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4763-15211 新疆研究.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7.8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08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新疆研究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李寰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新疆研究
Publisher
重慶安慶印書局[印行]
Description

分兩卷。上卷總論,講述必須建設新疆之理由,歷代經營新疆政策之檢討,從史地上觀察建設新疆宜以陝甘青寧為根本,左宗棠經營新疆政策之述略,現在建設新疆應有之認識及籌新蠡見。下卷各論,記述新疆的政治、地理、交通、經濟、文化、社會、國防

目錄
中國邊政學會邊疆政教叢書總序
吳委員長禮卿序
楊子惠先生序
曾擴情先生序
曹鑲蘅先生序
周建侯先生序
自序
例言
上卷 總論
第一章 必須建設新疆之理由
由人種西來說吾人應負起建設新疆之責任
建設新疆徐復故宇
抵禦外人交通侵略
注意外人探險作用
促進邊胞之團結避免外人之分化
正確新胞之思想防禦外力之滲透
鞏固邊防以自立不敗之地
發皇國族團結之精神完成抗建之大業
第二章 歷代經營新疆之概述
第一節 唐虞三代時之西域
第二節 西漢之西域
第三節 東漢之西域
第四節 魏晉至隋之西域
第五節 唐之西域
第六節 五代及宋之西域
第七節 遼金元時之西域
第八節 明代之西域
第九節 清代之西域
第十節 民國以來之新疆
第三章 歷代經營新疆政策之檢討
第一節 兩漢經營西域政策之檢討
(一) 漢代經營西域之準備工作
掄才
通使齎幣
調查
前進根據地之建立
(二) 平時之政策
(甲) 懷柔政策
尚主
質子
(乙) 要地之控制及設官屯田
屯田
交通線之控制
置西域都護
(三) 變時之對策
廢立
就地徵兵
第二節 唐代經營西域政策之檢討
(一) 唐代經營西域之準備工作
慎遴將才
充實河西
整理交通
注意西域〓報
(二) 平時之政策
(甲) 懷柔政策之運用
酬庸尚主
冊封頒賞
郡縣封建兩制並用
賑給招慰
賜姓
世襲優遇及昭陵勒像
(乙) 軍府之建立
北庭都護府
安西大都護府
(三) 變時之對策
扶助自決
武力戡定
第三節 元代經營西域政策之檢討
伸左臂
和親
整理交通
設置行省
屯田
遠交近攻
重致遠人
重用回人
揀選回人充宿衛軍
第四節 清初經營西域政策之檢討
舉辦台站
設立牧廠
振興屯田
設置軍府
測圖輯志
改良運輸
抵制浩罕
整飭積弊
廢止准部官制
虐待回胞
第四章 從史地上觀察建設新疆宜以陝甘青寧為根本
以陝西為根本之理由
以甘肅為根本之理由
以青海為根本之理由
以寧夏為根本之理由
第五章 左宗棠經營新疆以關內為根本政策之概述
請撥協餉厘金
籌借洋款
安插制兵籌俱客餉
設置糧台
軍裝軍火
轉運狀況
實施屯墾
第六章 左宗棠經營新疆政策之述略
第一節 軍事政策
寒防政策與海防政策之爭執
西征政策之確定
屯墾
兵工
進兵步驟
第二節 外交政策
統一交涉
以軍事為交涉後盾
對俄政策
對英政策
伊犁交涉和戰問題之聚訟
(郭嵩燾之見解張之洞之言論)
第三節 建省政策
第四節 蔣方震對左公經營新疆之評論
第七章 現在建設新疆應有之認識及籌新之蠡見
第一節 先民對於邊疆觀念之謬誤
鄙視遠略
訾議黷武
廣德不廣地
貴華賤夷
詆邊功為邀寵
文學家描寫邊情不能引人入勝
神秘遊記阻礙遠略
第二節 先民對於邊疆政策之乖方
羈縻政策
只求通使朝貢不利土地
閉玉門關紹西域
禁止漢蒙漢回通婚
禁止漢人私赴回疆及在蒙古購地
崇釋制生
第三節 今日建設新疆應有之認識
三民主義化
集中全國力量建設新新疆
民族平等並精誠團結
努力抗建大業
新疆內地化
發揚殖邊精神
利用科學征服自然
第四節 籌新之蠡見
政治
交通
經濟
文化
社會
國防
下卷 各論
第一篇 政治
第一章 三民主義之新新疆建設
民族主義部份
民權主義部份
民生主義部份
第二章 澄清吏治
第三章 統一外交
第四章 整理財政
第一節 清代新疆財政概況
一 建省前之財政
二 建省後之財政
第二節 民元以來之財政概況
一 財務行政制度之樹立
二 國稅及地方稅之劃分
三 最近財政概況
第五章 劃一幣制
第一節 清代幣制概況
第二節 民元迄今幣制概況
第三節 改革管見
第六章 分省之述聞
第七章 行政長制度之研究
清代新疆道官制沿革
民國初年楊金時代道區之劃分
現行行政長區劃
結論
第八章 王公伯克制度研究
第一節 清代新疆蒙古王公制度
沿革
區劃
官等
封爵
封爵時期
世系及始封
附錄準噶爾部舊官制
第二節 清代回部王公制度
爵俸
世襲
設札薩克
歲貢
賞齎
捐輸
第三節 清代新疆伯克制度
伯克之官名品級及其職掌
南北疆各地設置伯克員額
伯克捐輸獎敘章程
附錄布魯特給銜制度
哈薩克等不給封爵官銜惟修朝貢
第四節 民國以來待遇蒙回王公制度
北京政府時代優待新疆蒙回王公制度述要
國民政府成立以來優待新疆蒙回王公制度
