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4860-180 西藏人民的生活.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3.28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48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西藏人民的生活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英]查理士比耳(C. Bell)原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西藏人民的生活
Publisher
民智書局[發行] (上海)
Description

介紹西藏的地理、歷史、貴族、農民、生活習慣等情況。全書共分27章。書後附錄:《土地租的單位和ser-chok的地產及管理與租金》

目錄
第一章 地理上的
西藏的藏文名字
邊界
高度
面積
人民
西藏土地的分類
自然的分類
北平原
中藏
喜馬拉雅範圍
東藏
中國及英屬印度之合併地

地方名稱
氣候

風暴
藏人對地理上之書
第二章 歷史上的
西藏及藏人之原始
早期的宗教
ke-sar克沙之史詩
商村根博song-tsengam-po
佛教及法規之引進
美術技藝之改良
ti-songde-tsenandpadmasambhava
社會主義者之試驗
ral-pa-chan(羅耳巴張)
在拉沙的柱上的記載
lang-dar-ma
佛教暫時之頹衰
僧侶之兩派
mi-lare-pa(米拿內巴)
kublaikhan(成吉思汗)及西藏教主
tsong-ka-pa's之改良
dalailamas(達賴喇嘛)之興起
第五代dalailama
歐人入藏
第七代dalailama
華人在西藏勢力之增長
gurkbas(吉克史人)侵略西藏及其失敗
英兵侵入lhasa
華人遠征西藏
中國革命
西藏獨立
第三章 牧羊人及牧人
drok-pas(得若巴)及其群羊群牛
帳幕
衣服
一個代表的家庭
牧場之變更
廣源的草與矮草
對於氂牛的禱告
草烏頭
在拉沙的drok-pas及hor-pas
小綿羊
儲藏之莠草
農夫與牧者
為獸類之祈禱
牧場上之宗教
牧人之日常生活
第四章 農民
可耕的土地
人口減少
請假
主要穀類
菜蔬的稀少
果品
布坦及西克姆的穀類
yok-po亞坡(莠草)
荒地
穀類的輪流
穀物的混合
播種與收成期
農具
耕田與播種
肥田
灌溉
求雨
tom-pa叔
pem-po(彭波)的人民
去莠
收穫
雨量延長至日曆的變更時
dalailama的命令收穫
在re-ting等候僧人回到廟宇
藏人的實業
所得的雨
打禾
簸揚
水車
農事上男女的分工
西克姆的農事
第五章 農民(續)
其所攻擊之冰雹
及防禦方法
洪水用tangpr-onggyal-po的像及古碑多本以制止

蝗是yi-das(以打)之再具肉體
鼠對於風俗的力量
為穀物的祈禱
牧場
屋及家具

樓梯
屋頂
一個村景
家畜
氂牛的野外效用
第六章 農民(續)
西藏文書中規定對於租戶的優待
ne-tuk(待從者尼得克)論布坦的情形
質當
轉租
賣農事部
銷售
奴隸
僕人
tromo
kam-pu與chu-kya農人的情形
愉快
工作時唱歌
戲劇團
農人家庭的生活
第七章 貴族
貴族的權力
一個特立的階級
三種起源
i 服務良好
ii 達賴拉嘛的兄弟
iii 早期的西藏首領
貴族的特點
衣服

drong-tse
lha-lu
家中的禮拜堂
私家僧侶
ling-kas
貴族多好城市生活
第八章 貴族(續)
pa-lha地產的地租與租稅
lha-la地產的地租與租稅
盛大的供獻以求好的再生
近代人的平民思想
貴族的西方教育
主要地產外的小地產
遺產法
加入僧侶的貴族
再生的聖人
sha-tra的家族
當日蝕時而生
do-rimg的家族
軍役
小孩的位置高於其父親
聖潔的短劍
pa-lha的不幸
其他貴族家庭
第九章 貴族(續)
雖貧窮但榮譽
紳士的一日
宴會
拜訪「四樂」
一匹老馬
同pa-lhaken-chen
飲的風俗
洗澡
一個紳士的僕人
軍官使其兵士付代役費
婦人助理政府事務
小孩的教育
官吏的副物
一貴族的本傳
一私家尼姑
第十章 商人
西藏社會的分類
商人的地位
主要產物
羊毛
氂牛尾
pashmina

