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2330-13762 市行政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9.1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3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市行政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江康黎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市行政學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共29章。講述市行政的根本原則和人事管理、城市設計、衛生、警察、消防、交通、教育、法庭、公債、金庫制度等行政問題

目錄
第一章 緒論——關於市行政的幾個根本原則
第一節 城市任務之轉變
第二節 城市事務增進之根本原因
第三節 促進行政效能之條件
第四節 行政管理之意義
第五節 行政各部組織之原則
第六節 委員制與獨任制
第七節 公務員之任用
第八節 研究行政機關之重要
第九節 結論
第二章 人事管理
第一節 現代城市之人事管理
第二節 美國城市之功績制度
第三節 職務分類
第四節 考試
第一款 經驗教育體格及品格之測驗
第二款 證明單之採用
第三款 分數標準
第五節 試署制度
第六節 升擢與調遷
第七節 懲戒
第八節 退休受恤制度
第一款 退休受恤制度之意義
第二款 養恤金之種類
第九節 公務員集會
第三章 城市設計
第一節 城市設計之演進
第二節 城市設計之意義及範圍
第三節 城市設計組織
第四節 城市設計之進行程序
第五節 街道設計
第六節 交通設計
第七節 城市公共場所之設計
第八節 私人房屋設計
第九節 城市設計與財政
第四章 衛生行政
第一節 公共衛生之起源
第二節 現代衛生行政之進展
第三節 衛生行政組織
第四節 公共衛生工作綱要
第五節 預防疾病
第一款 傳染病醫院
第二款 血清與種痘
第三款 管理肺癆
第四款 管理花柳病
第五款 預防職業病症
第六款 公共衛生看護
第六節 兒童衛生行政
第七節 學校衛生行政
第八節 食物之檢查
第九節 房屋之建築
第十節 醫院
第一款 公共醫院
第二款 傳染病醫院
第三款 病榻
第四款 醫院管理
第十一節 政府與治療
第五章 警察行政
第一節 警察制度之演進
第二節 警察組織
第一段 獨任制與委員制
第二段 警察任務之分配
第三段 內部組織
第四段 警察長之任用
第五段 警察之人數分配
第六段 警察之編制
第七段 中央監督問題
第三節 城市警政中之吏治問題
第一款 警察之考試
第二款 警察訓練學校
第三款 警察之升擢與懲戒
第四款 撫養金制度
第四節 關於警察行政中的幾種特殊任務
第一段 偵探警察
第二段 指紋
第三段 女子警察
第四段 工作報告
第五節 結論
第六章 消防行政
第一節 消防行政之進展
第二節 火患之原因
第三節 消防組織
第四節 現代消防用具
第五節 救火
第一款 報警制度
第二款 活動表
第三款 滅火
第四款 消防隊之集中
第五款 救護
第六款 報名
第七款 高壓制度
第六節 人事行政
第七節 防火
第一款 防火宣傳
第二款 自動灑水設備
第三款 防火費用
第四款 火險
第五款 火患調查
第七章 交通管理
第一節 交通管理之重要
第二節 交通擁滯之原因
第三節 解決交通擁滯之要素
第四節 道路交通指導及路燈
第五節 交通管理與警察
第八章 市教育
第一節 教育之功能及其目的
第二節 公共教育之發展
第三節 各國市教育行事之管理
第四節 美國市教育委員會
第五節 中央政府與教育行政
第六節 關於市教育行政的幾個重要問題
第一款 教員之揀選及升擢
第二款 教員薪給
第三款 師資之養成與訓練
第四款 初等教育
第五款 學齡兒童
第六款 市大學
第七款 職業教育
第八款 學校建築
第九章 市圖書館
第一節 市圖書館之重要及其進展
第二節 圖書館組織
第三節 圖書館管理人員與其工作
第四節 書籍選購問題
第五節 圖書館之經費問題
第六節 圖書館地位之選擇
第十章 城市娛樂
第一節 公共娛樂之意義及其目的
第二節 娛樂之設備
第三節 娛樂中心機關之設置
第四節 運動場
第五節 住宅與學校花園
第六節 游泳池
第七節 藝術展覽
第八節 音樂會
第九節 競賽運動
第十節 娛樂場所之監督
第十一節 公園
第十二節 娛樂之管理
第十三節 娛樂經費問題
第十一章 救濟事業
第一節 救濟事業之重要與貧窮之成因
第一款 政府與救濟
第二款 城市與救濟
第三款 貧窮之原因
第二節 現代城市之救濟事業
第一款 戶外救濟
第二款 戶內救濟
第一目 救濟院
第二目 兒童寄養所
第三目 施診與醫院
第四目 法律救濟
第五目 職業介紹
第三節 關於救濟行政的幾項重要意見
第一款 調劑作用
第二款 社會調查與預防
第三款 救濟政策
第四款 補助私立慈善機關
第五款 健康與失業保險
第六款 養老與撫恤
第七款 救濟行政機關之組織問題
第十二章 城市法庭
第一節 法庭與市政之關係
第二節 各國法庭組織概況
第三節 中國城市司法制度
第四節 市特別法庭
第十三章 感化行政
第一節 懲治之意義
第二節 懲治方法
第三節 監獄行政與罪犯教育
第十四章 公用路燈
第一節 路燈事業之進展
第二節 路燈之重要
第三節 路燈之種類
第四節 路燈裝置問題
第五節 街道之種類與路燈
第六節 路燈之保養
第七節 路燈燃點時刻問題
第八節 路燈事業組織問題
第九節 路燈費用問題
第十五章 自來水
第一節 自來水事業之進展
