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6213-78928 高等統計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610 × 818 pixels, file size: 7.7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73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高等統計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薛仲三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高等統計學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內含頻數分配之分析、皮爾生各型曲線,曲線配合、相關、抽樣問題等8章。書後附算學常數、統計用表、參考書目、中外譯名對照表、索引等6種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名詞之沿革
第二節 定義及發展
第三節 統計方法之步驟
第四節 統計實驗室
第五節 孟祿計算機
第六節 開方
第七節 計算通則
第八節 制表通則
第九節 繪圖通則
問題ⅰ
第二章 頻數分配之分析
第一節 集中常數與離勢常數之意義及其種類
第二節 算學符號及其使用法
第三節 算數平均數與標準差
第四節 中位數與標準差
第五節 上下四分位數、四分位差、全距、均互差及離勢係數
第六節 眾數
第七節 平均數、中位數及眾數之討論
第八節 幾何平均數
第九節 倒數平均數
問題ⅱ
第三章 動差、機率及常態曲線
第一節 動差之意義及其圖解
第二節 一般動差
第三節 主要動差
第四節 輔助動差
第五節 μrs與vrs之關係
第六節 μrx、μrs與μrt之互相關係
第七節 β1、β2、k1及k2之計算步驟
第八節 β1、β2、k1及k2之計算
第九節 薛伯校正數
第十節 偏態與峰態
第十一節 機率
第十二節 常態曲線
問題ⅲ
第四章 皮爾生各種曲線
第一節 頻數函數及機率函數
第二節 t函數與β函數
第三節 紅白球實驗
第四節 求積公式
第五節 釐正縱坐標之動差
第六節 薛伯校正數之來源
第七節 常數與觀察動差之關係
第八節 皮爾生各型曲線概要
第九節 皮爾生曲線型i
第十節 皮爾生曲線型iv
第十一節 皮爾生曲線型vi
第十二節 常態曲線
第十三節 皮爾生曲線型ii
第十四節 皮爾生曲線型iii
第十五節 皮爾生曲線型v
問題ⅳ
第五章 曲線配合
第一節 實驗式
第二節 直線式
第三節 二次式
第四節 最小平方法
第五節 動差法
第六節 分組法
第七節 定點法
第八節 幾近法
問題ⅴ
第六章 尺度變換法之理論及其應用
第一節 頻數曲線方程式與面積
第二節 ∅(t)之選擇
第三節 t或ω(x)之測定
第四節 舉例
第五節 變換方程式
第六節 常數之測定
第七節 變換法之應用
問題ⅵ
第七章 相關
第一節 相關之意義及其種類
第二節 直線相關
第三節 非直線相關
第四節 二數聯合分配之一般情形
第五節 其他相關
第六節 復相關
第七節 淨相關
問題ⅶ
第八章 抽樣問題
第一節 抽樣問題之要點及解決方法
第二節 期望值
第三節 直線函數之標準差
第四節 平均數
第五節 比例數
第六節 x²分配及其應用
第七節 標準誤
問題ⅷ
附錄
ⅰ 算學常數
ⅱ 希臘字母及讀音
ⅲ 統計用表
表a x²之值:自由度由1至30 機率由.99至.01
表b 常態曲線下面積及縱坐標:橫坐標由.00至4.50
表c
表d 常態曲線之縱坐標:面積由.000至.499
表e logt(n)之值:n由1.000至1.999
表f
表g logh(r1,p2)之值:r由3至50
ⅳ 參考書
ⅴ 中外譯名對照表
ⅵ 索引
圖1 孟祿計算機
圖2 兩條離勢不同之頻數曲線
圖3 肩形圖
圖4 n個觀察值之位置
圖5 上下四分位數、中位數及四分位差
圖6 平均數x、中位數x及眾數x之位置
圖7 槓桿
圖8 直方圖與頻數曲線
圖9 常態與偏態分配
圖10 常態與偏眾態分配
圖11
圖12
圖13 t(n)之圓
圖14
圖15 直方圓及式(50)之軌跡
圖16 直方圓及式(59)之軌跡
圖17 直方圓及式(64)之軌跡
圖18 直方圓及式(68)之軌跡
圖19 直方圓及式(73)之軌跡
圖20 直方圓及式(79)之軌跡
圖21 直方圓及式(84)之軌跡
圖22
圖23
圖24 二直線所夾之角θ
圖25
圖26 紙煙論據及式(14)之軌跡
圖27 紙煙論據及式(19)之軌跡
圖28 雞雕平均坐高論據及式(23)之軌跡
圖29 表32里所列之論據及式(32)之軌跡
圖30 表36里所列之論據及式(35)之軌跡
圖31 各點之趨勢具有與不具有等差性者
圖32 人造絲產量論據及式(39)之軌跡
圖33
圖34 瑞典人口論據及式(55)之軌跡
圖35 瑞典人口論據及式(58)之軌跡
圖36 尺度變換後對於機率曲線形式之影響
圖37
圖38 美國登記區1918年234郡黑人嬰兒死亡率
圖39 第一組頻數分配及變換曲線之草圖
圖40 第二組頻數分配及變換曲線之草圖
圖41 某種考試514人成績之分配
圖42 458男童肺活量量度之分配
圖43 458男骨化比量量度之分配
圖44 格林威池1890-1904年7月陰雲量度之分配
圖45 南安普敦氣壓高度之分配
圖46 某種頻數分配
圖47 458男胸圍量度之分配
圖48 某種不動產年值之分配
