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2787-14129 滿洲國際關係.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5.2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84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滿洲國際關係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美〕楊格窩爾德(C. Walter Young)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滿洲國際關係
Publisher
神州國光社
Description

評述1895-1931年期間內,日、俄(蘇)、英、法、美等國在中國東北的地位,與中國的關係及其相互關係,以及有關的條約、合同等。附所謂1905年中日秘密議定書

目錄
緒論
第一編 第一時期(一八九五—一九○五)
第一時期要略
第一章 日本在滿洲之地位(一八九五─一一八九六)
第一節 中日戰爭與滿洲(一八九四─—一八九五)
(一) 馬關條約
(二) 遼東半島之歸還
第二章 俄國在滿洲之地位(一八九五—一九○五)
第二節 俄國之借款
(一) 俄法銀行之借款
第三節 華俄銀行與俄方築路
(一) 華俄銀行之組織及業務
(二) 東清鐵道幹線條約
(三) 東清鐵道南滿枝線條約
(四) 吉長鐵道條約
(五) 山海關新民屯線修築權之返還
第四節 俄人侵略遼東半島
(一) 關東州租借條約
第五節 俄人在滿之司法權
(一) 關東州租借地之司法權
(二) 鐵路區域內之司法權
(三) 鐵路區域內之警察與路警
第六節 稅務之情況
(一) 關東州租借地之徵稅
(二) 鐵路區域內之徵稅
第三章 列強在滿洲之地位(一八九五—一九○五)
第七節 英國在滿洲之地位
(一) 英國在滿洲之鐵路權
(二) 英國鐵路權之放棄
第八節 法國在滿洲之地位
(一) 法國在滿洲之鐵路權
第九節 合眾國在滿洲之地位
(一) 美國之門戶開放主義
第十節 日本在滿洲之地位(一八九六—一九○五)
(一) 日本反對優先權利
第四章 條約與合同(一八九五—一九○五)
第十一節 中俄條約
(一) 一八九六年之中俄協約
(二) 一九○二年之滿洲撤兵條約
第十二節 英俄協約
(一) 一八九九年之英俄協約
第十三節 英日同盟
(一) 一九○二年之第一次英日同盟
第十四節 俄法協約
(一) 一九○二年之俄法協約
第十五節 「門戶開放」主義
(一) 第一次美國「門戶開放」主義宣言及各國之贊成
(二) 第二次美國「門戶開放」主義宣言
(三) 列強利益均沾主義與保全中國領土之完整
第二編 第二時期(一九○五—一九一五)
第二時期要略
第一章 日本在滿洲之地位(一九○五—一九一五)
第十六節 日俄戰爭與滿洲
(一) 朴資茅斯和約
(二) 滿洲軍隊之撤退及護路兵問題
(三) 中日滿洲善後協約
第十七節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之組織
(一)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之組織
第十八節 關東州之政府組織
(一) 關東州都督府之組織
第十九節 中日鐵路條約
(一) 新奉路權之歸還中國
(二) 吉長鐵路條約
(三) 安奉鐵路之改造
(四) 滿洲鐵路之借款條約
第二十節 中日礦務木材協約
(一) 中日滿洲礦務條約
(二) 中日滿洲木材條約
第二十一節 中日電線電報協約
(一) 中日電線電報協約
第二十二節 南滿洲之稅務
(一) 關東租借地內之稅務
(二) 日本鐵路區域內之稅務
第二十三節 日本在滿洲之司法權
(一) 關東租借地內之司法權
(二) 鐵路區域內及其他地域之司法權
第二章 俄國在滿洲之地位(一九○五—一九一五)
第二十四節 日俄戰後俄國在滿之地位
(一) 俄國在滿之鐵路權及司法權
(二) 俄國在哈爾濱市及鐵路區域內之司法權
第二十五節 中俄鐵路條約
(一) 中俄鐵路條約
第二十六節 中俄礦務木材條約
(一) 中俄礦務條約
(二) 中俄木材條約
第二十七節 北滿洲之稅務
(一) 俄國鐵路區域內之稅務
第二十八節 中俄電信協約
(一) 中俄電信協約
第三章 列強在滿洲之地位(一九○五—一九一五)
第二十九節 列強之滿洲協約
(一) 列強之滿洲借款:四國銀行團
(二) 列強之滿洲借款:六國銀行團
(三) 滿洲鐵道中立及各國共同投資之計劃
第三十節 英國在滿洲之地位
(一) 英商建築新(民屯)法(庫門)鐵路之計劃
第三十一節 合眾國在滿洲之地位
(一) 英美計劃錦(州)瑗(琿)鐵道
(二) 美國在滿洲之條約權利及利益
第四章 條約及合同(一九○五—一九一五)
第三十二節 中日條約
(一) 中日條約之日本權利
第三十三節 英日條約
(一) 第二次英日同盟
(二) 第三次英日同盟
第三十四節 美日協約
(一) 一九○八年之美日協約
