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7jh010026-20747 俄羅斯的革命經過.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64 × 1,118 pixels, file size: 17.4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77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俄羅斯的革命經過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蘇〕蘇柯羅夫(Соколов)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俄羅斯的革命經過
Publisher
太平洋書店 (上海)
Description

內分革命運動的發軔、1905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等4篇

目錄
第一篇 革命運動的發軔
第一章 俄國農奴制度的崩壞與資本主義的發生
第一節 農奴制度
第二節 產業資本的起源
第三節 自由僱傭勞動的發達
第四節 產業發達與「農奴制度」的廢止
第五節 穀類的輸出與農業的發達
第六節 賦役勞動的復活
第七節 賦役勞動的不生產性與農奴制度的崩壞
第二章 農奴的解放與資本主義的發展
第一節 小土地所有的貴族
第二節 大地主及中等地主對於「解放」的態度
第三節 貴族的負債
第四節 土地分與是留農民於農村的手段
第五節 分與地納貢的條件
第六節 分與極少的土地是束縛農民為地主勞動的手段
第七節 「切斷部分」和「縮小」分與地
第八節 分與地的買取與「賠償法」[譯註四]
第九節 農民由「解放」得到什麽?
第十節 農民的無產階級化
第十一節 改革後(七十年代)產業的發達
第十二節 八十年代產業的危機
第十三節 九十年代的產業勃興
第三章 農民社會主義者(農民革命家)
第一節 小有產知職階級中優良份子的民眾教化
第二節 小有產階級及產業資本
第三節 「小有產階級的社會主義」與農民的「共同自治體」
第四節 「農民社會主義者」的誤謬
第五節 農民社會主義者與專制政治
第六節 向「人民的隊裡」去
第七節 「土地和自由」
第八節 「人民自由團」
第九節 農民社會主義者革命的失敗及其原因
第四章 俄國的勞動運動與馬克斯主義
第一節 (十九世紀末葉)勞動階級的形成
第二節 八十年代的勞動運動
第三節 九十年代勞動者的狀況與勞動運動
第四節 一八九六年彼得堡的罷工(織布工)
第五節 馬克斯主義的第一步
第六節 「勞動解放團」
第七節 列寧的「人民的朋友是什麽」
第八節 在勞動群眾內的馬克思主義
第九節 俄國社會民主主義勞動黨統一「鬥爭同盟」
第十節 十九世紀末葉至二十世紀初期的產業危機
第十一節 九十年代末尾至一九〇〇年初期的勞動運動
第十二節 「火花」
第十三節 「火花」和「經濟主義」的鬥爭
第十四節 「勞動問題」
第十五節 俄國社會民主主義勞動黨第二次大會
第十六節 對於自由主義資本階級的政策
第十七節 關於黨規第一項的討論
第十八節 編輯部及中央委員的選舉
第十九節 布爾塞維克(多數黨)和門塞維克(少數黨)
第二十節 次巴多夫的活動期
第二篇 一九〇五年
第一章 「血的星期日」與勞動運動
第一節 加朋的活動期
第二節 浦替洛夫工廠的罷工
第三節 勞動者向俄皇的「上奏哀訴」
第四節 關於「哀訴書」來源的問題
第五節 「哀訴書」的要求是革命的
第六節 勞動者向宮廷行列
第七節 無情的射擊
第八節 「一月九日」的意義
第九節 抗議的罷工
第十節 革命的開始
第二章 一九〇五年的農民運動
第一節 一九〇五年夏的農村
第二節 農民的困苦
第三節 地租
第四節 雇役勞動與賦役勞動
第五節 向何處尋去路
第六節 富農就是革命家
第七節 一九〇五年前的農民運動
第八節 農民革命
第三章 勞動者革命
第一節 步耳京斯卡亞國會
第二節 九月的罷工
第三節 鐵路罷工
第四節 總罷工
第五節 政黨
第六節 布爾塞維克組織上的獨立
第七節 門塞維克對於一九〇五年革命的觀察
第八節 門塞維克對於勞動階級革命工作的意見
第九節 門塞維克理論的「終局」和社會革命
第十節 列寧的標語是「勞動者及農民革命之民主主義的獨裁」
第十一節 關於總罷工的問題
第十二節 總罷工時勞動階級的空氣
第十三節 勞動者代表蘇維埃
第十四節 總罷工與自由主義資本知識階級
第十五節 維特和圖勒坡夫
第十六節 關於「自由」和「國會」的宣言
第十七節 總罷工為什麽沒有移入社會革命?
