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3308-11794 墾殖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36.0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84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墾殖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李積新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墾殖學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分為概論、中外墾殖概況、墾政、開墾方法、灌溉、排水、抗旱、移民等8編。附圖95幅

目錄
第一篇 概論
第一章 緒言
第二章 墾殖之意義
第三章 墾殖之起源
第四章 墾殖之重要
第五章 墾殖之歷史
第一節 漢代以前時期
第二節 漢代屯墾
第三節 唐代屯墾
第四節 宋代屯墾
第五節 元代屯墾
第六節 明代屯墾
第七節 清代屯墾
第六章 墾殖之進化
第七章 墾殖之分類
第八章 墾殖必要之學科
第二篇 中外墾殖概況
第一章 中國
第一節 氣候
一 氣溫
二 雨量
三 風
第二節 土壤
第三節 荒地
一 荒地面積
二 荒地來源
第四節 各地墾務
第一目 東三省
一 遼寧洮兒河流域之墾務
二 遼寧鴨綠江上游之墾務
三 吉林圖們江左岸之墾務
四 吉林壯丹綏芬穆稜諸河上游之墾務
五 烏蘇里江左岸之墾務
六 黑龍江額爾古納河右岸之墾務
七 黑龍江右岸之墾務
八 黑龍江松花江左岸之墾務
第二目 蒙古
第三目 熱察綏
第四目 甘寧青
第五目 新疆
第六目 康藏
第七目 鹽墾
一 兩淮鹽墾
二 長蔗鹽墾
第八目 海南島
第二章 美國
第三章 日本
第四章 俄國
第五章 丹麥
第六章 德國
第七章 意大利
第三篇 墾政
第一章 墾務行政
第一節 歷代墾務行政
附林墾署組織法
第二節 地方墾務行政
附綏遠墾務總局組織暫行章程
第二章 墾殖政策
第一節 歷代墾殖政策
第二節 民國墾殖政策
第三節 均地
第四節 厲行土著
第五節 屯墾
第六節 水利
第七節 農林牧並重
第八節 獎勵保護
附江西水利局獎勵墾荒暫行規程
附江西水利局縣長墾荒考成規程
第九節 限期竣墾
第三章 清丈
第一節 清查
附廣西清查荒地章程
附清理荒地暫行辦法
第二節 測丈
附察哈爾實業廳清丈處章程
附河南省荒山荒地登記暫行條例
附安徽省各縣官產墾荒評判委員會規則
第四章 劃區
第五章 施工
第六章 放墾
第一節 領地手續
附國有荒地承墾條例
第二節 領地價格
附察哈爾實業廳墾丈收價處章程
第三節 領地限制
第四節 竣墾年限
第七章 獎勵及保護
附督墾原則
第八章 經營類別
附華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第四篇 開墾方法
第一章 擇度地勢
第一節 平原地勢
第二節 山荒地勢
第三節 水荒地勢
第二章 墾荒方法
第一節 平原墾法
第二節 破土及清地
第三節 平土
第四節 開溝
第五節 山荒墾法
第六節 水荒墾法
第七節 堤工
第八節 勘定堤線
第九節 堤身
第十節 工程
第三章 土壤改良
第一節 各種土壤特性
第二節 土壤改良法
第三節 黏土改良法
第四節 沙土改良法
第五節 鹹土改良法
第四章 耕墾時期
第五章 作物選擇
第六章 墾荒計利
第七章 墾荒用具
第一節 清地及開墾用具
第二節 耕犁
第三節 鋤與鍬
第四節 耙
第五節 耰及釘耙
第六節 中耕器
第七節 壓土器
第八節 蒔種器
第九節 施肥器
第十節 收穫器
第十一節 原動機
第五篇 灌溉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雨量與農事
第二節 灌溉影響
第二章 灌溉方法
第一節 我國舊有之灌溉方法
第二節 地下灌溉
第三節 地面灌溉
第四節 水溝
第五節 田溝淹灌法
第六節 分條灌溉法
第七節 分區灌溉法
第八節 盤狀灌溉法
第九節 溝灌法
第十節 結論
第三章 灌溉用具
第一節 昔日之用具
第二節 現在用具
第一目 龍骨車
第二目 車水機
第三目 引擎之種類
第四目 木槽及滂浦
第五目 車水機之創用及現狀
第六目 車水機價格
第七目 虹吸管
第八目 水門及節水器具
第四章 灌溉時季
第一節 理想中之土水
第二節 秋季灌溉
第三節 冬季灌溉
