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4086-12744 中國民族之改造與自救.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21.7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69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國民族之改造與自救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章淵若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民族之改造與自救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內分復興通詮、文化建設、教育改造、心理建設、生活改造、國民自覺、青年之路、經濟自救等8篇,收著者發表在各報章雜誌上的文章42篇

目錄
弁言——謹致讀者
第一編 復興通詮
一 救亡圖存之基本原則
一 空前國難之爆發
二 民族危機之焦點
三 救亡圖存之路向
四 國民自救之信條
二 救國運動應注重實際
一 認清救亡禦侮之基點
二 痛除群眾運動之病根
三 民族危機之綜合觀察
一 緒言
二 政治上的危機
三 經濟上的危機
四 風化上的危機
五 種族上的機危
四 民族復興運動之起點
一 民族主義特質之認識
二 民族精神消沉之原因
三 民族意識培養之必要
五 民族主義的憲政之建設
一 憲政新義
二 主權新詮
三 獨立精神
四 鞏固國本
五 自強精神
六 適應國情
六 民族復興與公民的訓練
一 公民教育與公民訓練的重要
二 中國民族衰落之歷史的因緣
三 各國發展與其公民性之關係
四 公民訓練之主要原則
五 民族復興的基本工作
第二編 文化建設
一 國家建設中之社會科學運動
一 中國文化衰落之因緣
二 維新運動之無補時艱
三 新文化運動亦未澈底
四 近年社會運動之失敗
五 民族復興之基本事業
二 全民的建設的科學文化運動
一 文化運動之重要性
二 文化運動之實際性
三 救亡圖存與文化建設
一 民族危機之透視
二 救國途徑之認識
四 中國文化運動之動向
一 民族盛衰之基本原理
二 以往文化運動失敗之原因
三 今後文化運動應循之路向
五 民族復興之基本運動
一 虛浮運動之失敗
二 中國危機之認識
三 民族發展之基點
六 中國建設之兩大徑途
一 和平建設之重要
二 和平建設之途徑
第三編 教育改造
一 民族復興與教育改造
一 民族興衰之關鍵
二 教育改造之必要
二 吾國體育方針之改造
一 謬誤的體育方針之貽害
二 健全的體育方針之確立
三 現代的體育意義之認識
三 勞動服務之學風
一 勞動服務的意義之詮釋
二 頹廢虛無的學風之流毒
三 勞動服務的學風之建立
四 興國的民族精神之發揚
四 頹廢教育之改造
一 勞動教育之時代需要
二 頹廢教育之病態表現
三 勞動教育之積極提倡
第四編 心理建設
一 革命與心理建設
一 建國之基本工作
二 政治之心理基礎
三 心理革命之重要
二 建國之心理因素
一 宇宙萬物生存之原理
二 更進一步之心理改造
三 國民心理之改造
一 緒言
二 亂源
三 人生態度之轉變
四 人生真諦之認識
四 心理建設之必要
一 心理建設論之反響
二 心理建設論之真諦
三 國民心理應謀調整
五 戰鬥的民族性之建設
一 中國起死回生之轉機
二 民族生存與力的關係
三 兵者國之大事
四 國民心理之病態
五 民族自強之急務
第五編 生活改造
一 新生活運動之歷史的使命
一 中國晚近歷史之重要特徵
二 歷來救國運動失敗之原因
三 新生活運動成功之要件
四 新生活運動錯覺之糾正
二 民族復興與國民生活之改造
一 國民生活墮落之結果
二 國民道德墮落之原因
三 國民德性發揚之必要
四 新生活運動與民族的再造
五 新生活運動之時代的需要
三 國民生活改造之必要條件
一 實踐為成功之要素
二 生活革命之三要件
四 改造生活應有真誠的自覺
一 中國人的一個死症
二 生活改造之原動力
五 生活改造與興趣的合理化
一 人生興趣的相對性
二 人生興趣的合理化
三 國民生活態度之改造
第六編 國民自覺
一 求已論
一 依賴習性之革除
二 自力精神之發揚
二 棄己論
一 痛除自私的劣性
二 發展犧牲的精神
三 對外與自覺
一 對外力量與民族精神
二 解救國難須人人自覺
四 國難性質之認識與自力之準備
一 挽救國難不能從事憤慨
二 培養國力須待長期奮鬥
五 國際危機之分析與國民之警覺
一 一九三六年之嚴重性
二 歐洲大陸之兩大重心
四 一九三六年歐洲大陸形勢之推測
三 戰後歐洲之兩大營壘
五 世變日亟中吾國民眾應有之警覺
第七編 青年之路
一 中國青年責任之認識
一 青年與民族之關係
二 中國青年責任尤重
二 青年自力救國之覺悟
一 青年病態之檢討
二 青年救國之原則
三 青年應有合理的人生觀
一 緒言
二 國民生活的病態之分析
三 復興民族應從本身做起
四 人生本質之認識
五 人生態度之確立
六 自力主義的人生觀
四 青年修養之典範
一 成事立業之要訣
二 曾文正公之人格
三 青年修養之典範
五 建立純正的學風
一 整飭學風之必要
二 青年精神之振發
六 發展求知的精神
一 民族發展之淵源
二 青年智力之培養
七 青年讀書的態度
一 時代轉變中青年時力的浪費
二 青年求知應先有合理的態度
第八編 經濟自救
一 民族經濟危機之觀察
一 近百年來中國外交史之經濟意義
二 列強在華經濟發展之步驟與時期
三 列強在華經濟發展之利器
四 列強在華經濟發展之策略
五 民族經濟危機自救之方法
二 中國經濟國難之自救
一 經濟國難的嚴重意義
二 經濟國難應亟謀挽救
三 國貨運動障礙之剷除
三 吾國經濟發展之途徑
一 游英的感想
二 農業之發展
四 工業之發展
三 商業之發展
五 吾國經濟建設之重要原則
四 復興農村之基本原則
一 中國農村衰落之原因
二 中國農村復興之原則
三 中國勞動問題之現實性
一 勞動問題與時地之關係
二 勞動問題之謬見的糾正
六 都市與內地矛盾之調整
一 都市的畸形發展之危機
二 都市與內地調整之路向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6[193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政論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693.09
拼音題名
InfoField
zhong guo min zu zhi gai zao yu zi jiu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7],276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1:33,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1:33, 10 June 20231,239 × 1,754, 269 pages (21.7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民族之改造與自救 (1/1) by 章淵若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4086,12744; 民國圖書.1; 中國民族之改造與自救)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