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2287-13863 中國厘金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27.9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79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國厘金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羅玉東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厘金史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全書共12章。通過引用大量史料和統計資料,敘述我國厘金制度的起源、清朝對於厘金稅政的措施、全國厘金稅制概要和厘金收支概況,以及全國22個省的厘金稅制沿革與稅款收支情況等。附錄有關統計表128種及各省厘票、厘報式樣

目錄
凡例
中西年份對照表
第一章 厘金制度之起源
壹 厘金制度產生之原因
貳 厘金未施行以前加征商稅之擬議
叄 厘金制度被採行的原因
肆 厘金制度創辦及普行之經過
附 厘金創議人錢江之事跡
第二章 歷年清廷對於厘金稅政之措施
壹 咸同時期(1854——1874)
貳 光緒時期(1875——1908)
第三章 全國厘金稅制概要
壹 百貨厘金的種類
貳 各省厘金稅率
叄 各省課厘貨類及免稅貨物
肆 徵收機關
一 徵收機關的系統及組織
二 局卡及人員的統計
三 徵收人員的委任及待遇
第四章 全國厘金稅制概要(續)
伍 徵收制度
一 官征制度
(一) 各省的稅章及稅票
甲 稅章
乙 三聯票
丙 四聯票
丁 聯票之印發
戊 聯票之功用
(二) 卡厘徵收手續
(三) 轉運及分運的免厘辦法
(四) 厘金罰款及其分配
(五) 坐厘徵收手續
(六) 定期蠲免常例
二 包繳制度
(一) 廣東的認捐
(二) 江浙的認捐及包捐
(三) 認捐之利弊
陸 報解及考成
一 報解程序
二 考成
(一) 比較辦法及獎懲章程
(二) 比較辦法之流弊
柒 厘金的弊端
一 侵蝕稅收的弊端
二 私索商民的弊端
捌 厘金與條約之關係
第五章 全國厘金收支概況
壹 統計材料來源及整理方法
一 統計材料的來源
二 折合方法及準確程度
三 材料不全及補充辦法
貳 全國厘金收入概況
一 各省厘金稅收的種類
二 各省厘金收數
三 全國厘金收數
甲 外人的估計
乙 前人的統計
丙 現作的統計
丁 厘金收數的分類
第六章 全國厘金收支概況(續)
叄 全國厘金支出概況
一 各省厘金用途的分類
(一) 國用各款
(二) 省用各款
(三) 用途不詳款
二 各省厘金支出概況
三 全國厘金用途的分析
第七章 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厘金
江蘇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浙江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安徽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第八章 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厘金
江西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湖北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湖南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第九章 福建廣東廣西三省厘(附:台灣省厘金)
福建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附) 台灣厘金
廣東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廣西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第十章 山東河南山西直隸四省厘金
山東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河南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山西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直隸省厘金
稅制及稅收
第十一章 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五省厘金
陝西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甘肅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四川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雲南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貴州省厘金
壹 稅制沿革
貳 稅收及開除
第十二章 東三省及新疆四省厘金
奉天省厘金
壹 厘稅沿革
一 厘捐時期
二 統捐時期
貳 全省厘捐收數
吉林省厘金
壹 厘捐沿革
貳 厘捐收支
黑龍江厘金
壹 厘捐沿革
貳 厘捐收數
新疆省厘金
稅制及稅收
附錄一 統計表
第一表 歷年各省厘金收入總數(咸豐三年——同治七年)
第二表 歷年各省厘金收入總數(同治八年——光緒三十四年)
第三表 光緒二十九年戶部所發表各省厘金收數
第四表 歷年全國厘金收數
第五表 歷年各省厘金收入分類及各類之百分比
第六表 歷年各省厘金開除總數(咸豐三年——同治七年)
第七表 歷年各省厘金開除總數(同治八年——光緒三十四年)
第八表 歷年各省厘金收支總額比較
第九表 歷年十一省厘金開除分類及各類之百分比
第十表 歷年十一省國用款分析
第十一表 歷年十一省國用款內各項支出占十一省總支出之百分比
第十二表 歷年十一省省用款內厘金徵收經費占額數
第十三表 江蘇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十四表 江蘇省歷年厘金收入項下其他稅收分析
第十五表 江蘇省歷年厘金收入項下各項撥款分析
第十六表 江蘇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十七表 江蘇省歷年解戶部款分析
第十八表 江蘇省歷年國家行政費分析
第十九表 江蘇省歷年皇室用費分析
第二十表 江蘇省歷年歸還內外債分析
第二十一表 江蘇省歷年協款分析
第二十二表 江蘇省歷年海防經費分析
第二十三表 江蘇省歷年水師軍費分析
第二十四表 江蘇省歷年本省軍費分析
第二十五表 江蘇省歷年本省軍費項下其他軍費分析
第二十六表 江蘇省歷年本省行政費分析
第二十七表 江蘇省歷年厘金開除項下撥存各款分析
第二十八表 江蘇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之百分比率
第二十九表 江蘇省歷年厘金收支比較
第三十表 江蘇省歷年厘金收支原數
第三十一表 江蘇省歷年銀錢及銀圓兌換率
第三十二表 浙江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三十三表 浙江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三十四表 浙江省歷年解戶部款分析
第三十五表 浙江省歷年國家行政費分析
第三十六表 浙江省歷年皇室用費分析
第三十七表 浙江省歷年協款分析
第三十八表 浙江省歷年海防經費分析
第三十九表 浙江省歷年本省軍費分析
第四十表 浙江省歷年本省行政費分析
第四十一表 浙江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之百分比率
第四十二表 浙江省歷年厘金收支比較
第四十三表 浙江省歷年厘金收支原數
第四十四表 安徽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四十五表 安徽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四十六表 安徽省歷年解戶部款分析
