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3043-11946 英國最近之社會與經濟政策.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602 × 7,222 pixels, file size: 52.2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97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英國最近之社會與經濟政策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英〕柯爾(G.D.H.Cole)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英國最近之社會與經濟政策
Publisher
民智書局
Description

內分19章。詳細介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領域裡所採取的政策,並論及英國在今後十年內所採取的社會和經濟改革方針。卷末附《英國的貿易》、《失業現象》兩篇文章,以及有關英國的勞工工資、物價、資本流動等統計資料

目錄
第一章 英國政治之今昔
「情況永不能好像舊日一樣」
「改造」時代
「常況」之回復
戰後的興隆與衰落
銀行事業與失業問題
恢復「私營企業」之失敗
不安定狀態之發展
資本主義之衰敗
社會主義的躊躇
戰後的經濟問題:煤業
舊的和新的國有化進程
戰前和戰後失業之比較
工資問題
要有新的政治考慮
迴避政治
握有利權的人和普通人
戰後一代的人物和他們的態度
知識份子
政治的邊沁主義
空想是否不適時宜?
空想主義的門面語
它的優點
要有一種自動的經濟制度
以幸福為政治原則
以幸福為個人行為的方針
要有知識上的忠誠性
我們必要想出戰後世界的新問題的解決方法
第二章 英國的貿易及其前途
自由貿易及國際分工
各國保護制之發展
英國資本之輸出及其結果
英國之失卻它的壟斷權
大戰前的「貿易結算」
英國在戰前及戰後的輸出額
戰後的「貿易結算」
英國可以好像戰前一樣專營化麼?
還是我們必不再分配資本和勞動呢?
我們的煤業和棉品貿易
廉賤棉品的輸出額之必然永久衰落
煤業問題須視國內消費的增加為轉移
取油於煤
增加效能的結果也許就是裁撤勞工
我們倚靠輸出品的程度必要比前較低
因此便要發展國內市場
及恢復農業
與帝國來往的貿易問題
「歐洲派」與「帝國主義派」
「城市」的政策
帝國自足之不可能
經濟帝國主義與資本之輸出
殖民之有賴於資本供給
「貿易循環」
真的有「貿易循環」麼
新工業勃興與及工業向南方轉移之斷論
失業現象是我們在政治上無能為力的一種證據。
第三章 失業問題
工作或維持
各政府為什麼寧願維持無所事事的失業工人
這種政策之失計
我們要從新設法解決失業問題
人人都有工作
國家勞動團的提議
以自願人團為根據
有紀律的團體
有固定的維持費標準和一定的工作時間
倚賴者另有津貼
要有工業的訓練
勞動團的服務條件
對於批評這種計劃的人之答覆
勞動團的工作
把英國弄乾淨
毀拆貧民窟和建築住宅
建築的雇主和工人的態度
住宅政策之回顧
以勞動團為一種應急的組織
它可以永久存在麼?
婦女失業問題
反動政府可以利用勞動團的問題
勞動團將會增加職工組合的議價能力
為什麼必要使失業工人再復有工作。
第四章 工業之恢復
國家勞動團只是一種臨時辦法
我們必要採取長久恢復工業的步驟
「電氣案」
再分配我們的經濟財力的第一個步驟
「私營企業」下之投資程序
我們可以不把投資事業加以節制麼?
我們所儲蓄的是不是適當的數目?
我們是否把儲蓄款項施於適當的用途?
儲蓄與利息率
投資者的利益是否與社會的幸福相符?
許多社會需要的投資事業是不能引動私人投資者的
現在尤其是如此
因為濫用新資本而破壞舊資本
資本實是指揮勞動者的能力
並且決定勞動的分配
勞工黨所提議的職業和實業部
自由黨人所提議國家投資部
我們實要有這麼樣的一個機關
它的作用和權限
資助公眾團體和法定團體
借款給私營工業
因為財政公司及投資托辣斯之發達而得到的論據
它們的經濟影響
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國家投資托辣斯
借款給私營工廠和公司的條件
擴張國家主管權之提議
公司董事部中的國家董事
公司法與專門研究會社
勞動團和投資部是一種切當的失業政策的兩個相補的方面
公營企業及私營企業的經濟之比較。
第五章 新資本主義
「合理化」與「科學管理」
「工業效能」的福音
什麼是「合理化」的意思?
