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3jh000712-15589 方志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5.08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43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方志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李泰棻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方志學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全書共14章:通論、舊志之擇譯、章學誠之方志義例、章學誠之志例駁議、修志之輔助學識、余對方志內容之三增、余對方志內容之擬目及序例、修志之先決問題、方志之資料、資料之選集法、記錄的資料之鑑定法、記錄以外的資料之鑑定法、記錄的資料之整理法、記錄以外的資料之整理法等

目錄
第一章 通論
第一節 方志之定義
第二節 方志之定名
第三節 方志之沿革
第四節 方志之編體
第五節 舊志之用途
第二章 舊志之擇評
第一節 七志目錄
第二節 武功志評
第三節 朝邑志評
第四節 吳郡志評
第五節 姑蘇志評
第六節 灤志評
第七節 靈壽志評
第八節 姑孰備考評
第九節 結論
第三章 章學誠之方志義例
第一節 方志屬史之獨見
第二節 方志三書之並立
第三節 志書必備之五目
第四節 方志界限之宜別
第五節 修志應明之六要
第六節 修志之十議
一 議職掌
二 議考證
三 議徵信
四 議徵文
五 議傳例
六 議書法
七 議援引
八 議裁製
九 議標題
十 議外篇
第四章 章學誠之志例駁議
第一節 書籍部次之泥古
第二節 前代詔誥列入文征之不當
第三節 藝文不志生人箸作之不當
第四節 生人不得立傳之商榷
第五節 門目不得過多之不當
第六節 帝后不應入志之不當
第七節 列傳斷自元明之不當
第八節 政略以人為主之不當
第九節 志分多體之不必
第五章 修志之輔助學識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地理學
第三節 人類學
第四節 社會學
第五節 年代學
第六節 考古學
第七節 古文學
第八節 古泉學
第九節 言語學
第十節 系譜學
第十一節 心理學
第十二節 經濟學
第十三節 法政學
第十四節 其他科學
第六章 余對方志內容之三增
第一節 應增記錄以前之史實
第二節 應增社會經濟之資料
第三節 應增貪劣官紳之事實
第七章 余對方志內容之擬目及序例
第一節 擬目
第二節 序例
第八章 修志之先決問題
第一節 疆域沿革志必先考定之理由
第二節 例上綏遠全省疆域沿革志
第三節 例下綏遠各縣疆域沿革志
第九章 方志之資料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記錄的資料(仍以綏遠為例)
一 屬於甲骨文者
二 屬于吉金文者
三 屬於石刻類者
四 屬於西夏文者
五 屬於經書者
六 屬於史書者
七 屬於志書者
八 屬於集部者
九 屬於地理者
十 屬於類書者
十一 屬於雜著者
十二 屬於藩部者
十三 屬於檔案者
十四 屬於商號賬簿者
第三節 記錄以外的資料
一 地下的
二 現實的
三 口碑的
四 歌謠的
第十章 資料之選集法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記錄的資料之選集舉要(仍以綏遠為例)
一 屬於甲骨文者
二 屬于吉金文者
三 屬於石刻類者
四 屬於西夏文者
五 屬於經書者
六 屬於史書者
七 屬於志書者
八 屬於集部者
九 屬於地理者
十 屬於類書者
十一 屬於雜著者
十二 屬於藩部者
十三 屬於檔案者
十四 屬於商號賬簿者
第三節 記錄以外的資料之搜集方法
一 地下的資料搜集法
二 現實的資料搜集法
三 口碑的及四歌謠的資料搜集法
第十一章 記錄的資料之鑑定法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甲骨文之鑑定方法
一 世系
二 稱謂
三 貞人
四 方國
五 人物
六 事類
七 文法
八 字形
九 書體
第三節 吉金文之鑑定方法
一 曆法
二 稱謂
三 制度
四 比事
五 比辭
六 字形
七 書體
八 形制
九 花紋
第四節 古書籍之鑑定方法
一 據考古
二 據事實
三 據引證
四 據稱謂
五 據行文
六 據思想
七 據用字
第十二章 記錄以外的資料之鑑定法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陶器之鑑定方法
一 史前之陶器
二 三代之陶器
三 秦漢之陶器
四 六朝之陶器
五 唐代之陶器
第三節 石器之鑑定方法
一 古代之石器
二 歷代之玉器
第四節 銅器之鑑定方法
一 三代之銅器
二 秦漢之銅器
三 六朝之銅器
第五節 古蹟之鑑定方法
一 書籍之記載
二 地理之考證
三 口碑之傳說
四 古物之旁證
第六節 現事之鑑定方法
一 正面之調查
二 反面之調查
三 旁面之調查
第十三章 記錄的資料之整理方法
第一節 甲骨文之整理方法
一 斷片之連接
二 文字之補缺
第二節 吉金文之整理方法
一 文字之補缺
二 文字之通讀
第三節 古書籍之整理方法
一 屬於文字方面者
二 屬於名辭方面者
三 屬於殘逸方面者
第十四章 記錄以外的資料之整理法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古物之整理方法
一 碎物之複合
二 外鏽之剔除
第三節 歌謠之整理方法
一 土語之注釋
二 音韻之說明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4[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方志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290
拼音題名
InfoField
fang zhi xue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19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9:33,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9:33, 19 June 20231,239 × 1,754, 343 pages (15.08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方志學 (1/1) by 李泰棻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3jh000712,15589; 民國圖書.1; 方志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