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7jh009426-4267 步兵新參考.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12 × 1,133 pixels, file size: 29.7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72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步兵新參考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陳鴻達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步兵新參考
Publisher
武學印刷局[發行] ([出版地不詳])
Description

分16章:步兵使用兵器一般之說明、築城、射擊、戰鬥教練、行軍及警戒、戰鬥、夜間教育、特種情形下之戰鬥、戰車、防空、防毒、通信、報告及繪圖作業等。附錄;沙盤教育之概說等6種

目錄
第一章 步兵使用兵器一般之說明
第一節 指揮刀
其一 各部名稱
其二 操刀法
第二節 七九步槍
其一 槍之構造
其二 擦槍
第三節 自來得手槍
其一 各部的名稱
其二 分解法
其三 接合法
其四 教練
第四節 手榴彈與擲彈槍
其一 木柄手榴彈之說明
其二 濟式手榴彈使用法
其三 手榴彈之教育
其四 投擲
其五 不發彈之處理
其六 擲彈槍
第五節 手提機關槍
其一 各部名稱
其二 分解法
其三 槍之結合法
其四 發射原理
其五 射擊
其六 槍之保存法
其七 操法
第六節 自動步槍
其一 功用
其二 自動步槍各部之名稱
其三 自動槍之拆卸及結合法
其四 各個教練
第七節 輕機關槍
其一 捷克式各部名稱
其二 注意之點
其三 各個教練
其四 哈乞開斯輕機關槍之度量
其五 拆卸及結合
第八節 馬克心重機關槍
其一 各部名稱
其二 槍之分解
其三 自動發射之原理
其四 槍各部之度量
其五 射擊不發火之原因
第九節 三十節式重機關槍
其一 各部之名稱
其二 槍之分解與結合
其三 三八式重機關槍說明
第十節 小加農
其一 起源
其二 特性
其三 任務
其四 炮彈
其五 運輸
其六 各部之名稱
其七 炮身之拆卸
第十一節 漢造步兵平射炮
其一 性能及結構
其二 各部之名稱
其三 各部之重量
其四 炮彈之重量
其五 拆卸及裝配
其六 射擊及搬運之注意
其七 關於炮彈之說明
第十二節 迫擊炮
其一 沿革
其二 性能
其三 種類
其四 名稱構造及其機能
其五 炮彈之說明
其六 火藥之種類及製法
其七 試驗藥包之常識
其八 保存方法
其九 拆卸及修正方法
第十三節 七生的五榴彈炮
其一 運動姿勢
其二 射擊姿勢
第二章 築城
第一節 工作器具
其一 工作之宗旨
其二 工作實施之要領
其三 步兵攜帶器具
第二節 散兵坑
其一 散兵坑之定義及目的
其二 優劣點
其三 各部之名稱及說明
其四 臥射散兵坑
其五 跪射散兵坑
其六 立射散兵坑
其七 利用地形地物構築之散兵坑
其八 鬆土且不易通視處所之立射散兵坑
其九 利用彈痕之散兵坑
第三節 交通壕
其一 定義及目的
其二 交通壕之要部
其三 種類
其四 經始法
其五 構築法
第四節 散兵壕
其一 散兵壕之目的及其定義
其二 各種火線形狀之利害比較
其三 散兵壕內各班附輕機關槍之理由
其四 散兵坑與交通壕之結連要領
其五 散兵壕之圖例
其六 輕機關槍之各種掩體
其七 散兵壕
第五節 築城及其他
其一 各種掩蔽物之抵抗力
其二 工作能力表
其三 地雷
其四 觸發地雷之簡便製法
其五 破壞及越過障礙物
第三章 射擊
第一節 射擊學理
其一 術語之說明
其二 氣象之交感
其三 瞄準
第二節 射擊教育
其一 三角瞄準
其二 擊發
其三 據槍
其四 監靶勤務
第四章 戰鬥教練
第一節 各個教練
其一 距離測量法
其二 各個對視察及飛機之掩蔽
其三 隱蔽運動及匍匐行進
其四 特種地形之通過法
其五 各個躍進
其六 輕機關槍射手應習之特別事項
第二節 偵探勤務
其一 偵探搜索之要領
其二 偵探長之注意
其三 各種地形搜索法
其四 偵探記號識別
其五 偵探報告之要件
其六 路上偵探搜索之要領
其七 側方偵探搜索法
其八 駐止間各種偵探之任務及動作
其九 戰鬥偵探動作
其十 徵候
第三節 步哨勤務
其一 步哨之位置
其二 步哨就其守地及監視法
其三 步哨監視之姿勢
其四 步哨之一般守規
其五 步哨特別之守規