第二節 自來水之用途與分類
第三節 自來水之來源
第一款 地中水
第二款 地面水
第三款 湖澤
第四款 水源之管理
第四節 良水之條件
第五節 自來水之濾清與滅菌
第一款 沉澱法
第二款 使水變軟法
第三款 微菌與有機體之消滅
第四款 瀝濾法
第六節 水流之收集
第七節 自來水管與水之分送問題
第八節 水錶與收費
第九節 管理自來水之組織
第十六章 下水道
第一節 排泄污水意義與制度
第二節 建築材料之選擇與管理
第三節 溝內污水之處理問題
第十七章 城市廢物之清除
第一節 廢物清除之意義
第二節 廢物收集之諸種問題
第三節 處理廢物之方法與組織
第十八章 城市街道
第一節 公路建築之原則
第二節 城市設計與市街關係
第三節 街道之規劃
第一款 街道類別
第二款 路面之選擇
第三款 街道路線斜坡之決定
第四節 築路材料與路床
第一款 路溝
第二款 卵石路及煤屑路
第三款 碎石路
第四款 彈石路
第五款 澆柏油路
第六款 瀝青碎石路
第七款 冷拌油修補路料
第五節 路基
第一款 舊路面
第二款 混凝土路面基
第六節 路面
第一款 片瀝青路面
第二款 瀝青混凝土路面
第三款 瀝青塊路面
第四款 煉磚或石塊路面
第五款 木塊路面
第六款 水泥混凝土路面
第七款 專利路面
第八款 街道電車(或火車)軌間之鋪面
第九款 公用事業挖掘路面之預防
第七節 路沿邊溝及人行道
第八節 街道保養
第十九章 汽車輸運
第一節 汽車之使用
第二節 汽車管理之意義
第三節 管理制度
第一款 集中管理
第二款 汽車之維持
第三款 畢芝堡管理制度
第四款 自備汽車之津貼制度
第五款 不能集中管理之汽車
第四節 私人濫用車輛之防止
第五節 財務管理
第一款 車輛紀錄
第二款 折舊
第二十章 飛機場之設計與管理
第一節 航空事業之發展與機場之需要
第二節 設立飛機場之標準
第三節 選擇機場與交通
第四節 管理問題
第五節 組織問題
第二十一章 工務行政
第一節 工程設計
第二節 招標問題
第三節 散工制與包工制
第四節 關於工程行政的幾項意見
第一款 工程價之記錄
第二款 監察公家承辦工程
第三款 特種工程合同
第四款 合同之付款
第五款 公共建築之經營及保管
第六款 保火險
第二十二章 民營公用事業之監督
第一節 公用事業之特質及其趨勢
第二節 民營市督辦法及其問題
第三節 公用事業費率之評定
第二十三章 市有市辦問題
第一節 市有市辦之意義及其範圍
第二節 市有市辦問題之爭論
第三節 決定商辦市辦的幾個標準
第四節 關於市辦制度所應注意之諸點
第二十四章 市預算
第一節 預算之意義及其重要
第二節 預算之編制
第三節 城市收入之分類
第四節 城市活動分類及各屬機關分類
第五節 薪工表
第六節 預算估計之討論
第七節 補助報告
第八節 撥款形式
第九節 預算監督限制
第十節 對於預算程序中所應特別注意之點
第十一節 我國市預算之現制
第二十五章 市收入
第一節 市收入之意義
第二節 市收入與國家收入及其他地方收入之區別
第三節 市收入之來源
第四節 各國重要市稅
第五節 市產與市營業之收入
第六節 政府補助金
第七節 各國之市收入
第一款 美國市收入
第二款 英國市收入
第三款 德國市收入
第四款 法國市收入
第八節 我國之市收入
第二十六章 市公債
第一節 市公債之重要
第二節 市公債之特質
第三節 市債種類
第一款 短期債
第二款 長期債
第四節 市債之限制及監督問題
第二十七章 金庫制度
第一節 金庫制度之重要
第二節 金庫制度之種類
第三節 金庫收支之手續
第二十八章 會計與審計
第一節 市會計之意義及作用
第二節 政府會計與公司會計之區別
第三節 會計機關
第四節 簿記組織
第五節 會計年度
第六節 審計之意義及其重要
第七節 審計之方法
第二十九章 物料統制
第一節 物料統制之意義
第二節 集中購辦之組織
第三節 集中購辦之優點
第一款 節省經費
第二款 任用專家
第三款 標準劃一
第四款 防止舞弊
第五款 增加行政效能
第四節 反對集中購辦之理由與補救之意見
第五節 市購辦之限制
第六節 集中購買程序
第七節 規定貨品標準
第一款 貨物用途標準
第二款 貨物品質標準之利益
第三款 設立標準程序
第八節 貨物管理與中央貨棧制度
第一款 儲貨記錄
第二款 反對中央儲棧之理由
第三款 出售余貨
第九節 結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7[1938]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市政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035.5
拼音題名
InfoField
shi xing zheng xue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01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3:35,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3:35, 19 June 20231,239 × 1,754, 432 pages (19.1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市行政學 (1/1) by 江康黎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2330,13762; 民國圖書.1; 市行政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