第十八節 虐殺
第十九節 反革命及革命的組織
第二十節 自由主義資本階級和革命脫離關係
第二十一節 無產階級對於宣言書的不滿
第二十二節 彼得堡的「罷業的幻影」
第二十三節 「罷工的幻影」消滅
第二十四節 勞動者代表蘇維埃的財政宣言
第二十五節 十月與十二月間的莫斯科
第二十六節 蜂起的準備
第二十七節 蜂起的開始
第二十八節 兵士蜂起的殲滅
第二十九節 蜂起的經過
第三十節 蜂起的鎮壓
第三十一節 這次的蜂起教訓勞動者的是什麽?
第四章 總決算和結論
第一節 一九〇五年革命失敗的原因
第二節 兩種失敗原因
第三節 「罷工萬能的妄想」也是革命失敗的一種原因
第四節 軍隊沒有積極的參加革命也是失敗原因的一種
第五節 一九〇五年革命肯定的結果
第六節 資本的革命乎?勞動的革命乎?
第七節 在「資本的革命」期俄國的階級關係
第八節 俄國資本階級的反動性與其原因
第九節 勞動階級的革命是什麽?
第十節 農民與革命
第十一節 一九〇五年的革命是勞動階級革命的第一步
第三篇 二月革命
第一章 第一革命與第二革命之間
第一節 懲罰隊
第二節 「非常」法
第三節 出版的壓迫
第四節 國會
第五節 反動期間的黨
第六節 「清算派」
第七節 「召還主義」
第八節 一九〇八——一三年間經濟的勃興
第九節 勞動運動的發展
第十節 「星」報
第十一節 布拉格大會與布爾塞維克黨復興
第十二節 「真理」報
第十三節 以帝國主義政策為基礎的資本主義與專制主義的握手
第二章 戰爭促進革命
第一節 勞動階級與戰爭
第二節 戰時工業委員會
第三節 資本家以「防禦」為口實增加榨取量
第四節 勞動運動的復活
第五節 資本家積極的參加「必勝期成團」
第六節 後部的頹唐
第七節 大眾對於平和的熱望
第三章 由革命到反革命
第一節 彼得堡的革命
第二節 中央權力的組織
第三節 資本階級的希望
第四節 勞動者和農民的希望
第五節 贊成資本主義政府的門塞維克與社會革命黨
第六節 資本主義「臨時政府的第一步」
第七節 臨時政府與戰爭
第八節 臨時政府與土地
第九節 彼得堡勞兵代表蘇維埃是第二政府
第十節 彼得堡勞兵代表蘇維埃與軍隊
第十一節 八時間勞動制
第十二節 彼得堡勞兵代表蘇維埃與戰爭
第十三節 兩個權力
第十四節 聯立政府
第十五節 聯立政府內意見的不一致
第十六節 聯立政府與戰爭
第十七節 布爾塞維克對於臨時聯立政府的關係
第十八節 蘇維埃第一次大會
第十九節 六月十八日的示威運動
第二十節 「有產階級」的反革命
第二十一節 六月十八日的攻擊
第二十二節 攻擊政策的失敗
第二十三節 七月二日內閣的危機
第二十四節 關於權力的問題
第二十五節 七月事件
第四篇 十月革命
第一章 有產階級的反動
第一節 「革命救濟」政府
第二節 政府宣言
第三節 「國家評議會」
第四節 「由一階梯到一階梯」
第五節 「柯尼魯夫活動期」
第二章 「十月革命」的準備
第一節 執政內閣
第二節 勞動者與布爾塞維克的接近
第三節 「民主評議會」
第四節 「共和國臨時蘇維埃」
第五節 最終的聯合
第六節 「無責任」
第七節 布爾塞維克的戰術
第八節 贊成暴動的彼得堡蘇維埃
第九節 坡波爾札蘇維埃會議
第十節 北部地方蘇維埃會議
第十一節 布爾塞維克主義在軍隊內的擴大
第十二節 布爾塞維克主義與農村
第十三節 布爾塞維克黨對於暴動計畫的準備
第三章 十月革命
第一節 彼得堡守備兵移轉問題
第二節 軍事革命委員會
第三節 決定的衝突
第四節 革命的開始
第五節 革命成功
第六節 蘇維埃第二次大會
第七節 政府的組織
第八節 莫斯科的「十月」
第四章 勞農政府第一步
第一節 關於平和的布告
