所有之增加而是欲望之限制
若我有〓包與水其幸福便不讓於諸神
第二章 貸幣及價格論
一 通貨之使用完全類覆了藝社會的粗〓
恆產寡頭政治
遺贈之承認
氏族制度之崩潰
索倫之改正通貨本位
幣制改革與債務救濟之關係
希比亞之貨幣改〓
惡幣騙逐良幣
黃銅幣之通用
亞里土多法勒之喜劇「蛙」
格勒森法則之暗示
定位貨幣的青銅幣之〓造
二 由實物經濟向貨幣經濟之移動
赫拉克利圖
富之資本化
蘇格拉底之學徒承認貨幣有交換要具之職能同時禁區其供用於管利之目的
柏拉圖承認貨幣之職能是交換之煤介物及價值之尺度
國內通貨與國際通貨
柏拉圖的貨幣政策是斯巴達的幣制所暗示的
三 亞里士多德對於貨幣學說之供獻
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
物物交換是自然發生的
交換媒介物的貨幣之生成
價值之標準問題
普遍的正義與特殊的正義
分配的正義與補正的正義
買賣是類於分配正義的情形
欺瞞租金誤發生之際〓便應置於補正的正義之下
公正的交易是由比例的報債所調整的相互的行動
可以量定一切生產物之共通標準是需要
貨幣是由因變所設定之需要的代理者
貸幣的價值難搖動而比於他之物件卻鄙然安定
貨幣之價值問題
馬克斯之批評
四 鮑路斯之法則
羅馬人之貨幣思想
對於鮑路斯法則後世學者之解釋
價格必應以貨幣代表的
物物交換亦是買賣麼
薩比路及喀修士與布羅克納之爭論
價格有一般的效力
真價之概念
價格與欲望及效用之關係
物之價值即是其所能賣的者
第三章 關於征取利息的意見
一 亞特喀小辰民之窮狀
索倫的債務解除令
標柱之撒去
考倫基之所試
債務解除令也是包含低減利率的麼
二 征利借貨
銀行家之發生
信用是最良的擔保
在希臘沒有限定利率的法律
例外的規定
冒險債務
當時之利率
對於借貸業者之憎惡及悔蔑
三 柏拉圖葬離高利貸
亞里士多德
借貸業是人為形態的取財衛之極端發達者
對於亞里士多德所言之兩種解釋
亞里士多德的真意
助成哲學者之意見的無利借貸
四 羅馬自耕小辰民之苦惱
加陀西色羅色勒加等之攻摯征取利息
十二銅標〓定最高利率
里克紐斯法
利率之低減及發止
利息禁止法之迴避策
債務解除之呼聲
薩拿之限定利率
該撒之諸法
尤斯物尼納之法典
以利息支付能力為基礎的新利率之製定
第四章 職業論
一 荷馬詩篇中沒有侮蔑勞動的思想
在大移住時代勞動思想之變化
武人戰士的寡頭政治與機械的技術蔑視
甲兵戰法之發達與蔑視工商業
認為農業不是害軍事能力者
二 哲學者對於肉體勞動之偏見
蘇格拉底生產的勞動之主張是專對於婦人而說的
雖彼亦推變事實上沒有藝去自由的泉源之閒暇底職業
瑟諾峰之憎惡手工業
柏拉圖
物慾是國家原始的基礎
據經濟的理由承認分勞
商人市場及通貨之發生
承詔小商業
於法律篇中小商業之禁止
法律篇中分勞之思想
手工業是歪曲自由民之品性的
工商業是應使居留外人做的
農業上之勞務是奴隸
柏拉圖比亞里士多德認出經濟的活動之餘地較大
對於工匠製作之損害賠債
勞作階級被比為〓魂最下的要素
三 亞里士多德
工匠不是應給市民機的
富是手段
為良善的生活所需的財產類是有限的
必要的任務不利於德之發達
達成必要職務的階級之存在是基於不得已之必要
亞里士多德之理想國經濟的下部精造是由希臘人以外而成的
取財術與經濟術
自然的及不自然的取財術
小商業
關於貨幣之兩種觀念
無際限的貨幣積薔欲
關於取財衛一般原理之實際的通用
中間取財術
取財術之一般原理
國家的鐲占
亞里士多德意見是對勞作者的民主政治之反抗
對於職業之侮蔑
生活困難
職業教育之獎勵
四 羅馬貴族對於管利之偏見
四色羅時代之職業觀
貴族政治偏重農業之思想
由征服而變得資源
第五章 奴隸制度論
一 荷馬時代的奴隸
