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4688-14521 東北開發史,原名,滿洲發達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7.0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0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東北開發史,原名,滿洲發達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稻葉岩吉原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東北開發史,原名,滿洲發達史
Publisher
辛未編譯社
Description

介紹秦王至清末,我國東北地區歷代變遷。並論及地界相鄰的國家和地區,如日本、朝鮮、蒙古等。「中東路之不利」一節敘述與蘇聯爭奪勢力範圍的經過

目錄
第一章 總說
滿洲發達之二大區分
可畏哉中國人
滿蒙不可分離
遼西方面最堪注目
南北滿之界限不明
朝鮮與滿蒙不可分離
滿蒙衰亡之可鑑
第二章 明代以前之滿洲
一 秦代之滿洲
遼河滿域之開拓者
燕國之發展
朝鮮之衰弱
大石橋附近之趙國貨幣
秦之長城及三郡位置
中國長城之變遷(附)
二 漢人之雛形國家及其經過
漢人之雛形國家
雛形國家與中國之交涉
新雛形國家與中國之衝突
漢武之滅朝鮮
真番臨屯二郡之合併
真番郡之位置(附)
三 遼東屬國之創置
兩漢郡縣之移動頻數
大凌河上流之喪失
遼西道路之梗阻
遼西之烏桓人
遼東屬國之範圍
四 初期之滿洲民族
肅慎人之古記錄
挹婁與挹婁貂
扶餘之傳說
農業國之扶餘
扶餘種族移住之經路
漢人與扶餘之交易
高勾驪之建國
高勾驪非真番
朝鮮四郡之廢並
高勾驪之五部蜀
高勾驪與內地之交通
滿洲接壤諸民族
烏丸部族之入遼西
五 慕容氏之崛起遼西
遼西之利用者
慕容氏建都之徑路
慕容氏之徒河青山地點考證(附)
慕容氏之西進
漢人統治權之失墜
慕容氏之利用漢人(附)
六 高勾驪之興亡
幘溝漊之地名解釋
朝服衣幘與明代緞帽
國境貿易與幘城
首府之遷居平壤
高勾驪之文化及其影響
隋帝之東征失敗
唐與高勾驪之睽離
唐軍之依然覆敗
百濟先亡高驪繼之
七 渤海及黑水靺鞨
靺鞨之七部
長白山之靈境
以震國自號
旅順口黃金山下之鴻臚紀念井
渤海之文化及其產業
唐文化之攝取及同化
黑水靺鞨之內附
東蒙古之形勢
八 契丹民族由來及其建國經過
都斤山下之突厥
松漠都督府之設立
契丹興國之經過
阿機保之崛起
八部迭立與蒙古之忽哩勒台
契丹之興盛
契丹高麗之衝突
契丹之利用漢人
九 金國之勃興
女真之由來
女真酋長之頭魚宴
鷹路問題之經過
金人始祖之傳說
大金國號之由來
女真人之南侵
宋金會盟
以夷制夷
徽欽被擒
遼金與宋交聘之形式(附)
十 金之衰亡
漢軍之利用
金漢兩族調節之一
金漢兩族之調節二
金之衰亡與清代同
十一 蒙古之滿鮮經營
愛王大辨之叛亂與蒙古
宋人習用之手段
朝鮮半島益感壓迫
元代之滿洲統治
黃河與宋遼金(附)
後漢王景治河之事業(附)
北宋以黃河界敵策
河患之開始
第三章 明代之滿洲經營
一 創設於遼河流域之政廳
元亡之原因
明軍之北伐入蒙
堅守金山之元將
明軍之東征
金山之陷落
明太祖東北經略之一
明太祖東北經略之二
明初之行政範圍
二 初期兀良哈之關係
對外調和之傾向
永樂帝之執寧王
朵顏三衛與靖難
永樂帝之宮妃(附)
三 初期之女真人關係
女真之三大區分
三姓附之女真人
占領開原城之希望
永樂帝之遠征韃靼
與蒙古關係之和緩策
土剌河之會戰
建州衛之創設
招撫使入黑龍江
奴兒干都司之創設
遷徙吉林之建州衛
豆滿江方面之女真人
野人地方之設施
四 永樂帝對女真之政策
招撫軍之內容
女真衛所之漸增
隔離女真人之計畫
招撫之賞齎品
賜官賜印賜姓
皇明實錄所記征奴兒幹事跡及阿什哈達磨崖(附)
