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4542-13316 德國國社黨.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1.7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04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德國國社黨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安達堅造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德國國社黨
Publisher
黎明書局
Description

本書分21章。概述希特勒及國社黨奪取政權的經過及其施政情況

目錄
譯者序
著者序
第一章 聽激昂的萊茵之守看卐字的國社黨旗
第二章 映入愛國者眼中亂麻似的戰後現象
第一節 宣傳部長克勃爾斯氏的慷慨悲憤
一 柏林市小學的缺食兒童
二 市長的閒情炮艦的受辱
三 少女不受牧師的圖畫
四 柏林公園內的紀念像成了民主的犧牲品
五 鐘錶拍賣行的情景
六 猶太人的榨取
七 失業音樂家的悲泣
八 前線的忠實戰士與後方陰險的軍人
第二節 希特勒目擊時艱奮然興起
第三章 時代要求國社黨的抬頭
第四章 亞陶爾夫·希特勒
第一節 德國血統稅關吏的兒子
第二節 泥匠的苦力馬克斯主義的絕對反對者
第三節 勞動的體驗中孕育着國家社會主義的胚胎
第四節 抱同情回歸故國
第五節 大戰中的偉勛戰友上下的信賴
第六節 中毒失明
第七節 離院後的行動
一 對兵卒委員會的不滿
二 被共產黨逮捕的脫免
三 反共事實的公認
四 政治教官的任命
第八節 加入勞動黨與創立國社黨
第五章 國社黨的黨綱
第六章 國社黨黨徽的象徵
第七章 在野時代的國社黨
第一節 形成期中的國社黨
一 自衛手段
二 宣傳
三 機關報與機關雜誌的發行
四 希氏就任黨魁
五 指導方針
第二節 國社黨的被承認
一 初次以政黨名義參加國粹主義者的會議
二 對社會黨的運動
三 國社黨第一次大會授與sa團旗
四 與他黨的關係
五 對法意的政策
六 國社黨黨員
第八章 德國戰鬥同盟的成立
第九章 國社黨的受難
第一節 暴風前的靜寂
第二節 明亨事件
一 希氏建立新國民政府的演說
二 示威運動與不祥事件的發生
三 命令解散國社黨
四 裁判明亨事件法官的同情
五 法庭內希氏的態度
六 判決與影響
第十章 國社黨的再建
第一節 國社黨聯合德國人種自由黨
第二節 再建與機關報
第三節 壓迫與不屈
第四節 親意政策
第五節 與魯登陶夫大將絕交
第六節 復興的宣傳
第七節 希特勒與國社黨少年團的關係
第八節 解除演說的禁止
第九節 道斯計劃的反響
第十節 楊格案的反對
第十一節 對國社黨的諒解
第十一章 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二九年間的基礎的開展
第十二章 一九三○年光榮的進展
第一節 總選舉時的第二黨
第二節 拉撲伊事件與惡徒的掃蕩
第三節 新組織
第十三章 一九三一年的進行
第十四章 一九三二年的大發展
第一節 希氏的任官與國籍的登記
第二節 候補大總統
一 一九三二年三月十三日的選舉
二 一九三二年四月十日的選舉
第三節 國社黨再度的受難
第四節 邦議會議員的選舉
第五節 自魯寧內閣的辭職與巴本內閣的產生
一 一九三二年七月三十一日的總選舉
二 希氏要求副總理的拒絕
三 德國的危機
第六節 巴本內閣的推倒與赫拉徹內閣的出現
一 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六日的選舉
二 希氏要求副總理再度的拒絕
第十五章 國社黨的獲得政權
第一節 希氏入閣與其閣僚
第二節 公開的國社黨選舉運動
第三節 馬克斯主義者的掃蕩
第四節 關於停止一部份憲法的大總統命令
第十六章 希特勒內閣第一次的總選舉
第一節 總選舉的結果
第二節 投票總數增加的觀察
第三節 國社黨黨員的增加
第十七章 希特勒內閣的第一次國會
第一節 總理希特勒施政演說的要旨
一 內政
二 外交
第二節 全權委託法案的通過
第十八章 希特勒內閣的施政概要
第一節 官吏的更動
第二節 中央集權制的施行
第三節 言論機關的統一
第四節 失業的救濟
一 失業與過去的救濟
二 失業救濟大計劃
第五節 振興教育與改善風教
第六節 對猶太人的政策
第七節 對共產黨政策
第八節 航空政策
第九節 經濟界的概況
第十節 愛國運動紀念日(勞動節)
一 大總統興登堡元帥對青年的激勵
二 希特勒總理的教訓
第十一節 對外政策
一 四國協定
二 德國與歐洲各國的關係
第十九章 陰霾籠罩下的日內瓦
第一節 軍縮前途的暗澹
第二節 真心語的流露
一 英國代表西門外相的提案
二 法國代表外長彭考爾的軍備禁止論
三 美國代表特維斯高度軍備減低論
四 德國代表副總理巴木的應酬
第三節 德國的脫退國際聯盟與一般的軍縮會議
一 希特勒總理的聲明
二 希特總理無線電的放送
三 民意的判斷
第二十章 希特勒萬歲
第二十一章 秋晴的天空中地球鳥瞰
附圖目次
1 亞陶爾夫·希特勒誕生的家庭
2 航空部長國會議長普魯士總理戈林大尉
3 意大利首相慕索利尼與德國宣傳部長克勃爾斯的握手
4 一九一九年德國青年在普達姆集合
5 一九二一年德克倫賽街上的行進
6 一九二二年哥勃格城頭國社黨旗飄揚
7 一九二三年明亨市的祭旗
8 國社黨的運動
9 sa的幹部
10 ss的幹部
11 一九三二年維也納舊宮殿前集合的國社黨黨員
12 sass在唐齊市的集合
13 一九三三年五月國社黨黨員在維也納的集合
14 男子達十六歲不分階級貧富強制勞動
15 德國國民防空的防毒訓練
16 德國大型飛機與柏林航空港德姆普霍的盛況
17 國社黨青年的航空練習
18 婦女回到家庭里去
19 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一日國會開院式時總理希特勒的施政演說
20 一九三三年五月一日興登堡大總統的演說
21 同日總理希特勒的演說
22 一九三三年在柏林的德國軍隊警察隊sa和ss的檢閱
23 一九三三年五月一日總統與總理同乘汽車受國民的敬禮
24 國社黨黨員的集合
25 國社黨腕章三種
26 國社黨徽章其一
27 國社黨徽章其二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3[193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751.664
拼音題名
InfoField
de guo guo she dang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5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2:27,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2:27, 10 June 20231,239 × 1,754, 204 pages (11.7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德國國社黨 (1/1) by (日)安達堅造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4542,13316; 民國圖書.1; 德國國社黨)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