赫色阿多之所謂奴隸
斯巴達之赫洛特
氏族制度之崩潰與奴隸制度之發達
農業奴隸之數是很少的
新工業組成之發達
奴隸制度之急速發達
二 夷狄是自然的奴隸
時代反映的亞里士多德之奴隸學說
主人與奴隸有同一的利益
家村國
完全的家是由奴隸與自由民而成的
關於奴隸制度之二種思想
由經濟的必要攤變此制度
奴隸是有生的工具
奴隸不是生產的用具而是使用的用具
一切奴隸是反於自然的麼
自然的奴隸與因〓的奴隸
變得奴隸之術是自然的取財術
存於法律與自然之間的隔別
現在的奴隸是不久可使與自然的奴隸一致者
三 在希臘由奴隸勞動的雜物耕作決不是有利的
橄欖與葡萄之栽培於奴隸也不適宜
奴隸之出憑
家事奴隸
工業奴隸也沒有形成多數集團
在古代希臘可以使用多數之奴隸者唯銀坑
公奴隸
四 在柏拉圖最單純的理想國家奴隸制度是不存在的
而於第二位的理想國續不否認此制度
承認對於希臘全〓自由
理想與經濟的必要之奮鬥
於法律篇中承認奴隸制度
國有奴隸擴張案
奴隸制度發止論
阿勒西克利特
利科費隆
亞而克達摩
歐利比第
比列蒙
對奴隸用溫情主義的榨取
意大利奴隸農場之發達
承認自由勞動之〓越
瓦羅及科路來夢拿
第六章 社會思想
一 斯巴達征服伯羅彭勒業之主因
欲爾台阿之歌
法之統治
所謂立考爾哥之共隆主義
少數團體之榨取隸民
二 雅典庶民階級之醒覺
成文法典之要求
索倫之立法
四階級
氏族制度之崩潰
三 立於小農〓陳頭的偕主俾西托梯士
俾西托梯士將農策之二目的
殖民地之建設與商業之發達
來喀納的悲歌作者德阿格尼蔑視下屠階級及財力階級
在雅典民主政治之發達
資本主義的傾向與貧民之增加
伯里克列之民主的政策
德阿利根
迪加斯特根
對於兵士之津貼
對於〓缺發疾者戰死者之遺孤及其他的給食
對於人民行使政權的支付
市民之裁判熱
祝祭演技及宴變
由同盟諸市之寶納的大土木事業
忘情者之理想鄉
四 先起於殖民地的知音運動
皮達哥奈學漏的共產主義
紀元前第五世紀後年以前政治政理論是宇宙學之帝系
赫拉克利〓與德摩克利圖
由物質問題關於人類問題
對於思想自由的行動
婦人之共有
婦人共有之喜劇化
財產分配理想計劃
理巴拉島之共產主義
詩人克拉特諾
法納士及希波達瑪
亞里士多法勒之婦人會議中被戰劇化了的共產主義
五 柏拉圖的理想國
他對於民主政治不是具有同情者
相當於羅魂三部分的三個階級
妻子之共存
對於最低的階級之不措意
柏拉圖之共產主義
男女共同勞作
柏拉圖於其理想國之實現亦不是承認絕對不可能者
第二位的良國
雖容許財產面受幾重的限制
土地之分配法
六 雅典國質之膨脹
居留外人之榨取
瑟諾峰的雅典收入論
本國之資源
優侍居留外人
雅典通貨之優良
獎勵貿易策
公設族館店鋪及國有商船
銀坑之管理
經濟的生產之界限
銀是例外
國有奴隸之出賃
新計劃實行上之注意
瑟諾峰提案之可能性
和平之攤變
欲取媚庶民之態度
彼果為提倡近代學說的產業社會化者麼
七 亞里士多德對於柏拉圖國家觀之批評
國家單一化不是其真正目的
妻子共有之難與實行
財產共有之不利益
私有財產其使用可成為共同的
一切諸惡之根源不是私有財產制度而是人類性之墮落
歷史的經過否定了妻子財產之共有
妻子財產之共有可以推及農民麼
對於法律篇之批評
柏拉圖一面將一切財產平等化而一面忘缺了預備人民之增加
亞里士多德之政治的理想與柏圖的第二位良國之間的根本類似
力倡伴於私有財產權的社會的義務
最完全的政治是存於中歷階級之上
雖亞里士多德結底遠沒有體會得自由平等之真概念
斯多噶哲學之世界主義
與近代共產主義之隔絕
八 羅馬之社會竟爭
與巴特里凱相對的蒲列布
里克組斯之法
富裕的新貴族階級
新征服地之分配
羅馬移住民之地位
加爾達噶農場經營法之輸入
馬果之農業論
自耕小農民之消威
