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3jh000690-15513 長安史跡考.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8.7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38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長安史跡考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足立喜六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長安史跡考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全書13章,詳記並考證了關中形勢、秦以前之遺址、漢之長安城、漢代之陵墓、逍遙園、隋唐之長安城、唐代長安之名跡、著名之道觀、現存之唐代佛寺、外教之寺院、唐代之陵墓、長安之古碑等。文中尚有「漢唐之尺度及里程考」一節

目錄

小引
序說
一 西安行
二 黃土
三 函谷關
四 潼關
五 華山之陰
六 新豐之鴻門坂
七 驪山之溫泉
八 灞橋
九 灞上
一○ 慈覺大師之入唐
一一 西安
第一章 關中形勢
一 長安之概說
二 關中
三 秦嶺山脈
四 嶢關與武關
五 蜀之棧道
六 北嶺山脈
七 渭水
八 南北諸水
九 關中之地勢
一○ 關中氣候
一一 沃野千里天府國
一二 帝都長安之沿革
第二章 漢唐之尺度及里程考
第一 漢唐之尺度
一 古代尺度之研究法
二 漢朝之尺度
三 唐朝之尺度
四 唐朝之大尺與小尺
五 大小尺之適用
第二 漢唐之里程
一 漢朝之里程
二 唐朝之里程
三 唐里之大程與小程
四 清朝之尺度及里程
五 漢唐清之尺度及里程與日本曲尺之比較表
第三章 秦以前之遺蹟
第一 周代之遺蹟
一 周之鎬京
二 文王之陵
三 武王之陵
四 成王之陵
五 康王之陵
六 周代四王之陵
七 石鼓
第二 秦朝之遺蹟
一 咸陽城
二 阿房宮址
三 始皇帝之陵
四 二世皇帝之陵
第四章 漢之長安城
一 長安之奠都
二 長安故城之規模
三 長安故城之凋衰
四 長安城之遺蹟
五 未央宮之遺蹟
六 故城之埭壁
七 漕渠之遺蹟
第五章 漢代之陵墓
第一 漢之陵墓
一 漢諸陵之位置
二 漢代壽陵之營造
三 漢陵之制
四 漢陵之實測
五 漢陵之形式
六 寢殿
七 漢陵之埋藏
八 陵邑
九 漢代陵墓之遺物
第二 漢帝之十一陵
一 高祖之長陵
二 惠帝之安陵
三 文帝之灞陵
四 景帝之陽陵
五 武帝之茂陵
六 昭帝之平陵
七 宣帝之杜陵
八 元帝之渭陵
九 成帝之延陵
一○ 哀帝之義陵
一一 平帝之康陵
第六章 逍遙園
一 鳩摩羅什
二 草堂寺
三 鳩摩羅什之舍利塔
四 唐宗密禪師之碑
第七章 隋唐之長安城
第一 隋之大興城
第二 唐代長安城研究之方針
第三 根據文獻研究唐代長安之城坊
一 研究唐代長安所必要之文獻資料
二 宮城
三 皇城
四 京城
五 坊名及序列
六 坊街之制
七 坊街之狀況
八 坊街之警備
九 東西兩市之制
一○ 長安城之里程表
一一 長安城郭之長度與坊街之比較
一二 長安城之改築
第四 唐長安城遺蹟之調查
一 唐代長安城之遺蹟
二 長安遺蹟之實測
三 實測上之長安城與文獻上之長安城之比較研究
四 結論
第八章 唐代長安之名跡
第一 大明宮與興慶宮
一 禁苑
二 大明宮
三 含元殿之遺址
四 太液池
五 興慶宮
六 沈香亭之宴樂
第二 驪山之華清宮
一 驪山
二 華清宮之今昔
第三 韋曲及杜曲與曲江
一 韋曲與杜曲
二 曲江
三 曲江之遊樂
四 曲江之衰微
第四 咸陽之渡頭
一 咸陽橋
二 渭水之三橋
第五 馬嵬驛
一 宛轉娥眉馬前死
二 楊貴妃之墓
第九章 著名之道觀
一 景龍觀
二 迎祥觀與景龍觀觀鍾
三 景龍觀鍾銘
四 玄都觀
五 樓觀台
第十章 現存之唐代佛寺
第一 大慈恩寺
一 大慈恩寺之緣起
二 慈恩寺塔之建立
三 大雁塔之緣起
四 大雁塔上之遊覽
五 大雁塔之重修
六 彌勒菩薩之石像
七 大雁塔楣石之陰刻畫
八 聖教序碑及聖教序記碑
九 碑林中之三藏聖教序並序記碑
一○ 同州府之褚遂良書聖教序及序記碑
一一 大雁塔年表
第二 大薦福寺
一 大薦福寺之緣起
二 大薦福寺之浮圖即小雁塔
三 鐘樓與關中八景
第三 長安佛寺之遺蹟
一 會昌破佛之難
二 慈覺大師之實歷
三 長安佛寺之末路
四 大興善寺
五 青龍寺
六 寶慶寺
七 臥龍寺
八 開元寺
九 牛頭寺
一○ 木塔寺
一一 香積寺
一二 慧果寺
一三 興教寺
第十一章 外教之寺院
第一 波斯胡寺
一 醴泉坊之波斯胡寺