麝香
藥草
鹿茸

開礦的反對
製造
啞的交易
買賣交換時的祈禱
商業中心及商路
kalimpong的商路
pa-ri
轉運的獸類
商業旅行隊的進行
綿羊與山羊的轉運
羊毛的舞弊
為羊毛的墊款
藏商贊成固定價目
藏幣與印度的交易價值
marwaris(馬瓦內斯)
由印度的進口貨
與nepal(尼泊耳)及布坦的商業
在藏的尼泊耳商人
帶大宗貨幣
藏人與尼泊耳人的阻力
「失去他自己名字」
印藏商業的增加
華藏的商業
打箭爐
jye-kun-do(歇孔杜)

蒙古之謁聖者
kokonor及amdo來的商人旅行隊
第十一章 一個商業的民族
牧人
農人
貴族
寺院
酋長
對於商業普遍的精明
西藏政府及搶掠種族
商業中婦女的份子
用貨品代貨幣
gyangtse(揚子)市場
拉沙之店
肉市場
理髮匠
一個富商
商人之一日
商業
賭博
第十二章 乞丐
遺傳的乞丐
給予他們的必要
行乞的僧人
一個十一世紀的僧侶
僧人分配祭品
以供獻於山神
傳說以前西藏沒有乞丐
餵鳥
非常的敬禮
乞丐所用衣服的形式
乞丐徘徊於聖路
提琴師
白魔
「瘋狂的布坦人」
旋轉布上有祈禱文
乞丐的蔽藏所
ra-gyappas(內克巴)
復活
走屍
第十三章 盜匪
不可免的盜匪行為
馬背上的技能
對於規律及風俗的遵守
夏冬的衣服
施於盜賊小偷與商業三者相合的規律
gya-de(根地)的盜匪
am-bo-was(亞姆杜人)之旅行
用武力反抗盜匪
chatreng(家得溫)寺院
在中國治下的西藏盜匪更多
因穀物收成不好而劫掠
總司令夫人的珠飾被竊
施於盜匪之魔術
布坦的盜匪
dharmaraja的計劃
他的代表的格言
僧人所居地被布坦人盜匪所侵
被竊的財產歸還寺院
小偷及盜匪的懲罰
愉快的罪人
第十四章 婦女
西藏婦女之自由
她們普通的形容
注意皮膚
敷彈性橡皮
胭脂撲粉

婦人及男人所飾之飾物
抗拒疾病
急變
及其他惡勢力的魔術
鬼魔
念珠
第十五章 婦女的地位
婦女良好的地位
在家的工作
辮男子的發
女子為女侍者
使客人飲酒
佛教及一妻多夫制的影響於婦女的地位
婦女之於工業
苦工
達門(ta-mang)第三子
在政府婦女的勢力
女酋長及酋長之妻
在宗教上的婦女
其卑下的徽記
只以纓拂為之祈福
禁止入ta-lung(大陸寺院)
婦女的不良
使學生咸為僧侶
百麻的婦女
婦女對宗教不同的見界
為婦女的宗教事業
婦女亦在宗教中露頭角的數種情事
雷電的播種
尼姑
女預言家
第十六章 婦女的工作及娛樂
西藏婦女如何度其一日
野宴
戲劇娛樂
唱歌
限於地域的詩
男婦交相唱和
藏中婦女的天職
女性的特質
第十七章 婚姻
父母主配的婚姻
一件逃亡的事實
子女自選其配偶
婚歌
拉沙貴族的女
同別地的酋長之子結婚
結婚的預備
結婚儀式
喜筵的宗教化
禁止政府官吏勒索結婚費
西克姆藏人中結婚的儀式
第十八章 婚姻(續)
一個獨身僧侶
一個多婚的聖者
一個結婚的活佛
因失妻使一小孩歸向宗教
傳其知覺於一死鵝身上
阻礙交替
一夫多妻制
一妻多夫制
一夫一妻制
新婚
通姦
第十九章 小孩
西藏小孩的特質
幼孩及其母親
幼孩的死亡情形
箱中的嬰孩
名字
「生命的權力」
小孩對其前生的回憶
西藏書中所述的聖者與宗師的幼年時期
城鄉的通俗教育
一個代表的課程
拉沙的學校
主要教授的科目
nan-kor-tse的學校
chumbivalloy的教育
政府的學校
要求責打
財政局的學校
如何寫字
達賴喇嘛對於官吏文學資格的見解
西方教育
西克姆人對於教育的需要的意見
遺傳
第二十章 小孩及其他
藏人對於印度的不知
一個關於世界地理的西藏書
西藏的西藏歷史
nam-tars(拿達)
日蝕
博誦與精研
哲言與格言
小孩的家庭工作
跳舞的孩童
小孩的遊戲
第二十一章 食物
西藏的主要食物
屠氂牛與羊
罪惡的分布
罪惡的權力
惡人興旺
藏書咒咀食肉
為被殺充食的獸類的祈禱
西藏天然的主要食肉
拉沙的肉市
食品的禮物
陳蛋
藏至數年的肉

