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4825-13045 人口問題.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23.84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8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人口問題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陳達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人口問題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分:人口理論,人口數量,人口品質,人口與國際關係四編共22章。附錄:我國中等人家每人的主要費用、參考文獻撮要等

目錄
第一編 人口理論
第一章 馬氏以前的人口習慣與理論
(甲) 人口習慣
(一) 性忌諱
(二) 墮胎
(三) 殺嬰
(四) 殺老
(五) 哺乳延長
(乙) 對外衝突
(一) 移民
(二) 戰爭
(三) 商業化的社會思想
(子) 國庫主義
(丑) 商業主義
(四) 帝國主義
(丙) 個人言論
(一) 布德盧
(二) 格蘭德
(三) 富蘭克林
(四) 修司密爾希
(五) 休謨
(六) 奧德司
(七) 牟山
(八) 白柳克那
(九) 墨翟
(子) 鼓勵早婚
(丑) 反對蓄妾
(寅) 反對戰爭
(卯) 反對久喪
(十) 杜佑
(十一) 蘇軾
(十二) 洪亮吉
第二章 馬爾塞斯主義
(甲) 學說的背景
(乙) 馬氏學說的概論
(丙) 馬氏學說的要點
(附) 馬氏人口理論系統圖
(丁) 馬氏晚年的態度
(戊) 馬氏其他供獻
(己) 馬氏論中國人口
(庚) 馬氏學說的影響
第三章 馬氏以後的人口理論
(甲) 自然學說
(一) 薩德來
(乙) 生物學說
(二) 斯賓塞爾
(三) 剖爾
(丙) 社會學說
(四) 馬克思
(五) 雷
(六) 杜曼
(七) 季尼
(八) 卡桑德司
第二編 人口數量
第四章 人口清查:方法效用與略史
(甲) 清查的定義方法與效用
(乙) 世界人口清查略史
(丙) 美國的人口清查
(丁) 印度的人口清查
(戊) 我國對於人口編審的經驗
第五章 人口清查:內容
(甲) 鄉村人口與市鎮人口
(乙) 性別與性比例
(丙) 年齡
(丁) 婚姻狀況
(戊) 職業
(己) 教育
(庚) 其他項目
(辛) 我國的一個清查計畫
(一) 目的
(二) 清查方法
(三) 調查範圍
(四) 調查機關
(五) 整理人口資料
(六) 經費
第六章 人口登記
(甲) 生育登記
(一) 英國
(二) 美國
(三) 生育登記的效用與困難
(乙) 婚姻登記
(丙) 疾病登記
(一) 英國
(二) 美國
(丁) 死亡登記
(一) 法國
(二) 英國
(三) 瑞士
(四) 美國
(戊) 登記的效用
(己) 我國對於生命統計的嘗試
第七章 人口估計
(甲) 以清查為根據的估計
(一) 幾何比例法
(二) 數學比例法
(三) 生育數與死亡數的平衡
(四) 分析人口法
(乙) 不以清查為根據的估計
(一) 中國人口的估計
(二) 世界人口的估計
第八章 生育率
(甲) 生育率的分析
(一) 普通生育率
(二) 修正生育率
(三) 已嫁生育率
(乙) 生育率的遞降
(丙) 生育率遞降的理由
(一) 經濟的
(二) 生物的
(三) 社會的
(子) 女子出嫁的年齡及已嫁婦與總人口的關係
(丑) 教育
(寅) 宗教
(卯) 生育節制
第九章 死亡率
(甲) 死亡率的分析
(一) 普通死亡率
(二) 修正死亡率
(三) 特別死亡率
(四) 鄉村死亡率與市鎮死亡率
(五) 婚姻狀況
(六) 職業
(七) 嬰兒死亡率
(子) 嬰兒撫養的適宜
(丑) 醫學的進步
(寅) 家庭人數的減少
(卯) 社會環境的改良
(乙) 死亡率的意義
(一) 遞減的死亡率
(二) 社會狀況與死亡率
(三) 人壽與死亡率
第十章 自然增加率
(甲) 自然增加的來源
(乙) 年齡分配與自然增加
(丙) 性別與自然增加
(丁) 家庭人數
(戊) 人口加倍的年數
第三編 人口品質
第十一章 人的遺傳
(甲) 人的遺傳
(一) 定義與範圍
(二) 遺傳的分類
(子) 低能的遺傳
(丑) 疾病傾向的遺傳
(寅) 智力的遺傳
(乙) 遺傳與人口品質
(一) 低能者與智力有缺陷者
(二) 才智
第十二章 環境
(甲) 環境定義
(乙) 自然環境
(一) 四界的關係
(二) 氣候
(三) 地勢
(四) 富源
(五) 自然環境對於人類的影響
(丙) 社會環境
(一) 人與環境
(二) 技術
(三) 民風
(四) 社會制度
(五) 家庭
(子) 生育與愛情
(丑) 兒女的監護
(寅) 經濟
(卯) 教育
(辰) 信仰
(已) 娛樂
(六) 社會環境對於人類的關係
第十三章 遺傳環境與文化
