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2908-11273 中國行會制度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777 × 7,204 pixels, file size: 13.9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37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國行會制度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全漢昇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行會制度史
Publisher
新生命書局
Description

分10章。概述中國歷史各種行會之沿革、發展狀況及其制度

目錄
第一章 行會的起源
宗教團體說
同鄉團體說
政府之不法說
人口與食物之不均衡說
家族制度說
第二章 萌芽時代
第一節 手工業行會
工商業的發生
獨立的手工業者
師傅與徒弟的對立
市場的統制
第二節 商業的行會
生產的地方色彩
交換的非地方色彩
言語習俗的地方色彩
商業行會的作用
第三章 隋唐時代的行會
第一節 「行」的發達
隋代洛陽各市的「行」
唐代「行」的進展:
(一) 「行」的總數之增加;
(二) 每行的家數之增加
典型的同業商店區
隋代「行」之發達的原因
第二節 「行」與政府的關係
政府的取締
官米的出糶
第三節 「行」的組織
行頭或行首
行頭或行首的任務
宗教活動及娛樂
第四節 徒弟制度
師傅與徒弟
徒弟學師的年限
第五節 「行」的習慣
貿易的統制
「行語」的各異
第六節 餘論
第四章 宋代的行會
第一節 「行」的發達及種類
「行」的普遍化
汴京方面
臨安方面
蘇州及崑山
宋人筆記里的「行」
「行」的種類:
(一) 商業的行會;
(二) 手工業的行會;
(三) 職業的行會。
第二節 入行問題
入行的強迫
入行的權利
第三節 宗教活動及娛樂
神誕日的供獻
佳時令節的娛樂
賽會的參加:
(一) 陸上的賽會;
(二) 水上的賽會。
第四節 習慣
衣服的裝束
貨幣的行市
度量衡的標準
第五節 組織
行老
行老的任務:
(一) 對外的,向官府交涉及承接生意;
(二) 對內的,管理本行事務的設施。
第六節 會所
貨物「上行」的地方
政府的「住行抽買」
會議所在的茶肆
第七節 與政府的關係
第一項 免行錢
免行錢的繳納
繳納的數目
繳納後的權利
免行錢的流弊
第二項 物品的買賣
政府的「下行收買」
「下行收買」的原因
各行的議定價格
經手機關的層層抽剝
第三項 市易違法事件
市易法的緣起
「兼併之家」的作崇
市易法實行者之政權的喪失
第八節 宋代行會之性質的探討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
高利貸資本的壓迫
豪商鉅賈的操縱
行會制度崩潰了嗎?
第五章 元明時代的行會
當時人們談話中之「行」的概數
馬哥孛羅在杭州所見的行會
元代妓女組織的行會
明代行會與政府的關係
明代行會的習慣:
(一) 假日;
(二) 言語。
第六章 會館
第一節 沿革
明代的會館
南宋杭州外郡人的會館事業
漢代京師郡邸之政治、商業的作用
漢口嶺南會館的沿革
第二節 會館發生的原因及其範圍
從京師的治安立論
從同鄉者的利益立論
一縣人組成的會館
一府人組成的會館
兩三府人組成的會館
一省人組成的會館
兩三省人組成的會館
全國人組成的會館
第三節 客幫與會館的關係
出產、製造業、技能之地方的特殊性

幫與會館的關係
第四節 會館的組織
第一項 設立的方法
經費的募集
當地政府的許可
會館的構造
第二項 會員
會員的資格
新加入者的限制
第三項 會館的職員及工役
董事
副董事
司事
支客
督龍
管廚
值殿
看門
第五節 會館的經費
捐款:
(一) 樂捐;
(二) 一文捐;
(三) 月捐;
(四) 入堂捐
賦課金:
(一) 貨物稅;
(二) 船稅;
(三) 房租;
(四) 其他。
第六節 會館的事業
概述
社交方面
善舉方面:
(一) 設丙舍;
(二) 置墓地;
(三) 賑災恤貧
宗教方面:
(一) 祀鄉藉崇拜的神;
(二) 供養同鄉先賢
經濟方面:
(一) 金錢的借貸;
(二) 納稅手續的簡單化
法律方面:
(一) 會員紛議的仲裁;
(二) 商業習慣的規定
上海四明公所與法帝國主義抗爭的事實
第七章 近代的手工業行會
手工幫與苦力幫
手工幫與商業行會
原料與價格的統制
勞動條件:
(一) 工資;
(二) 工作時間
宗教信仰:
(一) 各行的祖師;
(二) 妙峰山的香會
徒弟制度
手工幫的行規
第八章 近代的商業行會
第一節 商業行會的組織
第一項 商業行會的範圍
一業分成數個行會
二業合成一個行會
第二項 會員與職員
會員的單位
董事
值年
文牘
司庫
庶務
董事輪流制的民主化
董事輪流制的寡頭專制化
第三項 會議
董事會
常會
臨時會
大會
決議案的限制
第四項 經費
賦課金:
(一) 月捐;
(二) 貨物稅;
(三) 回扣
加入金
罰金
支出
第二節 商業行會的事業
第一項 訂立規約
規約之史的考察
規約的內容
第二項 調停與訴訟
紛議的裁決
越訴的禁止
第三項 同盟絕交
□裁會員
對抗官廳或外人
第四項 事業獨占與障礙排除
限制加入
協定價格
為會員作保
厘金的認捐
〔附錄〕 商業行會的行規
第九章 近代的苦力幫
第一節 苦力幫的組織及任務
頭目
頭目的責任
守着勢力範圍
對外保持信用
第二節 各地苦力幫之一斑
青幫
北京的抗夫
蕪湖的碼頭工人
上海的苦力幫:
(一) 碼頭工人;
(二) 間夫蘿。
第三節 現今的苦力幫
天津的腳行
連雲港的苦力幫
第十章 結論
第一節 行會制度的利弊
第一項 利益
道德方面:
(一) 勤勉;
(二) 信用;
(三) 互助;
(四) 人格地位的提高
政治方面
經濟方面:
(一) 生產交易的發達;
(二) 列強經濟侵略的防止
第二項 弊害
國家統制工商業的阻礙
改良進步的妨害
對外競爭的不利
財產的專橫
第二節 行會制度的衰微
第一項 衰微的狀態
外表的觀察
內容的探討
第二項 衰微的原因
內在的原因:
(一) 分工;
(二) 徒弟
外來的原因:
(一) 文化進步;
(二) 需要減少;
(三) 資本主義。
第三節 現今的行會制度
概論
天津的瓦木油作
北平的「打鼓兒的」
行會制度與統制經濟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3[193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行會制度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129
拼音題名
InfoField
zhong guo hang hui zhi du s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4],21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33,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33, 10 June 20234,777 × 7,204, 237 pages (13.9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行會制度史 (1/1) by 全漢昇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2908,11273; 民國圖書.1; 中國行會制度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