競爭已不復被許為進步的秘鑰了
資本聯合組織及其發展
戰時主管權的影響
工人增加產額資本家減少產額的主張
工人對於提高產額的要求的答覆
戰後的衰沉景象對於職工組合主義的影響
生產技術及工場習慣所最近發生的變遷
手工技巧性之衰落
標準化及其影響
在新形勢之下以結果為計算根據的工資制
工業之「美國化」
大宗生產是必然增加的
技術上的變遷對於熟練和不熟練工人及對於他們的關係和比較工資的反響
技藝組合主義已大部份變成陳跡了
勞動的調動性之增加
工人的議價能力由此減少
這種增加又對於職工組合主義的動人能力發生反響
然而它卻使工人漸漸愈趨於尋求政治上的救補方法
罷工的前途
工人對於工作所持的態度之變遷
工場紀律
工人愈加要求餘暇
資本主義可以應付工人的要求,因而制勝社會主義者麼?
這就是「合理化」者的希望
資本主義的兩難問題
即使它可以解決生產之謎,它也可以解決分配之謎麼?
資本主義之產額限制
「有限市場」的困難
煤業和棉業應付衰沉景象的方法
它們怎麼樣失敗和為什麼失敗
適當的政策必要以社會所可以生產的總額為購買力的根據,而不可在一種有限的購買力中「分配」生產
「合理化」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麼?
麥爾夕脫爵士和職工組合
「左翼」批評家對職工組合大會的批評
總交涉是一種應急的方法
要有一種臨時的和解
勞工政府如何可以增加勞工的議價能力
什麼是職工組合所想訂立的條件?
工業心理學及其用途
要改組織工組合的機關
「合理化」是一種向職工組合主義挑戰的舉動。
第六章 合理化
合理化之進一步的討論
它可以提高工人的生活標準麼?
德國和美國的經驗
勞工之為機器化所排擠
合理化為什麼不可避免
合理化大抵是不會前進得很快的
英國的雇主的態度
麥爾夕脫爵士的政策
聯合組織在英國的法律地位
這種地位對於各種工業聯合組織的影響
應該修正律法麼?
某些聯合組織的不穩定性
這是否有利於消費者?
資本家政策的趨勢
工業分界之崩壞
國家主管聯合組織及實行節制它們的會員資格和政策之必要。
第七章 社會化
社會主義與國有化
要有種種不同的社會主管權
什麼是「資本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不是一種呆板的計劃
社會主義者想把工業「國有化」到什麼程度呢?
舊式的和新式的國有化
主要點在主管經濟政策
國會不能管理工業
「民政事務」式的主管也是解不通的
工業行政原是專家的事情
實要行負責的專家委員會的制度
誰要向國會負責
可是這個問題是不能夠由各種工業單獨解決的
煤業的情形
什麼是煤業?
有許多現存的營業單位是應該維持的
把礦產收為社會公有
這種計劃是否社會化?
主有權和主管權
在社會化之下的煤礦的前途
工資,時間,和職業問題
八小時案
要由歐洲各國共同訂立關於礦工時間的協約
應否補助煤礦?
棉業
要有一種大規模的社會化提案,藉以節省國會的時間
鐵路應否收歸國有?
鐵路與道路運輸
鐵路社會化的方法
不包含直接收買手續的社會化辦法之優點
要設立一個含有調劑作用的力運委員會
力運委員會將為國家投資部的並行機關
再論棉業
行政上的社會化政策的大意
國會主管權問題
常人與經濟事情的關係
專家主管權的範圍
以測驗及公布法為消費者的保障
要改造國家
遠大眼光和短少眼光
社會主義必要利用時機而又同時進行建設的工作。
第八章 工人主管權
合理化與工人主管權
基爾特社會主義
戰時情況對於主管權要求的影響
管工運動
衰沉景象的影響
工人要求主管權到什麼程度呢?
