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4388-14694 中國近代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49.11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88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國近代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陳恭祿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近代史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內分兩卷:上卷,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下卷,戊戌變法至北伐完成。最後一章為史料評論,評述近代的政書、碑傳、文集、信件、日記、年譜等史料

目錄
上卷
第一篇 鴉片戰前之中國
地理上之影響——中國民族——清帝之入主中國——中央官制——地方官制——政治上之積弊——財政之情狀——人口激增與生計困難——秘密會社之活動——叛亂之迭起——對外之觀念——古代中西之交通——中國所受外國之影響(物產、思想、文學、科學、美術等)——閉關思想之成立——葡萄牙人之東下——耶穌會教士——西荷諸國人之相繼來華——中俄之交涉——國際貿易之情狀——管理外人之方法——法律問題——困難之癥結
第二篇 中英衝突及鴉片戰爭
律勞卑之來粵——平等待遇之爭執——交涉之惡化——困難之癥結——緘默期內之大事——商欠——鴉片之略史——鴉片暢銷之主因——煙禁之議——林則徐之禁煙——義律繳交鴉片之經過——禁煙之希望——林維喜案之嚴重——清廷之主戰——英國之宣戰——軍備之比較——定海陷後朝旨之中變——琦善和戰之兩難——道光再主用兵——廣州之屈服——英艦之北上——浙蘇戰守之失敗——國內紛擾之情狀——和議之經過——南京條約——和議之評論
第三篇 戰後外交之形勢及英法聯軍之役
中英善後交涉——中美訂約——中法交涉——條約中之要款——基督教之馳禁——香港澳門與中國之關係——五口開放後之情狀——鴉片輸入之激增——對外思想之不變——青浦案件之解決——廣州入城爭執之嚴重——三國條約之失敗——海盜與亞羅事件——混戰與報復——西林教案——聯軍來華——廣州陷後之情狀——四國公使之通牒—和議之情狀——四國天津條約之成立——朝廷挽回津約之失敗——條約中之要款——換約之起釁——戰事之責任—
第四篇 太平天國及捻苗回亂
黃河改道及其影響——人口激增——秘密會社之活動——財政之困難——政治之腐敗——廣西之情狀——洪秀全之略傳——上帝會與團練——洪秀全之起兵——起兵後之時機——攻擾六省之經過——太平軍中之思想——文化之摧殘——戰勝之主因——洪軍、清軍、人民、迷信、種族思想、女子、軍械——清廷應付之方略——洪秀全之失策——北伐軍之失敗——江蘇境內二軍之相持——太平軍之西征——曾國藩練勇之困難——討賊之檄文——檄文之批評
第五篇 太平天國及捻苗回亂(續前)
洪秀全之宗教思想——三年經——洪秀全之天國——上下階級之森嚴——朝廷情狀之一斑——軍政與嚴刑——公田之計劃——天曆——天國中之婦女——消極之禁令——內訌及其影響——太平軍之戰績——湘軍克復安慶——陳玉成之敗死——常勝軍之成立——太平天國末年之情狀——外人之觀察——准軍之起——湘軍近逼南京——華爾死後之常勝軍——戈登之戰績——蘇州殺降之事件——太平軍之餘支——湘軍政陷南京——太平餘眾之命運——捻匪之
第六篇 內政外交
清季之政治情狀——咸豐死後之政變—同治家庭之慘劇——承繼大統之問題——慈禧之專政——光緒慈禧之關係——宦官之亂政——朝廷之情狀——地方長官之權重——仕途之冗雜——軍隊之腐敗——財政之困難—曾左二氏之失望——李鴻章之觀察——台諫之積弊——漢族之移民——人口之問題——總理衙門之創立——外國使臣之地位——駐外公使之派遣——大臣對外知識之幼稚——外交上之主要問題——海關之改組——香港澳門漏稅之解決——海軍
第七篇 內政外交(續前)
覲見之爭執——外使之入覲——遣使之困難——斌椿遊歷之失敗——蒲安臣之出使——駐外使館之成立——條約——滇案之交涉——煙臺會議——交涉之評論——中德條約之交涉——外商之貪心——反對教士之傳說——教案之迭起——天津教案之嚴重——藩屬之觀察——新疆叛亂之平定——伊犁之交涉——中日之關係——中國對於安南之失策——和義之失敗——戰爭之經過——和議之成立——交涉之評論——緬甸之喪失——西藏交涉之開始——帕米爾
第八篇 中日交涉
清初中日之關係——商約之成立——副島種臣之來聘——日本之出兵台灣——台案之解決——日本兼併琉球——琉案交涉之失敗——朝鮮之概狀——日韓之爭——朝鮮之訂約通商——中國對韓之政策——朝鮮之政變——中日天津條約——二國合作之計劃——條約之失敗——袁世凱之活動——朝鮮政治之腐敗——中日軍備之比較——二國出兵朝鮮——改革韓政之爭論——戰事之責任——清兵之敗出朝鮮——海上戰爭——朝廷之情狀——奉天境內之戰
第九篇 戰後中國之危機
外交上之新形勢——外債——中國借款之困難——法國之野心——俄國侵略之計劃——中俄密約之成立——俄國經營之東省鐵路——關稅之交涉——鐵路借款之爭執——德租膠州灣——俄租旅順大連——法租廣州灣——英國對華之政策——英租威海衛九龍——日意二國之要求——列強在華之鐵路承辦權——中國損失之綜計——門戶開放政策之成立
