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2261-13757 貨幣論.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8.6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80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貨幣論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堀江歸一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貨幣論
Publisher
早大中華研學社
Description

分貨幣流通、貨幣技術、價格、本位制度及各國貨幣制度等10章。此書主要名辭解釋及末附李翰章著《中國幣制改革及採取本位制意見》一文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自然經濟與貨幣經濟
交換之必要
交換之形態
直接交換與間接交換
直接交換之困難
間接交換之發生
貨幣之起源
第二節 貨幣通貨及信用證券之區別
交換媒介物
交換媒介之種類
以交換媒介物為貨幣之說
貨幣之定義
通貨與貨幣
信用證券與貨幣
第三節 貨幣之職務並貨幣經濟之利益
貨幣職務之種類
以價格貯藏為貨幣職務之當否
貨幣職務之輕重
垓爾福也里希之說
以支付方便為貨幣職務之當否
資本移動之媒介物
貨幣經濟之利益
分業之發達
大規模事業之助長
貸借關係之成立
經濟的自由之增進
貨幣經濟利益視為過重之弊
對於貨幣經濟之非難
第四節 貨幣之資格
貨幣之變遷
貴金屬為貨幣之理由
貴金屬與賤金屬
貨幣必要之資格
貨幣之各職務與其資格之關係
積極的條件與消極的條件
第五節 貨幣資料之變遷
貨幣資料與經濟狀態
時代進步與貨幣之種類
一國之貨幣資料果為何物之反映乎
近時貨幣資料變遷之理由
第二章 貨幣流通論
第一節 貨幣流通法之變遷
第一期金銀器使用時代
第二期特別金屬物件使用時代
貨幣秤量制度
秤量制度之實例
第三期鑄幣使用時代
貨幣個數制度
貨幣鑄造之意義
個數制度之缺點
第四期國家之貨幣鑄造獨占時代
第二節 國家與貨幣鑄造權
貨幣鑄造權之真意義
鑄造權獨占之利益
貨幣鑄造之最上公權
各國現行之法規
外國貨幣之流通
外國貨幣處理之方法
包辦鑄造制度
貨幣鑄造之自由競爭
第三節 法貨制度
法貨之意義及效力
單法貨制度、復法貨制度、混合法貨制度
各法貨制度之得失
混合法貨制度之要件
貨幣本位
貨幣價格之單位
單本位制與複本位制
日本現行之本位制度
貨幣之量目與品位
貨幣之雜分
雜分混合之必要
供用於雜分之金屬
雜分混合之程度
各國之法規
第四節 定位貨幣在法貨制度之地位
定位貨幣之性質
定位貨幣之必要
關於定位貨幣之考案
定位貨幣之三方法
定位貨幣與補助貨幣
補助貨幣之資料
補助貨幣之供給與國民經濟
補助貨幣供給過剩之影響
對於補助貨幣之非難
法貨資格對於補助貨幣之限制
各國之實例
實價與表面價格相差之程度
明治三十九年並四十年之日本貨幣法改正
限制補助貨幣供給過剩之方法
國庫兌換之義務
法律上對於發行額數之限制
兩法之比較
補助貨幣之稱呼
第五節 貨幣鑄造之制度
自由鑄造制度
自由鑄造之理由
自由鑄造之請求者
英德兩國之實例
美國造幣局之處理法
補助貨幣之限制鑄造
鑄造手數料
鑄造手數料賦課之得失
鑄造料與貨幣價格
造幣收益
造幣收益濫用之影響
第六節 格林斜母法則
格林斜母法則之大要
格林斜母法則被適用之場合
此法則之起源及名稱
對於格林斜母法則之限制
格林斜母法則之條件
格林斜母法則作用豫防之方法
第七節 國際間及國內之貨幣分配
國際間之貨幣移動
貨幣流出之原因
貨幣流出入之自動的調節
貨幣移動與中央銀行
金利比率之上下與貨幣移動
在國內之貨幣移動