黃蜂
蔬菜
大麥麵粉
藏數百年的穀米

烘飯及蜜
甘蔗
如何貯藏麵粉
餅及餅乾
牛油與乾酪
牛油用作宗教的供品
「第十五日的供獻」
果品

核桃
新年的橘子
官吏的宴會
達賴喇嘛食英國食品
西藏的英國甜食
甜食的避免
較富階級日常的餐

肉中的黑球
以牛乳

草本植物
原質
丸藥為生活
第二十二章 飲與吸
茶為民族的飲料
布坦歷史中的讚美
如何預備飲料
大的茶鍋
茶的代替品
茶壺
茶杯
有些能偵察毒物

啤酒及其預備法
在tsang區者比ā區飲得較多
伶人在台上吸啤酒
啤酒瓮

為布坦歷史中所咒咀
鬼靈不喜其氣味
紙煙為煙中最劣者
一個凶兆的字
吸煙盛行於與印度交界的邊界
但在西藏甚少
吸大黃以代煙葉
鼻煙
第二十三章 儀式與禮節
禮節及儀式的重要
西克姆酋長與西藏攝政者的相見
第一個dharmaraja發現一個機詐
舉行儀式的權利
可以得屬民的忠心
一千一百年前所建的屋基
儀式的贈品
儀式中的肩巾
其形狀
用法
及贈予的方式
在途相見的禮節
主與仆
如何稱謂某人的妻子
邀宴
寄信的儀式
對旅行官吏應遵的禮節
一個只有十三歲的幼童
路上的音樂與跳舞
向一個的騾開炮
伸出舌頭
贈食物
有禮貌的演說與書札
第二十四章 儀式與禮節(續)
謁見的禮節
來訪者持贈的禮物
路上的點心
分別時的禮節
分別時的言詞
儀式的書札
階級的遵守
達賴喇嘛以為儀式可厭
但當必要時亦小心遵守
凡藏人皆如此
在藏外人對於此種遵守的讚美
「狀貌做成一個人」
第二十五章 娛樂
轉力的技藝
野宴
「全世界的香料」
擲骰戲
賭博
歌與舞
寺院的遊戲

輕跳
sa-lamnam-sha
擲鐵片與舉重
跑馬
穀物的環行
射箭
第二十六章 拉沙的新年遊戲
拉沙的重要
「大祈禱」
lu-gn的軍營準備
trap-shi的記算
拉沙城的跑馬與遊戲
在堡壘後跳躍
「天的箭」
達賴喇嘛的離去
「愛的被邀」
第二十七章 最後的風尚
藏人對死的觀念
最後的僧侶的服務
死與葬之間的宗教舉行

火葬
喇嘛之骨視為古玩
投入河中
與鳥食
身體返於土


或空氣
西克姆酋長的葬禮
布坦關於葬的規律
死者的食物
洗清罪惡的葬禮
西克姆葬時的博施
薰香保存屍體
一千年以上的遺骸
「紅墳」與「身體墳」
一神秘的乾屍
lepchas的葬禮
佛教驅除前者
老輓歌
再生
nirvane
附錄
一 土地租稅的單位
二 sor-chok的地產其管理與租金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8[192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676.61/280-03
主題
InfoField
藏族-民族歷史 民族歷史-藏族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281.4
拼音題名
InfoField
xi zang ren min de sheng huo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24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25,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25, 19 June 20231,239 × 1,754, 348 pages (13.28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西藏人民的生活 (1/1) by [英]查理士比耳(C. Bell)原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4860,180; 民國圖書.1; 西藏人民的生活)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