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3jh000759-15607 西北叢編.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33.6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70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西北叢編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林競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西北叢編
Publisher
神州國光社
Description

日記體遊記。本書為3-4卷。第三卷記1918年從北京出發經察、綏、寧夏、甘肅到新疆迪化(烏魯木齊)的經過。按地區共分15部。第四卷記1919年自新疆迪化經內外蒙古返回北京的經過。介紹了各地的自然風貌、政治、經濟、交通、文化、民族、風俗、宗教等情況。書後附查勘綏甘新新路線意見書、西北國道路線計劃書、調查包頭附近水陸交通情形意見書

目錄
第三卷目錄
豐鎮——綏遠
民國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游湯山及妙峰山
游明十三陵
居庸關及萬里長城
可歌可敬之工程司詹天佑
宣化鞣皮為北方特產
張家口情形
大同雲岡山石佛寺
豐鎮縣沿革
天成村之出產
正糧雜糧之分別
筱麥胡麻之功用
北方宿店之構造
睡熱坑無須蓋被
醎水湖之大觀及熬鹽情形
巨匪盧占魁之殘暴
北方勞動不畏冷之精神
悽慘可怖之鼠疫與在數難逃
北方奇異之窯洞
有歷史價值之白塔
小壩為綏遠豐鎮間之最高點
五塔寺之奇觀
綏遠
十二月一日——三日
崇福寺及有歷史價值之碑文
滿清對待蒙藏政策與人皮
極有價值之御用品
無量寺之建築與九邊第一泉
華麗莊嚴之延壽寺
旅行不可不備之青羊皮褥
數萬健兒不能保護一青塚
老羊皮襖為西北旅行者之救命具
蒙古保衛團勝於官兵
歸綏縣建置沿革
綏遠所屬之蒙古
伊克昭盟之成吉思汗陵寢
歸綏之氣候
皮襖與紗衫西瓜與火爐
歸綏之山脈
歸綏之實業
西口東口之名稱
皮毛業操于洋商之手
毛毯為歸綏著名之手工業
數目驚人之煤產量
漢人自動移殖於內蒙古邊界
歸綏交通情形
西北惟一之汽車公司
歸綏之金融
歸綏之風俗
新歸試刀面
男女袒胸工作
土默特蒙古之漢滿化
跪地問岳母姓名
歸綏寺宇大觀
歸綏之名勝
青塚詩刻
綏遠——包頭
十二月四日——十一日
歸綏包頭間三條通道
迷信大仙之可笑
漢人向蒙古人租田
廣化寺風景之雅麗
人民畏兵如虎
壽靈寺與遼太后陵墓
薩拉齊之沿革
薩拉齊為綏遠富庶之區
漠南採煤公司
薩拉齊地畝之價格
貢吉拜申之土鹽
蓮花山之古剎
黃河鯉魚味美可口
包頭之概況
黃河行輪之試驗
木船為黃河交通之利器
包頭之交通及金融情形
著名之石拐溝煤礦
石綿礦無人開採
包頭之古蹟名勝
五當招為內蒙一帶最大之寺院
包頭——五原(隆興長)
十二月十二日——十七日
包頭至五原有前山後山兩路
河套荒地極待有心西北者之開發
荒野中之壯麗樓閣
鄂博之作用
芨芨草可證地土之肥沃
拍士補隆之耶穌教村落
喜食西餐者可往西北
拳匪之慘暴
費安河之狡獪
殷勤招待不求報酬
五原縣概況
河套開墾應從八大渠入手
流動式之殖民
用小錢說大話