把基爾特社會主義從新加以考慮
基爾特社會主義有什麼對的地方
工業心理學與公益事業
德國的「工務會議」
英國要有一宗「工務會議案」
工務會議應與職工組合切實聯絡
要有「集體合約」的理由
要有一種工業法庭制度的理由
民主制與代表制有別
二者的各別範圍
再論基爾特社會主義
職工組合在新工業制度中的地位
華盛頓八小時條約與國際勞工局
工業立法與職工組合
「行會」企業的範圍
以國家信用借欵資助行會企業
國家與合作社運動
要有各種互相調劑於社會主管權之下的企業式樣。
第九章 工資—家庭津貼—人口
勞動階級的生活標準
改良這種生活標準之必要
增加工資的困難
工資和僱傭的關係
「高度工資的經濟」及其限制
藉賴稅捐以再分配收入是目前提高工人生活的最好方法
徵收重稅對於產業不一定有所妨害
我們現在把各種收入再分配到什麼程度
發給家庭津貼費的理由
為什麼必要用稅捐而不可用保險或「由各工業平均的擔負」的方法來籌這筆款項
國家可以採用一種大到什麼程度的計劃呢?
「生活工資」的政策
發展職工局芻議
我們要有一個中央職工局
勞工政府對於職工組合提高工資的企圖的態度
人口問題
家庭津貼費對於生殖率,死亡率,及移殖的影響
節制生育
「質」在人口問題中比「量」還重要
糧食對於人口的關係
「適當點」人口論之批評
家庭津貼對於職工組合的議價能力的影響
收入的再分配之為經濟進步的原動力
以需要及以勞役為根據的相反的支付原則
這兩種原則能調和到什麼程度
利益均沾是否可能
我們能否達到收入完全平等的地步?
第十章 資本之供給
我們所擬之辦法對於資本之供給有什麼影響?
對於富人課稅,應至何程度?
私人投資者之功用
他的選擇範圍
大投資者與小投資者
所得之分配對於投資市場的影響
對於國家借款之影響
所得與「增漲的資本」
對於後者可以課稅麼?
在各種產業中資本的用途正當麼?
在產業與別種事業中,資本的用途
正當麼?
投資的種類
固定資本和流通資本
「自由」資本和「沉沒」資本
銀行「創造」信用借款麼?
銀行的信用借款怎樣影響資本的流動
信用借款與資本的關係
國際資本流動
提高稅則會限制資本的供給麼?
人為什麼儲蓄
營業公積金的重要
「全國儲蓄」之分析
英國產業的資本由何而來
對於營業公積金應課以重稅麼?
我們漸漸愈加要以公積金來充產業資本
國家投資部之借款和放款政策
善用資本之必要
國家儲蓄銀行和市立銀行之發展
把保險事業收歸國有的理由
新增的財富是大批資本的來源
社會主義下的稅捐制度之將來
第十一章 銀行與信用借款
大戰對於金融界的影響
「通幣幻想家」的活動
解決財政問題之必要
銀行和城市方面實可以陷勞工政府於困境
現在的銀行制度
英國銀行:信用借款的主要決定者
股份銀行:信用借款的流動方向的主要決定者
各種互相競爭的借款要求
英國銀行的地位及其作用
股份銀行的地位及其作用
再論銀行家能否「創造信用借款」
英國銀行如何決定信用借款的總量
銀行率與公開市場交易
利息率與貨幣的需求
銀行家的行動的主要根據不是謀利動機而是「適當的金融狀況的見解
銀行家要保持銀行資財的「流動性」
銀行如何限制信用借款
「凍凝了的信用借款」問題
銀行政策是否有利於投機事業而犧牲工業的需要?
銀行不願意放出長期信用借款
倫敦的各種錢莊及其工作
銀行的信用借款會引起通幣激增的現象?
貨幣之分量說
信用借款之擴張與物價水準
金本位及其結果
可以增加信用借款的總額麼?
如果能增加生產,是可以的
國家必要把英國銀行收歸社會公有
而置之於一個專家委員會之下
它又必要把各股份銀行收歸社會公有
但目前卻不應把各種錢莊收歸社會公有
國營銀行的經濟學
財政政策是恢復產業所必需的東西
但財政是不能創造的
它是經濟改組的一種重要工具,但只是一種補助工具。
第十二章 農業與土地
各政黨都有許多的農業政策
農民是天生的保護制論者
然而沒有政黨是敢提出保護制的
抽收糧食品關稅為什麼不可能
英國的種麥事業的經濟學
物價升高對於地租的反響
關稅以外的保護方式
主管入口品藉以穩定物價的提議
大宗購買的計劃
可是這個計劃將有利於農民麼?
