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11348-61788 近代資本主義進化論.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754 × 1,112 pixels, file size: 29.2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79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近代資本主義進化論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英〕霍布孫(J. A. Hobson)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近代資本主義進化論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分18章。論述近代資本主義的起源,機械工業的發展,近代企業的規模和結構,市場,資本集中與襲斷組織,金融業以及僱傭、勞動、工資等問題

目錄
第一冊
第一章 近代資本主義的起源
第一節 資本主義的主要條件
第二節 中世紀財富的貯藏所
第三節 地租是初期資本的起源
第四節 當作貨幣基礎的財寶
第五節 貴族市民和官吏是初期的企業家
第六節 殖民地的榨取和強制的勞動的起源
第七節 不列顛無地的無產階級的發生
第八節 歐洲大陸上的類似運動
第九節 機械利用的緩慢
第十節 經濟的惟理主義的精神
第十一節 資本主義首在英國發達的原因
第二章 資本主義的工具
第一節 科學的發明和經濟的指導
第二節 資本這個名詞的意義
第三節 資本主義中機械的地位
第四節 資本主義的金融形態
第三章 機械制度前的產業結構
第一節 十八世紀初期國際商務的範圍
第二節 國際貿易的自然障礙
第三節 政治的偽經濟的經濟的障礙——保護貿易的學說和實行
第四節 國際貿易的性質
第五節 各種產業的規模結構和關係
第六節 地方的專門化規模的狹小
第七節 專門化的產業的性質和條件
第八節 市場的結構
第九節 混合的農業與製造業
第十節 一種製造業中各生產歷程的關係
第十一節 家庭企業的結構:近代工業的初期過渡階段
第十二節 集中的產業和工廠制度的起源
第十三節 資本——商業資本主義——的規模和應用的限界
第二冊
第四章 機械產業發達的順序
第一節 機械與工具的差別
第二節 機械制度對於人類勞動的性質的關係
第三節 機械對生產力的貢獻
第四節 機械產業發達的主要動因
第五節 機械發達中棉織業的重要性
第六節 歷史對於英雄的發明說的攻擊
第七節 機械制度應用到別的紡織業
第八節 鐵工業發達的順序與紡織業相反
第九節 機械制度和蒸汽動力的一般適用中主要的決定要素
第十節 各國內近代產業方法的發達的順序——自然的人種的政治的經濟的決定要素
第五章 近代企業的規模和結構
第一節 企業結構的發達一般衡量
第二節 美國大企業和小企業的相對經濟的例證
第三節 大不列顛德國和法國大企業和小企業的相對經濟的例證
第四節 運輸業的集中
第五節 銀行業和保險業
第六節 分配歷程的集中
第七節 農業的集中
第八節 小農場的殘存
第九節 機械趨勢的概述
第十節 大企業中生產力的經濟
第十一節 競爭力的經濟
第十二節 小企業的殘存
第十三節 小血汗企業的羸病的殘存
第十四節 相反趨勢的一般的概述
第十五節 企業的標準規模
第六章 行業和市場的結構
第一節 企業結構的分化
第二節 歷程的綜合化
第三節 平面的和側面的綜合化
第四節 各種市場的結構和規模
第五節 關於擴展市場面積機械是一個直接的動因
第六節 市場時間領域的擴展
第七節 市場的相互倚賴
第八節 各產業間交感和對立的關係
第九節 國家的和地方的產業專門化
第十節 決定產業地方化的勢力
第十一節 產業的究極設定的不可能性
第十二節 地域的和城市的專門化
第十三節 城市內的專門化
第三冊
第七章 資本的聯合
第一節 近代資本主義下競爭的激烈化
第二節 聯合的實驗 卑閔漢的同盟
第三節 美國金屬業內的企業同盟
第四節 鐵道業和海運業的會議 保險企業同盟
第五節 市場上的買占
第八章 加特爾和托辣斯
第一節 鞏固的聯合形式的發達
第二節 德國加特爾的結構
第三節 托辣斯的經濟性質
第四節 托辣斯的類別和發展
第五節 托辣斯的獨占勢力
第六節 大資本的經濟不是獨占的全部基礎
第七節 獨占的主要經濟的原始和支持物
第八節 當作托辣斯的養母的關稅
第九節 當作托辣斯的扶持力的鐵道
第十節 運輸與自然供給的富源相聯接
第十一節 當作托辣斯的一種基礎的企業天才
第十二節 托辣斯的平面和側面的擴張
第十三節 助長美國托辣斯的情事
第十四節 大不列顛的聯合的起源
第十五節 大不列顛的托辣斯
第十六節 技術和專門職業內的獨占
第十七節 國際的托辣斯
第十八節 托辣斯勢力範圍的概述
第九章 托辣斯的經濟勢力
第一節 托辣斯對較早或較後歷程的勢力
第二節 托辣斯對直接競爭的勢力市場的支配
第三節 托辣斯對工資和僱傭數量的支配
第四節 托辣斯對價格的支配
第五節 獨占價格的理論
第六節 托辣斯關於各種商品的價格的支配
第七節 價格支配的一般的概略
第四冊
第十章 金融業者
第一節 近代金融的起源和經濟性質
第二節 投資者與金融業家間的關係
第三節 金融中間人的必要
第四節 收益能力是資本化的真實基礎
第五節 發起人的技術
第六節 股票市場的操縱
第七節 健全的有利企業的支配
第八節 當作企業金融的一個要素的銀行放款
第九節 美國金融勢力的三角關係
第十節 對外國市場的金融壓迫
第十一節 從南非證明的金融組織
