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3255-11956 民族哲學大綱.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8.5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00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民族哲學大綱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汪少倫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民族哲學大綱
Publisher
正中書局
Description

系《中國之路》一書的理論部分,研究民族的本質及作用,民族發展與社會及個人的關係。內容有:民族生活及其與量質和環境的關係,民族生活與各方面文化的關係,民族生活與歷史的關係及其重要。片面史觀的批評等。書末附民族問題重要書目

目錄
緒論
民族的重要
民族現象需要研究
過去關於民族研究的批評
本書研究的方法及簡要內容
第一章 民族生活及其與量質和環境的關係
第一節 民族本質及其生活
第一目 民族本質
地面現象的分類:自然,人,文化
地面上無孤立的個人
文化人群如國家,階級,黨派等缺乏固定性與獨立性
自然人群中的人類與種族不真實
支族與氏族已成過去
民族的意義
各種片面民族論的批評
民族具有極大的固定性與獨立性,為地面上最真實、最有力的人群
第二目 民族生活及其與民族分子或個人生活的關係
民族生活的兩個方面:生存與自由
民族與其分子或個人構成有機的一體
個體主義與全體主義的批評
一個人生活的各方面及其片面學說的批評
個人生活與民族生活的一致
民族分子的分類:善類、常類與敗類
第二節 民族生活與量質的關係
第一目 民族生活與民族量或人口的關係
人口為民族本身的具體化
人口的有無與多寡決定民族的存亡和範圍
人口對民族生活的各種間接影響
人口的變遷
各種人口學說的批評
研究人口應有的觀點
第二目 民族生活與先天質和優生的關係
各民族先天質或特性的不同多為血統不同的結果,有內容與程度的不同
民族先天質對民族生活的各種影響
民族領袖的重要
民族先天質的變遷或正反選擇
優生運動的意義
第三目 民族生活與後天質及教育的關係
後天質的意義及其重要
教育為後天質傳受與改造的工具
教育的民族性
教育對民族生活的各種影響
教育變遷與民族命運
各種片面教育理想的批評
第三節 民族生活與環境的關係
第一目 民族生活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氣候,地勢,地產,土壤構成整個的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或地理與心理及歷史的關係
自然的固定性及其消極與積極的適應
自然環境主義的批評
國土的地位好壞與地域大小極重要,但屬於民族環境的性質
第二目 民族生活與民族環境的關係
民族環境或民族間關係形成的原因
民族環境的種類及其對民族命運的影響
民族環境對民族文化特色的影響
民族環境的變遷及其適應的重要
民族環境的相對性及民族環境主義的批評
第二章 民族生活與各方面文化的關係
第一節 文化的意義及其分類
第一目 文化的意義
文化為民族的產物,其特色多為民族特質的表現
文化為實現民族生活的資料或工具
民族與其文化構成不可分離的一體
第二目 文化的分類
過去各種文化分類的批評
間接文化或社會文化的分類
直接文化或物的文化分類
各方面文化構成一種有機體
第二節 民族生活與社會工具或語言文字的關係
第一目 民族生活與語言的關係
語言的意義
語言的民族性
語言對民族生活的各種影響
語言的變遷
第二目 民族生活與文字的關係
文字的意義及其與語言的同異
文字的民族性較少
文字對民族生活的影響
文字的價值決定於其穩定性與簡易性
第三節 民族生活與社會組織的關係
第一目 民族生活與家庭的關係
家庭的真義為實現民族生命的繼續
家庭有極大的民族性
家庭對民族生活的各種影響
家庭的變遷與民族命運
雜交學說與自由戀愛的批評
第二目 民族生活與職業及職分的關係
職業與分業的意義
分業或職分須以民族為前提
職業與分業對民族生活的各種影響
職業與分業的變態及各種錯誤學說的檢討
第三目 民族生活與級分的關係
級分的意義及其成因
真正級分僅能形成於民族以內
級分對民族生活的各種影響
級分的變態
真正的級分不能消滅
第四目 民族生活與國家或政治的關係
國家為民族安內攘外的工具,為民族意志的表現
真正的國家必為民族的國家
國家對於民族生活的各種影響
尊視,輕視與仇視國家各種學說的錯誤
第四節 民族生活與社會紀律的關係
第一目 民族生活與道德的關係
道德為民族共同生活的產物,為維持民族共同生活的工具
道德僅能實行於同胞之間
道德對於民族生活的影響
義務學說與快樂學說的批評
第二目 民族生活與法律的關係