第二節 關於土地的布告
第三節 八時間勞動制與「勞動者管理」
第四節 克冷斯基活動期
第五節 士官候補生的叛亂
第六節 勞動者兵士農民同盟的發展
第七節 布勒斯特平和條約
第五章 「戰時共產主義」時代
第一節 和蘇維埃權力的鬥爭
第一項 出版
第二項 知識階級的曠職
第二節 蘇維埃的對策
第一項 銀行的國有
第二項 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
第三項 「憲法會議派」的驅逐
第三節 無產階級的專政
第四節 第三次蘇維埃大會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定式
第五節 反革命派和蘇維埃政權的武裝鬥爭
第六節 反革命軍的第一攻擊
第七節 反革命軍的第二攻擊
第八節 反革命軍的第三攻擊
第九節 得尼金的「農村綱領」
第十節 列寧與農民
第十一節 白衛軍「政府」的滅亡
第十二節 反革命軍的第四攻擊
第十三節 封鎖與干涉
第十四節 「戰時共產主義」時代的經濟政策
第六章 新經濟政策
第一節 關於增大農業生產力的問題
第二節 現物稅
第三節 個人商業
第四節 關於振興產業的問題
第五節 私有資本的集中
第七章 內亂平定後蘇俄的外交政策
第一節 蘇維埃共和國與資本主義世界
第二節 通商條約
第三節 熱那亞會議
第四節 拉波坡爾條約
第五節 海牙會議
第六節 羅散會議
第七節 歐洲的氣分
第八節 刻遵的「最後通牒」
第九節 窩洛夫斯基的刺殺案
第十節 俄國對於刻遵的回答
第十一節 「承認」
第八章 十月革命與國際勞動運動
第一節 第二國際與其妥協主義(溫和主義)
第二節 第二國際的崩壞
第三節 布爾塞維克中央委員會對於戰爭及第二國際的宣言書
第四節 革命的「左派」
第五節 「晉麥瓦特」會議
第六節 「琴泰耳會議」
第七節 十月革命與第三國際
第八節 共產黨第一次大會與宣言書
第九節 列寧關於資本民主主義和無產階級專政的論文
第十節 第二次大會
第十一節 二十一條
第十二節 共產黨是中央集權組織體
第十三節 第三次大會
第十四節 勞動者的協同戰線
第十五節 第四次大會
結論
譯註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8[192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革命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512.01
拼音題名
InfoField
e luo si de ge ming jing guo
載體形態
InfoField
53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9:16,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9:16, 10 June 2023864 × 1,118, 577 pages (17.4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俄羅斯的革命經過 (1/1) by (蘇)蘇柯羅夫(Соколов)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7jh010026,20747; 民國圖書.3; 俄羅斯的革命經過)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