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5021-13740 各國教育的哲學背境.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23.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3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各國教育的哲學背境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陳禮江等譯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各國教育的哲學背境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記述法、德、意、日、美等國的教育哲學背景。附:《意大利教育的新精神》等3篇文章

目錄
原序
引言
說明
英國教育制度的哲學背境
第一篇 薩德剌爵士(sirmichaelsadler)著

英倫的多元心向
英倫的二元心向
二 統一和趨異
三 教育的研究
四 英國教育的哲學背境
五 英國風尚
六 教育和政治
七 國家和教育
八 國家教育制度的進展
九 英教育的主要特色
第二篇 克勒克教授(prof.fredclarke)著
一 國家教育哲學和世界秩序
二 民族主義
三 教育和政治
四 英教育的哲學背境
五 國家和社會
六 培植英人態度的要素
七 民族主義與階級組織
八 教育哲學
九 教育品格和行為
十 理智主義的態度
十一 教育和民族前途
法國教育制度的哲學背境
一 導言
二 幾種基礎的勢力
過去的兩種元素
(1) 古典的傳習
(2) 教育之最高權
新勢力
民主主義之興起
科學的進化
社會階級
三 教育與民主主義的社會哲學
個人與社會
國家與家庭
教育專權的問題
國家與私立學校
世俗化
四 集權與分權
教育的公共職務之獨立
中央權力
允許的分權
教師的組織
五 教育的系統
初等教育的社會目的
初等以上的教育
單一學校的哲理
單一學校應用的限度
其他優越的人
六 智識教育
內容
普通的與專門的教育
社會的兩方面
普通教育的內容
古代語言與文學
科學
專門的與功利的教育
七 教育法
兒童需要之請求
人類文化與兒童本性
動的教學法
八 道德教育
問題
家庭
教會
學校
紀律
譴罰
自律
九 公民訓練
報紙與政治運動
公民教授
歷史與愛國心
愛國心與公民訓練
國際主義與道德教育
分化與同化的趨勢
進步的方面
德國教育的哲學背境
一 研究方面
二 構成教育上的成因與目標的德國人民與民族
德國的人民
影響德國教育發展上的勢力
德國的民族
教育與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與羅馬教育
美國的民族主義與教育
德國的民族主義與教育
造成民族主義的力量
環境與民族性
三 德國對於國家與對於教育的概念
聯邦政府與教育
教會的貢獻
四 國家組織與教育
宗教改革與教育
教育中的政與教
教育的目標與結果
十九世紀中的國家與教育
國家的現在地位
其他社團與教育
職業團體
城市
教師組織
青年運動
政爭與教育
五 德國人在教育上目標與負責人上的價值
德國的特性
德國教育的性質
教育與個性
德國感情主義
德國教育的精神
德國的教育科學
六 德國教育的一般性質
教育以自身為目標
教育的其他相連結果
教育上的目的
教育的過程
七 今日德國教育的思潮
改造時代的爭鬥與衝突
自己批評的影響
新精神
現在的成就
政爭與教育
教育機會
八 結論
意大利教育制度的哲學背境
第一篇 哲學的貢獻
國家教育問題之興起
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學校
哲學與國家意識的發展
第二篇 現代教育思想
統一運動時期之觀念的失敗
實證主義及其代表
實證主義的影響
理想主義
第三篇 新國家的學校
普及教育與初等教育
中學教育
高等教育
基本的原則
小學
課程
宗教教學的地位
美術教育
中等教育的改革
高等教育的改革
高等教師學院
日本教育制度的哲學背境
一 導言
二 古代教育制度的哲學背境
古代的社會組織
中國文字的採用
族長制度的打破
佛教的輸入
德川時代
三 近代教育制度的哲學背境
明治的復興
誓約五事
近代的政策
國皇與庶民的關係
教育的改進
法國的影響
日皇的教育諭
教育與國家服務
美國的影響
德國的影響
外國一般的影響
四 現代教育制度的哲學背境
教育目標
道德教育與明治勒語
日本的社會哲學
教育行政
教育中的平民主義
選擇與競爭
課程
教學法
教育與國際主義
五 日本教育的趨勢
美國教育制度的哲學背境
一 何謂國家的教育制度
二 美國的傳習
美國傳習的起源
發生變化的原因
西部邊疆與美國傳習
邊疆開拓與民治主義
平等主義
邊疆開拓和個人主義
經濟的變動和他的影響
美國理想的構造
三 美國的教育理想
美國教育中的放任主義
民治主義的教育制度的計劃
早年成立的原則
美國生活與教育的領袖
美國的理想和教育
外國影響及於美國哲學者
四 民眾與學校
民眾對於教育興趣
宣傳與教育進步
大眾的參加
教育的領袖
五 國家主義之灌輸
教育中的國家主義
立法上的規定
教育與國際關係
私立學校
六 教育的情況與背境
美國人的性格
學校的責任
產業主義和機器時代
教育心理學
教育哲學
七 美國的學校
附錄
日本現代教育哲學的發生與派別及其趨勢
意大利教育的新精神
香第爾及其在教育上之理想主義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3[193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教育政策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510
拼音題名
InfoField
ge guo jiao yu de zhe xue bei jing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30]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3:22,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3:22, 10 June 20231,239 × 1,754, 432 pages (23.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各國教育的哲學背境 (1/1) by 陳禮江等譯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5021,13740; 民國圖書.1; 各國教育的哲學背境)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