法律為最低限度並富有強制性的道德
真正的法律僅能存在於民族以內
法律對民族生活的影響
個人主義與共產主義法律觀的錯誤
第五節 民族生活與物質文化的關係
第一目 民族生活與器械的關係
器械的意義及其形成
器械弱於民族性
器械對於民族生活的影響
器械的管理與運用應以實現民族的生存與自由為目的
第二目 民族生活與交通的關係
交通的意義
交通的民族性
交通對民族生活的影響
私營交通的不合理
第三目 民族生活與經濟的關係
經濟為民族生存物品的創造與運用
經濟的民族性
經濟對於民族生活的諸影響
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檢討
第六節 民族生活與精神文化的關係
第一目 民族生活與學術的關係
學術的意義
學術富於民族性,即自然科學亦不能免
學術對民族生活的重要
第二目 民族生活與藝術的關係
藝術為實現民族最高精神自由的工具
藝術的民族性強於其他一切的文化
藝術對民族生活的影響
第三目 民族生活與娛樂的關係
娛樂的意義及其與工作的區別
娛樂的民族性
娛樂對民族生活的影響
第四目 民族生活與宗教的關係
宗教的意義及其形成
宗教富於民族性
宗教影響隨文化發展而減弱
第三章 民族生活與歷史的關係及重要片面史觀的批評
第一節 民族生活與歷史的關係
第一目 歷史的本質
歷史抽象言之為地面人文現象變遷與記載,具體言之為歷來民族關係、民族命運或活動的記錄
歷史變遷雖無機械法則亦非完全偶然
歷史非直線的發展,進化法則不能成立
第二目 民族的形成
史前人類生活的種種臆說或推測
傳說的歷史與實錄的歷史
實錄的歷史開始於民族形成
中華民族的形成
大和民族的形成
印度民族的形成
希臘民族的形成
羅馬民族的形成
法蘭西民族的形成
英吉利民族的形成
俄羅斯民族的形成
北亞美利堅民族的形成
第三目 民族的發展
民族自然衰老學說的檢討
有創造的個人亦無真正的死亡
歷來民族多為波浪式的發展
民族盛衰無常的原因
中華民族波浪式的發展
大和民族波浪式的發展
印度民族波浪式的發展
希臘民族波浪式的發展
羅馬或意大利民族波浪式的發展
法蘭西民族波浪式的發展
英吉利民族波浪式的發展
德意志民族波浪式的發展
俄羅斯民族波浪式的發展
北亞美利堅民族的發展
第四目 民族的將來或歷史的展望
世界大同為夢想
世界帝國亦不可能
將來的兩個可能:民族鬥爭或民族聯邦
第二節 重要片面史觀的批評
第一目 片面史觀的成因
客觀的成因
無意識的主觀成因
有意識的主觀成因
各種成因的結合
第二目 片面史觀的種類
個體主義與全體主義史觀的內容及其批評
人口史觀的內容及其批評
種族史觀的內容及其批評
教育史觀的內容及其批評
自然環境史觀的內容及其批評
民族環境史觀的內容及其批評
家庭史觀的內容及其批評
分工史觀的內容及其批評
階級史觀的內容及其批評
國家史觀的內容及其批評
第三目 器械經濟史觀的內容及其批評
器械經濟史觀實不等於唯物史觀
器械經濟史觀並非馬克斯所發現
馬克斯關於器械經濟史觀的兩段本
昂格斯初年對器械經濟史觀的意見與馬克斯完全一致
器械經濟史觀的內容
器械經濟史觀的公式
器械經濟史觀偏頗而又錯誤
馬克斯預言的失敗
歷來對於器械經濟史觀的批評
昂格斯晚年亦自認器械經濟史觀不正確
第四目 觀念史觀的內容及其批評
觀念史觀不能譯為唯心史觀
拍拉圖的觀念史觀
韋苛的觀念史觀
甘得塞的觀念史觀
費希特的觀念史觀
赫格兒的觀念史觀
孔德的觀念史觀
觀念史觀的主要內容
觀念史觀的批評
結論
本書研究的結果
民族欲實現其生存與自由必先實現其分子的生存與自由
民族分子欲實現其生存與自由必先實現其民族的生存與自由
附錄
民族問題重要書目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5[194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民族學:哲學 哲學:民族學 民生主義(三民主 義)
中圖分類
InfoField
B26 D693.0
拼音題名
InfoField
min zu zhe xue da gang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85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9:36,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9:36, 10 June 20231,239 × 1,754, 200 pages (18.5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民族哲學大綱 (1/1) by 汪少倫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3255,11956; 民國圖書.1; 民族哲學大綱)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