中央銀行之職務
在地方間貨幣之分布
第三章 貨幣技術論
第一節 造幣局之設備
造幣局設備之概要
造幣局設立之地點
造幣局之數
英美德諸國之實例
造幣局集中之利益
造幣局之規模
第二節 關於鑄幣之技術
貨幣流通上之便宜
品位量目之維持
偽造變造之豫防
惡意削取量目之豫防
自然之磨損豫防
第三節 公差
公差之性質
公差之程度
公差程度減縮之必要
貨幣試驗
純量公差
量目公差
每片公差與大數公差
日本之法規
第四節 通用最輕量目
規定通用最輕量目之必要
各國之法規
貨幣改鑄之費用
可使何人負擔此費用歟
國家歟抑最後之所有者歟
公正上之理由與政策上之理由
各國之規定
英國之規定改正
第四章 貨幣價格論
第一節 關於貨幣價格之一般原則
貨幣之種類與價格
自由無手數料鑄造之貨幣
被賦課鑄造料之貨幣
貨幣價格之地方的差異
限制鑄造之定位貨幣
第二節 貨幣數量說
貨幣數量說之概要
貨幣價格與物價標準
關於數說脫量之疑義
貨幣流通之遲速物物交換之範圍
信用交易之程度
對於數量說之非難
貨幣之供給與信用交易
信用交易之形態
貨幣供給左右信用交易之理由
第三節 貨幣價格之變動
現時之經濟組織與貨幣價格之變動
貨幣價格下落之影響
貨幣價格騰貴之影響
貨幣價格之變動與國際間之交易
貨幣價格變動之自動的調節
輕視貨幣價格變動之過誤
貨幣價格低落有利之誤解
第四節 貨幣價格測定法
貨幣價格測定法之必要
貨幣價格與一般平均物價
指數之概要
愛考腦米斯特社之指數
掃也爾擺克氏之指數
指數算出法之原則
幾何學式指數
等差式指數
日本之指數
第五章 貨幣本位論
第一節 貨幣本位制度制定之標準
本位制度之種類
本位制度選擇之標準
貨幣價格之確實
國民經濟發達之程度
國際間之關係
貨幣資料之供給
第二節 單本位之性質
單本位制之特色
金單本位制
銀單本位制
並行本位制
單本位制之論據
金單本位制與銀單本位制之比較
第三節 複本位制之性質
複本位制之特色
複本位制之論據
矯製作用
貨幣供給之豐富
國際匯兌之確實
第四節 複本位制之論據評論
本位貨幣之供給與複本位制
國際間之現狀與複本位制
矯製作用之效力
交代本位制
矯製作用之成效的實例
矯製作用之失敗的實例
基於成敗實例之最後斷案
複本位制貨幣價格之變動
以現時市價為法定比價之複本位制
第五節 國際複本位制
國際複本位制之由來
國際複本位製成立之要件
成立後之利益
國際複本位制失敗之原因
納塞紫馬沙爾兩氏之評論
尼考爾遜氏之所說變更
第六節 跛行本位制並匯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之由來
跛行本位制之特質
跛行本位制之利弊
跛行本位制之實例
金匯兌本位制之特質
全匯兌本位位制之便宜
第六章 貨幣本位制度新案
第一節 金銀合成本位制
金銀合成本位制之特質
馬沙爾氏之說明
複本位制之異同
埃濟哦斯氏之評論
第二節 計表本位制
計表本位制之特質
計表本位制之要件
計表本位制之實行難
菲沙氏之新案
第七章 金銀產出並近時之物價問題
第一節 金銀產出之統計
研究產出狀態之必要
一四九三年以後之金銀產出額
第二節 金之產出
第一期(一四九三——一六八○年)
第二期(一六八一——一七六○年)
第三期(一七六一——一八二○年)
第四期(一八二一——一八四七年)
第五期(一八四八——一八七○年)
第六期(一八七一——一八九○年)
第七期(一八九一年——至現今)
現時之金供給
第三節 近時之物價騰貴
金貨國物價之趨勢
物價騰貴之一般原因
金產額增加所以使一般物價騰貴
物價騰貴與金利利率
第八章 列國貨幣制度概要
第一節 英國之金單本位制
英國貨幣制度之沿革一班
金貨流通之狀態
金貨本位制之由來
貨幣制度改革之準備
現行制度之要點
貨幣制度改革之好機
第二節 法國之複本位制
一八○三年之貨幣法
法國複本位制之效果
羅甸貨幣同盟之起源
羅甸貨幣同盟條約之要領
關於同盟條約成立之雜題
第三節 德國之貨幣制度改革並其影響
帝國組織以前之制度