第四章 明代之遼東拓殖事業
漢人之再入遼東
長城與邊牆
柳條邊牆之區劃
一 東北防備之根本破壞
瓦剌之南下
土木之變
瓦剌之送還英宗
兀良哈南下之一
兀良哈南下之二
遼西築邊之動機
二 凹字形之邊牆
遼東邊防危險之朕兆
畢恭之創建邊牆
遼河套之喪失
三 防禦女真人之東部邊牆
移住渾河之女真集團
建州女真之發達
成化三年之役
撫順東方邊牆之建築
四 喪失遼河套之弊患
遼河水運之淪陷
遼東西之連絡阻隔
根本改革邊牆之計畫
五 東邊拓殖之要求
連山關為明初之東邊
東邊初次之拓展
鴨綠江下流之開始拓地
東邊之二度拓展
寬奠六堡之撤退
邊牆之構造及其價值
遼東拓殖之成績
第五章 女真貿易之經過
一 明人之國際貿易觀念
明人之注重體面
朝貢為貿易之代稱
外人通商獲利甚鉅
通商互市用策國家安全
二 朝貢及貢市
分離女真之政策
璽書上發生朝貢之形式
貢使之員數與貢道及時期
貢使及隨員之伴送
會同館及南北二館
朝見及絹緞之賞賜
官貿易及私貿易
三 馬市
何謂馬市
永樂帝立馬市
馬市之安全策
馬市與茶馬市
官市私市及互市稅
馬市買賣之貨物
束縛外人之禁令
明代遼東之馬市(附)
四 明對女真政策之經過與批判
女真人之遷徒自由
璽書效力之喪失
女真人之怨忿
璽書之兼併
衛印之爭奪
貢使隨員之增加
馬市之更求增置
漢人吏民之不法行為
第六章 清朝之勃興
一 女真人建國之經過
蒙古之不振
北虜南倭之影響
明室最後之將才
清人覆明之先驅
清太祖之崛起
建夷授官始末(附)
女真人之能力
戰釁之不可免
薩爾滸之戰
遼西之爭奪戰
弓矢與槍炮之戰
與內蒙古會盟
太宗之包圍北京
朝鮮與女真之關係
江都會盟
征伐朝鮮真像
二 國號改稱問題
國號改稱之觀察
滿洲名稱之作偽
從兄弟二人之文殊師利
奉天之石經幢
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記
日本東寺經藏之尊勝咒諸家集
五台山與滿洲(附)
利用漢人之成功
三 遼西爭奪戰之繼續
祖大弼夜斫清營
孫承宗之防備清兵策
松山戰役
和議成立
四 康熙帝之以漢制漢策
撤藩問題之起因
清初之財政困迫
撤亦反不撤亦反
八旗兵力之荏弱
趙良棟偉男子也
吳三桂尚善彼此檄文
滿清襲用契丹故智
第七章 滿洲朝鮮與日本之歷史關係
日本受大陸壓迫而開國
志賀島出土之漢印
漢印為交通之證物
朝鮮之任那日本府
魏志弁辰傳中所記瀆盧國與倭接界之文(附)
新羅百濟高麗三國及日本之角逐
新羅國勢之發展
大宰府之位置復活
率及帥之名稱
渤海與日本之交通
日本與渤海聘使之繼續
蒙人襲來與宋民避難
元之海道與日本之海寇
蒙古不再加兵於日之原由
何謂倭寇
遼東之日本海賊
望海堝之戰
半島實為日本之津梁
日本兵入喔蘭克
第八章 滿洲交通系統之變遷
一 滿洲道路與季節
二 遼西道路及其變遷
燕人開拓之最古道路
柳城道之梗塞
唐太宗之行軍路
三 山東遼東及與朝鮮之交通
漢人逐步東漸
商人開拓之〓貊道
樓船將軍之航海路
賈耽道里記上之海路
四 渤海國之五大交通路
扶餘四出之道路
日本道與新羅道
鴨綠府為朝貢於唐之道路
營州道與契丹道
五 東蒙古之諸道路
勿吉及失韋之旅行者
契丹之遼東道
六 宋金之交通路
宋金之初期交通
許亢宗之行程錄
國境形勢及禮儀
七 元明時代之交通路
元代之站赤
自開原以至朝鮮之通路
自納丹府出發之東北陸路
自開原以北之陸路
自海西以西之陸路
自海西東行之水陸城站
第九章 滿洲之封禁及其價值
一 明代拓地之荒廢
滿洲存亡之關頭
土地之自然荒蕪
土地之還歸甌脫
民族之大移動
二 招民條例之無顯著效果
順治初年之勸農
遼東招墾令之內容
招墾令不良之影響
各地之殘破依然
舊戶之由來
三 帶地投誠
何謂帶地投誠
藉端奪產之無賴
清室諸王之跋扈
帶地投誠之禁止
四 封禁政策之初期
封禁政策之一貫
山海關與漢人
防遏蒙古之政策
吉林方面之滿蒙界線
防遏朝鮮之界線
空間地帶之設定
五 何謂柳條邊牆
建置於境界上之邊牆形式
樹柵與邊壕
現時之邊牆與邊門
六 封禁政策之三大原因
漢人竄入之防止
