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5030-14814 中國文化史略.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9.7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63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國文化史略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王德華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文化史略
Publisher
正中書局
Description

全書分四編32章。第一編為經濟史,第二編為政治史,第三編為學術史,第四編為社會史

目錄
蕭序
敘例
緒論
一 中華文化之發源地
二 構成中華文化之民族
三 中國歷代大勢
四 中華文化之特徵
第一編 經濟史
第一章 初民生活
第一節 燧人氏代表漁獵生活時代
第二節 伏羲氏代表牧畜生活時代
第三節 神農氏代表農業生活時代
第四節 黃帝時代人民生活之進步
第二章 農業
第一節 農業之發明
第二節 農業之發達
第三節 漢代農業之改良
第四節 宋明之請求農政
第五節 近世我國農業之破產
第三章 土地制度
第一節 傳疑之井田制
第二節 井田之破壞與秦漢時代土地之兼併
第三節 新莽以來之田制
第四節 土地制度總論
第四章 賦稅制度
第一節 傳疑之三代賦稅制
第二節 秦漢賦稅制
第三節 兩晉南北朝之賦稅制
第四節 唐代賦稅制
第五節 宋元之賦稅制
第六節 明清兩代賦稅制之改革
第七節 歷代雜稅制之沿革
第五章 商業
第一節 商業之發生
第二節 周代商業之發達
第三節 商業發達後之反動——抑商政策
第四節 中西通商
第五節 近世中國商業之破產
第六章 工業
第一節 中國之手工業
第二節 中國之新式工業
第三節 最近中國經濟建設運動
第七章 貨幣制度
第一節 傳疑之古代貨幣制
第二節 自秦漢至隋之幣制
第三節 隋唐之幣制
第四節 宋元明之紙幣
第五節 清代之幣制
第六節 國民政府之幣制改革令(通貨管理政策)
第二編 政治史
第八章 政體之演變
第一節 部落政治
第二節 封建政治
第三節 秦漢以後之君主專制政體
第四節 民主政體之誕生
第九章 中央官制與中央政權之轉移
第一節 傳疑之古代中央官制
第二節 自秦漢至南北朝之中央官制
第三節 自隋唐至清之中央官制
第四節 民國以來之中央官制
第五節 歷代中央政權之移轉
第十章 地方制度與地方權力之消長
第一節 傳疑之古代地方制度與地方官制
第二節 自秦至宋之地方制
第三節 元代以後之地方制
第四節 歷代地方權力之消長
第十一章 鄉治制度
第一節 傳疑之古代鄉治
第二節 春秋戰國時代齊秦兩國之鄉治制度
第三節 秦漢之鄉治制度
第四節 秦漢以後之鄉治制度
第五節 民國成立後之地方自治
第十二章 教育
第一節 傳疑之古代教育
第二節 東周教育之解放
第三節 漢代之教育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混亂時代之教育
第五節 隋唐之教育
第六節 宋代之教育
第七節 元明清之教育
第八節 清末之興辦新教育
第九節 民國成立後之教育
第十三章 考選制度
第一節 傳疑之古代選士制
第二節 漢代之選舉制
第三節 九品中正制
第四節 隋唐科舉制
第五節 宋代科舉考試制度之改革
第六節 明清八股科舉制
第七節 國民政府之考試製
第十四章 司法
第一節 刑法之起源
第二節 周代之司法制
第三節 自秦漢至南北朝之司法制
第四節 自隋唐至清之司法制
第五節 民國成立後之司法制
第十五章 兵制
第一節 傳疑之古代兵制
第二節 秦漢之兵制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之兵制
第四節 隋唐之兵制
第五節 宋代之兵制
第六節 元代之兵制
第七節 明代之兵制
第八節 清代之兵制
第九節 民國成立後之兵制
第三編 學術史
第十六章 語言文字
第一節 文字之起源
第二節 文字形體之蛻變
第三節 音韻學
第四節 國語統一運動
第十七章 學術思想(甲)——先秦學術思想
第一節 先秦學術思想發達之原因
第二節 道家
第三節 儒家
第四節 墨家
第五節 法家
第六節 其他各家
第十八章 學術思想(乙)——秦漢時代學術思想之專制與漢代經學之特盛
第一節 秦皇漢武之學術專制
第二節 漢代經學之特盛
第三節 西漢學術思想之貧乏與王充之思想
第四節 漢代在學術上之貢獻
第十九章 學術思想(丙)——魏晉南北朝時代之清談與玄學
第一節 清談玄學之特盛
第二節 清談
第三節 玄學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時代之經學
第二十章 學術思想(丁)——唐代學術思想之衰落
第一節 唐代學術思想之衰落
第二節 李翱之復性書
第二十一章 學術思想(戊)——宋明時代之理學
第一節 儒家思想之一大轉變
第二節 理學之成分
第三節 宋代理學勃興之原因
第四節 宋代之理學
第五節 元代之理學
第六節 明代之理學
第七節 宋明理學總論
第二十二章 學術思想(己)——清代學術思想
第一節 清代學術思想之轉變
第二節 清初講經致用之四大學者
第三節 清代考據學之特盛
第四節 今文學派
第二十三章 學術思想(庚)——新文化運動
第一節 新文化運動前之學術界
第二節 新文化運動之起因
第三節 新文化運動之發展
第四節 中國本位文化建設問題
第二十四章 文學之流變(詩賦、詞曲、散文、小說)
第一節 詩之演變
第二節 賦之演變
第三節 詞曲之興起
第四節 散文體之演變
第五節 小說之演變
第二十五章 美術(書、畫)
第一節 繪畫
第二節 書法
第二十六章 史地學
第一節 尚書與春秋
第二節 二十四史
第三節 編年體之史——資治通鑑等書
第四節 紀事本末體之史——九種紀事本末
第五節 專言典章制度文物之史——九通
第六節 評史之書
第七節 學術史
第八節 清代歷史考據學
第九節 歷史地理學
第二十七章 科學
第一節 中國物質科學之不發達
第二節 天文歷數
第三節 醫學
第四編 社會史
第二十八章 社會階級
第一節 社會階級之發生
第二節 貴賤階級
第三節 貧富階級
第四節 士庶階級
第五節 奴婢
第二十九章 宗教
第一節 上古宗教之起源及其與禮教之關係
第二節 列國時代之術數
第三節 道教
第四節 佛教之傳入與三教之爭
第五節 隋唐時代外國宗教之輸入
第六節 基督教之傳入
第七節 喇嘛教
第三十章 婚姻與喪葬
第一節 婚姻之起源
第二節 歷代之婚禮
第三節 婦女之貞操問題與離婚問題
第四節 喪葬
第三十一章 姓氏名字與諡法
第一節 姓氏之起源
第二節 名字與諡法
第三十二章 社會風氣
第一節 古代醇樸之風
第二節 列國至漢初任俠之風
第三節 兩漢社會風氣之不同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之社會風氣
第五節 隋唐五代風氣之卑鄙
第六節 宋元明之風氣
第七節 清代之風氣
第八節 最近社會風氣與新生活運動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2[194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文化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203
拼音題名
InfoField
zhong guo wen hua shi lue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40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45,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45, 19 June 20231,239 × 1,754, 263 pages (9.7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文化史略 (1/1) by 王德華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5030,14814; 民國圖書.1; 中國文化史略)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