梯伯黎·葛拉考斯的農地法
加優·葛拉考斯之雜法
意大利內殖民地之建設
貴族團體之分裂
資本的商人階級勢力之增加
九 財富分配之不均衡
怠惰病之蔓延
分外的奢侈
債務解除之呼聲
四色羅對於農地法及解除債務運動之意見
意大利人口之減少
吉里士該撒之結婚及育兒的獎勵策
禁止奢侈法
奧古斯梯該撒和緩禁壓奢侈策
奧古斯梯之結婚獎勵法
社會患病之雜於救治
第二編 中世
第一章 社會思想及所有權觀念
一 基督教會對於經濟發達之影響
猶太民族之神法的規定
希伯來游牧民之侵略迦南
所有權之發達
保讀弱者之神法的規定
安息年制度
禧年制度
對於貧民之什一
少數支配階級之強榨與預言者之〓起
逐放期之預言者以西結所描寓的猶太神國
凡勞動是值其工資的
在波斯時代及希臘時代貧人的貧富觀
暴富是使上帝離開的機貧是褒〓上帝的
社會的市民約伯
伊色勒教團的共產主義
伊色勒與基督教
伊色勒教團和猶太教與希膩哲學之結合
二 羅馬時代的猶太
洗禮〓約翰
有兩件衣裳者就要分給那沒有的
耶穌之福音
私有財產是妨礙同胞受之實現的
他處理社會問題只限於盡的問題
耶穌的弟子大部分是卑賤的人民
愛的共產主義
初期基督教團之共產主義
這是自由的受之發動
保羅的他界主義戰勝共產主義之實行
他於社會的是保守主義者
社會連帶主義
生存權之主張
生存權之基礎是勞動
夫婦親子主徒相互之義務
對於奴隸制度之態度
基督教的施括法則
基督教徒漸次增入奴隸所有著及地主
承認頜有財貨
斯多噶主義與基督教
雅各對於富裕階級之阻咒
在第二世紀基督教還是養民的宗教
努力吸引上層階級
在第三世紀貴族的傾向之增加
高僧之上層階級化
書院之產業共同主義
使經濟生活發酵的效果
由〓民侵略交易輕濟組織之消滅
使徒時代之共產主義是基督教之社會理想的形態
諸教父關於財產的言論
聖楷獸里亞晉
亞力山大利亞之克列敏
聖葛利哥黎
羅馬僧正克列敏
隆耳威食
聖安布羅賽
迭爾特利譽
聖約翰·克里蘇多謨
聖巴瑟黎
葛利哥黎大法王
施括與其說是慈悲行為寧可說是價還值務
自然法之基督教的表現
拿克丹底·腓爾來路
聖奧古斯汀
色威爾亞之世幾多路
最可愛者是物之共有
都市經濟之發達
法藺四斯哥教團之聖實
基督教會對於私有財產制度的態度
經院哲學
基督教神學與亞里士多德哲學之結合
黑列士亞歷山大
於人性團落的狀態私有財產便成為正當的者
亞魁拿之聖湯瑪士
原始的法則隧存於財貨之共有及一般的自由而財產之割分與奴隸制度是由對於人類生活之效用而發達的
人類所有外界諸物是自然的麼
某人以某物作為他自己的物所有者是自然的麼
騙於穹迫而為盜是合法的麼
救恤貧民是戒律上之義務
湯瑪士的慈善論
救恤的主義於如何事情之下而生的呢
人是否可由自己必要者之中給與救恤
為其鄰人之利益而使用某人財貨底義務恰是由國家所可強制的事項
登斯·斯可提
路加之多洛來阿
工產主義是伊甸樂團所遺窠的理想
聖安多尼路
法皇宣言以聖貧之教主義為異端
法關西斯科教團僧對法皇之攻學
阿康之威廉
巴滋亞之為爾西略
世界的基督國之分解
約翰衡克利弗
王政與共產主義之主張
第二章 正價論
羅馬帝國之崩潰後自足自給之經濟生活
交易之復活
交換價值之問題
譜教父對於商人利得之辛辣的言辭
公正價格
聖奧古斯汀
經院哲學者對亞里士多德價值論之評論
伯特〓·倫巴爾策以來力說公正價格是對於羅馬法研咒復活的反抗
一切貨物有生產這一般的計算而決定的真價
亞爾伯慈
經濟學前史
馬格〓
可與公正之觀念適合的客觀的價值學說
聖湯瑪士之正價論
於其價值以上實出某物是否合法
因出貧之物具有缺點這種販貧是否不法
貧手有告知所販宜物的缺點之責任否
對於某物以比所已
支付的更高價格販貧不是否適法
經院哲學的商業論
外國貿易之顯然發達與所承認商業範圍之括張