(甲) 問題的性質
(一) 遺傳學者的見解
(二) 環境學者的見解
(乙) 遺傳與環境對於文化的關係
(丙) 遺傳環境與社會演化
(丁) 一個假設
第十四章 自然選擇:災荒
(甲) 問題的性質
(乙) 我國的災荒
(一) 材料與範圍
(二) 分析與解釋
(子) 次數
(丑) 地理的分布
(寅) 災荒的社會及經濟影響
(丙) 災荒與人口
(一) 戰亂與暴動
(二) 死亡人數
(三) 疫癘與疾病
(四) 移民
(五) 人口的販賣
(六) 生存人口的特性
(子) 災時遷出的人口
(丑) 災平移回的人口
(寅) 災區未遷未死的人口
第十五章 社會選擇:生育節制
(甲) 問題的性質
(乙) 節育理論
(一) 人口數量
(二) 人口品質
(三) 倫理
(四) 衛生
(五) 國際
(丙) 節育運動
(一) 節育的起源
(二) 白氏案結束之後
(三) 美國的努力
(四) 節育運動的推廣
(五) 東亞的節育運動
(六) 節育的法律問題
(丁) 節育與人口研究
第十六章 社會選擇:區別生育率
(甲) 問題的性質
(乙) 區別生育率的分析
(一) 經濟狀況
(二) 市鎮化
(三) 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
(四) 貴族
(五) 社會地位
(丙) 衝突的材料
(丁) 區別生育率的意義
第十七章 生存競爭與成績競爭
(甲) 問題的性質
(乙) 生存競爭
(一) 反應
(二) 食品
(三) 適合
(四) 調節
(丙) 成績競爭
(一) 智力的及道德的賦予
(二) 閒暇
(三) 個人興趣
(四) 社會褒獎
第四編 人口與國際關係
第十八章 世界人口的趨勢
(甲) 人口增加的主因
(一) 自然環境
(二) 人種的生活力
(三) 政治與文化
(四) 天然富源的利用
(五) 民風
(六) 人口狀態
(乙) 近代世界人口的估計
(丙) 近代世界人口的趨勢
(丁) 世界人口的危險區域
(一) 太平洋區
(子) 美國
(丑) 坎拿大
(寅) 澳大利亞
(卯) 日本
(辰) 中國
(二) 印度洋區
(三) 中歐區
(子) 德國
(丑) 意大利
(寅) 斯拉夫民族
第十九章 世界移民現況
(甲) 移民理論
(一) 定義
(二) 遷徙原因
(子) 自然的
(丑) 心理的
(寅) 物質的
(三) 移民原則
(子) 遷民的原則
(丑) 徙民的原則
(四) 移民的利害關係
(子) 對於移民本身
(丑) 對於遷民國
(寅) 對於徙民國
(乙) 移民實況
(一) 歐洲的遷民
(二) 亞洲的遷民
(子) 中國的海外遷民
(丑) 中國的大陸遷民
(寅) 印度的遷民
(卯) 日本的遷民
(辰) 高麗的遷民
(已) 菲律濱的遷民
(午) 非洲的遷民
(丙) 移民影響
(一) 經濟衝突
(二) 同化
(三) 雜婚
(四) 世界和平
第二十章 世界人口與農業
(甲) 地球的陸地面積與可耕地
(乙) 世界的主要食品及其來源
(丙) 其他生活必需品
(丁) 世界農業的概況及其問題
(一) 美國
(二) 日本
(三) 中國
(戊) 世界農業與人口
第二十一章 世界人口與工商業
(甲) 商業中心的興衰
(乙) 製造業的基本原素
(一) 自然環境
(二) 文化
(丙) 工業化的趨勢
(丁) 工商業與人口
(戊) 工商業與市鎮
第二十二章 人口政策
(甲) 人口政策的原素
(乙) 人口政策的大別
(丙) 人口政策的選擇
(一) 天然富源
(二) 文化狀況
(三) 國政與民情
(丁) 美國的人口政策
(一) 移民
(二) 人民態度
(戊) 我國對於人口政策的需要
(一) 人口數量
(二) 人口品質
(三) 生活程度
(四) 社會環境
(五) 國家患難
附錄(一) 我國中等人家每人的主要費用(自出生至滿十八歲止)
附錄(二) (甲)中法英三國相等的度量衡及面積
(乙)外國國幣折合中國銀元數
附錄(三) 參考文獻撮要
表格
第1表 美國的市鎮與鄉村人口:1890至1930
第2表 歐洲幾國的市鎮與鄉村人口:1881與1921
第3表 美國人口的性別與性比例:1930與1920
第4表 歐洲幾國的性別與性比例:1880與1920
第5表 美國人口的年齡與性別:1930
第6表 美國在軍事服務年齡的男子:1930與1920
第7表 歐洲幾國人口的年齡分配:1880與1920
第8表 印度人口的年齡(1920)
第9表 美國人口的婚姻狀況(15歲以上者按性別分類:1930與1920)
第10表 歐洲幾國人口的婚姻狀況(15歲至44歲):1920
第11表 印度人口的婚姻狀況:1921
第12表 日本人口的婚姻狀況:1920與1925
第13表 美國有職業的人口(10歲以上並以性別分類):1900至1930
第14表 美國主要實業中的有職業者:1930
第15表 歐洲幾國人口中有職業的人數(每業中男女的比例及各業中男女的百分比):1920
第16表 印度人民的主要職業
第17表 美國的文盲(10歲及以上,以人種分)1930與1920
第18表 歐洲幾國的文盲:(在15歲以上者對於總人口的百分比):1920
第19表 數學比例法與幾何比例法