其六 步哨對於我軍偵探通過步哨線時之處置
其七 步哨之交代法
其八 步哨射擊之時機
其九 步哨之連絡
其十 步哨對於發現敵人之動作
其十一 步哨對敵人射擊之處置
其十二 步哨之報告
其十三 展望哨
其十四 俘虜訊問之事件
第四節 班戰鬥教練
其一 警戒兵
其二 步兵尖兵
其三 連絡班
其四 瞭望班
其五 攻擊實施
其六 衝鋒
其七 衝鋒成功後之繼續攻擊
其八 由攻擊變為防禦
第五節 排戰鬥教練
其一 排之疏開
其二 排之火戰(攻擊實施)
其三 排之衝鋒
其四 排衝鋒成功後對敵縱深之戰鬥
其五 排哨
其六 排之防禦
第六節 連戰鬥教練
其一 前兵
其二 前哨連
其三 連之展開
其四 連之攻擊實施
其五 連之防禦
其六 夜間防禦之要領
第五章 行軍及警戒
第一節 行軍
其一 行軍通則
其二 行軍種類
其三 夜行軍之時機
其四 行軍長徑計算之基準
第二節 行軍間之警戒
其一 前衛
其二 側衛
其三 後衛
第六章 戰鬥
第一節 指揮及其手段
其一 情況判斷及其決心
其二 命令
第二節 攻擊
其一 攻擊之意義
其二 攻擊之種類
其三 攻擊要旨
其四 主攻擊方向之選定
其五 炮彈之知識
其六 步兵對各種兵戰鬥
其七 戰鬥時彈藥之補充法
第三節 遭遇戰
第四節 追擊
其一 追擊之利
其二 追擊之難
其三 追擊種類
第五節 退卻
其一 退卻容易之方法
其二 退卻指揮法
其三 收容陣地
第六節 防禦
其一 防禦種類
其二 防禦陣地之價值
其三 陣地之配備
其四 防禦陣地之偵察
其五 決戰防禦陣地
其六 守勢防禦陣地
第七節 預備隊
其一 預備隊之用途
其二 預備隊位置之決定
其三 增加法
其四 增加散兵線之時機
第七章 夜間教育
第一節 判別方位法
第二節 夜間行軍
第三節 夜間搜索
第四節 夜間演習之注意事項
第五節 夜間戰鬥
第六節 在夜間分數路圍攻敵人之法
第七節 夜間防禦
第八章 特種情形下之戰鬥
第一節 持久戰
第二節 村落戰
第三節 森林戰
第四節 夜戰
其一 夜間攻擊
其二 夜間防禦之時機
第五節 隘路戰
第六節 河川戰
第七節 山地戰
第八節 地中戰
第九節 攻城實施之要領
第九章 戰車
第一節 戰車一般說明
其一 起源
其二 種類
其三 能力
其四 弱點
第二節 運用
第三節 攻擊
第四節 防禦
其一 防禦之準備
其二 防禦方法(兵器)
其三 遮斷陷阱障礙物
第十章 防空
第一節 步槍輕機關槍自動步槍
第二節 重機關槍
第三節 小加農炮
第四節 消極防空
第五節 偽裝及偽行動
其一 偽裝
其二 偽行動
第十一章 防毒
第一節 毒氣之警戒方法
第二節 毒氣防護之方法及動作
第三節 炮射布毒法之認識
第十二章 通信
第一節 一般通信法
其一 鳥獸通信方法
其二 光號及信號通信方法
其三 閃光器材通信方法
其四 有線電通信方法
其五 無線電通信方法
第二節 手旗通信
其一 要則
其二 手旗信號
其三 單旗信號
第三節 步兵戰鬥時最常應用之記號
第十三章 報告及繪圖作業
第一節 繪略圖時應注意各件
第二節 報告
第十四章 快橋
第十五章 御術之要領
通則
其一 姿勢
其二 步度
其三 扶助
要則
第十六章 軍隊符號表
附錄
一 德式基本體操動作要領表
二 衛生規則大要
三 沙盤教育之概說
四 治兵講話大綱
五 革命軍連坐法
六 戰鬥秘訣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3[193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步兵
中圖分類
InfoField
E296.51
拼音題名
InfoField
bu bing xin can kao
載體形態
InfoField
58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8:23,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8:23, 10 June 2023812 × 1,133, 722 pages (29.7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步兵新參考 (1/1) by 陳鴻達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07jh009426,4267; 民國圖書.3; 步兵新參考)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