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7jh011486-5348 郭顯德牧師行傳全集.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91 × 1,154 pixels, file size: 47.2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769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郭顯德牧師行傳全集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連警齋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郭顯德牧師行傳全集
Publisher
廣學會 (上海)
Description

郭顯德逝世二十周年特輯。全書包括:郭牧概論,郭牧與山東教會,郭牧遺簡,郭牧榮哀錄4卷。附山東長老會概況

目錄
卷一 郭牧概論
世家第一
庭訓第二
立身第三
校育第四
神召第五
屠龍第六
城光第七
經緯第八
燈硯第九
車苫第十
魔歌第十一
英才第十二
先憂第十三
虎音第十四
嘉果第十五
冠珠第十六
庭爐第十七
模範第十八
同工第十九
烏里第二十
殘照第二十一
卷二 郭牧與山東教會
第一款 山東幕紳經濟九區總論
第一項 郭牧紀言自一八六一咸豐十一年至一九一一宣統三年共五十年山東教會歷史
第一目 五十年山東教會概況
第二目 捻匪紀實
第三目 虎疫肆虐
第四目 鄉鎮間布道之初步
第五目 初年之教友
第六目 教會勢力之猝變
第七目 船破遇救
第八目 登州之反動力
第九目 煙臺教會之設立
第十目 第一個碩果
第十一目 煙臺救會之生力軍
第十二目 傳道分區辦法
第十三目 山東長老之結胎及老會之誕生
第十四目 神學之設施
第十五目 登州男女學校之創始
第十六目 登州女子教育之發展
第十七目 煙臺男子學校之創辦
第十八目 煙臺女子寄膳學校
第十九目 新設之教站——濟南
第二十目 濰縣教站之始元
第二十一目 沂州府及濟寧州教會之呱呱墜地
第二十二目 青島教會之新組
第二十三目 嶧縣之元始教會
第二十四目 教案叢談
第二十五目 山東最早之長老公會及最初之信徒
第二十六目 五十年之工程回憶
第二項 九區分野
第一目 登州區
一 醫院勤務
二 傳道事業
三 教育工作
四 男女中學校之報告
五 附教士歷表
第二目 煙臺區
一 傳道工作之情形
二 著名之基督徒
三 醫院之工作
四 學校工作
五 教會直系幼稚園及小學校之內況
六 男子中學校之情況
七 英文學校
八 聖經學校
九 啟喑學校
十 附教士歷表
第三目 濟南區
一 第一個教士寓處
二 成功之妙訣
三 教會之勤務員
四 教會建築困難史
五 以後發達之現象
六 學校工作
七 教會之發達史
八 附教士歷表
第四目 濰縣區
一 初至濰縣開創之艱難
二 濰縣教會所立學校之情況
三 附教士歷表
四 附錄郭牧在昌邑濰縣樂安壽光等處傳道施洗之實錄
第五目 沂州區
一 先獲地盤
二 早年之經驗
三 傳道之功效
四 奮興大會
五 醫院工作
六 教會學校
七 克木齋聖經學校
八 保愛中學之發達
九 女子中學校
十 附教士歷表
十一 附倪郭二牧在沂州傳道之事
第六目 濟寧區
一 醫院工作
二 思良學校
三 艮那丁學校
四 小學校
五 街市福音堂
六 傳道工作
七 婦女聖經訓練班
八 附教士歷表
第七目 青島區
一 青島教會之歷史
二 學校
三 歐尼爾學校
四 大辛疃中等女子補習學校
五 傳道工作
六 青島城鎮教會
七 教會名人列傳
八 附教士歷表
第八目 嶧縣區
一 導言
二 傳道工作
三 學校工
四 醫藥工作
五 附教士歷表
第九目 滕縣區
一 開闢之歷史
二 附教士歷表
第十目 九區教會一九一三年統計總表
第三項 將來之開拓計畫
第一目 滕縣區域概論
第二目 萊陽區域概論
第三目 高密區域概論
第四目 莒州區域概論
第五目 濟寧西三縣區域概論
第六目 樂安區域概論
第七目 濟南府東三縣區域概論
第八目 昌邑區域概論
第九目 濟寧南一縣區域概論
第四項 挽近情況一瞥
第一目 傳道事業
第二目 鄉區外堂與支會
第三目 義勇傳道團
第四目 集會結社
第五目 聖經訓練班
第六目 城市教會
第七目 街市布道
第八目 教育機關
第九目 學生之工作
第十目 青年會之工作
第十一目 教育工作
第十二目 鄉校之發達
第十三目 中學校之成立
第十四目 新校舍之建築
第十五目 師範學校
第十六目 女子師範學校
第十七目 齊魯大學