大量正亞用佛里克之對話篇之一
列蒙,底,泊涅佛附
警告件於無限制的商業發達之危險
特里德謬
加用列達
關於價格的思想之變化
安黎,底,甘
作為真價之基礎的有輕視費用而代之以效用的傾向
蔣·卑里敦
價格之公定
哲用孫
合法的價格是事實上公正之價格
凱波拿
公定價格之基礎
喀因里希·芬·南〓斯敦
大儈正安多尼路
比拿底諾
約翰·尼爾
喀布里耳·彼爾
正價異時異地而不斷的變化
嘎姆巴特達·路博
巴用多諾摩,喀士巴里諾
第三章 禁止利息之意見
一 國家與教會人法與神法之對立
教會司法權之獨立
格拉特路之教命集
關於利息問題的教會教理與俗界法制之鬥爭
新舊爾約沒有看見可認為絕對禁止征取利息的章句
十二使徒之孝旨
亞列山大利亞之克列敏
征利是反於仁愛之罪惡
迭爾特列路與楷獸里亞益
保管宗門基金的僧正是最易受征取利息之誘惑者
禁止僧侶營借貸
禁止征利對於俗人之擠張
尼喀亞大法會議之規條
巴琵黎葛利哥黎安布羅賽之責難征利
聖希納黎及聖希羅尼謨
阿利格勒
勸告對於債務不待要求而應反還二倍之額
努力使一切法律的關係化成愛的關係
教會再主張支配關於金錢上之交易
到第九世紀禁止征利漸次成為重要的理由
對於苛求與利得欲的現實之憎惡與欲撲減之的良心之欲求
進入第十二世紀關於征利的教理便開新生面
君主對的教會權力之鬥爭
對於舊約全書的依擄
羅馬法研究之復活
法學者承認征取利息
亞可爾修
因諾鏗第二世對於放債的宣言
第三拉德拉諾法會議之命令
法王亞歷山大三世及因諾鏗第三世
征利於其本身便是不正的
葛利哥黎十世之里昂大法會議
克列敏五世的雜納會議
俗界承認征利的法制之無效
法律學者意見之變化
巴爾多路及巴耳慈
實行禁止利息之困難
二 將關於征利的教理置於新的基礎上者是亞魁拿之聖湯瑪士
對於借貸征取利息是罪惡否
貸付貨幣是代替物之實出
不能對於貸付額以上出實貨幣
貨幣是沒有何生產性的
支付利息不是對於時間而支付的
亞里士多德之理論不過是援證以徵得作為是反正義的罪惡之教理而已
三 規避禁止利息之道
承認在損害賠償意義的利息
對於約定的遲滯利息
對於被阻止了的利得之要求權
承認資本生產性
對於代付危險支付之容許
承認約定的遲滯利息
蔣·查理擴張湯瑪士之所說
蔣·卑里敦以征利之禁止或容許應於兩種方策中各視其所生之利益或不利益而定
關於難兌的意見
湯瑪士·達·韋阿
由偷理的宗教的基礎諭述征取利息的時代好容易繼過去了
第四章 奴隸論
一 擄自然法世人是平等的
克納丹底,費爾弼路
奴隸是祝福的
奴隸制度是罪過之結果
奧古斯汀
黑列士之亞歷山大
基督教對於解入奴隸之買獻
奴隸制度之消滅
中世之隸民制度
二 聖湯瑪士的奴隸論
在無辜的狀態一切的從們是平等否
在無辜的狀態人與人之上是不成主人
奴隸是主人動產物件
伊業迪斯
喀布里耳.彼爾
人到奴隸之路徑
結於奴隸的權利之界限
第五章 貨幣學說
一 在蠻民侵略後貨幣經濟之消滅
知識的黑喑時代
對於貨幣問題之歷史方面的興味
加賽多路及伊幾多路
貨幣經濟之復活
亞里士多德的貨幣理論之誘人
聖湯瑪士之貨幣論
中世貨幣學說由貨幣改惡而發達
基伯爾底.諾覺
中央機力想要努力恢復貨幣上之獨占權
通貨改惡是國王之權利
人民之抗議與君主之安協案
巴爾多路
多諾麥阿.達.魯迦
法國貨幣之改惡
代表的偽造貨幣者腓力布.呂.柏耳
反對通貨改惡之建自書
壁爾.諾伯爾拿
波拉布里色
羅馬法皇威信之失墜
[國王之騎士]壁爾.迪.波亞非雜貨幣改惡
額第
蔣.卑里敦之貨幣論
二 關聯於貨幣問題初脫卻都市經濟的境地而從國民經濟之立腳地的論者尼哥勞斯.阿列斯繆
他果有獨創嶄新的見解麼
一國之貨幣是屬於社會的不是屬於君主的
貨幣是可以交換自然的寓之用具
最適當的貨幣資料
關於混人雜質之注意
印記是呂質及重量之保證
