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2308-13689 現行違警罰法釋義.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5.7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7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現行違警罰法釋義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汪文璣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現行違警罰法釋義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清宣統元年始頒違警律,1915年北洋政府改名違警罰法,內容略有修改,1928年7月21日國民政府又經修正公布。本書按照此修正法章次逐條釋義。前有緒論概述該法沿革、定義及原理原則。附錄:(一)首都警察廳辦案須知;(二)刑事訴訟法摘要;(三)刑事警察用語摘要

目錄
序一
序二
例言
緒論
第一章 違警罰法之沿革
第二章 違警罰法之意義
第三章 違警罰法之立法例
第四章 違警罰法之即決
第五章 違警罰法之解釋
第六章 違警罰法與刑法之關係
第七章 違警罰法與其他警察法規之關係
本論
第一章 總綱(自第一條至第三十一條)
第一節 違警罰法之效力(第一條)
第二節 非違警行為(第二條)
第三節 免責之違警行為(第三條至第八條)
第一款 未滿十三歲人之違警(第三條)
第二款 心神喪失人之違警(第四條)
第三款 因緊急危難之違警(第五條)
第四款 因無力抗拒之違警(第六條)
第四節 違警之未遂(第七條)
第五節 累犯之加罰(第八條)
第六節 違警之併合(第九條)
第七節 違警之共犯(第十條至第十二條)
第一款 正犯及從犯(第十條)
第二款 造意犯及准造意犯(第十一條)
第三款 准從犯(第十二條)
第八節 違警之罰則(第十三條)
第九節 拘留之執行(第十四條)
第十節 罰金之執行(第十五條)
第十一節 沒收物之種類(第十六條)
第十二節 停止營業之期間(第十七條)
第十三節 勒令歇業所適用之原則(第十八條)
第十四節 損害賠償(第十九條)
第十五節 自首(第二十條)
第十六節 酌量加減(第二十一條)
第十七節 併科之制限(第二十二條)
第十八節 主罰之免除(第二十三條)
第十九節 文例(第二十四條)
第二十節 拘留之假釋(第二十五條)
第二十一節 現行犯之處置(第二十六條)
第二十二節 嫌疑犯之處置(第二十七條)
第二十三節 時效(第二十八條)
第二十四節 時例(第二十九條至第三十一條)
第一款 日與月之計算(第二十九條)
第二款 時期之計算(第三十條)
第三款 釋放之時間(第三十一條)
第二章 妨害安寧之違警罰
第三十二條
第一款 未經公署准許製造或販賣煙火
第二款 於人煙稠密之處燃放煙火及一切火器
第三款 發現火藥及一切能炸裂之物不告知公安局所
第四款 未經公署准許攜帶兇器
第五款 散布謠言
第六款 於人家近傍或山林田野濫行焚火
第七款 當水火及一切災變之際經公署令其防護救助抗不遵行
第八款 疏縱瘋人狂犬或一切危險之獸類奔突道路或入人第宅及其他建築物
第三章 妨害秩序之違警罰
第三十三條
第一款 違背法令章程營工商業
第二款 違背法令章程開設戲園及各種遊覽處所
第三款 旅店確知投宿人有刑法上重大犯罪行為不秘密報告公安局所
第四款 旅店確知投宿人將有刑法上重大犯罪之舉動不秘密報告公安局所
第三十四條
第一款 婚姻出生死亡及遷移不依法令章程報告公安局所
第二款 建築物之建築修繕不依法令章程呈報公安局所准許擅興土木或違背公署所定圖樣
第三款 旅店會館及其他供人住宿之處不將投宿人姓名年齡籍貫住址職業及來往地方登記
第四款 群眾會合公安局所有所詢問不據實陳述或不遵命解散
第五款 死出非命或發見來歷不明之屍體未經報告公署勘驗私行驗葬或移置他處
第三十五條
第一款 於私有地界外建設房屋牆壁軒楹等類
第二款 房屋及一切建築物勢將傾圯公署督促修理或拆毀延宕不遵行
第三款 毀損路旁之植木路燈或公署物品
第四款 於學校博物館圖書館及一切展覽會場或其他供人居住之處所聚眾喧譁不聽禁止
第五款 於道路或公共處所擅吹警笛
第六款 於道路或公共處所高聲放歌不聽禁止
第七款 於道路或公共處所酗酒喧噪或醉臥
第八款 於道路或公共處所口角紛爭不聽禁止
第九款 於禁止出入處所擅行出入
第十款 潛伏於無人居住之屋內
第十一款 深夜無故喧譁
第十二款 藉端滋擾鋪戶及其他營業處所
第十三款 經官署定價之物加價販賣
第十四款 凡夫役傭工車馬等預定傭值貨價事後強索加給或雖未預定事後訛索或中道刁難
第三十六條 茶館酒肆及其他遊覽處所之主人或經理人於公安局所所定時限外聽客逗留
第三十七條 於公安局所所定時限外逗遛茶館酒肆或其他遊覽處所經警察官吏館肆等主人或經理人勸令退去不聽者
第四章 妨害公務之違警罰
第三十八條