它們大抵只會減低物價而不會提高物價
增加農業生產的方法只有減低大宗生產的成本
因此我們便必要集中力量以改良國內農產品的生產及推銷的效能
麥是最沒有試驗希望的
入口糧食品之分析
入口肉類,牛油,乳酪,蛋,蔬菜,及牛奶的費用
我們很可以在國內增加這些東西的生產
擴充以小地段為根據的園藝事業,家禽事業,牛奶乳酪事業等的理由
使農民易於獲得土地
英國的土地制度及其崩壞
主張土地國有化的理由
方法
應抽收都市土地稅
以這種稅收撥給地方政府
現在的租用人應大致一仍其舊
國家應直接把小地段賜給農民
國家農業委員會
把資本供給農民
把長期信用借款放給農民
設立合作機關以經營短期信用借款事業
國家農業銀行
農業合作事業之所以不能迅速發展的原因
那幾種合作社是最適於發展的合作社
合作鹼肉廠及其問題
合作社之減少推銷費的作用
國家要設法鼓勵及調劑地方的合作事業
進步必然是慢的
目前所應採取的各種步驟
農業勞動者的地位
家庭津貼對於他的生活標準的影響
農業工資及其規限
小地段與農業勞動者
失業工人願意回土去麼?
英國應自給到什麼程度?
自足理論之不通
不過我們的出口貿易的情形卻指出我們實要增加國內的糧食出產。
第十三章 貿易及價格之主管
中人的費用太大了
要改良推銷的情況
合作運動的工作
生產企業逐漸自行推銷
或創設聯合售賣新笛卡
這些機關有類於生產合作社
這些機關可以主管價格到什麼程度呢?
大部分的分配程序仍未「合理化」
買賣者及其職務
我們可以設法減少這些職務的費用麼?
宜鼓勵消費合作社之發展
合作事業與公營事業:二者的範圍
小貿易者的地位
漸次把大規模的零件分配機關收歸社會公有
鼓勵由國家主管的聯合售賣機關
原料交易所
戰時由國家主管貿易的教訓
再設主管部
價格問題
糧食處
要改良不斷調查及報告的技術
又要設立一個公共機關以主管價格
出口貿易的組織
商人資本家的前途。
第十四章 帝國—外交
本章只限於討論帝國及對外政策之純粹經濟的方面
發展帝國貿易之可能
發展殖民運動之可能
帝國之利益及損失
剝削本地的勞工
英國的資本家與本地的資本家
英國的非洲政策
卸除帝國責任之不可能
英國與領土
帝國內的投資
帝國產品之大宗購買
反對關稅優待制之理由
各種非關稅的優待制
各領土應否施行關稅優待制?
英國與帝國內的非自治屬土的貿易關係
反對種植家統治的理由
帝國推銷部及其工作
擴大推銷部之必要
應該由各國分擔世界的經濟專門研究工作
「帝國主義」是我們的敵人麼?
各帝國之近世的發展
要改良政策而以首先顧及土人利益為目的
「委託管理」區域的問題
國際聯盟對於非自治的民族的關係
國際聯盟的各種經濟作用
減縮軍備
國際勞工局
一九二七年的國際經濟會議
減低國際貿易的障壁
資本家的國際聯合組織之發展是國際的政府主管權之準備
要採取國際行動以提高生活標準
這種行動是有利於英國的
俄國問題
承認蘇俄之理由
中國
帝國主義是戰爭的原因
英國站於帝國地位的權利與責任
為什麼不應打破英國帝國。
第十五章 地方政府
英國地方政府制度所以崩壞的四個原因
人口分配的各種變遷
地方稅之失當
失業現象的反響
道路運輸之發展
保守黨的減稅計劃
它對於地方財政的影響
總補助費與分數補助費
貧民律之改革
內地道路行政
反對減稅提議的理由
減稅提議是不公平的
減稅其實是一種補助
發達的產業沒有這種需要
政府的新補助計劃的結果是不公平的
總補助是一種反動的工具
貧民律之將來
一種不徹底的改革
失業現象與貧民律
道路與「道路費」地方稅制度之更進的改革
要同時發給總補助費及分類補助費的理由
把貧民律的各種職責從新分配
權限問題
要有一宗「擴充地方政府權限案」
地方政府經營的貿易事業之前途
區域問題
地方政府中的市鎮與鄉村
住宅問題
市鎮計劃與大區域計劃
倫敦的政府
主張大區域主義的理由
大區域組織的最初步驟
電氣事業與大區域計劃
市區之分類
地方財政之改革
區核賬員及其權限
中央權力之擴張
要分散行政的責任
大區域政府之前途
第十六章 教育
近年來的教育上的進步
教育程序之升高
「節儉」運動
哈多委員會的報告
現存的行政制度的缺點
「初級」與「高級」教育的錯誤的分界
「初級」學校之發達
中等學校
要統一行政的主管權
初級和初級以後的教育
「次級」教育的現況
提高離校年齡
一種新的次級教育制度
課程
手藝教育的地位
學校應該辦理職業訓練麼?