河套概論
開發河套之先輩貽榖將軍
經營河套非從交通入手不可
五原——石嘴子
十二月十八日——二十七日
開渠之工價
王同春功浮於過
畢業生之難得
〓金渠為八大渠中之最大者
基督教堂兼大地主
軍隊支應殷系人民苦於負擔
荒年可以促進移民事業之發達
神父化裝與婦女天足
不可忽視之基督教勢力
河套一帶之秘密王國
甘草之採運及用途
三道河教堂總會之宏大
流沙之大觀及危險
燃燒野草足以禦寒
磴口概況
專對蒙古貿易之商店
天然大利之吉蘭泰鹽池
磚茶可以代貨幣
蒙古親王塔渭翹之政治思想
漢蒙會審度制
磴口支路
吃酸醋解煤毒
車行冰上快捷如飛
難度寒宵
未終餐而飯菜已凍
化裝為恐請財神
石嘴子概況
皮毛集中地之石嘴子
遍地皆煤
大利所在之鹼湖
捐稅如毛之甘肅境內
大可登覽之蒙古關
石嘴子——寧夏
十二月二十八日——民國八年一月六日
皇渠橋之集會
地震為災全縣坍陷
馬糞燒坑臭昧難聞
馬福祥之歷史
青海番民有生熟之分
回制番番制蒙民族間之不幸
寧夏沿革
寧夏形勢
同治回亂元氣未復
北塔大觀
寧夏概況
寧安堡之枸杞
栽絨為寧夏特產
天下黃河富寧夏
經營寧夏從整頓水利入手
回教軍隊之特色
寧夏婚喪
賀蘭山之名勝
寧夏建築之特點
寧夏——蘭州
一月七日——二十一日
大車出發聲勢浩蕩
鉅大工程之漢渠
窮民與稅局相輝映
唐渠之偉大工程
青銅峽之險要
俞劻宇之墓
軍事人才薈萃之廣武城
寧夏至固原間之大道
棗價低廉駭人聽聞
勝金關
提督湯起江之墓
回漢因誤會而起衝突
中衛境內無回教徒
貨幣之種類
寧夏漢人多懶惰
中衛縣之沿革
奇異建築之玉皇閣
羊皮筏之特色
沙坡驛之天險
黃河亦有澄清日
茫茫流沙中忽見觀音寺
死窩子坑與迷沙鬼
同治之亂創痕到處可見
包寧鐵路向西發展應采之路線
白墩子之土鹽
五方寺為黃河邊岸市場
荒蕪遍地宜利用黃河水利
回勤漢惰優勝劣敗
筆墨堅凍一字一呵
水阜河形勢
祠堂之稀罕
平番土民
掘沙石作肥料之奇特
到蘭州如登天堂
蘭州
一月二十二日——二月十七日
天下事有奇苦者必有奇樂
蘭州建置沿革
蘭州形勢居全國中心
禁種不禁吸現金完全流出
甘肅人民受鴉片之害如墮苦海
南北交通政策不同之點
官無大小都稱大人
武人弄文勝於弄武
廢督裁兵有名無實
揚州女子之冒險精神
花馬池鹽池情形
蘭州商業
輸入超過輸出自禁鴉片後無疑可以相抵
鹽根為花馬池特產
蘭州名勝五泉山
甘省工業先從皮毛入手
左文襄創辦制呢廠
甘省因無戰事教育獨見進步
回教徒學生僅占全數四十分之一
難乎為〓之除歲
嚴重之宗教問題
亂未必盡回平亂未必盡非回
回漢仇殺其誤會之原因有數點
蘭州西餐
翎毛雞
督署節園風景
碧血碑
農牧森林之要圖
禁煙之根本辦法
農七牧三與農三牧七
牧畜之利勝於農業
森林不興甘肅全省將有變為沙漠之一日
青海森林日見稀少
太平鼓
玩石風氣為蘭州所獨有
許際唐之聯語
西狹頌
礦產調查表
握根橋工程之特別
雷壇廟壁畫
金山寺大觀
青海玉樹番俗之一斑
青海界務之糾紛
周希武所著之玉樹調查記
新聞成為歷史
莊嚴寺三絕
林文忠公馬嵬坡石刻
黃河上游交通與他處不同之點
新疆青海應以長途汽車救急而輔以飛機
雙足纖纖自尋苦惱
拉卜楞寺之宏大
狄道縣為甘肅教育之最發達者
蘭州——涼州
二月十八日——二十六日
勝境會離亦有緣在
哈家嘴產鹽
尖站與宿站之分
莊浪滿城今昔異觀
犧牲者不享福受罪者不造孽
窯街舊銅礦
茶馬同知
平番魯土司之沿革
土民過奴隸生活
土司過度應裁撤
土司強弱大相懸殊
平番通西寧大道
雹災之可畏
岔口驛之賽馬大觀
烏稍嶺
地不被兵人口增加
