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3jh004184-59908 馬可波羅行紀.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931 × 1,347 pixels, file size: 26.74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911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馬可波羅行紀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法〕沙海昂(A. J. H. Charignon)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馬可波羅行紀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本書共229章

目錄

敘言
馬可波羅贈謝波哇藩主迪博鈔本原序
第一卷
馬可波羅自地中海岸赴大汗忽必烈駐夏之上都沿途所經之地及傳聞之地
引言
第一章 波羅弟兄二人自孔士坦丁堡往游世界
第二章 波羅弟兄二人之離速達克
第三章 波羅弟兄二人經過沙漠而抵不花刺城
第四章 波羅弟兄二人從使臣言往朝大汗
第五章 波羅弟兄二人抵大汗所
第六章 大汗詢及基督教徒及羅馬教皇
第七章 大汗命波羅弟兄二人使教皇所
第八章 大汗以金牌賜波羅弟兄二人
第九章 波羅弟兄二人之抵阿迦城
第一〇章 波羅弟兄二人攜帶尼古刺子馬可往朝大汗
第一一章 波羅弟兄二人攜帶馬可從職權迦首途
第一二章 波羅弟兄二人還謁教皇格烈果兒十世
第一三章 尼古刺馬竇馬可三人赴大汗所
第一四章 尼古刺馬竇馬可覲見大汗
第一五章 大汗遣馬可出使
第一六章 馬可之出使歸來
第一七章 尼古刺瑪竇馬可之求大汗放還本國
第一八章 波羅弟兄同馬可別大汗西還
第一九章 小阿美尼亞
第二〇章 突厥蠻州
第二一章 大阿美尼亞
第二二章 谷兒只及其諸王
第二三章 阿美尼亞東南界之毛夕里國
第二四章 報達大城及其陷落
第二五章 報達之移山靈跡
第二六章 基督教徒聞哈里發之言大懼
第二七章 主教見獨眼靴工
第二八章 靴工之祈禱移山
第二九章 帖必力思城
第三〇章 波斯大州
第三一章 三王之歸
第三二章 波斯之八國及其名稱
第三三章 耶思德大城
第三四章 起兒漫國
第三五章 哈馬底城及其殘破
第三六章 又下坡至忽魯模思城
第三七章 經行一疲勞而荒寂之道途
第三八章 忽必南城及其出品
第三九章 亘延八日程之沙漠
第四〇章 山老
第四一章 山老訓練哈昔新之法
第四二章 山老之滅
第四三章 撒普兒干
第四四章 巴里黑城
第四五章 鹽山
第四六章 巴達哈傷州
第四七章 帕篩州
第四八章 客失迷兒州
第四九章 巴達哈傷大河
第五〇章 可失合兒國
第五一章 撒麻耳干大城
第五二章 鴨兒看州
第五三章 忽炭州
第五四章 培因州
第五五章 車爾成州
第五六章 羅不城
第五七章 唐古忒州
第五八章 哈密州
第五九章 欣斤塔刺思州
第六〇章 肅州
第六一章 甘州城
第六二章 亦集乃城
第六三章 哈刺和林城
第六四章 成吉思之為韃靼第一汗
第六五章 成吉思集軍進攻長老約翰
第六六章 長老約翰進擊成吉思
第六七章 成吉思汗與長老約翰之戰
第六八章 成吉思汗與之嗣君及韃靼人之風習
第六九章 韃靼人之神道
第七〇章 哈剌和林平原及韃靼人之種種風習
第七一章 額里湫國
第七二章 額里哈牙國
第七三章 天德州及長老約翰之後裔
