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7jh010447-21162 西洋哲學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06 × 1,087 pixels, file size: 25.91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714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西洋哲學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美〕梯利(Frank Thilly)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西洋哲學史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 (長沙)
Description

全書除序論外分3編:希臘哲學史、中古哲學、近世哲學

目錄
譯者序
序論
第一編 希臘哲學史
第一篇 自然哲學
第一章 初期希臘思想的起源和發展
第一節 希臘哲學史
第二節 環境
第三節 政治
第四節 文學
第五節 宗教
第六節 哲學
第七節 希臘哲學概觀
第二章 辨士派以前的哲學的發展
第三章 實體之問題
第一節 闥里斯
第二節 安納西曼德
第三節 安納西門尼斯
第四章 數之問題
第一節 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
第二節 畢達哥拉斯的數論
第三節 天文學
第五章 變化之問題
第一節 永恆與變化
第二節 相反之結合
第三節 理性之法則
第四節 心理學與倫理學
第五節 伊里亞學派
第六節 神學
第七節 本體論
第八節 辨證法
第六章 變之說明
第一節 解謎
第二節 安納薩哥拉斯
第三節 元子論者
第二篇 知識及行為之問題
第一章 辨士派之時期
第一節 思想之進步
第二節 希臘之啟明時期
第三節 辨士派
第四節 辨士派之價值
第二章 蘇格拉底
第一節 蘇格拉底之生平
第二節 真理之問題
第三節 蘇格拉底的方法
第四節 倫理學
第五節 蘇格拉底之弟子
第三篇 改造時期
第一章 柏拉圖
第一節 柏拉圖與他的問題
第二節 辨證法
第三節 觀念論
第四節 自然哲學
第五節 心理學
第六節 倫理學
第七節 政治學
第八節 柏拉圖在歷史上的地位
第九節 柏拉圖學派
第二章 亞里斯多德
第一節 亞里斯多德的問題
第二節 哲學與科學
第三節 邏輯
第四節 玄學
第五節 物理學
第六節 生物學
第七節 心理學
第八節 倫理學
第九節 政治學
第十節 亞里斯多德學派
第四篇 倫理的運動
第一章 倫理的運動之大觀
第二章 伊壁鳩魯主義
第一節 伊壁鳩魯與他的問題
第二節 邏輯
第三節 玄學
第四節 心理學
第五節 倫理學
第六節 政治學
第三章 斯托亞主義
第一節 芝諾及其學派
第二節 邏輯
第三節 玄學
第四節 宇宙論
第五節 心理學
第六節 倫理學
第七節 政治學
第八節 宗教
第九節 希臘倫理學之撮要
第四章 懷疑主義與折衷主義
第一節 懷疑學派
第二節 懷疑論派之理論
第三節 後期的懷疑論者
第四節 折衷論
第五篇 宗教運動
第一章 猶太希臘哲學
第一節 哲學與宗教
第二節 猶太希臘哲學之發端
第三節 斐諾
第二章 新柏拉圖主義
第一節 新畢達哥拉斯主義
第二節 新柏拉圖主義
第三節 本源之三階段
第四節 人類的靈魂
第五節 神秘主義
第六節 雅典學校之倒閉
第二編 中古哲學
第一篇 基督教神學之興起
第一章 基督教之開端
第一節 宗教之復興
第二節 基督教
第三節 基督教與古典文明
第四節 經院哲學
第二章 基督教神學之發展
第一節 早期的神學
第二節 基督教初期的宗教哲學家
第三節 護教者
第四節 護教者之學說
第五節 『邏各斯』教義
第六節 自由意志與原始罪惡
第三章 奧古斯丁之宇宙觀
第一節 奧古斯丁
第二節 知識論
第三節 神學
第四節 心理學
第五節 倫理學
第六節 意志之自由
第二篇 經院哲學之開端
第一章 黑暗時期
第一節 新民族
第二節 學問之開端
第二章 中古世紀之精神與基督教哲學
第一節 教權
第二節 經院哲學之問題
第三節 經院哲學之特質
第四節 經院哲學之階段
第三章 約翰·斯科塔斯·伊烈基那
第一節 伊烈基那略傳
第二節 信仰與知識
第三節 泛神論
第四節 神秘論
第四章 共相的問題——實在論與虛名論
第一節 初期的經院學者
第二節 洛塞林之虛名論
第三節 實在論之意義
第三篇 經院哲學的實在論之發展
第一章 坎特布里之安瑟倫
第一節 安瑟倫之哲學
第二節 安瑟倫之同曹