圖49 在某種經驗中病人年齡之分配
圖50 散布圖
圖51 散布圖與象限
圖52 相關係數r與回歸線(8)及(9)之關係
圖53 相關係數r與回歸線(13)及(14)之關係
圖54 當σr固定時,sy值因r之增加按數值而減少之圖解
圖55 sr,σr及σer關係之圖解
圖56 解釋回歸線為配合各行平均數最美滿之直線
圖57 各行平均數代表之點及式(30)之軌跡
圖58 解釋估計標準誤之意義
圖59
圖60 兩種測驗成績之頻數分配
圖61 三個變數之柱和
圖62 三個變數之壁和
圖63 在方格(x,y)內之總頻數
圖64 在方格(y,z)內之總頻數
圖65 在方格(x,z)內之總頻數
圖66 離差ε與概率pε之關係
表1 小學校六歲男生之身長
表2 計算(x-x)
表3 (x-x)2之計算
表4 xf及(x-x,2f之計算
表5 x²之計算
表6 應用第一法計算平均數及標準差
表7 應用第二法計算平均數及標準差
表8 在指定組段內之觀察頻數及觀察與查得之相對頻數
表9 中位數之計算
表10 平均差之計算
表11 中位數及平均差之計算
表12 均互差之計算
表13 近似眾數與理論眾數之比較
表14 β1、β2、k1及k2之計算
表15 二項分配(q+p)²
表16 曲線(44)之縱坐標及其下面積之計算
表17 釐正縱坐標首四級動差之計算
表18 皮爾生各型頻數曲線概要
表19 燕麥總產量之分配
表20 曲線(50)之縱坐標及其下面積之計算
表21 麥稈高度之分配
表22 曲線(59)之縱坐標及其下面積之計算
表23 麥稈數目之分配
表24 曲線(64)之縱坐標及其下面積之計算
表25 曲線(68)之縱坐標及其下面積之計算
表26 小麥平均穗數之分配
表27 曲線(73)之縱坐標及其下面積之計算
表28 燕麥總產量之分配
表29 曲線(79)之縱坐標及其下面積之計算
表30 死亡人口年齡之分配
表31 曲線(84)之縱坐標及其下面積之計算
表32 配合直線(2)之計算手續
表33 配合直線(3)之計算手續
表34 配合拋物線之計算手續
表35 曲線(23)縱坐標之計算
表36
表37 用分組法配合高培志曲線之計算手續
表38 高培志曲線縱坐標之計算
表39 pqr,p'q'r'之計算手續
表40 δ1及δ2之計算之手續
表41 pqr,p'q'r'之計算
表42 δ1及δ2之計算
表43 瑞典1750-1920年人口論據及由式(55)算得之人口數
表44 以幾近法配合蒲芮曲線之計算手續
表45 解聯立方程式之步驟
表46 觀察人口與由式(58)算得人口之比較
表47 美國登記區黑人嬰兒死亡率及其對應之標準尺度
表48 變換式與漸近線
表49a 由已給之論據計算標準尺度
表49b 曲線式(29)第一式縱坐標及其下面積之計算
表49c 測驗配合通度情形x²之計算
表50 458男童肺活量量度之分配論據、步驟及結果
表51 458男童骨化量量度之分配論據、步驟及結果
表52 格林威池陰雲量度之分配論據、步驟及結果
表53 南安普敦氣壓高度之分配論據、步驟及結果
表54 某種頻數分配論據、步驟及結果
表55 458男童胸圍量量度之分配論據、步驟及結果
表56 某種不動產年值之分配論據、步驟及結果
表57 病人年齡之分配論據、步驟及結果
表58 體重與身長之相關
表59 出生率與死亡率相關
表60 未分組論據相關係數之計算
表61 r值及其對應之k,k'值
表62 相關表之一例
表64 聯合銀行與商業銀行貼現率之相關
表65 工人智力與工廠產量之關係
表66 非直線相關之一例
表67 計算等級相關係數
表68 6800男人之發色與瞳色
表69 計算(ay-ay)2÷ay
表70 匹格表之一般形式
表71 符號及其代表之意義
表72 100個5人樣本每人患感冒之評價次數
表73 100個5人,10人,20人及50人樣本平均數之分配
表74 由表73及式(13)分別算得之標準差
表75 二人樣本
表76 三人樣本
表77 四人樣本
表78 百人樣本
表79 100個差量之頻數分配(5人樣本)
表80 100個差量之頻數分配(20人樣本)
表81 100個差量之頻數分配(50人樣本)
表82 檢查5501人脾臟及血片之結果
表83 感染猩紅熱與麻疹對於發色之關係
表84 測驗顯着性之計算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7[1948]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C8/XZS
主題
InfoField
統計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C8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5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0:05,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0:05, 11 June 2023610 × 818, 473 pages (7.7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高等統計學 (1/1) by 薛仲三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6213,78928; 民國圖書.1; 高等統計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