為一切兒童而設的次級教育
文學學校及其作用
離校年齡之將來
免費學額及津貼學額
教育系統中的階級界線
行政上的改革
蘇格蘭
教育區域問題
大區域的大學
學校中的醫藥事宜
教員之來源及準備
教員與大學
國家與大學教育之關係
大學的校外教育
大學的專門研究工作
大學委員會
國家對於大學工作的補助
成人教育之發展
工人教育聯合會
成人教育與職工組合
教育與宣傳
勞工大學全國總部
國家補助費問題
要改良青年教育
目前改革之諸端。
第十七章 勞動政府的預算—國債與稅收
改變對於稅捐所持的態度
以稅捐為一種再分配收入的工具
戰前與戰後的稅捐水準
分析全國支出的增加情形
國家收入的來路
國債
調換國債問題
宣告無效是不可能的
資本稅
柯爾文報告與所提議的附加稅
償債基金
停止這種基金的理由
美國的借款
社會主義者的掃除國債方法
遺產稅
死亡稅
里拿奴計劃
地產問題
所得稅與附加稅
修正所得稅的建議
關稅與國產稅
間接稅
酒稅
煙稅
糖稅與茶稅
別的間接稅
保護稅及其收入
禁止入口比徵收關稅為可取
保護稅之廢除
社會主義與自由貿易論之比較
奢侈品稅
所提議的各種改革稅收辦法的大致結果。
第十八章 勞工政府的預算—支出
現在全國支出費之分析
有補於稅收的支出費
國債費用
戰爭事業
政府費用
社會事業
戰爭贍養金
減少軍費的提議
可以希望節省的只有國債和戰爭事業兩項
所需要的新費用
失業費用
資本費與應由歲入擔負的費用之區別
從新借欵的方法
新借款對於調換公債的影響
國家勞動團的費用
這筆費用中有幾多是要另籌的呢?
失業保險案
勞動團團員的收入標準
貧民律費用之節省
家庭津貼
各種計劃的費用
反對差額津貼率的理由
教育改革的費用
離校年齡
提高離校年齡對於失業之影響
改良地方政府所需的費用
土地價值稅
勞工政府的總預算
新增的費用的總數
可以由現在的各種費用中節省出來的數目
稅收之損失
新稅之收入
所提出的稅率是否太高?
所抽得的數目大部份是直接再分配給社會各人的
所提議的稅收與全國收入的關係
它對於資本供給的影響
「儲蓄」夠用麼?
過渡之期之困難
主要問題在恢復工業
第十九章 下一屆的勞工政府
本書所論及的只是目前的各種步驟而不是抽象的社會主義
勞工政府大有馬上實現之可能
但它斷不能企圖驟然把社會主義建立起來
為什麼本書不討論人的問題
勞工黨的正式政綱
什麼是社會主義?
要根據戰後的各種問題從新規定它的界說
戰後的穩定狀態及共影響
失業現象之穩定
勞工黨「左」「右」翼之差別
這些差別是否真正差別
英國的共產主義
不足輕重的東西
擺在下一屆的勞工政府面前的工作。
第二十章 結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9[1930]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經濟政策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156.195
拼音題名
InfoField
ying guo zui jin zhi she hui yu jing ji zheng ce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6],56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9:02,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9:02, 10 June 20234,602 × 7,222, 597 pages (52.2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英國最近之社會與經濟政策 (1/1) by (英)柯爾(G.D.H.Cole)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3043,11946; 民國圖書.1; 英國最近之社會與經濟政策)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