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3jh004212-280 中古歐洲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8.11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73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古歐洲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何炳松編譯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古歐洲史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 (上海)
Description

敘述公元3世紀日耳曼人侵入羅馬帝國至1618-1648年30年戰爭時期的歐洲史。

目錄
第一卷 蠻族之入侵及基督教會之事業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本書之目的
第二節 歷史之起訖
第三節 中古時代之意義
第二章 蠻族入侵以前之歐洲
第一節 羅馬帝國統一之原因
第二節 羅馬帝國衰替之原因
第三節 羅馬文化之衰替及基督教之傳入
第四節 紀元初年之基督教會
第五節 東部羅馬帝國
第三章 日耳曼種人之入侵及羅馬帝國之瓦解
第一節 西哥德王國與汪達爾王國之建設及匈奴之入侵
第二節 東哥德王國之建設
第三節 羅馬文學之衰替
第四節 東帝須斯底年之武功及倫巴種人之入侵
第五節 法朗克王國之建設
第六節 法朗克王國之政府
第七節 蠻族與羅馬文化之融合
第八節 中古時代之事業
第四章 羅馬教皇之興起
第一節 基督教會得勢之原因
第二節 中古教會之政權
第三節 羅馬教皇得勢之原因及其機關之發達
第四節 羅馬教皇格里哥利第一
第五章 修道士及日耳曼種人之入教
第一節 清修主義及寺院制度
第二節 英倫三島中之傳道事業
第三節 歐洲大陸上之傳道事業
第二卷 封建制度之發達及民族國家之興起
第六章 查理馬忒爾丕平
第一節 查理馬忒爾之內政
第二節 回教之興起
第三節 回教徒之武功及回教大帝國
第四節 丕平之篡位
第五節 丕平與羅馬教皇之攜手
第七章 查理曼
第一節 查理曼之性情
第二節 查理曼之徵服薩克森種人
第三節 查理曼之徵服倫巴種人
第四節 查理曼之徵服斯拉夫種人及回教徒
第五節 查理曼之稱帝
第六節 查理曼之內政
第七節 查理曼之提倡教育
第八章 查理曼帝國之瓦解
第一節 查理曼帝國之分裂
第二節 法國德國之起源
第三節 查理肥人之統一帝國
第四節 帝國不能統一之原因
第五節 封建制度之權輿
第九章 封建制度
第一節 封建制度之起源
第二節 封建制度之要質
第三節 附庸之義務及貴族之種類
第四節 封建制度之內容
第五節 封建時代之私鬥
第六節 教士之息爭及國王之得勢
第十章 法蘭西之發達
第一節 卡彼之建設法蘭西王國
第二節 法蘭西國中之小邦
第三節 法國君王之地位
第四節 法國境內之英國領土
第五節 中央政府之建設
第十一章 中古時代之英國
第一節 諾曼底人入侵以前之英國
第二節 威廉第一之入英及其政績
第三節 亨利第二之政績
第四節 大憲章
第五節 國會之發達
第三卷 皇帝與教皇之爭雄及十字軍
第十二章 十世紀及十一世紀時代之德國與意大利
第一節 德國初年之歷史及鄂圖第一之事業
第二節 神聖羅馬帝國之起源
第三節 康拉德第二與亨利第三
第四節 教育及其領土
第五節 教會之流弊
第六節 皇帝與教皇爭雄之開端
第七節 改革教會之動機
第十三章 格里哥利第七與亨利第四之衝突
第一節 教皇之主張
第二節 格里哥利第七與亨利第四之爭執
第三節 亨利第四之末年
第十四章 霍亨斯陶棻族諸帝與羅馬教皇
第一節 皇帝腓特烈第一
第二節 倫巴底諸城之政情
第三節 腓特烈第一與倫巴底諸城
第四節 腓特烈第一之失敗
第五節 亨利第六
第六節 教皇英諾森第三之得勢
第七節 皇帝腓特烈第二與教皇
第十五章 十字軍
第一節 十字軍之起源
第二節 第一次十字軍
第三節 騎士團
第四節 第二次以後之十字軍
第五節 十字軍之結果
第四卷 中古時代之一般狀況
第十六章 中古時代之教會
第一節 中古教會之特點
第二節 教皇
第三節 大主教主教及牧師
第四節 教會之儀節
第五節 仟悔禮與聖餐禮
第六節 教士之勢力
第十七章 異端及托缽僧
第一節 教會之利弊
第二節 教士之腐敗
第三節 異端之興起
第四節 撲滅異端之方法
第五節 聖芳濟
第六節 芳濟派之託缽僧
第七節 多明我派之託缽僧
第八節 托缽僧之事業
第十八章 鄉民及市民
第一節 中古時代鄉農之狀況
第二節 中古時代城市中之狀況
第三節 中古時代之商業
第四節 中古時代商業之障礙一
第五節 中古時代商業之障礙二
第十九章 中古時代之文化
第一節 近世各國語言文字之起源
第二節 德文英文之起源
第三節 法國之傳奇