第五節 結論
第九章 仿前清風沙煙癉邊缺對新疆服務人員特予慎揀優遇
第二篇 交通
第一章 鐵路
清代倡築新疆鐵路之論調及經過
國父議築新疆鐵路之碩書
先築甘新鐵路徐圖按照國父計劃實施
其他關於築路之蠡見
附土西鐵路考
興築沿革
經過區域
與新疆之關係
第二章 公路
省外入新公路
新綏公路
甘新公路
省內公路
迪伊線
迪塔線
迪猩線
改進意見
附錄 古代西域交通路線
國際交通路線
第三章 空運
第四章 航運
額爾齊斯河
伊犂河
塔里木河
第五章 郵政
第六章 電信
有線電報
無線電報
電話
第七章 利用舊有驛路
第三篇 經濟
第一章 農業
自然環境及氣候
農田水利及土壤
耕地及農業區域
農業產品
農業不振之原因及改進方法之商榷
第二章 水利
建渠
坎井
架槽
利用河湖灌溉
第三章 畜牧
家畜及其品種
最近牧畜發展概況
今後牧業之展望
第四章 蠶桑
清代之提倡蠶桑
民國以來之蠶業
改進管見
第五章 工業
手工業
舊省營工業
新興工業
工業前途之展望
第六章 礦產
礦產分布之概況
過去採礦失敗之癥結
今後改進之意見
第七章 商業
第一節 對外貿易
(一) 新蘇之貿易
帝俄時代之新俄貿易
蘇俄時代之新蘇貿易
(二) 新英之貿易
新印之貿易
新阿之貿易
第二節 對內貿易
第三節 利權外溢之原因及振興商務之意見
第八章 移民墾殖
第四篇 文化
第一章 學校教育
清代新疆學校概況
民國以來學校教育之概況
盛督辦主政後學校教育概況
改進意見
第二章 獎勵探檢
第三章 設立國立邊疆學校新疆分校
第四章 續修新疆圖志
西域圖志沿革述略
重新篡志測圖之蠡見
第五章 輯印新疆叢書
第六章 宏獎新疆譯著
第七章 彙刊新疆論文
第八章 籌辦新疆圖書館博物館
附漢唐盛時西域華化考
慕義向化
崇拜儒道
典章制度
衣冠服飾
鑒井灌溉
育蠶織繪
器物音樂
文字語言
華族西徒
風俗習慣
第五篇 社會
第一章 力行新生活及國民經濟建設兩項運動
第二章 溝通習俗
第三章 匯參教義
附錄魏源海國圖志論新疆回教
第四章 獎勵通婚
第五章 節移朝汗糜費申送子弟內地留學
第六章 嚴禁早婚多妻及輕易離婚
第七章 厲行禁煙
第八章 普及保健
第九章 推行國曆
第十章 新疆種族研究
(甲) 古代西域種族研究
(一) 前漢書所紀西域之種族
(二) 前漢書以後中國載籍所紀新疆種族之一斑
(三) 日本羽田亭古代西域人種論摘要
(乙) 近代新疆種族研究
(一) 近世學者分析新疆種族表解
(二) 新疆現時被稱十四種民族一覽表
(三) 假定新疆宗族種類表
(附) 婼羌確屬藏族考證
第六篇 國防
第一章 鞏固西北國防先營河西走廊
第二章 新疆在國防上與東北及蒙藏之關係
新疆與東北之關係
新疆與蒙古之關係
新疆與西藏之關係
第三章 強化要塞
第四章 整理卡倫
第五章 恢復兵屯
新疆兵屯制度昉於兩漢
清代新疆兵屯概況
今後恢復兵屯之管見
第六章 設置軍用種馬種駝場
西域馬駝在歷代軍事上之價值
清代經營新疆馬廠駝廠之梗概
清代新疆牧廠制度之特色
新疆種馬種駝廠之設置及改進牧政之意見
第七章 清厘邊界
第一節 西北失地與勘界
中俄北京條約
塔域界約
科布多界約
塔爾巴哈台界約
中俄改訂伊犁條約
伊犁界約
喀什噶爾界約
哈巴河界約
阿拉克別克河口界約
邁喀普奇蓋界約
塔爾巴哈台界約
續勘喀什噶爾界約
第二節 帕米爾問題
帕米爾之地理
帕米爾為我領土之鐵證
英俄私分帕米爾始末
第三節 新疆西南藩屬之喪失
巴達克山
阿富汗
乾竺特
拉達克
第八章 新疆軍制研究
第一節 清代新疆軍制
清初軍府制度
左宗棠平定新疆後之軍制
潘效蘇裁編軍隊改練世襲兵時之軍制
新疆改編巡防隊之經過
新疆改練新軍之經過
第二節 民國以來新疆之軍制
楊增新時代軍隊概況
金樹仁時代軍隊概況
金樹仁出走盛世才未督新以前之軍隊狀況
新疆軍事現狀
第三節 新疆軍制述評及改進意見
徵引書目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3[194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民族問題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693.72
拼音題名
InfoField
xin jiang yan jiu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90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19,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19, 19 June 20231,239 × 1,754, 408 pages (17.8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新疆研究 (1/1) by 李寰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4763,15211; 民國圖書.1; 新疆研究)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