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4277-12543 比較政治.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48.6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67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比較政治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胡越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比較政治
Publisher
神州國光社
Description

分6編。介紹英、法、蘇、德、意、瑞士六國的政治制度,比較分析其政治淵源及政黨等

目錄
第一編 英國政治
第一章 英國憲政之淵源
英國憲政之初期發展
一二一五年之大憲章
巴力門政治之發生
巴力門權力之擴張與政府組織
條頓時代之專制
樞密院之大權與專制
巴力門權力之衰落
條頓時代巴力門之變遷
史梯華與神權說
巴力門方面之理論
專制傾覆與共和試驗
帝制復興與後期史梯華
榮譽革命與人權宣言
第二章 十七世紀後英國憲政之發展
十七世紀英國憲政之特質
君權之掙札與衰落
巴力門下院之孟晉
加畢勒(內閣)之發生
政黨之發生
第三章 英國憲法之性質與政府之運用
英國憲法之意義
英國憲法之內容
英國憲法之持續性與變遷性
巴力門修改憲法之權力
英國公民個人之權利
政府權力之功用分配法
第四章 君主之地位與權力
君主之實際性質
君位之繼承
君主之私權
君主之實際政治地位
君主之真正權能與政治上之影響
君權之起源及其變遷
君權之分類
君主制存在之原因
第五章 國務院與行政組織
國務院之構成
財政部與海軍部
外交部與內政部
各種管理局與委員會
一九一四年後行政組織之變遷
事務人員之錄用
第六章 加畢勒度制
樞密院國務院與加畢勒(內閣)
加畢勒之組織
內閣總理(首相)之任命
內閣閣員及其他國務員之任用
加畢勒對於國會之責任
加畢勒行動之秘密性
內閣總理之地位及權力
加畢勒在英國政治上之地位
戰時加畢勒
第七章 巴門下院之演進
巴力門之功用與地位
下院現時之組織
十九世紀早年之選舉改良問題
一八三二年之選舉法(reformact)
一八六七年之人民代表法(therepresentationofthepeopllact)
一八八四年至一八八五年之改良
一八八五年至一九一八年之選舉問題
一九一八年之人民選舉法
巴力門之任期選舉
第八章 巴力門之上院
上院之起源
上院之構成
上下兩院之分道揚鑣
改革上院運動之經過
財政權與上院
統一黨與複決權
一九一一年巴力門改造案之通過
巴力門改造案之內容及其影響
第九章 巴力門之組織
巴力門開幕之方式
巴力門下院之職員
下院之各種委員會
上院開會情形及其內部職員
議員之權利
第十章 巴力門之職務及其立法程序
巴力門之權威
巴力門權力之實際觀察
巴力門與加畢勒在立法方面之關係
巴力門與加畢勒在行政方面之關係
巴力門立法之手續
公提案與私提案
私提案立法步驟
公提案立法步驟
巴力門與預算案
英國巴力門之未來
第十一章 司法制度
法律與司法
制定法與普通法
衡平法
英國司法制度之性質
第十二章 地方政府
英國地方政府發展之經過
一八三二年前之地方政府
地方社團法案
地方區域及法權之混亂
一八八八年後之地方區域
現時之地方政府
第十三章 政黨政治
英國政黨政治之特質
大黨對立與小黨分立
英國政黨之史的變遷
一九一四年後英國政黨勢力之消長
各政黨之組織及其政治主張
英國政黨治政之將來
第二編 法國政治
第一章 法國憲政發展之經過
法國之地位
大革命前之法蘭西
一七八九年後之革命憲法
拿破崙稱帝與第二屆共和
一八五一年政變與第三屆共和
一八七五年之新憲法
第二章 法國之總統
總統之地位及其產生方法
總統之任期資格及其特殊權利
總統之大權
總統權力之實際性質
法國總統未來之推測
第三章 國務院與行政組織
國務院之構成
國務院之組織
國務院之責任
法國之行政官吏
國務院與諮政院之區別
第四章 法國之上院
上院之起源
上院議員之產生問題
現時上院之構成
選舉上院議員之手續
上院之性質
上院之職權
上院之地位及其將來
第五章 法國之下院
下院之一般狀況
下院職員之任期與資格
選舉之手續
連名選舉與分區選舉
選舉之改良與政府之努力
一九一九年之選舉法
下院之職權
第六章 法國之議會制度
議會之會址及會期
議員之地位
院內之組織
立法之程序
議會之財政權
議會與政府之關係
國務院不安之原因
法國議會政治之將來
第七章 法國司法制度
法律之起源
司法制度之特點
尋常法院
行政法與行政法庭
法國上院之司法權
法官之用任及其任期
第八章 地方政府制度
地方制度之保守性
大革命前之情況
大革命時代至拿破崙時代之變遷
現時之地方政府
