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3001-11384 中國農村經濟資料.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800 × 7,200 pixels, file size: 92.11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211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國農村經濟資料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馮和法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農村經濟資料
Publisher
黎明書局
Description

輯入1932年底以前所發表的農村實地調查資料,分省編輯。概述江蘇、浙江、河北、河南、安徽、山西、陝西、四川、福建、廣東、雲南、貴州、東北三省及典型縣份的土地關係,租佃制度、農業經營、農業勞動、農村金融等情況。末附索引

目錄
第一章 一般概況
第一節 農村經濟概況
一 耕地面積與居民密度
二 年齡及性別
三 生產率與死亡率
四 農民移動
五 家庭組織
六 房屋
七 土地分配
八 土地大小與家庭大小的關係
九 所有權及耕作
一○ 農村職業
a 在農業中工人之比例
b 職業調查
c 河北各部之棉業
d 成安之紙業
一一 農家經濟
a 農家收入
b 華北貧人的界線
c 一般之經濟狀況
第二節 農民生活程度
一 農民人口
二 生活用品之價值
三 生活用品之來源
四 生活費用之分配
五 生活程度與農民土地耕種權的關係
第三節 農村人口
一 人口構成
二 同居家屬之關係
三 人口增加之徐速
四 人口年齡之分配
第四節 租佃制度
一 田產權之分布及其原因
二 農田之消長與其他要素之關係
a 田場之大小
b 人口之多寡
c 地價之高低
d 土地之耕種權
三 納租制度之類別與其環境之適應
a 納租金法
b 納租谷法
c 糧食分租法
d 幫工佃租法
四 地主收租之多寡與標準租率之比較
五 收租法
a 收租之方法
b 收租時期
六 地主
a 地主居住之分別
b 地主之職業
c 居鄉與居外地主田產多寡之比較
d 地主選租之種類
七 佃戶
a 佃戶之籍貫
b 佃戶承攬方法
c 佃戶所需之資本
八 地主對於佃戶之態度及其兩者之關係
a 地主對於佃戶之態度
b 地主與佃戶之關係
九 佃種之年限
一○ 佃種租約
一一 佃種與作物產量及田場管理之關係
一二 傭工兒童升為場主之程序與年歲
一三 地主與佃戶農具牲畜之比較
一四 農佃問題與社會問題之關係
a 田主與佃戶房屋之比較
b 兒童教育之設施
c 婚姻問題
附錄一 五省九處佃農調查
附錄二 全國農佃狀況
(一) 佃農分布的概況
(二) 租率
第五節 西北的旱災
一 西北的農業情形
二 西北災況概述
三 西北災荒的成因
第六節 中部的水災
第七節 豐收成災
一 豐收成災底真相
二 豐收成災底原因
總附錄 中國土地分配的調查
一 各省農戶田地農產及田價
二 各省市農民生活總平均數概況
三 七省十七區域二八六六戶農家經濟調查各項總平均表
第二章 江蘇省
第一節 上海市
一 農家之類別及其副業
1 類別
2 兼業
二 家庭及人口
1 住戶之籍貫
2 家庭之組織
3 人口之年齡
三 教育及智識
四 土地
1 土地之類別
2 土地類別之比較
3 土地與耕作畝
4 土地之價格
5 土地之來源
6 自耕農貸出之土地
五 房屋
1 房屋之建築
2 房屋之類別
3 房屋之大小
4 佃耕農住屋之特況
六 生產用具
1 農具
2 兼業用具
七 家畜
1 家畜類別及其數量
2 家畜之價值
八 農工
1 農工之類別
2 僱工之薪膳
九 作物概況
1 作物之類別
2 農作物之收量
3 作物之價格
一○ 資本
1 土地資本
2 房屋資本
3 經營資本
一一 收入
1 正業收入
2 兼業收入
3 借債
4 其他收入
5 收入總論
一二 支出
1 一年之生活費
2 半自耕農及佃農之租金
3 納租
4 支出總論
一三 收支之比較
1 租制之類別
2 租率之高下
3 租額之大小
一四 租制
第二節 徐海各屬
一 封建型式的持續
二 商業經濟之阻滯
三 新興工業之萌芽與摧折
四 逗留於農業經濟
五 土地之集中
六 賦稅之畸重
七 田租之高度
八 高利貸
九 幣制及度量衡之紊亂
一○ 水利之廢弛
一一 匪患
一二 結論
第三節 銅山縣
一 戶口
二 度量衡及幣制
三 賦稅與人民財富
四 田地房屋之價值
五 農具之價值
六 中等農戶之資產價值及其他
七 各區農戶種類之分配
八 承租之手續
九 租額與分租
一○ 農戶所耕田畝之分配
一一 農產之價值及其決定
一二 農家副業之經營
一三 農家之收支概況
一四 農工之工資
一五 農田利息之增減及其原因
一六 負債之原因及現況
一七 負債之籌償及趨勢
一八 借貸之趨勢及其用途
一九 借貸之性質種類及利率
二○ 借貸之成立與期限
二一 借貸與償還之時季
二二 債務之償還
二三 原有類似合作之制度
第四節 無錫縣
甲 第四區
一 全區戶口
二 全區居民職業
三 全區房屋
四 教育
五 耕作畝數
六 地權
七 耕戶
八 田地價值
九 金融
一○ 錢會
一一 義莊
一二 賦稅及租額
一三 土地賣買習慣及變遷情形
一四 收支
一五 損益
乙 禮社
一 概論
二 近年來經濟情形之變遷
三 地主之沒落與農民之破產
附錄
(一) 搶米風潮
(二) 農村概況
第五節 江寧縣
一 每戶的平均人數
二 生產率與死亡率
三 性比例與年齡分配
四 職業與教育
五 籍貫與遷徙
附錄
(一) 五洲公園