第二章 阿柏拉德與十二世紀之經院哲學家
第一節 阿柏拉德之學說
第二節 沙脫爾學派
第三節 集句派
第四節 索爾茲巴立之約翰
第三章 神秘論與泛神論
第一節 神秘論
第二節 泛神論
第四章 不安之徵候
第一節 經院哲學之反對論
第二節 學問之組織
第三節 亞里斯多德之發現
第四篇 經院哲學之隆盛時期
第一章 阿拉伯哲學
第一節 希臘原料
第二節 各種學派
第三節 理性論
第四節 東方哲學之衰落
第五節 西班牙學派
第六節 猶太哲學
第二章 亞里斯多德之盛行
第一節 經院哲學與亞里斯多德
第二節 奧古斯丁的神學
第三節 阿爾伯特
第三章 托馬斯·阿奎那
第一節 托馬斯·阿奎那略傳
第二節 哲學與神學
第三節 認識論
第四節 玄學
第五節 神學
第六節 心理學
第七節 倫理學
第八節 政治學
第四章 反經院哲學之思潮神秘論泛神論與自然科學
第一節 神秘論
第二節 邏輯
第三節 自然科學
第四節 異端
第五節 雷門·勒利
第五篇 經院哲學之衰落
第一章 約翰·鄧·斯科塔斯
第一節 鄧·斯科塔斯之略傳
第二節 對托馬斯之進攻
第三節 信仰與知識
第四節 共相論
第五節 神學
第六節 心理學
第七節 神與道德律
第二章 虛名論
第一節 合理的神學與共相
第二節 奧坎·威廉
第三節 虛名論與實在論之對抗
第三章 神秘論
第一節 正統派與異端的神秘論
第二節 厄克哈
第四章 自由思想之進步
第一節 中世紀的理性論
第二節 國家主義之興起
第三節 異教的思潮
第四節 自由研究之精神
第六篇 文藝復興時期之哲學
第一章 新啟蒙時期
第一節 理性與教權
第二節 人本主義或古典主義
第二章 新哲學
第一節 柏拉圖主義
第二節 庫薩之尼哥拉斯
第三節 科學與哲學之改革
第四節 邏輯之改造
第三章 自然哲學與自然科學
第一節 玄秘論
第二節 自然哲學
第三節 科學運動
第四章 白魯諾與康帕內拉
第一節 白魯諾
第二節 康帕內拉
第五章 新國家論宗教哲學及懷疑主義
第一節 經院哲學的國家論
第二節 馬基雅弗利
第三節 新政治學
第四節 近世國家之進化
第五節 新宗教哲學
第六節 懷疑論
第六章 宗教改革
第一節 宗教改革之精神
第二節 新教的經院哲學
第三節 雅各·柏麥之神秘論
第三編 近世哲學
近世哲學的精神
第一節 近世哲學的特徵
第二節 經驗論派與理性論派
第一篇 英國經院論
第一章 培根
第一節 學問之改革
第二節 歸納法
第三節 哲學的綱領
第四節 人之哲學
第五節 玄學與神學
第六節 經驗論者的培根
第二章 霍布斯
第一節 目的與方法
第二節 知識論
第三節 玄學
第四節 心理學
第五節 政治學
第二篇 大陸理性派
第一章 笛卡爾
第一節 問題
第二節 科學之分類
第三節 知識之標準及方法
第四節 神之存在之論證
第五節 真理與錯誤
第六節 外界
第七節 精神與物體
第八節 情緒
第九節 生來的觀念
第二章 笛卡爾的繼起者
第一節 問題
第二節 機會論
第三節 格林克斯
第四節 麥爾伯蘭基之唯心論
第五節 巴斯噶之神秘論
第三章 斯賓羅撒
第一節 理性論
第二節 方法
第三節 普遍的實體
第四節 神之屬性
第五節 狀態說
第六節 人類的心理
第七節 知識論
第八節 理智與意志
第九節 倫理學與政治學
第十節 神之概念
第三篇 經驗論之發達
第一章 洛克
第一節 問題
第二節 知識論之起源
第三節 知識之本性與確度
第四節 知識之限度
第五節 玄學
第六節 倫理學
第七節 自由意志
第八節 政治學
第九節 教育
第二章 洛克之繼起者
第一節 洛克之影響
第二節 自然神教
第三節 心理學
第四節 倫理學
第五節 政治經濟學
第三章 柏克勒
第一節 問題
第二節 知識之對象
第三節 物體界
第四節 精神界
第五節 對反對論之解答
第六節 觀念心靈及關係之知識
第七節 二元論無神論懷疑論之駁義
第四章 休謨
第一節 問題
第二節 人性學
第三節 知識之起源
第四節 知識之確度
第五節 外界之知識
第六節 心靈之實體
第七節 自由與必然
第八節 神
第九節 反主知主義
第五章 英國之理性論的反動
第一節 劍橋學派
第二節 蘇格蘭之常識學派
第四篇 德國理性論之發達
第一章 來布尼茲
第一節 德國文化之興起
第二節 問題
第三節 力之概念
第四節 單子說
第五節 神學
第六節 倫理學
第七節 邏輯與認識論
第二章 來布尼茲之承繼者
第一節 常識哲學
第二節 神秘論
第五篇 啟蒙哲學
第一章 啟蒙之進步
第一節 十八世紀
第二節 福耳特爾
第三節 英國的啟蒙運動
第四節 德國的啟蒙運動
第五節 唯物論與進化論
第六節 科學
第七節 盧梭
第六篇 康德之批評哲學
第一章 康德
第一節 近世哲學的進步
第二節 神秘主義
第三節 康德的問題
第四節 知識問題
第五節 感覺的知覺說
第六節 悟性論
第七節 判斷的確實性