巴黎市政府
法國地方政府之特點
第九章 政黨政治
法國政黨政治之特質
法國政黨之起源
十九世紀前法國之政黨
二十世紀開篇以來法國之政黨
法國政治思潮與各政黨之主張
法國政黨政治之將來
第三編 蘇聯政治
第一章 舊俄帝國憲政運動
俄帝國發展之經過
舊俄帝國之政治制度
亞歷山大一世至尼古拉二世間俄國之自由運動
一九○五年之革命
一九○六年之帝國憲法
議會成立後之俄帝國
第二章 俄羅斯大革命與政治改造
大革命發生之原因
三月革命
臨時政府之成立
臨時政府失敗與克林斯基專政
第三章 十一月革命與布希維克之成功
蘇維埃之發展
布希維克成功之原因
十一月革命之經過
布希維克政策之試驗
新經濟政策
第四章 蘇維埃聯邦制度
一九一八年蘇俄憲法
蘇維埃聯邦之成立及其憲法之頒布
聯邦與加盟共和國之權能劃分
蘇維埃之體系
蘇維埃之選舉法
聯邦之各機關
加盟共和國政府
自治共和國及自治地方
地方政府
第三國際與蘇聯政府
蘇維埃聯邦制度之特徵
第五章 俄國之政黨
大革命前俄國政黨之消長
共產黨成立之由來
共產黨之組織
共產黨之現況
第四編 德國政治
第一章 德意志帝國之創立及其憲法
一八一五前之德意志
專制政治與自由主義
一八四八年自由運動之失敗
普魯士君主與德意志同盟
北德意志同盟
一八七一年新德意志帝國之成立
德意志帝國憲法
德意志帝國之聯邦性質
中央與各邦分權
普魯士與南部諸邦之特權
第二章 德意志帝國政府
德皇之身分及其特權
德皇之立法司法行政大權
首相之職權
上院之構成
上院之組織及立法程序
上院之職權
下院之構成及選舉制度
下院之組織及立法程序
下院之權力及其實際性質
法典與司法制度
第三章 歐洲大戰與德國革命
戰前政治改造運動
大戰期間之德意志
一九一八年之革命
人民政府之成立
第四章 共和締造與韋馬憲法
人民政府成立後之糾紛
國民會議之召集
韋馬會議與新憲法
韋馬憲法
共和國政府組織之一般狀態
共和政府之眾議院
參議院之構成及其職權
總統與內閣
司法制度
全國經濟院
第五章 政黨政治
戰前德國之政黨
革命後政黨之演化
戰後德國政黨政治之經過
第五編 意國政治
第一章 意大利憲政之發展
拿破崙侵略與意大利民治之勃興
拿破崙稱帝與意大利王政復古
一八一五年之意大利
十九世紀中葉之革命運動
意大利統一之完成
意大利統一後之憲法
第二章 戰前意大利政治組織
國王之地位與權力
內閣之構成與組織
內閣之職權
上院之產生及其職權
下院與一九一二年選舉法
議會之組織及其立法程序
司法制度
地方政府
第三章 法西斯蒂統治下之意大利政治
法西斯蒂黨治政府之成立
莫索里尼獨裁與意大利憲法
大評議會之權限與組織
國王首相與內閣
上下院兩之構成與權力
中央權力之擴張與司法之黑暗
莫索里尼獨裁政治之將來
第四章 意大利政黨
黨小分立與法西斯蒂專政
法西斯蒂之起源
法西斯蒂之組織
法西斯蒂之紀律
法西斯蒂之綱領
法西斯蒂之前途
第六編 瑞士政治
第一章 瑞士政治發展及其憲法
瑞士政治發展之背景
瑞士國體變遷之經過
一八四八年憲法及一八七四年之修改
瑞士聯邦之性質
中央與地方之分權
公民解釋與人權保障
第二章 各邦政府制度
各邦之一般狀態
公民大會
最高評議會
行政司法與地方制度
創製權與複決權
第三章 聯邦政府制度
聯邦政府之行政組織
聯邦議會之下院
聯邦議會之上院
聯邦議會之職權及其立法程序
聯邦複決權之運用
聯邦創製權之運用
聯邦之司法制度
第四章 瑞士政黨
瑞士政黨之演化及其立場
瑞士政黨之構成及其組織
政黨與選舉之關係
政黨與議會及行政委員會之關係
瑞士政黨不發達之原因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2[193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政治制度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750.21-03
拼音題名
InfoField
bi jiao zheng z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62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1:55,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1:55, 10 June 20231,239 × 1,754, 667 pages (48.6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比較政治 (1/1) by 胡越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4277,12543; 民國圖書.1; 比較政治)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