第四節 法國南部詩人與騎士制度
第五節 中古時代之科學
第六節 中古時代之美術
第七節 中古時代之大學
第八節 中古時代之哲學
第九節 中古史初半期之回顧
第五卷 文藝復興
第二十章 百年戰爭
第一節 百年戰爭前之英國
第二節 百年戰爭之開始
第三節 百年戰爭中英國法國兩國之狀況
第四節 英國佃奴制度之廢止
第五節 百年戰爭之後半期
第六節 英國之玫瑰戰爭
第七節 百年戰爭後之法國
第二十一章 羅馬教皇與宗教大會
第一節 法王腓力美男子與教皇之爭權
第二節 移居亞威農之教皇與威克里夫
第三節 教會之分離與比薩宗教大會
第四節 康斯坦斯宗教大會
第五節 巴塞爾及非拉臘宗教大會
第二十二章 意大利諸城與文藝復興
第一節 威尼斯城
第二節 米蘭城
第三節 佛羅稜薩城
第四節 但丁
第五節 彼得拉克
第六節 人文學者
第七節 近世科學之發端
第八節 十四世紀之美術
第九節 十五世紀之美術
第十節 十六十七兩世紀之美術
第十一節 地理上之發見
第二十三章 十六世紀初年之歐洲
第一節 皇帝馬克西米連第一與哈布斯堡族領土之擴充
第二節 西班牙之興起及查理第五之稱帝
第三節 法王查理第八之入侵意大利
第四節 十六世紀初年歐洲之政情
第六卷 宗教改革及宗教戰爭
第二十四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德國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當日德國之政治狀況
第三節 當日德國之實情及宗教改革之原因
第四節 第一宗教之熱誠
第五節 第二聖經之研究
第六節 第三人文學者之譏評
第七節 伊拉斯莫斯之主張
第八節 第四德國人之不滿於教士
第二十五章 路得與宗教改革
第一節 路得之家世
第二節 路得之贖罪券論文
第三節 來比錫之辯論
第四節 路得與人文學者之關係
第五節 路得之攻擊教會
第六節 教皇之下令及路得之反抗
第七節 查理第五之態度
第八節 瓦姆斯公會及其議決案
第二十六章 德國之宗教改革
第一節 路得之翻譯聖經
第二節 改革家意見之紛歧
第三節 騎士之激烈舉動
第四節 教皇哈德良第六與努連堡公會
第五節 累根斯保之議決案
第六節 農民之叛亂及其平定
第七節 斯拜爾公會及新教徒名稱之由來
第八節 奧格斯堡公會及新教徒之信條
第九節 奧格斯堡和約
第二十七章 瑞士及英國之宗教改革
第一節 瑞士聯邦之由來
第二節 茲溫利之改革宗教
第三節 喀爾文之改革宗教
第四節 英國之人文學者
第五節 亨利第八之離婚事件與武爾塞
第六節 亨利第八之叛離教皇
第七節 亨利第八之解散寺院及其三娶
第八節 愛德華第六與英國新教之成立
第九節 女王馬利之恢復舊教
第二十八章 羅馬舊教之改良與腓力第二
第一節 特棱特宗教大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三年)
第二節 耶穌會之運動
第三節 西班牙王腓力第二反對新教之熱心
第四節 腓力第二對待尼德蘭之苛虐
第五節 尼德蘭之叛亂及荷蘭之獨立
第六節 法國新教之起源
第七節 法國新舊教徒之紛爭
第八節 亨利第四時代之法國
第九節 依利薩伯時代之英國
第十節 英國舊教之消滅
第十一節 十六世紀後半期歷史之回顧
第二十九章 三十年戰爭
第一節 戰爭之第一步——波希米亞之叛亂及其失敗
第二節 戰爭之第二步——丹麥王之援助新教徒及其失敗
第三節 戰爭之第三步——瑞典王之援助新教徒及其失敗
第四節 戰爭之第四步——法國之干涉及其結果
第五節 西發里亞條約及戰爭之結果
第六節 科學時代之開始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2[193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740.23/901
主題
InfoField
中世紀史-歐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503
拼音題名
InfoField
zhong gu ou zhou s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45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1:07,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1:07, 19 June 20231,239 × 1,754, 473 pages (18.11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古歐洲史 (1/1) by 何炳松編譯 (batch task; nlc:data_416,03jh004212,280; 民國圖書.1; 中古歐洲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