(二) 江寧各區
(三) 南京各鄉
第六節 丹陽縣
第七節 海門縣
一 佃農和地主的關係
二 農民的生產和消費情形
三 農民之納稅與「包三擔」的苛租
四 農民金融流通的情形
總附錄
一 宜興縣
(一) 農民之分布狀況
(二) 農民生產收入及納租情形
(三) 農民消費情形
(四) 農民金融流通情形
二 淮北各縣
(一) 淮農之種類及衣食住概觀
(二) 農民經濟狀況
(三) 農民之疾苦
三 武進縣
四 靖江縣
五 金壇及溧陽兩縣
(一) 壇溧兩邑傭農制度述要
(二) 關於傭農實際生活問題之研究
六 地價及人口
七 農業概況
八 其他
(一) 揚州田賦風潮
(二) 蕭縣水利風潮
(三) 業佃關係
(四) 農民疾苦
第三章 浙江省
第一節 浙西
一 短期的借貸
二 田地抵押借款——抵田
三 田地典當——典田
四 錢會
第二節 臨安縣
一 農戶及農業經營
二 農民兼業
三 住房問題
四 農民的負擔
五 僱農的待遇
六 地價
七 資產的分配
八 土地的分配
九 農地地權的分配
第三節 平湖縣
第四節 金華等八縣
第五節 筧橋附近
(一) 第一報
(二) 第二報
總附錄
一 崇德縣
二 平陽縣
三 吳興縣
四 東陽縣
五 租佃制度
(一) 概況
(二) 二五減租
六 其他
第四章 河北省
第一節 鹽山縣
一 農場之布置
二 佃種問題
三 農場企業大小及其比較
四 農場經營之情況
五 農家情形
六 人口
七 其他社會經濟的問題
第二節 北平郊外
甲 掛甲屯村
(二) 人口與家庭
(一) 家庭的收入
三 家庭的生活狀況與支出
a 食品
b 衣服
c 住房
d 燃料
雜費
乙 黑山扈村馬連窪村與東村
一 人口與家庭
二 家庭的產業與收入
三 家庭的生活狀況與支出
a 食品
b 衣服與燃料
第三節 清華園左近
一 經濟情形
二 土地及耕種
第四節 定縣
(一) 東亭鎮
(二) 大王耨村
第五節 羅道莊
第六節 安國縣
第五章 河南省
第一節 新鄭縣
第二節 淮河流域
第六章 安徽省
第一節 蕪湖縣
一 農場面積與其他生產要素之關係
二 農產品之分配及售價
三 農場費用之分配
四 農家周年進款之比較
五 家畜
六 資本
七 田地之價格及售地之規則
八 農家房屋
九 普通問題
一○ 人口問題
一一 租田制
第二節 餘干縣
第三節 南陵縣
第四節 潛山縣
第七章 山西省
第一節 田價
第二節 人口
附錄 清源縣
第三節 佃租制度
第八章 陝西省
第一節 概況
一 災前的農村經濟
二 災荒中的農村情形
三 災後的農村新恐慌
第二節 關中
第三節 漢中
第九章 四川省
第一節 概況
一 農家與農村情形
二 軍人割據與農民
第二節 川北
第三節 峨眉山
一 土地及耕作
二 人工及食料
三 入息分配
第四節 成都平原
一 土地形態
二 屋宇及資本
三 農業經營
四 教育
五 農具等費用
六 人工
七 食料及農作物
八 其他各項收入及開支
第十章 福建省
第一節 民團
第二節 營前
第三節 閔侯縣
第十一章 廣東省
第一節 概況
一 東江
二 西江
三 北江
四 中路
附錄 一般情形
第二節 新會縣
一 土地與人口
二 田產權分配情形
三 農田耕有分配情形
四 農田分配上的幾個問題
第三節 各縣概況
第十二章 雲貴兩省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宣威等八縣
第三節 馬龍等二十六縣
第四節 嵩明等八縣
第五節 昆明縣
第六節 大定縣
第十三章 東三省
第一節 概況
一 土地關係與移民
二 農民的負擔
第二節 借貸制度
一 農家之負債狀況
二 高利貸資本之出現狀態
一、 地主及私人高利貸
二、 雜貨店
三、 糧行、油坊、燒鍋及磨坊
四、 當鋪、押鋪、及放印子錢者
五、 講會、請錢會、拔會、搖會
六、 儲蓄會及金融組合
三 高利貸資本之特徵
第三節 南滿洲
一 土地區劃法
二 升斗及斤量
三 土地買賣
四 農業金融
五 農業經營法
六 苦力
第四節 北滿洲
總附錄 松花江流域
第十四章 其他各省
第一節 湖南省
一 概況
二 湘中各縣
三 黔陽縣
四 南縣
附錄
第二節 湖北省
一 概況
二 西北各縣
附錄
一 武昌縣
二 陽新縣
第三節 江西省
第四節 綏遠省
第五節 甘肅省
第六節 廣西省
第七節 察哈爾
第八節 其他
索引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4[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農村經濟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329.06
拼音題名
InfoField
zhong guo nong cun jing ji zi liao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166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51,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51, 10 June 20234,800 × 7,200, 1,211 pages (92.11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農村經濟資料 (1/1) by 馮和法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3001,11384; 民國圖書.1; 中國農村經濟資料)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