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3793-12114 行政學之理論與實際.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48.4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54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行政學之理論與實際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張金鑒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行政學之理論與實際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分緒論、本論兩部分。緒論論述行政學的意義、範圍、重要性、行政效率等。本論講述普通行政,行政組織,政府財政,公務人員,行政研究等問題

目錄
序言
緒論
一 行政學之意義與範圍
二 行政學之迫切與重要
三 政府行政與私業經營
四 科學管理與行政效率
五 現代行政之重要趨勢
六 行政學所研究之問題
本論
第一編 普通行政
第一章 行政統率
第一節 行政元首
一 行政分立制之弊害
二 行政元首制之運動
三 行政元首應有之職權
四 行政元首之法律地位
第二節 行政總樞
一 行政總樞之重要
二 行政總樞之地位
第三節 政務官員
一 政務官之性質
二 政務官之資格
第四節 行政道德
一 行政道德的性質
二 行政道德之敗壞
第二章 行政管理
第一節 新的管理
一 根本方針
二 各項管理
第二節 行政法規
一 行政法規之制定權
二 法規制定權之範圍
三 法規制定應注意之點
第三節 行政工具
一 行政法典
二 工作專覽
三 服務珍本
四 大綱及圖表
五 工作分配及進行報告
六 行政報告
七 政府公報
第二編 行政組織
第三章 行政組織之原則
第一節 組織上之根本標準
一 完整為第一要義
二 完整制之條件
三 完美組織之試金石
第二節 各部設置之基礎
一 誰應決定各部之設置
二 各部劃分之原則
三 如何促成各部之合作
第三節 各部組織之要點
一 責任之確定
二 職務之分工
第四章 行政組織之形式
第一節 組織形式之概說
一 自治制及吏治制
二 集權制及分權制
三 集約制及擴散制
四 首長制及合議制
第二節 集權制之行政組織
一 集權制之趨勢
二 集權制之形式
三 集權制之限制
四 集權制之問題
第三節 完整制之行政組織
一 完整制之理論
二 完整制之實例
三 完整制之問題
第五章 行政組織之運用機關
第一節 本部機關
一 部長制與委員制
二 部與會之混合制
三 委員會之組織
四 各部之內部關係
第二節 顧問機關
一 顧問機關之作用
二 顧問機關之要則
第三節 派出機關
一 派出機關之設置法令
二 派出機關之適當分級
三 派出機關之上級統制
四 派出機關之應有權力
第四節 營業機關
一 營業機關之特別性質
二 營業機關之經濟自主
三 營業機關之行政組織
第六章 行政組織與外界關係
第一節 行政組織與人民
一 基本民權與行政
二 公民政權與行政
三 公共意見與行政
四 人民團體與行政
第二節 行政組織與政黨
一 政黨之產生
二 政黨與行政
第三節 行政組織與立法機關
一 立法部與行政部之關係
二 立法部對行政部之統制
第四節 行政組織與監察機關
一 監察部獨立之必要
二 監察部之行政控制
第五節 行政組織與考試機關
一 考試部獨立之必要
二 考試部之行政關係
第六節 行政組織與司法機關
一 法院與行政
二 行政之自主
第七章 各國現行之行政組織
第一節 英國的行政組織
一 行政元首及內閣
二 各部組織及職權
三 行政組織系統表
第二節 美國的行政組織
一 行政元首及內閣
二 各部組織及職權
三 行政組織系統表
第三節 法國的行政組織
一 行政元首及內閣
二 各部組織及職權
三 行政組織系統表
第四節 蘇俄之行政組織
一 蘇俄政制之性質
二 行政之權力機關
三 政治關係系統表
四 行政組織系統表
第五節 中國之行政組織
一 政制性質
二 行政組織
三 行政系統
第三編 政府財政
第八章 國家支出
第一節 國家支出之性質
一 歷史的發展
二 私人支出與公共支出
第二節 國家支出之種類
一 分類之必要
二 分類之方法
三 分類之實例
第三節 國家支出之劇增
一 劇增之事實
二 劇增的原因
三 控制之方法
四 應有之注意
第四節 國家支出之學說
一 個人主義派
二 國家主義派
三 折衷主義派
第五節 國家支出之效果
一 生產及非生產的支出
二 國家支出與社會購買力
三 國家支出與財富分配
第九章 國家收入
第一節 國家收入之概念
一 國家收入之意義
二 國收之歷史發展
三 國家收入之分類
第二節 國家之直接收入
一 土地
二 富源
第三節 國營實業之收入
一 國營實業之目的
二 國營實業之特質
三 國營實業之種類
第四節 國家之租稅收入
一 租稅之意義
二 租稅之要件
三 租稅之分配
四 租稅之轉嫁
五 各種之稅收
第五節 政府之行政收入
一 罰款
二 規費
三 執照費
四 特別估值稅
第十章 國家公債
第一節 公債之性質
一 公債是暫時之救濟
二 公債是一種借貸
三 公債與私債之別
第二節 公債之原則
一 借債之合理基礎
二 借債之合法時間
第三節 公債之效果
一 樂觀派之觀察
二 悲觀派之主張
三 折衷派之意見
第四節 公債與戰爭
一 戰爭借款之意義
二 軍事借款之利弊
三 戰時財政之健全政策
第五節 吾國之公債
一 歷史的發展
二 內容的分析
第十一章 預算制度
第一節 預算之意義及其重要
一 預算之意義及演進
二 預算與預算制度
三 預算案在財政上之功用
四 預算制度在財政上之地位
第二節 國家預算之內容及範圍
一 預算案應有之內容
二 預算案外之其他要文
三 吾國預算案之內容
第三節 預算案之成立及執行
一 綜括的觀點
二 成立的步驟
三 預算之執行
第四節 我國現行之預算制度
一 預算之編造
二 預算之決定