第四節 早春灌溉
第五節 作物生長期中之灌溉
第六節 灌溉生長期短作物之時日
第七節 灌溉生長期長作物之時日
第八節 日灌與夜灌
第六篇 排水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我國東部中部排水情形
第一節 紅土區域排水情形
第二節 盤層土區域排水情形
第三節 淮河流域土壤
第四節 褐土區域排水情形
第五節 中部揚子江受溢平原排水情形
第六節 揚子江下游沖積土區域排水情形
第七節 北方平原沖積土排水情形
第八節 中部平原之沙姜土排水情形
第三章 需要排水之地
第四章 排水方法
第一節 明溝
第二節 淺明溝
第三節 排水管
第四節 排水井
第五章 地中水分如何進入排泄管中
第六章 排水管之種類及其大小
第一節 有孔泥管
第二節 磁管及光滑磁管
第三節 水門汀管
第四節 排水管大小
第七章 埋管法
第一節 出水口
第二節 水管所埋深度
第三節 水管所埋距離
第四節 水管所埋斜度
第五節 水管斜度需均勻
第八章 淤泥儲積所
第一節 淤泥儲積所之構造及功用
第九章 排水測量及設計
第一節 安置木標
第二節 測量地面高低
第三節 設計埋水管之溝
第四節 計算水管斜度及溝深
第五節 用簡單測量器測量之方法
第六節 附錄(排水工程之順序)
第十章 排水問題
第一節 出水口問題
第二節 流沙問題
第三節 軟土問題
第四節 土壤容積收縮問題
第十一章 排水指南
第一節 低平輕鬆土
第二節 傾斜輕鬆土
第三節 廣平之重黏土或微有高低之重黏土
第四節 斜坡之小平原或低地
第五節 山頂之凹平地
第六節 小區域之埴土地無天然出水口者
第七篇 旱農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旱農與墾殖西北
第二節 作物生長一磅乾物所需之水量
第三節 雨量對於作物之生產量
第二章 旱區土壤
第一節 旱區與濕區土壤之別
第二節 考查旱區土壤
第三節 旱地中殖物之根
第三章 旱地肥分
第一節 旱地永存之土肥
第二節 旱地土肥之原因
第三節 維持土肥方法
第四章 旱農方法
第一節 休閒制
第二節 深耕貯水
第三節 秋耕貯水
第四節 節制蒸發
第五節 中耕之影響
第六節 中耕時期
第七節 節制呼吸蒸發之方法
第八節 蒔種時期
第九節 蒔種深度
第十節 種植種子數量
第十一節 蒔種方法
第十二節 作物管理
第十三節 收穫
第五章 旱農作物
第一節 小麥
第二節 燕麥
第三節 大麥
第四節 黑麥
第五節 玉蜀黍
第六節 高粱
第七節 山芋
第八節 其他作物及果木
第九節 旱農作物成分及將來需要
第六章 結論
第八篇 移民
第一章 移民機關
第一節 政府移民機關
附湖南省賑務會附設移墾處簡章
附徒刑人犯移墾條例
第二節 半官移民機關
第三節 商業移民機關
第二章 移民設備
第一節 移民宣傳
附湖南省賑務會移民赴吉林依蘭墾殖宣傳綱要
第二節 移民選擇
第三節 運送
第四節 飲食
第五節 住所
第六節 醫藥
第三章 移民安插
第一節 選擇墾地
第二節 建築居屋
第四章 保安
第一節 公共保安
附鄉村自衛團組織章程
第二節 墾地保安
第三節 農舍保安
第五章 新村建設
附新農村組織綱要
附新農村創設辦法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4[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農墾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319
拼音題名
InfoField
ken zhi xue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45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9:44,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9:44, 10 June 20231,239 × 1,754, 484 pages (36.0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墾殖學 (1/1) by 李積新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3308,11794; 民國圖書.1; 墾殖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