第七四章 上都城
第二卷
(一) 記大汗忽必烈及其宮殿都城朝廷政府節慶遊獵事
(二) 自大都西南行至緬國記沿途所經諸州城事
(三) 自大都南行至杭福泉州記東海沿岸諸州事
第七五章 大汗忽必烈之偉業
第七六章 大汗征討諸父乃顏之大戰
第七七章 大汗進討乃顏
第七八章 大汗討伐叛王乃顏之戰
第七九章 大汗之誅乃顏
第七九重章 大汗對於基督教徒猶太教徒回教徒佛教徒節慶付與之榮譽及其不為基督教徒之理由
第八〇章 大汗還汗八里城
第八一章 大汗之體貌風儀
第八二章 大汗之諸子
第八三章 大汗之宮廷
第八四章 大汗太子之宮
第八四重章 汗八里城之謀叛及其主謀人之處列
第八五章 名曰怯薛丹之禁衛一萬二千騎
第八六章 每年大汗之誕節
第八七章 年終大汗舉行之慶節
第八八章 男爵一萬二千人於大節慶日各受金袍十三襲事
第八九章 大汗命人行獵
第九〇章 豢養以備捕獵之獅豹山貓
第九一章 管理獵犬之兩兄弟
第九二章 大汗之行獵
第九三章 大汗獵後設大朝會
第九四章 汗八里城之貿易發達戶口繁盛
第九五章 大汗用樹皮所造之紙幣通行全國
第九六章 執掌大權之十二男爵
第九七章 從汗八里遣赴各地之使臣輔卒
第九八章 歉收及牲畜頻亡時大汗之賑恤其民
第九九章 大汗命人沿途植樹
第一〇〇章 契丹人所飲之酒
第一〇一章 用石作燃料
第一〇二章 物價鷹貴時大汗散麥賑恤其民
第一〇三章 大汗之賑恤貧民
第一〇三重章 汗八里城之星者
第一〇三 三章 契丹人之宗教關於靈魂之信仰及其若干風習
第一〇四章 契丹州之開始及桑乾河石橋
第一〇五章 涿州大城
第一〇六章 太原府國
第一〇七章 該州或太斤堡
第一〇八章 長老約翰之如何待遇黃金王
第一〇九章 哈刺木連大河及哈強府大城
第一一〇章 京兆府城
第一一一章 難於跋涉之關中州
第一一二章 蠻子境內之阿黑八里大州
第一一三章 成都府
第一一四章 土番州
第一一五章 重言土番州
第一一六章 建都州
第一一七章 哈剌章州
第一一八章 重言哈剌章州
第一一九章 金齒州
第一二〇章 大汗之侵略緬國及班加剌國
第一二一章 大汗軍將與緬國國王之戰
第一二二章 重言此戰
第一二三章 下一大坡
第一二四章 上緬國之都城城有二塔一金塔一銀塔
第一二五章 班加剌州
第一二六章 交趾國州
第一二七章 阿木州
第一二八章 禿落蠻州
第一二九章 敘州
第一三〇章 哈寒府城
第一三一章 強格路城
第一三二章 強格里城
第一三三章 中定府城
第一三四章 新州馬頭
第一三五章 臨州城
第一三六章 邳州城
第一三七章 西州城
第一三八章 大汗之侵略蠻子地域
第一三九章 淮安州城
第一四〇章 寶應縣城
第一四一章 高郵城
第一四二章 泰州城
第一四三章 揚州城
第一四四章 南京城
第一四五章 襄陽府大城及其被城下炮機奪取之事
第一四六章 新州城
第一四七章 瓜州城
第一四八章 鎮江府城
第一四九章 鎮巢軍城
第一〇五章 蘇州城
第一五一章 蠻子國都行在城
第一五一重章 補述行在
第一五二章 大汗每年取諸行在及其轄境之巨額賦稅
第一五三章 塔皮州城
第一五四章 福州國
第一五五章 福州之名貴
第一五六章 剌桐城
第二卷譯後語
第三卷
日本
越南
東印度
南印度
印度洋沿岸及諸島嶼
東非洲
第一五七章 首志印度述所見之異物並及人民之風俗
第一五八章 日本國島
第一五九章 避難島中之大汗軍奪據敵城
第一六〇章 偶像之形式
第六〇重章 海南灣及諸川流
第一六一章 占巴大國
第一六二章 爪哇大島
第一六三章 桑都兒島及昆都兒島
第一六四章 朋丹島
第一六五章 小爪哇島
第一六六章 加威尼思波剌島及揑古朗島
第一六七章 案加馬難島
第一六八章 錫蘭島
第一六九章 陸地名稱大印度之馬八兒大州