貨幣不是只屬於主權者的
貨幣除對於絕對必要的場合或對全社會具有無爭論餘地的效用之場合不是可以改變之或變更其價值者
可以行改變貨幣的各種理由
圖形之變更
比價之變更
名價之變更
分量之變更
品質之變更
由貨幣之改變所取得的富是不是自然的
由貨幣改變所生的弊害
在一國內金銀額之減少便是民改惡的結果
所謂格勒森法則之明示
君主與暴君
〓政主義者非議貨幣改惡之理由
中世的社會之倒環
第三編 近世
第一章 貿易論
一 基督教國之理想的統一消散而變成民族的國家之爭霸戰
想解放經院哲學之束縛底新的哲學上的努力
想求富國強兵之因於個人之殷富與廣大的產業之近代的學說
尼哥洛.馬基威利
將國家由教會管理之下解放的馬丁.路得
新教的國家觀是想助長由國家的施設以指導國民經濟之意見者
路得關於經濟上之問題亦是反動主義者
加耳文的經濟思想
加文教是對於商業的的精神之自由行動與資本主義的產業組織而給於了基督教之裁可者
二 近世初期的經濟問題大概皆與商業問題相關聯而論述的
想以自己之力解決自已之問題的新興布爾喬亞
商人之職是在因與他國民交易而經理國家之資財滿所認為完全貿易商人的必要資質
商人教育顯然是實學的
他們並沒有誤解富之木質是只限於金銀
貨幣經濟之義發達與不完全的信用交易之組織特別使當時的商人之注意集於貨幣及生金銀之供給
外國貿易之問題與通貨問題相關聯而成為國家所注意的事項
理查德.愛耳士巴列
交易平衡制度
金銀財寶是戰爭的筋力
取得金銀財寶之策術
生金主義者與商業主義者
亞姆斯敦
約翰.黑列士之對話篇
威廉.瑟西爾
匿名氏並希啟哥克
吉納爾.馬林
貨幣及生金銀之輪運是國家的病患
獨有公之權力可以定出〓競比率之界限
湯姆斯.穆勒
自由貿易主張
非雜商務冒險公司之獨占傾向
約翰.維納對商務冒險公司之辯護
英國東印度公司之成立
東印度公司銀之輸出
東印度公司使英國海上權危之責難
制規公司與股份之利害
匿名氏ir之攻舉與達第利.迭格斯之答辯
湯姆斯.滿對東印度公司反對論之辯駁
愛德華.米瑟敦對馬林之論爭
東印度公司之請願書
納符.馬迭蓀
亨利.羅濱蓀
滿之遣書英國國外貿易之財寶
大約無論怎樣的重商主義者不是如所想像似的以金銀為唯一的經濟財
一時之生金翰出是與鞏固的原則及正常的政策一致的
貨幣之過多使其國產之貨物變成高價之不利
以金銀取得當為由外國貿易可以取得底唯一之經濟的利益之傾向
關於貴金屬的舊思想殘存之理由
三 意大利之重商業義者安多尼阿.塞拉
沒有礦坑的諸國使金銀潤澤的原因
論駁當時底.散梯等所認為使金銀稀少之原因的謬想
禁止翰出正貨限定匯競比率之命令由所提高的名價許可流通而獎勵外國貨幣之翰入等策其效果還是有限
自由貿易法案之否定後獨立占公司之地位逐臻鞏
四 在第十七世記自由貿易之意義
一六五一年的航海條例
公司外的商人勢力之增加
由獨占的特許公司之外國貿易便讓道於自由的私企業
特殊貿易平衡論者與一般貿易平衡論者
國內產業之重視
使貿易附隨於本國工業之努力
法國及印度貿易之攻擊
薩穆·佛特利
由無用的奢侈物而成的外國品之濫費所生的貿易是於國產品之生產等閒視之而輸入超過及正貨流出便發生了
匿名氏所著的疲勞的不列顛
農工商之勞症的狀態
約翰·波列克芬
精製貨物之輸入是奪國民這職業的
政府通商政策之援助論者與其反對論者
佐修亞·季之警告
五 更樂觀的貿易論
無名氏之英國的最大幸福
以同於對個人間之交易的態度以觀察對外關係
白特由政治算術之研究以對抗羅機·哥克等之悲觀論者
尼哥拉斯·巴木認為對於一切所容受的輸入於輸出不可不支付等價
答多利·諾斯教授之貿易論說明了關於貿易平衡論一時在沈靜的狀態
佐瑟亞·卡爾德以航海條例反於國民大多數之利益的意見
利益與武力有關聯而加以考察的必要
約翰·卑納