第一款 於公署及其他辦公處所喧譁不聽禁止
第二款 除去或毀損公署或公務員所發布告
第五章 誣告偽證及湮滅證據之違警罰
第三十九條
第一款 誣告他人違警或偽為見證
第二款 因曲庇違警之人故意湮滅其證據或捏造偽證
第三款 藏匿違警之人或使之脫逃
第六章 妨害交通之違警罰
第四十條
第一款 妨礙郵件或電報之遞送情節輕微者
第二款 損壞郵務專用物件情節輕微者
第三款 妨礙電報電話之交通情節輕微者
第四十一條
第一款 於私有地界內當通行之處有溝井及坑穴等不設覆蓋及防圍
第二款 於公眾聚集之處或灣曲小巷馳驟車馬或爭道競行不聽阻止
第三款 各種車輛不遵章設置鈴號或違章設置
第四款 未經公署准許於路旁河岸等處開設店棚
第五款 毀損道路橋梁之題志及一切禁止通行或指引道路之標識等類
第六款 渡船橋梁等曾經公署定有一定通行費額於定數以上私行浮收或故阻通行
第四十二條
第一款 於渡船橋梁等應給通行費之處不給定價強自通行
第二款 於路旁羅列商品玩具及食物等類不聽禁止
第三款 濫繫舟筏致損毀橋梁堤防
第四款 於道路橫列車馬或堆積木石薪炭及其他物品妨礙行人
第五款 於道路遛飲車馬或疏於牽繫妨礙行人
第六款 並行車馬妨礙行人
第七款 並航水路妨礙通船
第八款 將冰雪塵芥瓦礫穢物等類投棄道路
第九款 於道路遊戲不聽禁止
第十款 受公署之督促不灑掃道路
第十一款 車馬夜行不燃燈火
第十二款 消滅路燈
第十三款 於諭示禁止通行之處擅自通行
第七章 妨害風俗之違警罰
第四十三條
第一款 遊蕩無賴行跡不檢
第二款 僧道惡化及江湖流丐強索錢物
第三款 暗娼賣奸或代為媒合及容留止宿
第四款 召暗娼止宿
第五款 唱演淫詞淫戲
第四十四條
第一款 污損祠字及一切公眾營造物情節尚輕者
第二款 污損他人之墓碑
第三款 當眾罵詈嘲弄人
第四款 當眾以猥褒物加人身體令人難堪
第五款 於道路叫罵不聽禁止
第四十五條
第一款 於道路或公共處所為類似賭博之行為
第二款 於道路或公共處所赤身露體及為放蕩之姿勢
第三款 於道路或公共處所為狎褒之言語舉動
第四款 奇裝異服有礙風化
第八章 妨害衛生之違警罰
第四十六條
第一款 未經公署准許售賣含有毒質之藥劑
第二款 於人煙稠密之處開設糞廠
第三款 於人煙稠密之處曬晾或煎熬一切發生穢氣之物品不聽禁止
第四款 售賣春藥墮胎藥及散布此等告白
第五款 以符咒邪術醫療疾病
第四十七條
第一款 應加覆蓋之飲食物不加覆蓋陳列售賣
第二款 攙雜有害衛生之物質於飲食物而售賣藉牟不正之利益
第三款 售賣非真正之藥品或深夜逢人危急拒絕賣藥
第四十八條 業經准許懸牌行術之醫生或產婆無故不應招請
第四十九條
第一款 毀損明暗溝渠或受公署督促不行浚治
第二款 裝制糞土穢物經過街道不加覆蓋或任意停留
第三款 於商埠繁盛地點任意停泊糞船
第四款 以穢物或禽獸骸骨投入人家
第五款 於道路或公共處所便溺
第六款 污穢供人所飲之淨水
第九章 妨害他人身體財產之違警罰
第五十條
第一款 加暴行於人或污穢人之身體未至傷害
第二款 以不正之目的施催眠術
第五十一條
第一款 解放他人所有牛馬及一切動物
第二款 漏逸或間隔蒸氣電氣或煤氣
第三款 解放他人所繫舟筏
第四款 強買強賣物品書類跡近要挾
第五十二條
第一款 無故強人面會而追隨他人之身傍經阻止不聽
第二款 無故毀損邸宅題志店鋪招牌及一切合理告白
第三款 任意於人家牆壁及建築物張貼紙類或塗抹畫刻
第四款 在他人地內私掘土塊石塊
第五款 采折他人之樹木花卉或菜果
第六款 踐踏他人田園或牽入牛馬
附則
第五十三條
附錄
首都警察廳辦案須知
刑事訴訟法摘要
刑事警察用語摘要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5[193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法律解釋 處罰條例-治安管理-法律解釋 法律解釋-處罰條例-治安管理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929.6
拼音題名
InfoField
xian xing wei jing fa fa shi y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49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3:31,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3:31, 19 June 20231,239 × 1,754, 176 pages (5.7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現行違警罰法釋義 (1/1) by 汪文璣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2308,13689; 民國圖書.1; 現行違警罰法釋義)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