二 義寧坊之波斯胡寺
三 景教流行中國碑埋沒之經過
四 崇聖寺之緣起及現狀
五 景教流行中國碑之發掘狀況及其近情
六 景教流行中國碑之碑文
七 景教流行中國碑上日月之考證
第二 摩尼教及襖教與回教
一 摩尼教
二 襖教
三 創建清真寺碑記
四 西安城內之清真寺
第十二章 唐代之陵墓
第一 唐朝之十八陵
一 高祖之獻陵
二 太宗之昭陵
三 高宗之乾陵
四 武氏之順陵
五 德宗之崇陵
六 武宗之端陵
七 唐朝之十八陵
第二 唐朝之陵墓
一 唐陵之位置
二 唐代山上陵制定之由來
三 唐陵構造之概說
第十三章 長安之古碑
一 關中之金石
二 碑林之創設及續修
三 碑林之拓工
四 碑林之唐碑
卷首圖版目次
一 西安遠景
二 西安城北門
三 西安城南門
四 灞橋
五 滻橋
六 碑林
七 碑林宋夢英篆書千文碑冠與額
八 西安文廟
九 大慈恩寺大雁塔
一○ 大薦福寺小雁塔
一一 迎祥觀(景龍觀)鐘樓
一二 景龍觀古鐘
一三 崇聖寺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一四 崇聖寺大理石水盤
一五 西安清真寺阿刺伯文碑
一六 阿房宮遺址
一七 未央宮遺址
一八 大明宮含元殿遺址
一九 太液池蓬萊亭遺址
二○ 興慶池沈香亭遺址
二一 從終南山遙望秦嶺
二二 終南山南五台頂
二三 臨潼縣新豐驛鴻門會址
二四 驪山溫泉
二五 華山遠景
二六 華陰縣附近之村落
二七 潼關東門
二八 函谷關北門
二九 咸陽渡頭
三○ 咸陽縣西馬跑泉
三一 鄠縣草堂鳩摩羅什舍利塔
三二 岐山縣西南周召公廟
三三 五丈原古戰場遠望
三四 周文王陵
三五 周武王陵
三六 周成王陵
三七 周康王陵
三八 秦始皇帝陵
三九 漢高祖長陵
四○ 漢文帝灞陵
四一 漢武帝茂陵
四二 漢昭帝平陵
四三 唐高祖獻陵
四四 唐高祖獻陵前石虎
四五 唐太宗昭陵玄武門殘壁
四六 唐太宗昭陵六駿碑之一
四七 唐高宗乾陵蕃酋石像及石獅
四八 唐高宗乾陵翼馬
四九 唐武宗端陵
五○ 馬嵬楊貴妃墓
五一 唐大理石仁王像(終南山出土)
五二 唐大理石佛頭及力士頭(出土地不明)
插圖目次
一 漢唐古錢
二 根據文獻考定之唐長安城坊圖
三 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拓影
四 同上序記碑拓影
五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拓影
六 西安附近史跡圖
七 西安近郊地形圖
第一圖 周代井田圖
第二圖 漢長安故城圖
第三圖 未央宮遺址實測圖
第四圖 由未央宮遺址眺望渭北漢陵及北山
第五圖 漢陵之形式
第六圖 (上)漢宣帝杜陵平面圖(下)北門址平面圖
第七圖 漢平帝康陵平面圖
第八圖 唐皇城平面圖
第九圖 京城坊巷制之圖
第一○圖 東市平面圖(西市准此)
第一一圖 西安城南壁與唐城坊之比較
第一二圖 西安城西壁與唐城坊之比較
第一三圖 西安城東壁與唐城坊之比較
第一四圖 含元殿址之地形圖
第一五圖 曲江地形圖
第一六圖 崇聖寺境內平面圖
第一七圖 唐高祖獻陵平面圖
第十八圖 唐太宗昭陵圖
第一九圖 唐高宗乾陵平面圖
第二○圖 唐武氏順陵平面圖
第二一圖 唐德宗崇陵平面圖
第二二圖 唐武宗端陵平面圖
第二三圖 碑林平面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4[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名勝古蹟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928.704.11
拼音題名
InfoField
chang an shi ji kao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40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9:31,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9:31, 19 June 20231,239 × 1,754, 338 pages (18.7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長安史跡考 (1/1) by (日)足立喜六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3jh000690,15513; 民國圖書.1; 長安史跡考)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