所消費的比所生產的少其成為富裕的確實性比由輸出入而作的任何計算要大些
查理·達韋南特
貿易差額除依政治算術以外是不能發現的
曼德威爾
匿名氏所著之東印度貿易對英國之利益
達尼耳·笛佛
佐治·巴克利
貿易平衡信條之殘存
第威德·侯證之政治論集
國家應於私人之殷富與廣大的商業而成為強大
君主之偉大與國家之幸福關於工業於大體亦是相一致的
本國正貨之流出結果便誘其流入
重商主義之殿府賈姆斯·斯梯亞特教授
重商主義之者是比其後〓者僅遲一步的自由主義者
第二章 貨幣及價格學說
一 從中世的傳統說分離未必是急速進展的
加羅路·摩利勞斯
貨幣之外附的價值與內在的價值
無手數料鑄造制度之利益
小貨幣與其強制通用之效力
提高貨幣價值之愚蒙
尼哥勞斯·哥伯尼
多數造幣所之停止
惡幣〓逐良幣之傾向
索遜爾統這貨幣倫爭
由新大陸輸入貴金屬與物價騰貴
蔣·波定
w·s·金特滿
馬利亞拿之貨幣論
喀士巴羅·斯加路希之貨幣同盟論
華爾納多·答溫特
他的貨幣定義
他的主觀的價值論
羅〓阿·波定
陀爾波諾
二 承認競爭價格的傾向
薩巴·達·加士特里尼
保蘭瑟尼
法學者斯加西亞
認識公正而自然的價格之標準
伯利
蒙達拿利
若於財貨之數量沒有何等的幾化則貨幣之額之幾化便可引起價格之幾化
財貨之相對的價值問題
羅馬自然法概念影響於論理的政治的思辨其主要媒介者〓哥·格羅迭士
其蹈〓者布芬多爾夫
彼約克納及伍費耳曼之價值論
科克懿
湯姆斯·霍布士之國家營養論
價值便是價格
正價論之排斥
威廉·白特之勞動價值說
白特之地租論
三 英國所採之自由的貨幣政策
貴金屬之輸出解禁與自由製造
可痛歡的通貨狀態
白特之貨幣小論
貨幣之定義
貨幣價值之不定
政鑄費應由何人負擔呢
改鑄有使正貨輸出增大之處否
正貨價值之不定
鑄造新輕幣沒有抑制輸出的效力麼
擄宜府的命令不能維持新鑄輕幣之價值麼
金銀比價之變動
效用價值說之主張者尼哥拉斯·巴本
市場是價值之最良判官
巴本之新輕幣鑄適論
豐富使物價低廉稀少使物價昂貴
關於貨幣的法定論者之流的見地
貨幣價值提高之原因及結果
約翰·陸克之價值論
法定價值沒有應運自然價值之力
陸克對提高貨幣價值之反對論
陸克之單本位論
答多利·諾斯教授當起草其名著之際在於心胸者是與生金相關係的通貨問題
威廉·勞得之提高銀幣稱呼論
陸克之反對論
丁普耳教授
e·h
蒙達寇之貨幣改鑄
四 由奈斯·瓦安所企圖的一般物價變動測定
菲利圖德僧正
哲維斯
若金銀存在量愈多則諸物之價值愈大
克羅因之僧正
笛喀
孟得德斯鳩之貨幣定量說
一面表明貨幣定量說而一面還保證貿易平衡論的陸克
由貨幣數量說之適用而論破貿易平衡論的侯謨
漸次增加起來的金銀之數量於產業有利是在於貨之取得與物價貴之間的間隙
從來定量說這修改
貨幣不達是有假作的價值
佐瑟夫·哈理之貨幣論
對於作用於生產條件之價格底影響
對於生產費的生計最小限度之標準之關係
亞姆斯·斯梯亞特排斥數量說
作用於物價方面的影響之重說
真價值與利潤
決定價值之諸原理
流通資料之增加策
威廉·波特爾
土地銀行案
法闌西斯·克拉多克
安追·雅南類
侯·〓華寧
約翰·布里斯科
約翰·亞斯基爾
貨幣與資本相混同而過重視其作用的羅利斯敦之約翰·勞
弗闌克令於勞動價值說觀念加以倫理的提倡
將使用價值判定上的豐觀的要素排除之匿名氏
重晨學派之先驅者關梯龍
凡有用物件之值價是對於為其生產和為給與形態於此等物件之生計所使用的土地之分量之比例
在重商主義時代占優勢的是客觀的價值觀念
第三章 利息論
一 宗教改革家關於征取的意見
馬丁·路得
應南希敦
賠價是從貸付之瞬間便可以使之有效者
加耳文
聖經唯禁從養民征取利息
就貨幣而論的與就家屋或田園而論的是同一的
征利制規之準則