第三十五節 日俄條約
(一) 一九○七年之日俄會議及條約
(二) 一九一○年之日俄會議及條約
(三) 一九一二年之日俄密約
第三十六節 日法協約
(一) 一九○七年之日法協約
第三十七節 列強滿洲「門戶開放」主義
(一) 「門戶開放」主義概觀
第三編 第三時期(一九一五—一九二一)
第三時期要略
第一章 日本在滿洲之地位(一九一五─一九二一)
第三十八節 二十一條件與滿洲
(一) 二十一條件與滿洲
第三十九節 中日滿洲鐵路(借款)協約
(一) 二十一條件與滿洲鐵路
(二) 四(平街)鄭(家屯)鐵路借款協約
(三) 日人勢力下之吉長鐵路借款協約
(四) 吉(林)會(寧)鐵路借款協約
(五) 滿蒙四路借款協約
第四十節 中日地方實業借款
(一) 滿洲地方礦務木材借款協約
第四十一節 南滿鐵路與關東州都督府
(一) 南滿鐵路與關東州都督府
第四十二節 滿洲之日本勢力
(一) 滿洲之一般的日本勢力
(二) 日本警察權與鄭家屯事件
第二章 俄國在滿洲之地位(一九一五—一九二一)
第四十三節 俄國勢力與中東鐵路
(一) 俄國與中東鐵路之關係
(二) 俄亞銀行濱黑鐵路協約
第三章 列強在滿洲之地位(一九一五—一九二一)
第四十四節 列強之滿洲協約
(一) 聯合國共管中東鐵路
(二) 列國國際新銀行團協約
第四十五節 列強與滿洲
(一) 英美法國在滿洲地位之概況
第四章 條約及合同(一九一五—一九二一)
第四十六節 日俄條約
(一) 日俄條約
(二) 日俄密約
第四十七節 日美協約
(一) 日美藍辛石井協約
第四十八節 中日軍事協約
(一) 中日軍事協定與滿洲
第四十九節 列強滿洲「門戶開放」主義
(一) 「門戶開放」主義概觀
第四編 第四時期(一九二一—一九二九)
第四時期要略
第一章 日本在滿洲之地位(一九二一—一九二九)
第五十節 華府會議與滿洲——對於日本之影響
(一) 二十一條件問題
(二) 關東租借地問題
(三) 日本之滿洲鐵路權利
(四) 滿洲日本軍警問題
(五) 日本郵局電信及司法權
第五十一節 中日鐵路協約
(一) 日本建築洮昂線協約
(二) 日本建築吉敦線協約
第二章 俄國在滿洲之地位(一九二一—一九二九)
第五十二節 俄國與東省鐵路
(一) 東省鐵路與華府會議
(二) 東省鐵路之狀況
(三) 蘇維埃政府兩次對華宣言
(四) 中俄東省鐵路協約
(五) 中國軍隊運輸與伊凡諾夫事件
(六) 一九二五年後之東省鐵路
第三章 列強在滿洲之地位(一九二一—一九二九)
第五十三節 美國在滿洲之地位
(一) 美國在滿洲之地位
第五十四節 英國在滿洲之地位
(一) 英國在滿洲之地位
第五十五節 德法在滿洲之地位
(一) 德法在滿洲之地位
第四章 條約及合同(一九二一—一九二九)
第五十六節 太平洋四國條約
(一) 華府會議英日同盟之廢止
第五十七節 藍辛石井協約之廢止
(一) 藍辛石井協約之廢止
第五十八節 中俄協定
(一) 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
第五十九節 日俄協約
(一) 日俄承認蘇維埃政府協約
第六十節 華府會議之議決案
(一) 關於滿洲之決議
第六十一節 「門戶開放」政策條約—九國條約
(一) 各國締結門戶開放政策之條約
附錄
附錄一 一八九六年中俄(李——羅彭諾夫)同盟密約
附錄二 所謂一九○五年中日秘密議定書
附錄三 一九○七,一九一○及一九一二年日俄密約
附錄四 一九一六年日俄密約
附錄五 藍辛石井協約之解釋
附錄六 中國在滿洲之地位——中國自築鐵路
附錄七 一九二四年中俄協定全文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0[1931]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地方史 中外關係-國際關係史 國際關係史-中外關係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829 K293
拼音題名
InfoField
man zhou guo ji guan x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55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5:14,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5:14, 19 June 20231,239 × 1,754, 484 pages (15.2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滿洲國際關係 (1/1) by (美)楊格窩爾德(C. Walter Young)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2787,14129; 民國圖書.1; 滿洲國際關係)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