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3300-11765 農業信用—農村金融原理.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21.9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17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農業信用—農村金融原理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法〕波雅查格魯(A.J.Boyazoglu)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農業信用—農村金融原理
Publisher
黎明書局
Description

對農業信用問題作理論上的研究及實際上的考察。論及農業信用的起源、實況、組織方式、種類及農村高利貸、國際農業信用等

目錄
原序
引言
第一章 農業信用概論
第一節 農業信用在整個信用事業中的地位
第二節 農業信用的起源及其演進
(一) 農業信用的歷史
(二) 農業信用的演進
(三) 農業信用問題的發生
(四) 農業信用問題的應付
第三節 農業信用的主要目的
第四節 農業信用的重要、性質、及其利弊
(一) 農業信用的重要性質及其裨益
(二) 「農業信用」的流弊及其誤用
(三) 利弊間的關係及減少流弊的方法
第五節 農業信用存在及發展的條件
第六節 農業信用生利的條件
第七節 農業生產的特殊情形
第八節 農業信用的特殊性質
(一) 借款和債權人的保障
(二) 資本
(三) 利率
(四) 清債的期限
(五) 信用的輸送方法
(六) 借款的目的和擔保品
第九節 農業信用的公益事業性質及其受國家援助之必要
(一) 農業者所處的不利地位
(二) 農業信用的獲得之難
(三) 農業的重要
(四) 農業信用的使命
第二章 農業資本
第一節 農業所需要的資本
第二節 農業所需要的信用
第三節 農業資本的種類
(一) 通行的分類法
(二) 修正的分類法
第四節 農業資本需要的演進
(一) 大戰以前
(三) 戰後的需要
第五節 農業資本的尋求
(一) 農村區域中舊日信用機關
(二) 儲金和本國的金融市場
(三) 國家的資助
(四) 世界市場
第六節 農業信用與金融市場的關係
第七節 求助於國外市場及其必需條件
第三章 農業信用的組織和方式及農業信用事業
第一節 農業信用的組織
(一) 銀行概說
(二) 各種銀行與農業信用事業的關係
(三) 幾句附帶的話
(四) 銀行集中的趨勢
第二節 農業信用所取的方式
(一) 放款機關
(二) 借款者
(三) 借款的實質
(四) 借款的期限
(五) 清償的方法
(六) 借款是否能隨時收回或清償
(七) 借款的用途生產的抑非生產的
(八) 它在整個事業中的使命
(九) 它的特殊的使命
(十) 借款的性質及其目標
(十一) 擔保品的性質
(十二) 所負的社會的使命
(十三) 綜合的觀察
(十四) 兩種最關重要的分類法
(十五) 農業信用的各部門之形成
第三節 與農業信用有關的主要銀行業務
(一) 存款及其利弊
(二) 貼現
(三) 清算和透支存款
(四) 動產抵押借款
(五) 不動產押款
(六) 參加各種企業
第四章 農業信用的基礎
第一節 信用的基礎與擔保之必要
第二節 農業信用的擔保品
(一) 擔保品的功用
(二) 擔保品的種類
第五章 農業信用的種類
第一節 人格擔保的農業信用
(一) 其特點及其必具條件
(二) 人格擔保的農業信用的種類
(三) 把「人格擔保的信用」輸送至農村區域中的農業合作團體
(四) 各種農業信用合作團體
(五) 儲蓄銀行
第二節 實物擔保的農業信用
(一) 人格擔保的農業信用之不敷
(二) 實物擔保的農業信用之基礎及其種類
第六章 農業信用的主要部門
第一節 充經常費用的農業信用
(一) 充經常費用的農業信用
(二) 充經常費用的農業信用的特點
(三) 充經常費用的農業信用的分類
(四) 充經常費用的農業信用的不敷的原因
(五) 充經常費用的農業信用的來源
(六) 經常費用的農業信用的組織
(七) 怎樣可以美滿地應付此種農業信用的需要
第二節 充固定墾殖資本的農業信用
(一) 概說
(二) 「充固定的墾殖資本的農業信用」之特點
(三) 「充固定的墾殖資本的農業信用」之不敷及其原因
(四) 克服困難的方法
(五) 「充固定的墾殖資本的農業信用」之組織
(六) 所需資本的來源
第三節 不動產農業借款
(一) 「不動產農業借款」與「農業改良借款」之區別
(二) 「不動產農業借款」的性質和基礎
(三) 「不動產農業借款」的特點
第四節 農業改良借款
(一) 農業改良事業的重要
(二) 農業改良借款的不敷及其原因
(三) 農業改良借款的期限和清償方法
(四) 農業改良借款的擔保品
(五) 農業改良借款的來源
(六) 農業改良借款的分類
(七) 「農業改良借款」的組織
(八) 「改良借款」所需資金的籌集法