由與加耳交同樣的論據以排斥禁止利息論的法律家摩利勞斯
駁詰教會諸學者之主張
弘布摩利勞斯主張之撤耳馬修
二 征利借貸早已成英國經濟生活上之常道
最高利率之法定
對於新法婚之責難
羅馬特·克勞列
諾宗巴南德公之禁止利息法
復歸於限定政策
理查德·波遼亨利·斯密及威爾遜
湯姆斯·羅吉及鳩葉爾儈正
比較寬大的教義
布林號
壁爾·巴羅及邁爾·摩西
禁止利息之時代完全過去了
利息論與貿易論之結合
法蘭希斯·培根之容忍利息論
湯姆斯·加耳伯拔之反對高利論
及貿易平衡之影響沒有比利息比率更大者
高利之諸弊害
法定限度之低降
加爾伯拔之第二論文
再度之低降
其子湯姆斯·加爾伯拔教授之諸著
模做荷蘭論者之一你減利息論
佐瑟亞·里查爾教授
低利是荷蘭國民富強之第一原因
匿名氏及湯瑪斯·曼列之反對論
低利不是富之原因而是其結果
利息低下之禍害
白特之利息及湯瑪斯
尼哥拉斯·巴木
利息是資本之貸金
從純經濟的立足地而主張的利率法定論
e·h
諾斯之減低利息反對論
地租與利息之類推
陸克反對利率之法定但由爾理由以規定利息的法律為必要
地租低落是國富減退之戳候
三 於英國的利息學說史上的空白約六十年
佐瑟夫·馬塞
利息自然率之支配的原因
自然利率是由對偏差各個的交易利潤所支配的
一般交易利潤是由對交易量的交易業者之數的比率所支配的
引誘人們到交易的動機
排斥利率與貨幣之額有直接關係之說
二年之後倡同一論調的候謨
利率不是由貴金屬之定量而生的
生出利息高低的三種事情
低的利息與低的利潤是互相關聯的
利息是國家之晴雨表
以企業家利潤之一部看為不能與勞動之收益相法紀同的特殊資本之利潤
第四章 人口學說
一 初期基督教之禁〓主義及於人口上之影響
辯證獨身生活之加特力教和非議獨身生活的宗教改革家
巴托寇斯對於人口過多之危懼
勞耳·底·帕利斯列
獨身生活是使人類存續發生危險的麼
認出人口過多事寶之尼可洛·馬基威利
在摩爾之局托邦其人口之限制
抗議僧職獨身的馬丁·路得
殖民地建設時代
享利四世之勒令
醉心於古羅馬結婚法之波定
蒙克列顯
馬爾薩斯之先〓覺威安尼·波德羅
生殖力比營養力強大
波德羅以人民之繁庶認為國家之利益
德意志政府之獎勵人口增加
法闌克·芬·維爾德
德意志人之繁殖
當索〓爾統爭論鑄貨時所出版的小冊子記者之所言
二 英國許多爾王朝初期人口減退之恐怖
以除去人口過多之危險為論擄的殖民地建設計劃
霍布士所謂國家之生殖
亞丹、穆爾獎勵圈定論
要求人中增加之國民的爭霸戰
人口增加是國家繁榮最確實的象徵
約翰、葛蘭特之倫敦市人口之研究
男女數之比較
滿足放縱的性懿是人口減少之原因
土地是富之母人便是富之父
倫敦市膨脹之的勢
進入萬蘭特所〓統計之道的白特
人口稠密的國眾既存人口及其他事情面相翼的
人口雖以幾何級數增加之傾向而其加倍之間是因世界之年論即存人口及其他事情而相異的
人口對於二愛克而增加到一人的比例時節不免於聖經上預言的戰爭與大屠殺之發生
土地改良及技術發達是與廣大的土地和多數人口有相等之作用的
馬修、赫耳
人口於三十五年內可增到二倍
薩穆、佛特利
自然之豐饒與人口之繁多是國家繁榮之二大要件
人口與工商業之關係
以經濟上之萬能葉求之於人口稠密之丁普耳
布里丹尼亞、南根之著書及查爾
達齊南特
若期於繁榮的國家不可不由善政書良法以助成其人口之增加
薩〓耳、底略德
三 三十年戰後之總意志其人增加之必要
布芬多爾夫
彼約克納
孔寧
色鋥多爾夫
果特利布、瓦爾蒙德
伯赫爾
霍爾勒克
修約達
納布尼慈
在第十七世紀還沒有研究分配問題
在第十八世紀德國獎勵增加人口之意見
納布
物爾夫

修士米耳希
達爾伊
西利比
「人口狂」的意見
尤士惕
卑沁
彼耳菲耳德
卓林斐耳斯
為擴張國力不是有可使個人幸福作犧牲的感情發生