九世同居
甘酒石
十餘歲男女因窮裸露其體
新疆鐵路路線之採擇
鴉片跌價影響及於各商
涼州經濟概況
日本靈魂已到西北
城郭雄壯之涼州
觀音畫像
鎮海姑洗二古塔
富有藝術及歷史價值之嵩家寺
新出土之慕容明墓志銘
慘無人道之迫糧
涼州——甘州
二月二十七日——三月六日
四十里舖一宿生活
墩台之作用
永昌多水磨
黃城灘避暑宮
涼州通西寧捷徑
永昌北海子
張將軍戰勝碑
番民首級一顆
殺人愈多國乃愈亂
石燕
弱水東源
東樂出喪
古城子婦女之面目
甘州產米概況
商人畏稅卡寧走草地
鴉片損失四百餘萬
真正回族之纏回
教育經費最多而腐敗最甚
馬麟
王母取義
寺院多寡覘地方之盛衰
八寶山金礦
拳匪禍首之端王
甘州走新疆捷徑
甘州——肅州
三月七日——十九日
不假天雨而慶大有
地價低賤之一斑
黑水源流考
城大如斗之撫彝縣
高台以米鹽為出產大宗
由高台經金塔毛目可通肅州
花牆蚊子
嘉峪關以西米飯不售
肅州建置沿革
肅州概況
肅州獨免鴉片之害
討來川金礦
酒泉可游
肅州吸煙人數之可驚及吸煙之特別方法
燉煌石室寫經
漢將征西故道
趨塞外之捷徑
肅州回漢仇殺之創痕
肅州——安西
三月二十日——二十八日
嘉峪關建置沿革
嘉峪關形勢
討來河源流
天下第一雄關
出關有特別快樂
英人斯坦之行程
一出嘉峪關氣象便不同
肅州以西行旅之生活
金礦豐富之甘肅西路
戈壁焦燥渴斃行人
玉門縣建置沿革
玉門縣石油
冒險西進
同繩碣
平原土沃無異黑龍江省
年羹堯築城開墾計劃
苜蓿峰
安西縣建置沿革
安西概況
古屍之手為日人砍去
安西鴉片稅局
回變為蒙
柴達木產良馬
塞外桃源
玉門陽關兩古道
白龍堆沙
漢樓蘭國東境
漢婼羌國境
必須開闢燉煌古道
安西——哈密
三月二十九日——四月十四日
蘇瀨河過渡難
左宗棠出關之道
測量隊出發之困難
馬鬃山鉛礦
大荒廣漠客情幽獨
甘新交界之咬牙溝
回回墓
日本人之詩
水晶礦
人口變遷情形
苦水如虎
哈密燉煌之通衢
邊患愈西而俞烈
七百里不見一樹
沁城形勢之重要
瀚海吟
田家樂
哈密小西湖
哈密之建置沿革
回民反抗回王
回王棄利於地
回王沙木胡索特甚富
回王城別有境界
九龍樹
王陵之大觀
哈密商務狀況
〓回商人能力非漢商可比
舉世著名之哈密瓜
紅松為鐵路枕木之原料
回教徒在西北之政治經濟地位
軍隊吃空缺相習成風
哈密往各處之道路
哈密至包頭路線
哈密——奇台
四月十五日——三十日
嵩武軍舊壘
西北人民耕地之粗陋
〓回待客之誠
新疆特有之坎井
不忍卒聞之笛聲
十三間房之怪風
西北地名之寫實
戈壁樂
千辛萬苦往俄國種花花子
官差之暴甚於風雪烈日
塞外行路最宜注意者為水
〓民清潔遠勝漢人
大雪封山春冬道路斷絕
哈薩克游牧
由天山南路越天山北路
木壘河建置沿革
俄哈薩克避難來新疆
媚石
飲料難
森林自焚
布告殺人
奇台縣建置沿革
奇台商務
奇台為新疆輸入內地貨物之總匯
標銀停止專賴俄帖以資流轉損失極大
俄人商務今昔異觀
駱駝之任重道遠
旗民窮極無聊砍燒枸杞樹
煤窯被火垂三百年
奇台——迪化
五月一日——二十二日
天山主峰之博克達山
水西溝鐵礦極富
無意中得良馬
阜康酒
借銀還糧重利盤剝
古牧地戰場
北京到迪化七千八百四十二里
環迪化四圍皆煤
省長兼督軍之楊增新
閉關政策
孤懸新疆以外之阿爾泰
迪化建置沿革
迪化形勢
迪化商務
迪化漢人婦女之隨落
女少男多之可慮
迪化教育
迪化貨幣
天罡
紅錢
宗教種族問題
善於駕馭之楊增新
迪化礦產
第四卷目錄
民國八年六月七日新疆省古城——三馬廠
八日三馬廠——東成渠
