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2824-14275 刑法總則講義.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24.8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6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刑法總則講義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陳瑾昆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刑法總則講義
Publisher
好望書店
Description

除緒論外,分刑法論、犯罪論、刑罰論3篇

目錄
緒論
第一 刑法與社會
第二 犯罪與社會
第三 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
第四 刑法與刑事法
第五 刑法學與刑事法學
第六 總則研究之範圍
第七 本書研究之方法
本論
第一編 刑法論
第一章 刑法之觀念
第一 刑法之意義
第二 刑法之性質
第二章 刑法之沿革
第一 一般刑法之進化
第二 我國刑法之沿革
第三章 刑法之學派
第一 舊派
第二 新派
第四章 刑法之淵源
第一 刑法淵源之意義
第二 刑法淵源之要件
第三 刑法淵源之種類
第五章 刑法之效力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關於時之效力
第一 概說
第二 法律不溯既往之原則
第三 法律溯及既往之例外
第三節 關於地之效力
第一 概說
第二 刑法關於地之效力之原則與例外
第三 經外國確定裁判之犯罪之處罰
第四 國際司法協助
第四節 關於人之效力
第一 原則
第二 例外
第六章 刑法之解釋
第一節 概說
第一 解釋之意義
第二 解釋之種類
第二節 文例
第三節 時例
第七章 總則與分則及他法令之關係
第一 總則與分則之關係
第二 總則與特別刑法之關係
第二編 犯罪論
第一章 犯罪之觀念
第一 犯罪之意義
第二 犯罪之本質
第三 犯罪之要素
第二章 犯罪之主體
第一 概說
第二 自然人
第三 法人
第三章 犯罪之客體
第一 被害法益
第二 被害人
第四章 犯罪之要件
第一節 行為
第一項 行為之觀念
第一 行為之意義
第二 行為之本質
第三 行為之種類
第二項 因果關係
第一款 概說
第二款 作為與因果關係
第一 條件說
第二 原因說
第三款 不作為與因果關係
第一 純因果關係說
第二 准因果關係說
第四款 因果關係之中斷
第一 消極說
第二 積極說
第二節 責任
第一項 責任之觀念
第一 概說
第二 責任之意義
第三 責任之本質
第四 責任之要件
第五 責任之例外
第二項 責任條件
第一款 概說
第二款 故意
第一 故意之觀念
第二 故意之範圍
第三 故意之種類
第四 故意之責任
第三款 過失
第一 過失之觀念
第二 過失之範圍
第三 過失之種類
第四 過失之責任
第四款 錯誤
第一 錯誤之觀念
第二 法律之錯誤
第三 事實之錯誤
第三項 責任能力
第一款 概說
第一 意思能力說
第二 刑罰能力說
第三 折衷說
第二款 幼年人及老年人
第一 概說
第二 幼年人
第三 老年人
第三款 心神喪失人及心神耗弱人
第一 概說
第二 心神喪失人
第三 心神耗弱人
第四款 酗酒人
第五款 瘖啞人
第三節 違法
第一項 概說
第二項 依法令之行為
第一 公法上之行為
第二 私法上之行為
第三項 依正當業務之合法行為
第四項 依所屬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職務上行為
第五項 防衛行為及救護行為
第一款 概說
第二款 防衛行為
第三款 救護行為
第五章 犯罪之狀態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未遂罪
第一款 概說
第一 原因之發生
第二 目的之決定
第三 故意之成立
第四 故意之表示
第五 犯罪之謀畫
第六 犯罪之預備
第七 犯罪之實行
第八 結果之發生
第九 犯罪之未遂
第十 犯罪之既遂
第二款 未遂罪之觀念
第三款 未遂罪之處罰
第一 未遂罪處罰之原則
第二 一般未遂罪之處罰
第三 不能未遂罪之處罰
第四 中止未遂罪之處罰
第三節 共犯
第一項 概說
第一 單獨正犯
第二 共犯
第二項 共犯之觀念
第一 共犯之意義
第二 共犯之性質
第三 共犯之要件
第四 共犯之共犯及競合
第三項 共犯之形式
第一款 共同正犯
第二款 教唆犯
第三款 從犯
第四項 共犯之處罰
第一 概說
第二 共同正犯之處罰
第三 教唆犯之處罰
第四 從犯之處罰
第五項 共犯與身分
第一 概說
第二 身分為犯罪構成要件時之共犯
第三 身分為刑罰之重輕或免除要件時之共犯
第六項 共犯與故意
第七項 共犯與過失
第四節 累犯
第一 概說
第二 累犯之觀念
第三 累犯之處罰
第四 累犯規定之除外適用
第五節 併合論罪
第一項 概說
第一 決定罪數之標準
第二 併合論罪之規定
第二項 一般併合論罪
第一 併合論罪之意義
第二 併合論罪之方法
第三項 特別併合論罪
第一款 想像競合犯
第一 想像競合犯之觀念
第二 想像競合犯之處罰
第二款 牽連犯
第一 牽連犯之觀念
第二 牽連犯之處罰
第三款 連續犯
第一 連續犯之觀念
第二 連續犯之處罰
第六章 犯罪之種類
第一 自然犯與法定犯
第二 刑事犯與行政犯
第三 普通刑法犯與特別刑法犯
第四 非軍事犯與軍事犯
第五 國事犯與常事犯
第六 作為犯與不作為犯實害犯與危險犯故意犯與過失犯結果犯既遂犯與未遂犯預備犯陰謀犯
第七 單一犯與復成犯
第八 即時犯與繼續犯狀態犯集合犯
第九 身分犯加重犯減輕犯與普通犯
第十 並親告罪與親告罪准親告罪
第十一 侵害國家法益之犯罪侵害社會法益之犯罪侵害個人法益之犯罪
第十二 重罪輕罪違警罪
第十三 現行犯與非現行犯
第七章 犯罪之時及地
第一 概說
第二 犯罪之時
第三 犯罪之地
第三編 刑罰論
第一章 刑罰之觀念
第一 刑罰之意義
第二 刑罰之本質
第三 刑罰之目的
第四 刑罰之主體
第二章 刑罰之種類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生命刑
第三節 自由型
第四節 財產刑
第五節 名譽刑
第三章 刑罰之適用
第一節 概說
第一 絕對專斷刑
第二 絕對法定刑
第三 相對法定刑
第二節 主刑之重輕
第三節 從刑之科處
第四節 科刑之標準
第五節 刑罰之加重減輕免除
第一項 刑罰之加重
第二項 刑罰之減輕
第一款 概說
第二款 自首減輕
第一 自首之法例及理由
第二 自首之意義及要件
第三 自首之效力
第三項 酌量減輕
第四項 加減例
第五項 免除
第四章 刑罰之執行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緩刑
第一 宣告猶豫主義
第二 執行猶豫主義
第三節 假釋
第五章 刑罰之消滅
第一節 概說
第一 被告之死亡
第二 赦免
第三 刑罰之廢止變更或免除
第二節 時效
第一 關於起訴權之時效
第二 關於行刑權之時效
第六章 保安處分
第一 對於限制責任能力人之處分
第二 對於刑罰與保安處分之選擇與代替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3[193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刑法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914.01
拼音題名
InfoField
xing fa zong ze jiang y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546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5:20,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5:20, 19 June 20231,239 × 1,754, 566 pages (24.8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刑法總則講義 (1/1) by 陳瑾昆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2824,14275; 民國圖書.1; 刑法總則講義)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