於法國特別有可使生出反動的理由
吳邦元帥及波穌等還是增加人口之歡迎綸者
菲伊勒倫以人口增加認為只在國家要以準備生活資料之範圍內線有可能
夢龍
閔梯龍
馬爾薩斯之先〓孟、德斯鳩薩克卑布留克納
福祿特爾
空梭之理想的經濟狀態
morellymablr之共產主義
米拉波與魁列
在第十八世紀之英國丁普耳之流的人口論還占優勢
曼德威耳
白克里
答喀
哈理
弗間克命以人口之增減是依於其環境的
阿耳可克
關於古代人口瓦爾拉斯對侯謨之爭論
完全國家由抑制人口之口必要而成為不可能
威廉、柏爾
現代商業技術及制度減少人口之傾向
科爾多雜
蕭特
法喀森
楊格
斯梯亞特
亞丹、斯密興馬爾薩斯
第五章 財產論
一 發於文藝復興期的鳥托邦思想
古哲拉圖之復活
湯姆斯、摩爾之吳托邦與現實之英國
資本牧畜業之橫暴
只要有私有財產存在真的救治是不可能的
鳥托邦之共產主義
鳥托邦資本的侵略主義
生產力解放說
鳥托邦的社會改革之可能性
二 宗教的改革
奪去了教會的災民救助
農民之十一條
以宗教之名非議變亂者之路德
農民暴徒之傳道家湯姆、繆慈
麻南希敦
所有權是〓神權而存在的
加耳文
私有財產之存在是道德上之必要
由實施國民經濟政策之國富增加策
自然科學之研究
第十七世紀初葉鳥托邦之論述
預言科學王國之到來的法蘭希斯、培根
新亞特南梯
人類究竟之再生是比財產法之改革先依賴於科學之進步者
成於陰慘環境裡的湯瑪索,康帕勒拿之太陽國
以科學的原則作統治而送來社會幸福的鄉土
四時間的勞動
元自利行動而為國家服務
三 以王權為基礎之政治的統一與秩序之確立
其反映之霍布士的政治學說
若沒有國法則凡物都可由強力取得之且保持之
名譽革命之哲學者約翰、陸克
人無論關於何物原來都是沒有且有排除其餘人類和私有權者
勞動於私有興共有之間而設區別
享樂及使用是所有權之界限
貨幣之發明是給與維持及擴大所有權之機會的
政治社會之主目的擁護財產權
傳述陸克之思想而認勞動是富之大泉源的候謨
過甚的不平均是使一切國家成為征弱的
蔣向財產的均分論是進的侯謨忽又佇立
完全平等的思想是不能實行的且是有害的
承認所有權是立腳於社會的效用之基礎者
經濟學祖之承認私有財產權
附音譯名辭原文對照表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5[193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經濟思想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091.1
拼音題名
InfoField
jing ji xue qian s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冊([32],1062,33)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7:38,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7:38, 10 June 20235,143 × 7,472, 1,132 pages (77.6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經濟學前史 (1/1) by (日)高橋誠一郎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2743,11289; 民國圖書.1; 經濟學前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