九日東成渠——紅柳井
十日紅柳井——芨芨湖
十一日芨芨湖——黑山頭
十二日黑山頭——紅沙泉
十三日紅沙泉——紅柳峽
十四日紅柳峽——鍋底山
十五日鍋底山——專金
十六日專金——下白墩子
十七日下白墩子——五戶
十八日五戶——鎮西縣城
十九日鎮西縣——大有莊
二十日大有莊——三塘湖
廿一日三塘湖——湖尾
廿二日湖尾——木炭窯子
廿三日木炭窯子——老爺廟
廿四日老爺廟——鄂博爾井
廿五日鄂博爾井——巴彥鄂博
廿六日巴彥鄂博——札木善丹
廿七日札木善丹——哈拉迭令
廿九日哈拉迭令——錫拉胡爾素
三十日錫拉胡爾素——老龍鄂博
七月一日老龍鄂博——甲會
二日甲會——貝那
三日貝那——夾拉孟
四日夾拉孟——甲爾罕莫多
六日甲爾罕莫多——小駝類
七日小駝類——大駝類
八日大駝類——索紅圖
九日索紅圖——黑沙圖
十日黑沙圖——巴彥康保爾
十二日巴彥康保爾——噶燥
十三日噶燥——蘇機
十四日蘇機——哈喇牛敦
十五日哈喇牛敦——小鄂博
十六日小鄂博——噶札烏蘇
十七日噶札烏蘇——雪海
十八日雪海——甲兒罕籠頭
十九日甲兒罕籠頭——閃單
二十日閃單——丁該忽洞
廿一日丁該忽洞——哈達兔
廿二日哈達兔——嘛咪庫倫兒
廿四日住嘛咪庫倫兒
廿五日嘛咪庫倫兒——哈沙圖
廿六日哈沙圖——錫伯吉爾孟
廿七日錫伯吉爾孟——底伯爾湖
廿八日底伯爾湖——札拉孟
廿九日札拉孟——松多爾
三十日松多爾——章毛可保爾
卅一日竟毛可保爾——依克布拉
八月一日依克布拉——納林布敦
二日納林布敦——太布拉
三日太布拉——貝耶和碩
四日貝耶和碩——老瓮鄂博
五日老瓮鄂博——錫拉哈達
六日錫拉哈達——固爾班烏蘇
七日固爾班烏蘇——噶燥
八日噶燥——甲兒罕籠頭
九日甲兒罕籠頭——蘇機
十日蘇機——混混布拉克
十一日聞前途有變兵住一日
十二日混混布拉克——白令廟
十三日白令廟——錫拉毛利招
十四日錫拉毛利招——可可依力更
十五日可可依力更——綏遠省歸化
附錄 查勘綏甘新路線意見書
西北國道路線計劃書
調查包頭附近水陸交通情形意見書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0[1931]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遊記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928.94
拼音題名
InfoField
xi bei cong bian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35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9:40,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9:40, 19 June 20231,239 × 1,754, 470 pages (33.6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西北叢編 (1/1) by 林競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3jh000759,15607; 民國圖書.1; 西北叢編)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