一八一七年並一八七三年之貨幣法
金貨本位制實行之理由
貨幣制度改革之困難
本位銀貨之處分
伴此所蒙之損失
瑞典抹諾威荷蘭之貨幣制度改革
羅甸同盟諸國之難境
同盟諸國之銀貨自由鑄造停止
當時銀塊市價並金銀市價
羅甸貨幣同盟之現狀
第四節 美國之貨幣制度
沿革一斑
複本位制之實驗
關於補助貨幣改正
一八七三年之條例改正
複本位制之打破
銀貨復興之運動
薄蘭特條例
第五節 列國貨幣會設
一八六七年之貨幣會議
一八七八年之貨幣會議
會議之原案
討議之狀況
一八八一年之貨幣會議
第六節 金銀市價變動之影響
薄蘭特條例之成績
薩滿條例之制定
英國之貨幣問題
金銀問題調查委員會之報告
德國並羅甸同盟諸國之貨幣問題
第七節 印度之貨幣問題
印度之貨幣制度
銀價下落與印度財政之困難
一八九二年之布拉治爾貨幣會議
討議之狀況
銀塊買收案不成立之理由
第八節 美國德國印度俄國並墺大利貨幣制度之改革
印度之銀貨自由鑄造停止
薩滿條例之廢止
一八九六年之美國大統領改選
關於英美法三國貨幣問題交涉
交涉不成立
一九○○年美國之貨幣法改正
印度之貨幣制度改革完成
印度金匯兌本位制之運用
一九○○年一九○七年一九○八年之德國貨幣法改正
俄國之不換紙幣整理
金貨吸收策
金貨之價格改定
俄國金貨本位制之效果
澳大利之金貨本位制
第九節 金匯兌本位制之適用
墨西哥之貨幣制度改革
海峽殖民地之貨幣制度改革
菲律賓之制度改革
中國之貨幣制度改革問題
中國之貨幣制度流通狀態
美國國際匯兌委員會之提議
中國適用金匯兌本位制之難易
銀價騰貴與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維持之方策
第十節 金匯兌本位制適用之實績
菲律賓金匯兌本位制之維持
墨西哥之狀況
金匯兌本位制運用之要件
印度之實例
第九章 國際共通貨幣
第一節 國際共通貨幣之利益
第二節 關於國際共通貨幣之計畫
第十章 日本之貨幣制度
第一節 新貨條例並其後改正之法令
新貨條例
新舊貿易銀
貿易銀之通用區域撤去
第二節 不換紙幣之整理
政府紙幣並國立銀行紙幣
不換紙幣整理之方法
銀貨兌換之開始
事實上之銀貨本位制
第三節 金銀市價變動之影響
國際間之關係
內國經濟上之關係
財政當局者之意見
對於此之評論
第四節 現行貨幣法
貨幣法之要點
貨幣法實施之事情
金貨兌換之開始
本位銀貨通用禁止
金貨本位制之完成
第五節 本位銀貨之處分
第六節 台灣之貨幣制度
第七節 金貨本位制之維持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6[191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貨幣理論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820
拼音題名
InfoField
huo bi lun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9],326,[31]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5:49, 21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5:49, 21 April 20231,239 × 1,754, 380 pages (18.6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貨幣論 (1/1) by (日)堀江歸一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2261,13757; 民國圖書-PD2022.1; 貨幣論)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