第20表 生育數與死亡數的平衡及徙民數與遷民數的平衡法
第21表 美國可能的人口增加
第22表 我國人口的估計
第23表 幾國女子按年齡分組並指示百分比:1920
第24表 幾國在生育期內的已嫁婦:1920
第25表 已嫁婦的生育量以年齡分組每千婦每組每年平均孩數
第26表 已嫁生育率:每千已嫁婦的孩數
第27表 女子出嫁時的平均年齡
第28表 我國七大都市的人口
第29表 我國的生育率與死亡率
第30表 美國女子大學畢業生的小孩數
第31表 宗教與家庭人數
第32表 每1,000生存人口的男女死亡率依年齡分組
第33表 每十萬人中的男女生育者按市鎮化及年齡分組
第34表 紐約市的死亡率:以年齡性別及婚姻狀況分組
第35表 美國白人在幾種職業里的死亡率:以年齡及死亡者平均年齡分組:1911─1913
第36表 英吉利與威爾斯的男子標準死亡率:以社會階級分組
第37表 英吉利與威爾斯的男子標準死亡率:表示最高率及最低率各五種
第38表 32國的嬰兒死亡率
第39表 美國八市的嬰兒出生次序與死亡率
第40表 美國七市的嬰兒死亡率:依父親的入款分組
第41表 英吉利與威爾斯的死亡率:依每千生存者年齡分組
第42表 遠東民族的生育率與死亡率
第43表 中國的嬰兒死亡率
第44表 幾國的生命希望:依性別及年齡分組
第45表 廣東中山縣李族男女在二十歲時的生命希望
第46表 世界各區人口加倍所需的年數
第47表 世界各區的人口總數
第48表 世界39國及區域的生育率,死亡率與自然增加率
第49表 我國各朝代水旱災的年數及百分數
第50表 我國水旱災的地理分布
第51表 中國的雨量(1907—1924)
第52表 人相食的水旱災
第53表 災民暴動
第54表 1931年揚淮水災:重要物價的漲落
第55表 近世的嚴重災荒:災區及死亡人數的估計
第56表(甲) 1931年揚淮水災:災民死亡的性比例及其年齡分配
第56表(乙) 1931年揚淮水災:死亡人數及其原因
第57表 1931年揚淮水災每千人口患病人數及疾病種類
第58表 每千婦女的生育率,按經濟狀況分類
第59表 每千美國的本國婦女有零個至四個小孩的人數,按全國各區的人口分類
第60表 德國大學教授與農戶的家庭人數
第61表 巴維里亞官吏的婚姻狀況
第62表 英吉利與威爾斯的區別生育率
第63表 美國的區別生育率
第64表 美國1920年各種職業分配表
第65表 四到口河市的四個階級
第66表 南京三校學生的家庭人數
第67表 中國的區別生育率
第68表 我國歷史時期的人口高點
第69表 世界的陸地面積,人口,與人口密度
第70表 世界與各洲的人口估計
第71表 世界人口將來增加的預測
第72表 我國的海外遷民(每處人數在10,000以上者)
第73表 我國往英屬北婆羅洲的遷民
第74表 北婆羅洲華人的主要職業
第75表 我國往東三省的遷民
第76表 地球陸地面積的數量及分類
第77表 世界主要食品的產量(中國與暹羅除外)
第78表 世界雨量的分布
第79表 六國的人口密度:1925
第80表 三種農產品的國際比較
第81表 中美農工的個人效率
第82表 中國十四省的食品
第83表 幾國富源的比較
第84表 鋼鐵與原動力的每人消費量
第85表 八國人民的主要職業(百分比)
第86表 人口密度與市鎮化:1926
第87表 中國與美國的小學生及中學生
第88表 各國工人家庭的每月入款與出款
第89表 各國工人家庭的每年生活費(百分比)
第90表 我國中等人家的每人主要費用(自出生至滿十八歲止)
第91表 我國中等人家每人每年的主要費用(自出生至滿十八歲止,以銀元計)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3[193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人口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C92
拼音題名
InfoField
ren kou wen t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50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3:03,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3:03, 10 June 20231,239 × 1,754, 485 pages (23.84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人口問題 (1/1) by 陳達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4825,13045; 民國圖書.1; 人口問題)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