第一七〇章 使徒聖多瑪斯遺體及其靈異
第一七一章 木夫梯里國
第一七二章 婆羅門所在之剌兒州
第一七三章 加異勒城
第一七四章 俱蓋國
第一七五章 戈馬利地方
第一七六章 下里國
第一七七章 馬里八兒國
第一七八章 胡茶辣國
第一七九章 塔納國
第一八〇章 坎巴夷替國
第一八一章 須門那國
第一八二章 克思馬可蘭國
第一八三章 獨居男子之男島及獨居女子之女島
第一八四章 速可亦剌島
第一八五章 馬達伽思迦兒島
第一八六章 僧祇拔兒島
第一八七章 陸地名稱中印度之阿巴西大州
第一八八章 阿丹州
第一八九章 愛舍兒城
第一九〇章 祖法兒城
第一九一章 哈剌圖灣及哈剌圖城
第一九二章 前已敘述之忽魯模思城
第四卷
(一) 君臨亞洲之成吉思汗系諸韃靼宗王之戰
(二) 亞洲北地
第一九三章 大突厥
第一九四章 海都國王攻擊大汗軍之數戰
第一九五章 大汗言其侄海鄣為患事
第一九六章 國王海都女之勇力
第一九七章 阿八哈遣其子往敵國王海都
第一九八章 阿魯渾戰後聞父死而往承襲義應屬己之大位
第一九九章 算端阿合馬率軍往敵義應承襲君位之侄
第二〇〇章 阿魯渾與諸將議往攻僭位之叔算端阿合馬事
第二〇一章 諸藩主答阿魯渾之詞
第二〇二章 阿魯渾遣使者至阿合馬所
第二〇三章 阿合馬答阿魯渾使者之詞
第二〇四章 阿魯渾與阿合馬之戰
第二〇五章 阿魯渾之被擒及遇救
第二〇六章 阿魯渾之得國
第二〇七章 阿魯渾殺其叔阿合馬
第二〇八章 諸藩主之委質於阿魯渾
第二〇九章 阿魯渾之死
第二一〇章 阿魯渾死後乞合都之得國
第二一一章 乞合都死後伯都之得國
第二一二章 北方之國王寬徹
第二一三章 黑暗之州
第二一四章 斡羅思州及其居民
第二一五章 黑海口
第二一六章 西韃靼君主
第二一七章 旭烈兀別兒哥之戰
第二一八章 別兒哥率軍進攻旭烈兀
第二一九章 旭烈兀諭眾之詞
第二二〇章 旭烈兀別兒哥之大戰
第二二一章 重言旭烈兀別兒哥之戰
第二二二章 別兒哥之勇武
第二二三章 脫脫蒙哥取得西韃靼君位事
第二二四章 脫脫遣使至那海所質問禿剌不花死狀
第二二五章 脫脫遣使至那海所
第二二六章 脫脫往討那海
第二二七章 脫脫諭眾之詞
第二二八章 國王那海之勇武
第二二九章 結言

附錄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5[193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730.9/735
主題
InfoField
遊記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919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冊([35],865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1:04,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1:04, 19 June 2023931 × 1,347, 911 pages (26.74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馬可波羅行紀 (1/1) by (法)沙海昂(A. J. H. Charignon)注 (batch task; nlc:data_416,03jh004184,59908; 民國圖書.1; 馬可波羅行紀)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