第五節 農業信用諸部門的界限度及其實際內容
第七章 農業界的債務
第一節 農業界的負債狀況
(一) 此種知識在「農業信用事業」中的重要性
(二) 農業界的臨時債務和永久債務
(三) 人格擔保的債務和實物擔保的債務
第二節 不動產押款債務的限制和土地負擔的解除
(一) 農業界的不動產押款債務及其成因
(二) 防止土地負債額急劇增加的建議辦法
(三) 不動產押款的社團化
(四) 代償現有債務並限制日後的舉債
(五) 普通的負債限制額
第三節 不能讓渡的小耕地制
(一) 不能讓渡的小耕地
(二) 美國的「家庭農場」
(三) 中歐的「家庭農場」計劃
(四) 對於此種計劃的批評
第四節 法院對於不動產的強制執行辦法之改良
(一) 不適當的司法處置之弊害
(二) 幾個實例及其補救辦法
第八章 農村高利貸
(一) 高利貸的定義和特性
(二) 高利貸和農村區域
(三) 高利貸所取的各種方式
(四) 高利貸的影響
(五) 抵制高利貸的辦法
第九章 農業信用的組織體系
第一節 概說
(一) 各種農業信用所需的特殊內部組織
(二) 對於農業信用的組織問題須作整個考察
(三) 農業信用組織的形成
(四) 各種農業信用組織的要點
(五) 農業信用組織必須具備的條件
第二節 各種農業信用組織體系之比較
(一) 所抱的基本目的
(二) 各種體系所根據的原則
(三) 各種體系的結構、機構、和經營方法
(四) 各種農業信用組織籌集所需資本的方法和條件
(五) 各種農業信用組織的效率
第三節 理想的農業信用組織體系
(一) 有沒有一種十分完善的組織體系
(二) 牟利的銀行機關之除外
(三) 向最適於普及的組織體系進行
(四) 解決辦法
第四節 幾句附帶的話
(一) 一個機關辦理兩種或多種的農業信用事業
(二) 由同一信用機關兼辦農業信用和其他生產部門的信用事業
(三) 流入農村的沒有組織的資本
第十章 農業信用機關的政策
第一節 籌集資本的方法
(一) 自動
(二) 國家的援助
第二節 農業信用機關的基本方針
第三節 關於告貸者的方針
(一) 概說
(二) 借款的數量
(三) 貸放借款的條件
(四) 辦理借貸以外的事業
第四節 農業信用辦理方法上的根本改革
(一) 以動產抵押借款代替人格擔保借款
(二) 改革應向哪方面進行
(三) 以中等期限的借款代替短期借款
(四) 透支借款
第五節 信用機關的監護及農民的經濟教育
(一) 信用機關的監護
(二) 農民的經濟教育
第六節 農民對於農業信用事業的貢獻
第十一章 國際的農業信用
第一節 世界農業經濟中的資本
(一) 各國農業資本的充足與不足之相對性
(二) 各國農業界所需的資本的度量
(三) 一國用資本去接濟別國農業界的動機
(四) 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事業的相互關係
第二節 國際農業信用的組織問題的過去情勢
(一) 其歷史
(二) 重行將資本作合理的分配之必要
第三節 直接的借款
(一) 過去應付「國際農業信用」問題的辦法
(二) 債務國負有以農產物去抵償欠款的義務借款
(三) 余賣工業品
(四) 以工業品交換農產物的借款
(五) 彼此交換農產物的借款
(六) 比較最適宜的借款方式
(七) 直接借款的先決條件
(八) 直接借款的不易實行
(九) 直接借款的不敷應用
第四節 國際農業信用的組織
(一) 定期會議
(二) 常設的顧問機關
(三) 「定期會議」和「顧問機關」之結合
(四) 國際農業信用機關之創設
參考書目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4[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農村金融-信用理論 信用理論-農村金融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830.61
拼音題名
InfoField
nong cun xin yong— nong cun jin rong yuan l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8],280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9:43,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9:43, 10 June 20231,239 × 1,754, 317 pages (21.9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農業信用—農村金融原理 (1/1) by (法)波雅查格魯(A.J.Boyazoglu)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3300,11765; 民國圖書.1; 農業信用—農村金融原理)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