偷掘人參為滿人之致命傷
人參之價值
山海關限制夾帶人參
防壓朝鮮與人參問題
束縛漢人之政策
圍場之防禦
七 長白山之定界
長白山神之崇祀
定界之經過
八 俄國南下之防禦
滿人西侵與俄人東下
中俄衝突之機運漸迫
滿洲之戰備與交通
尼布楚條約之內容
九 封禁政策功效之評判
吉黑大森林之保存
白山黑水間之和平
第十章 滿洲封禁之危機
一 滿洲八旗之生計困難
歷史之回顧
士氣之日漸消磨
八旗之俸銀與物價
生齒增加與間散旗人
間散宗室亦有增加
生產力之束縛
濫費習慣之養成
二 旗地典賣之弛禁
典即是賣
旗人不能耕植
金人與滿人之比較
三 第二期封禁之經過
邊疆防範等於具文
企圖排斥文藝
四 旗人之移住滿洲問題
清俄界約及實邊
旗人移住滿洲之議
向拉林阿勒楚喀之移民
屯田之成績不良
五 旗屯之失敗
清廷財政之窘迫
開始經營雙城堡之旗屯
屯丁之相繼逃亡
經營旗屯者漢人也
自北京移住之旗人甚少
第十一章 開發滿洲之實現
一 乾隆禁止移民令
漢人東出之自然趨勢
何謂流民
禁止移民第一令
防禦海岸之必要
禁令之不行
一部分之開放
二 蒙古王公之招募流民
蒙地典教與漢人
滿民入東蒙古
郭爾羅斯公與流民
流民之益增
三 漢人之拓殖力
漢人拓殖力問題
佃戶之漢人
移入蒙地之佃戶
攬頭與征租機關
山東人與滿洲
山東窩棚
冀人商店
燒鍋為第二地方中心
燒鍋文件(附)
四 所謂[金匪]
私掘人參與採金賊匪
何謂韓邊外
東出之金匪
寧古塔失陷後討伐金匪報告(附)
五 滿人特別保護權之撤廢
清廷嚴令之無效
贖罪者之從事生產
滿人特權撤銷一部
旗民不交產例之繼續
六 朝鮮國境上諸問題
國境上之開市
秘密貿易之發達
保留空間地帶
鴨綠江滿域續墾
伐木墾地及採金
新發生之間島問題
土門與豆滿之爭
七 呼蘭平野之招墾
馬加特尼之預測
黑龍江省之漢人
山西商之二十四牌
北滿之開始招墾
日本庫頁及滿洲
八 滿洲之開放
為救濟財政而開放
崇實銘安為漢人之傀儡
馬賊開始保險事業
營口開港及過爐銀
國際的滿洲
中東路之建築
清廷之滿洲邊防政策
中東鐵路之不利(附)
第十二章 東蒙古問題
蒙人自認失策
蒙人固蔽之見
俄人對蒙古之懷柔
外蒙與清朝之史的關係達賴喇嘛與外蒙活佛
伯勒齊爾會盟發生爭端
哲布尊丹巴之宣言對蒙政策之批判
清廷為蒙古防壓漢人
蒙古積弱之原因
清廷對蒙政策之轉變
蒙古王公之年班與京債
土地抵當之起債
烏泰借款事件之經過
漢人之外蒙經略與俄國
東三省蒙務局之設置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4[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地方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293
拼音題名
InfoField
Dong Bei Kai Fa Shi , Yuan Ming , Man Zhou Fa da S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8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15,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15, 19 June 20231,239 × 1,754, 405 pages (17.0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東北開發史,原名,滿洲發達史 (1/1) by (日)稻葉岩吉原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4688,14521; 民國圖書.1; 東北開發史,原名,滿洲發達史)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