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3052-11989 中和經濟論.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791 × 6,839 pixels, file size: 6.0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19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和經濟論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戴錫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和經濟論
Publisher
開智印刷公司(印)
Description

分「世界經濟論」、「中國經濟論」、「呼之即出之世界大同」3編。闡述作者對改良人類社會道德觀念和改善世界經濟及中國經濟現狀的主張,認為對各種社會及經濟弊端的革除均宜採取「中和」的辦法(近似中庸之道的主張)處理

目錄
一 論著作品之價值
二 論人生與道德經濟之關係
三 論中和道德經濟
中和經濟論
第一篇 世界經濟論
第一章 論人生
一 現在之生
甲 經濟之定義
乙 經濟之內包與外延
1 物質之接濟
2 勞動之接濟
3 意志之接濟
丙 三元經濟合論
二 身外之生(附論性慾)
三 未來之生(附論富欲)
四 精神之生(附論貴權功名壽五欲)
五 優美之生(附論美欲)
六 結論
第二章 原理
一 理之定義
二 理之分類
三 理之批評
四 論現代人聚訟之理
甲 呆理
乙 浮理
丙 私理
丁 偽理
五 論人生之大道
第三章 經濟史觀
一 總論
甲 論觀
乙 論史
二 第一假猿人時代之經濟
三 第二假部落時代之經濟
四 第三假帝王時代之經濟
甲 總論
乙 關於物需之進化
1 交易
2 囤儲
3 法律
4 制度
5 政治
6 武器
7 醫藥
丙 關於意志之進化
1 文學
2 道德
3 教育
4 美術
5 博術
6 音樂
7 禮儀
丁 關於勞動之進化
1 佃獵
2 武術
戊 合論
五 第四假宗教時代之經濟
甲 佛教與印度之經濟
1 盟曇希望之印度經濟
2 印度感受佛教後之經濟
乙 孔教與中國之經濟
1 孔子希望之中國經濟
2 中國感受孔教後之經濟
丙 耶穌與歐洲之經濟
1 耶穌希望之歐洲經濟
2 歐洲感受耶教後之經濟(附論穆罕默德與亞拉伯之經濟)
六 第五假商業時代之經濟
甲 歐洲經濟
1 殖民時期
2 競消剩餘生產時期
3 慘殺失業人民時期
乙 印度經濟
1 容納饑民時期
2 蒙古帝放棄政權時期
3 不合作時期
丙 中國經濟
1 政府人民交愛時期
2 政府人民交惡時期
3 政府人民合作時期
七 合論
第四章 觀史後之認識
一 論文化
甲 文化之定義
乙 物需對於文化之促進
丙 動需對於文化之促進
丁 意志對於文化之促進
二 論文明
甲 文明之定義
乙 物質文明
丙 精神文明
丁 人生文明
戊 中歐印三區之文明結晶
三 論五假進化中經濟道德之互相激盪
四 論五假進化中經濟失調之三成因
甲 自然失調
乙 偶然失調
丙 人造失調
丁 合論
五 論五假經濟變化之三態現象
甲 第一態饑飽顯然
乙 第二態饑飽衝突
丙 第三態饑飽中和
丁 合論
六 宗教時代財貨之自然分配
甲 宗教分配
乙 神鬼分配
丙 奢侈分配
丁 遊戲分配
戊 術數分配
己 合論
第五章 今日第五假第二態饑飽衝突中人類經濟之六不調和
一 個人經濟之失調
甲 資本家經濟之失調
乙 工人之經濟失調
丙 失業者經濟之失調
丁 合論
二 夫婦經濟之失調
甲 婚姻之起源
乙 論專制與貞操多妻與多夫權與責
丙 論舊日夫婦經濟中之五原素
丁 論今日夫婦經濟中之五原素
戊 論戰爭與多妻制
三 父子經濟之失調
甲 衰父母壯子女,壯父母幼子女之交換道德
乙 因父及祖因兒及孫之大家族
丙 弛孝後之怪現象
四 社會經濟之失調
甲 都市人稠之原因
乙 第五等生活之社會
丙 第四等生活之社會
丁 第三等生活之社會
戊 第二等生活之社會
己 第一等生活之社會
庚 合論
五 階級經濟之失調
甲 舊日之階級
乙 今日之階級
丙 下級之謀生無路
六 國際經濟之失調
第六章 因六項經濟失調而造成之八項不良現象
一 疾病橫生人壽短促(附論病醫藥)
二 失偶男女充斥世界
三 青年不孝衰老無依
四 無官不貪無地無匪
五 騙子橫行法律失效
六 饑民倡亂政府動搖
七 赤禍瀰漫慘無人道
八 挑動憐邦慘殺國民
第七章 急趨直下之第三態饑飽中和現象
一 總論
二 論產與業
甲 產之成立及定義與享受
乙 產之分類
丙 業之定義
丁 業之分類
戊 產業合論
三 今日世界失業人數之估計