第四十七表 安徽省歷年協款分析
第四十八表 安徽省歷年本省軍費分析
第四十九表 安徽省歷年本省行政費分析
第五十表 安徽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之百分比
第五十一表 安徽省歷年厘金收支原數
第五十二表 安徽省歷年銀錢兌換率
第五十三表 江西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五十四表 江西省歷年大宗貨物統稅收入分析
第五十五表 江西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五十六表 江西省歷年國家行政費分析
第五十七表 江西省歷年解藩庫款分析
第五十八表 江西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之百分比
第五十九表 江西省歷年厘金收支原數
第六十表 江西省歷年銀錢兌換率
第六十一表 湖北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六十二表 湖北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六十三表 湖北省歷年本省行政費分析
第六十四表 湖北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之百分比
第六十五表 湖北省歷年厘金收支比較
第六十六表 湖北省歷年厘金收入原數
第六十七表 湖南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六十八表 湖南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六十九表 湖南省歷年解戶部款分析
第七十表 湖南省歷年國家行政費分析
第七十一表 湖南省歷年協款分析
第七十二表 湖南省歷年本省軍費分析
第七十三表 湖南省歷年本省行政費分析
第七十四表 湖南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之百分比
第七十五表 湖南省歷年厘金收支比較
第七十六表 湖南省歷年厘金收入原數
第七十七表 福建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七十八表 福建省歷年厘金收入項下其他收入分析
第七十九表 福建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八十表 福建省歷年解戶部款分析
第八十一表 福建省歷年國家行政費分析
第八十二表 福建省歷年協款分析
第八十三表 福建省歷年水師軍費分析
第八十四表 福建省歷年本省軍費分析
第八十五表 福建省歷年本省行政費分析
第八十六表 福建省歷年其他開除項分析
第八十七表 福建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之百分比
第八十八表 福建省歷年厘金收支比較
第八十九表 廣東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九十表 廣東省歷年厘金收入項下其他稅收分析
第九十一表 廣東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九十二表 廣東省歷年解戶部款分析
第九十三表 廣東省歷年國家行政費分析
第九十四表 廣東省歷年協款分析
第九十五表 廣東省歷年解藩庫款分析
第九十六表 廣東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之百分比
第九十七表 廣東省歷年厘金收支比較
第九十八表 廣西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九十九表 廣西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一○○表 山東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一○一表 山東省歷年厘金收入項下其他稅收分析
第一○二表 山東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一○三表 山東省歷年本省軍費分析
第一○四表 山東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之百分比
第一○五表 山東省歷年厘金收支比較
第一○六表 河南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一○七表 河南省歷年厘金收入項下其他稅收分析
第一○八表 河南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一○九表 河南省歷年厘金收支比較
第一一○表 山西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一一一表 山西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一一二表 山西省歷年解戶部款分析
第一一三表 山西省歷年協款分析
第一一四表 山西省歷年本省行政費分析
第一一五表 山西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之百分比
第一一六表 山西省歷年厘金收支比較
第一一七表 陝西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一一八表 陝西省歷年厘金收入項下其他收入分析
第一一九表 陝西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一二○表 陝西省歷年厘金收支比較
第一二一表 陝西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之百分比
第一二二表 甘肅省歷年厘金收入各項總數
第一二三表 甘肅省歷年厘金開除各項總數
第一二四表 甘肅省歷年厘金收支比較
第一二五表 四川省歷年厘金收入總數
第一二六表 奉天省歷年各城日捐厘捐收支
第一二七表 奉天省營口七厘貨捐歷年收支
第一二八表 奉天省鐵嶺開原等處斗秤厘捐歷年收支
附錄二 各省厘票及厘報式樣
附錄一 廣東省補抽海口半厘票式
附錄二 湖南省三聯稅票式
附錄三 湖南省三聯厘票式
附錄四 湖南省兩聯厘票式
附錄五 安化茶行捐票式
附錄六 郴宜圍票式
附錄七 天津厘捐票式
附錄八 福建省起厘票式
附錄九 湖南省兩聯換票式
附錄十 福建省四聯換票式
附錄十一 湖南省四聯厘票式
附錄十二 廣東省船商呈報厘局驗貨單式
附錄十三 湖南省手票式
附錄十四 湖南省空船放行票式
附錄十五 湖南省上水貨放行票式
附錄十六 湖南省省城轉運票式
附錄十七 廣東省坐厘票式
附錄十八 上海認捐捐票式
附錄十九 上海認捐分運單式
附錄二十 湖北厘金各局每月申報總局冊式
附錄二十一 湖南厘金各局每月月報詳院冊式
附錄二十二 湖南厘金總局報銷詳院報部冊式
附錄二十三 厘金奏報折式厘金奏報清單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5[193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厘金制度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812.9
拼音題名
InfoField
zhong guo li jin s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冊[17],649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3:26,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3:26, 19 June 20231,239 × 1,754, 679 pages (27.9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厘金史 (1/1) by 羅玉東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2287,13863; 民國圖書.1; 中國厘金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