下卷
第十篇 變法運動
國內之積弊——變法之阻礙——教士之影響——士大夫之思想——變法者之辨護——變法之動機——康有為之活動——變法之鼓吹——政府之籌餉練兵——新事業之創辦——慈禧光緒之疑忌——康有為變法之計劃——光緒詔定國是——新黨之進用——新政——反對變法之主因——反對者之議論——新法推行之困難——變法志士之大無畏精神——太后之阻撓新政——袁世凱之會節——康梁之出險——變法志士之受禍——舊制之恢復——廢立之隱謀
第十一篇 義和團之擾亂
反對外人之心理——教案困難之分析——人民生計之困苦——財政之窘狀——練兵——秘密會社之活動——國內之紛擾——義和拳之略史——山東拳匪之勢熾——朝廷之態度——直隸拳匪之情狀——拳匪之罪惡——外兵入京保衛使館——主戰派之氣焰——拳匪入京後之騷擾——墉沽炮台陷後之混戰——御前會議——宣戰詔書——宣戰後之北京——北方之慘殺——教士
第十二篇 義務團之擾亂(續前)
五大臣之遇害——朝旨之中變——護送公使出京之平議——劉坤一之保境安民——天津之陷失——聯軍入京之經過——車駕出京之情狀——北京之紛擾——京外人民所受痛苦之一斑——天津都統衙門之威權——德戰之野心——下詔罪己——李鴻章之失策——懲辦禍首之交涉——和議進行之困難——條約中之要款——結論(中國之屈服)
第十三篇 改革與革命附外交
變法之傾向與主張——改革之困難——預備立憲——朋黨之排擠——言官之地位——人民覺悟之表現——政治改革——官制軍政法律——新教育之創辦——盲然獎學之流弊——實業之獎進——廢八殿——滿漢平等——諭放腳——嚴禁鴉片——帝及太后之病死——親貴大臣之重用——諮議局與資政院——秘密會社之活動——興中會及同盟會——光復會等——會黨活動之方法——國有鐵路政策之決定——川路爭議之嚴重
第十四篇 改革與革命附外交(續前)
武昌革命之經過——清廷應付之策略——各地之響應——革命之勢力——建設之精神——清廷驚惶失措之窘狀——鄂寧兩軍之戰——臨時政府成立之經過——和議之進行——袁世凱之陰謀——清帝之遜位——國內之政治問題——清季外交之趨勢亂後之善後問題——三國商約——英日同盟——滿州問題之嚴重——日俄戰爭——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中日交涉之困難——懸案之解決——中美德同盟之議——國際鐵路計劃之失敗——中俄交涉——領荒
第十五篇 政治社會情狀
君權之發達——宮廷生活之情狀——大臣之無權——疆吏之恭順——州縣官之困難地位——貪墨之一斑——刑罰之嚴酷——官儀之盛——學塾之生活——童試——生員考試——鄉會試等——闈中情狀之一斑——中式者之地位——八股文之說明——文學之趨勢——思想與學藝——土地之分配——田稅——農民生活之情狀——工人——商人——家庭生活——宗教思想——經濟狀況——自治組織——結論
第十六篇 民國以來之內政外交
善後問題——首都之爭執——臨時約法——政黨之紛擾——責任內閣之失敗——政治實狀——國會之召集——地方政府之情狀——武人之跋扈——第二次革命——革命後之政治問題——官制之迭更——帝制運動之始末——割據之形勢——政治失敗之主因——外交問題——外蒙西藏之交涉——中日交涉——府院之爭——復辟之失敗
第十七篇 民國以來之內政外交(續前)
南北戰爭——北方情形——南方黨爭——和議之失敗——國內之擾亂——省憲運動——直奉戰爭——廣東政變——法統下之紛擾——國會之劣跡——反直戰爭——歐戰之影響——中俄問題——中俄條約成立之經過——華盛頓會議——北方之混戰——中國之新覺悟——國民黨之改組——廣東之統一——北伐軍之勝利——寧漢分裂——共產黨之失敗——北方情狀——北伐完成——統一代價之一斑——五院之創設——戰爭之迭起——最近政治狀況——外交之
第十八篇 結論(國內問題之分析及建設之途徑)
政治情狀——中央財政狀況——各省稅收——軍隊——鄉村匪患——國際貿易——列強投資——人口問想——節制生育——農工商業——交通——教育——公共衛生——結論
第十九篇 史料評論
新史科之印行——政書——碑傳——文集——信件——日記——年譜——時人記載——其他——研究之途徑
附年曆對照表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4[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歷史-中國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25
拼音題名
InfoField
zhong guo jin dai s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860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7:35,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7:35, 19 June 20231,239 × 1,754, 885 pages (49.11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近代史 (1/1) by 陳恭祿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4388,14694; 民國圖書.1; 中國近代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