甲 全失業
乙 半失業
丙 緩性失業
丁 急性失業
戊 合論
四 四千萬急性全失業人之五條歸路
甲 充當兵役死於戰場
乙 流為盜匪死於法律
丙 流為娼妓死於梅毒
丁 流為乞丐死於饑寒
戊 廉恥衝動死於自殺
己 合論
第八章 四千萬急性全失業人之臨死求生
一 偽生路之認識
甲 湏具不仇怨政府之決心
乙 湏具不批評政治之決心
丙 湏具不殘害人類之決心
丁 合論
二 評今日之文明
三 失業人意中之人生文明
四 失業人索取生業之力量
甲 科學與德國之威力
乙 黃金與美國之威力
丙 勞工與蘇俄之威力
丁 失業人與中國之威力
五 失業人之動作時期
甲 未來大戰中戰士之一條生路
乙 大戰中中華應付之唯一方法
六 大戰中失業人求生之手假與手續
第二篇 中國經濟論
第一章 通說
一 對中國之認識
甲 對中國民族史地之認識
乙 對中國能力之認識
丙 對中外五千年來形勢之認識
丁 對中外六十年來形勢之認識
戊 對中外今日形勢之認識
二 列強顛仆中國之經過
甲 提攜洪楊衝破關稅壁壘
乙 提攜東京造成甲午之敗
丙 挑撥政府人民造成上下離心
丁 私賣槍械造成內戰
三 中華今日無亡國之憂
第二章 論中國今日之經濟
一 國人失業
二 生活增高
三 工貴力賤
四 食貴金賤
五 入不敷出
甲 政府入不敷出
乙 公員入不敷出
丙 人民入不敷出
六 合論
第三章 論中國之金融
一 金融之定義
二 舊日之金融
三 今日之金融
四 世界對於中國之金融
五 中國對於世界之金融
六 合論
第四章 中國失業人數之估計
一 總論
二 中國人在□□時代之生業
甲 產業
乙 職業
丙 生產業
丁 雜業
三 今日之失業估計
甲 關於產業之失業
乙 關於職業之失業
丙 關於生產業之失業
丁 關於雜業之失業
戊 失業之總數
四 五千萬失業人之失業程度
甲 全失業
乙 半失業
丙 緩性失業
丁 急性失業
五 千五百萬急性全失業者之歸落
第五章 四億六千萬人之死中求生
一 如何制止白色侵略
甲 武器戰
乙 經濟戰
丙 道德戰
丁 合論
二 如何制止赤色侵略
三 如何鞏固政府
四 如何使武人守法
五 合論
第三篇 呼之即出之世界大同
第一章 論人之趨利避害
第二章 窮問造成大同之原動力
一 械機譬喻
二 原動力之步步追問
甲 通說
乙 失業人司世界變化之機
丙 中國失業人為世界失業人之發動機
丁 中國五百萬武人為全國失業人之發動機
戊 中國無餉武人為全國武人之發動機
己 中國一等受災武人為無餉武人之發動機
庚 結論
第三章 中國一等受災武人之智慧
一 利身
甲 弭消政府之不容
乙 弭消與他軍之爭奪
丙 弭消人民之仇怨
二 利家
三 利國
四 利世界
第四章 中國一等受災武人之毅力
一 宣傳與宣布
(中華失業人對列強哀懇之大意)
(中華失業人對世界之索業宣布)
(中華失業人對國人之索業宣布)
二 中華失業人索業宣布後對世界之影響推測
甲 音波推測
乙 利害推測
1 測人
2 測己
3 人己合測
三 中華索業宣布後對列強之兵戰問題
甲 評列強之海軍
乙 評列強之空軍
丙 評列強之陸軍
第五章 失業人得業後之世界推測
一 個人經濟之中和
二 夫婦經濟之中和
三 父子經濟之中和
四 社會經濟之中和
五 國際經濟之中和
六 宗教之中和
七 法律之中和
八 數幣度量衡之中和
九 語言之中和
十 思想信仰之中和
十一 結論
第六章 人口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4[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世界經濟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11-0
拼音題名
InfoField
zhong he jing ji lun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6,7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9:03,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9:03, 10 June 20234,791 × 6,839, 119 pages (6.0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和經濟論 (1/1) by 戴錫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3052,11989; 民國圖書.1; 中和經濟論)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