三 預算之執行
四 現制之批評
第五節 世界各國之預算制度
一 英國之預算制度
二 美國之預算制度
三 法國之預算制度
四 德國之預算制度
五 日本之預算制度
第十二章 會計制度
第一節 政府會計之基本觀念
一 會計制度之意義及作用
二 政府會計與公司會計之別
第二節 辦理會計之政府機關
一 會計機關之組織原則
二 會計機關之基本責任
三 吾國現時之會計機關
第三節 現計之內容及程序
一 收支程序
二 收支報表
三 月份計算
第四節 決算之實質及內容
一 決算之特質
二 決算之編定
三 決算之內容
第五節 簿記組織系統
一 簿記組織系統之設計
二 簿記組織系統之處理
三 原始憑證或單據
四 傳票性質及種類
五 分錄簿及登記簿
六 分戶賬
七 總清賬戶
八 正表及附表
第十三章 審計制度
第一節 審計制度之基本觀念
一 審計制度之意義
二 審計工作之種類
第二節 吾國現行之審計制度
一 審計之機關
二 審計之程序
第三節 其他國家之審計制度
一 英國之制度
二 美國之制度
三 法國之制度
四 日本之制度
第四編 物材統制
第十四章 物材之購置
第一節 物材購置之理論
一 集中購買制之必要
二 集中購買制之利弊
第二節 物材購置之程序
一 所購物品之決定
二 市場行情之決定
三 獲得競賣之全利
四 貨物品質之特定
五 招標問題之解決
六 購置合同之擬訂
七 承標商號之招徠
八 合同之談判及簽訂
九 購置合同之履行
十 收貨時之檢驗
十一 付款及單據處置
第三節 物材購置之限制
一 對於招標方法之限制
二 對於購辦官吏之限制
三 對於承標商人之限制
四 對於支用經費之限制
第四節 集中購置之實例
一 紐約市之制度
二 費城市之制度
三 洛神磯之制度
四 聖路易之制度
第十五章 物材之處理
第一節 物材處理之機關
一 運作機關
二 總樞機關
三 供應機關
四 購置機關
五 會計機關
第二節 物材處理之實施
一 政府設備之監護
二 公家器具之管理
三 物料之支配
第五編 公務人員
第十六章 吏治制度之基本觀念
第一節 吏治問題之特質
一 吏治問題之困難點
二 吏治研究之總歸宿
第二節 吏治制度之種類
一 官僚制
二 貴族制
三 民主制
第三節 公務與終身職業
一 公務之專業化
二 公務中之技術人員
三 公務中之普通人員
第十七章 公務人員之訓練
第一節 考選前之訓練
一 普通學校與公僕訓練
二 考試機關與公僕訓練
三 訓練公僕之特別學校
第二節 考選後之訓練
一 選後訓練之意義
二 選後訓練之實施
第十八章 公務人員之甄拔
第一節 公僕甄拔之各種問題
一 甄拔之方式
二 內升及外拔
三 公僕之資格
四 資格之決定
五 甄拔之機關
第二節 吾國現行之甄拔制度
一 考試機關
二 考試種類
三 考試實施
四 考試科目
第十九章 公務人員之分級
第一節 公級之理論及問題
一 分級之根本意義
二 現代之分級計劃
三 分級之幾項問題
第二節 吾國現行之分級制度
一 公務員之等級
二 公務員之俸給
三 分級之資格
第二十章 公務人員之升遷
第一節 升遷問題之性質
一 升遷制度之重要
二 升遷上應有條件
三 加薪與升級之別
四 升遷之區域限制
第二節 公僕升遷之基礎
一 個人品格
二 服務年限
三 工作效率
第三節 公僕升遷之方法
一 競爭考試
二 長官決定
三 成績考核
第四節 吾國之升遷規定
一 銓敘機關
二 考績規定
第二十一章 公務人員之懲撤
第一節 公僕懲撤之理論觀察
一 懲撤之效用
二 懲撤之紀律
三 懲撤權力者
四 懲撤之覆審
第二節 公僕懲撤之各種形式
一 行政懲戒
二 司法懲戒
第三節 吾國現行之官吏懲戒
一 懲戒機關
二 懲戒種類
三 懲戒程序
第二十二章 公務人員之撫恤
第一節 憮恤制度之目的
一 促進工作效率
二 促進官吏道德
第二節 休退制度之運用
一 基金之籌措
二 休退之規定
三 基金之管理
第三節 吾國之官吏憮恤
一 終身恤金
二 一次恤金
三 遺族恤金
四 請領程序
五 資格消滅
第二十三章 外國之吏治制度
第一節 英國之吏治制度
一 歷史的發展
二 現制的概要
第二節 美國之吏治制度
一 歷史的發展
二 現制之概要
第三節 法國之吏治制度
一 公務員之甄拔
二 公務員之提升
三 公務員之懲戒
四 公務員之退職
五 公務員之義務
第四節 德國之吏治制度
一 公務員之甄拔
二 公務員之俸給
三 公務員之提升
四 公務員之懲戒
五 公務員之撫恤
六 公務員之義務
第六編 行政研究
第二十四章 行政研究之概念
第一節 行政研究與興起之原因
第二節 行政研究追求之內容
第二十五章 行政研究之趨勢
第一節 目前的研究團體
第二節 對於未來的展望
參考書目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4[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行政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035
拼音題名
InfoField
xing zheng xue zhi li lun yu shi j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8],530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0:53,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0:53, 10 June 20231,239 × 1,754, 554 pages (48.4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行政學之理論與實際 (1/1) by 張金鑒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3793,12114; 民國圖書.1; 行政學之理論與實際)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