第十一章 機械和產業疲滯
第一節 產業疲滯的外部現象
第二節 關於生產不足和生產過剩的精確敘述
第三節 生產力一般地超過消費的需要以上的證明
第四節 價格統計所表明近代機械生產與產業疲滯的關係
第五節 在各變化的形式內資本供給過剩體現出來
第六節 機械對產業疲滯的經濟關係的概述
第七節 當作根本弊害的消費不足
第八節 儲蓄的經濟的分析
第九節 儲蓄需要將來的消費增加
第十節 產業有機體內各部分的數量上關係
第十一節 資本和消費內數量上的關係
第十二節 社會內儲蓄的經濟上制限
第十三節 對個人儲蓄的可能性沒有任何制限——儲蓄中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衝突
第十四節 資本形式的過剩會驅迫利息降到零點這個反對論不是真確的
第十五節 在資本的體現物方面存在着的在真實資本方面不存在着的過剩
第十六節 無節制的機械是產業上變動的源泉
第十二章 機械和對勢力的需要
第一節 機械對僱工數目的影響決定於需要的伸縮性
第二節 機械對重要商品製造業者方面僱傭的直接影響的計量
第三節 分離論者的僱傭測量的錯誤
第四節 機械的採用對於僱傭規則性的影響
第五節 無組織的機械產業對於僱傭規則性的影響
第六節 近代產業招致失業的各種形態
第七節 一般結論的概要
第五冊
第十三章 機械和勞力的性質
第一節 機械替代的勞力種類
第二節 機械進化對肉體勞動的緊張的影響
第三節 機械和工作日之長
第四節 機械對勞動者的啟發
第五節 機械的平等化的趨勢——個人能力在工作中的地位是從屬的
第十四章 高率工資的經濟
第一節 低率工資的經濟
第二節 初期學說的修正——博拉塞爵士從笨重的手工勞動搜集的證據
第三節 機械產業內工資時間和生產物
第四節 高工資和短工時經濟的一般適用是難被承認的
第五節 僱傭條件與生產力的相互決定
第六節 勞力的凝聚性和努力的強烈化
第七節 有效消費決定於工人的蓄積精力
第八節 機械發達與享樂標準的關係
第九節 高工資的經濟決定於消費
第十五章 近代產業對於消費者的勞工的影響
第一節 各別的勞動階級從物價的跌落得到好大的利益
第二節 增多的分配工作抵消一部分機械生產的經濟
第三節 最低的勞動階級從機械生產獲得最小的利益
第十六章 人民的職業
第一節 英國國勢調查指明的職業的推移
第二節 興隆的製造業與衰落的製造業
第三節 在美國法國德國奧地利瑞典五國方面職業的類似推移
第四節 職業推移的一般公例
第五節 職業一般推移的說明
第六節 職業進化的基本公例
第七節 職業對國際貿易的關係
第十七章 文明和產業的發達
第一節 產業結構對牠的環境不完善的適應
第二節 私人企業和自由貿易的基礎上改良
第三節 產業的自由和透明性無能醫治深沉的產業疾病
第四節 機械生產的公共統制的開始
第五節 產業轉化到公營的無競爭狀態
第六節 進步的集產主義的根據
第七節 集產主義跟隨獨占的途徑
第八節 阻滯發展的事例血汗產業
第九節 小規模產業的真正殘存
第十節 集產主義的自然限界
第十一節 消費上品質的改善是社會進步的條件
第十二節 機械與技術間最高的分工
第十三節 品質上消費制勝報酬漸減的公例
第十四節 藝術解脫物質的制限
第十五節 理智上財富的生產中的機械和藝術
第十六節 改善的消費滅除反社會的競爭
第十七節 理智上生產的經濟
第十八節 生活本身應成為品質的
第十九節 進步的基礎是個性化
第二十節 生產與消費間有機的關係
第二十一節 凝結的產業有機體的進步概要
第六冊
第十八章 二十世紀的產業
補論第一部
第一節 大合股企業的發達
第二節 標準企業的規模和結構
第三節 在保持競爭方面最大能率限界的效果
第四節 企業聯合加特爾和托辣斯的新發展
第五節 戰後不列顛的企業聯合
第六節 不列顛和美國職業的分布
第七節 工業商業和專門職業中婦女的新地位
第八節 各國資本主義的基礎產業的相對進展
第九節 國際貿易的發達
第十節 資本的輸出
第十一節 美國變成世界的大債權國
第十二節 大戰對於各國經濟力量的影響
第十三節 新電氣時代
補論第二部
第一節 戰時儲備生產力的顯露
第二節 生產和分配歷程中的浪費
第三節 企業的改造問題
第四節 資本與勞力的關係
第五節 基礎產業的社會主義化
第六節 國家關於工資和失業的設施
第七節 國民經濟和樞要產業
第八節 建設的經濟國際主義和牠的問題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9[1930]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1)7/189/Z121.6
主題
InfoField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03
載體形態
InfoField
6冊(64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0:47,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0:47, 11 June 2023754 × 1,112, 795 pages (29.2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近代資本主義進化論 (1/1) by (英)霍布孫(J. A. Hobson)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11348,61788; 民國圖書.1; 近代資本主義進化論)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