第八節 物自體的認識
第九節 玄學之不可能
第十節 玄學在經驗中之用處
第十一節 神學在自然中之用處
第十二節 理性及道德的神學之實際的用處
第十三節 倫理學
第二章 康德的繼承者
第一節 問題
第二節 觀念論與物自體
第三節 新哲學的批評
第七篇 德國之唯心論
第一章 斐西特
第一節 康德後之哲學
第二節 斐西特的原理
第三節 認識論之方法與目的
第四節 自我之知識
第五節 外界
第六節 客觀的唯心論
第七節 道德哲學
第二章 謝零
第一節 新唯心論與浪漫主義
第二節 自然哲學
第三節 精神哲學
第四節 邏輯與直覺
第三章 詩萊爾馬哈
第一節 宗教哲學
第二節 知識與信仰
第三節 神世界及個人
第四章 黑格爾
第一節 黑格爾及其前輩
第二節 哲學問題
第三節 辨證法
第四節 思想與實在
第五節 邏輯與玄學
第六節 自然哲學與精神哲學
第七節 權利哲學
第八節 美術宗教及哲學
第九節 黑格爾學派
第八篇 黑格爾以後之德國哲學
第一章 赫爾巴特之實在論
第一節 對黑格爾主義之進攻
第二節 哲學之實在論的理想
第三節 玄學
第四節 心理學
第五節 價值之科學
第二章 意志哲學叔本華與哈特曼
第一節 叔本華
第二節 如同有意志與觀念之世界
第三節 自然及人之意志
第四節 慈悲的道德
第五節 哈特曼之無意識之哲學
第三章 新康德主義
第一節 思辨哲學之反動
第二節 批評主義之復興
第三節 內在哲學
第四章 新唯心論
第一節 玄學及自然科學
第二節 陸宰
第三節 機械論與目的論
第四節 泛神論
第五節 費希奈爾
第六節 馮德
第七節 價值哲學
第八節 倭伊鏗
第九篇 英法哲學
第一章 法國之實證主義及其著名代表
第一節 感覺主義之反動
第二節 聖西蒙
第三節 孔德
第四節 社會及學問之改革
第五節 知識之演進
第六節 學問之分類
第七節 社會科學
第八節 倫理學與人道教
第九節 唯心論對於實證主義之反抗
第二章 蘇格蘭之理性論的哲學
第一節 威廉回維爾
第二節 哈密爾頓
第三章 穆勒之經驗主義
第一節 經驗主義與實驗主義
第二節 科學與社會改良
第三節 邏輯
第四節 歸納的推論
第五節 歸納法之保證
第六節 因果法則
第七節 先存的真理
第八節 外界及自我
第九節 精神的與道德的科學
第十節 性格論
第十一節 社會科學
第十二節 倫理學
第四章 斯賓塞之進化論
第一節 知識之理想
第二節 知識之相對性
第三節 力之恆常
第四節 精神與物質
第五節 進化之法則
第六節 生物學
第七節 心理學
第八節 外界
第九節 倫理學
第十節 政治學
第五章 英美之新唯心論
第一節 德國唯心論之影響
第二節 格林之玄學
第三節 人在自然界中之位置
第四節 倫理學
第五節 卜拉德賚之玄學
第六節 直接的感情與思想
第七節 絕對
第八節 羅益世
第十篇 現代對於理性論及唯心論之反動新思潮
第一章 新實證論的知識論
第一節 馬赫
第二節 阿泛那利阿斯
第二章 實驗主義
第一節 詹姆斯
第二節 杜威
第三節 尼采
第三章 柏格森之直覺主義
第一節 理智與直覺
第二節 玄學
第四章 對唯心論而起之反動的實在論
第一節 新實在論
第五章 理性論及其反對論
第一節 反主知論之功績
第二節 理性
第三節 理智及實在
第四節 哲學之目的
第五節 死宇宙
第六節 理智與直覺
第七節 結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8[193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哲學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B5
拼音題名
InfoField
xi yang zhe xue s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冊((40),65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9:57,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9:57, 10 June 2023806 × 1,087, 714 pages (25.91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西洋哲學史 (1/1) by (美)梯利(Frank Thilly)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7jh010447,21162; 民國圖書.3; 西洋哲學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