第十八目 大學院
第十九目 神道院
第二十目 醫學院
第二十一目 啟喑學校
第二十二目 嶧縣自助學校
第二十三目 醫藥工作
第二十四目 醫院傳道
第二十五目 文字事業
第二十六目 中國教會與紐約母會之關係
第二款 煙臺教會本部一覽
第一項 生計狀況
第一目 郭牧師之眼光遠大
第二目 諸位弟子之多財善買
第三目 海爾濟之膽識邁群
第四目 韋豐年之慷慨犧牲
第五目 馬茂蘭之仗義疏財
第六目 教會與經濟總論
第二項 教育模樣
第一目 文選學校之椎輪及沿革
第二目 會英書院之發劫及合併
第三目 真光女子中學之濫觴及發達
第四目 益文中學校之胎胚及顯德學校之滅沒
第五目 信義小學之產生及成績
第六目 啟喑學校之由來及猛晉
第七目 毓瑛頂醫院之創始及勢力
第八目 幼稚園之設立及興盛並各小學之應用
第三項 宗教形勢
第一目 煙臺教會之成立及歷屆老會之情形
第二目 教士館之成立及歷年之畢業准試生
第三目 聖經訓練所之創設及成效
第四目 婦女布道會之崛起及力量
第五目 博物院之設置及發展
第三款 即墨七燈台之光彩及馨香
第一項 郭顯德與即墨
第一目 郭顯德與即墨人
第二目 郭顯德與金丹教
第二項 七燈台之分布
第一目 一盞燈元莊支會原名元成支會
第二目 二盞燈南北嶺支會原名董家庵支會
第三目 三盞燈石溝支會原名傅科支會
第四目 四盞燈北嶺支會
第五目 五盞燈黃石頭支會
第六目 六盞燈太社莊支會
第七目 七盞燈窪里支會
第八目 七燈台結論
第九目 附王村島傳道經過及教會之成立
第十目 附大辛疃教會一覽
第四款 海陽牟隅一帶之教會現象
第一項 海陽教會
第一目 盤石店支會之成立
第二目 吉格莊支會之建設
第三目 郭城支會之因起
第二項 牟隅教會
第一目 寧海州今改牟平無極支會之創立
第二目 巫山支會之結構
第三目 文登縣教會之起始及名人
第三項 郭牧傳道即墨縣集鎮
第一目 城池總論
卷三 郭牧遺簡
第一項 同光最早之傳道紀錄
第一目 同治五年濟南道上一瞥
第二目 光緒五年春季布道一臠
一 本年二月至煙南八縣之周流
二 本年五月至青濰一帶之周流
第二項 光緒乙酉二十五年之回憶錄光緒十一年報告追溯至咸豐十一年
第一目 國家內亂影響於傳道事業咸同之際
第二目 大荒年與傳教士之工作光緒三年以後之變化
第三目 中國教友之特色
第四目 基督徒的熱憤證例
第五目 忍受逼迫
第六目 信耶穌的代價——逼迫
第七目 基督徒平安之死
第八目 基督徒之樂施
第九目 禮拜堂之建築
第十目 福音之廣被
第十一目 將來之工作
第三項 光緒戊申年會報告光緒三十四年行年七十有三
第一目 牧養工作
第二目 每日下街至福音堂及博物院講道
第三目 奮興周流傳道工作
第四目 督察鄉傳道員及學校教師
第五目 聖經訓練班
第六目 婦女聖經訓練班
第七目 幼稚園之工作
第八目 相望三位教士
第九目 逼迫如霜風敗棄
第十目 悼亡
第十一目 逃亡
第十二目 移工
第四項 小學教育大計畫光緒四年初立鄉村小學時稿
第一目 教育宗旨
第二目 教育行政
第三目 校長之選擇
第四目 教師之檢定
第五目 師範班及訓練所
第六目 教科之審定
第七目 教育之原理統系及方法
第八目 設備及布置
第九目 家庭與學校
第十目 校友與母校
第十一目 納費及其他
第十二目 煞尾
第五項 郭牧弟子列傳
第一目 王琗長老列傳
第二目 王保奎長老列傳
第三目 仲允升牧師列傳
第四目 林緒堂長老列傳
第五目 趙氏三姑列傳
第六目 李春餘長老列傳
第七目 邵其蘭長老列傳
第八目 於志聖長老列傳
第九目 李伯軒長老列傳
第十目 趙顯德長老列傳
第十一目 焦正果長老列傳
第十二目 劉壽山長老列傳
第十三目 丁立美牧師列傳
卷四 郭牧榮哀錄
第一項 郭牧八十正壽慶祝特刊一九一五民國四年十二月八日為郭牧八十正壽
第一目 郭牧生平歷略序言
第二目 郭牧之雄圖遠略
第三目 顯德書院之歷史及擴大計畫
第二項 郭牧八旬榮壽煙臺教會報告書
第一目 總論教況
第二目 傳道及牧養工作
第三目 主日學校之工作
第四目 婦女布道之工作
第五目 鄉區工作
第六目 實益學館
第七目 會文學校
第八目 聖經訓練班之工作
第九目 婦女訓練班之工作
第十目 啟喑學校之工作
第十一目 幼稚園及初小學校之工作
第十二目 毓璜頂醫院之工作
第十三目 煙臺教會西教士職員表
第三項 郭牧百年壽誕山東各區教會一覽一九三五民國二十四年十二月八日
第一目 登州教會一覽
第二目 煙臺教會一覽
第三目 濟南教會一覽
第四目 濰縣教會一覽
第五目 濟寧教會一覽
第六目 沂州府教會一覽
第七目 嶧縣教會一覽
第八目 滕縣教會一覽
第九目 青島教會一覽
第四項 三位郭師母榮哀記
第一目 第一郭師母之歷略
第二目 第二郭師母之歷略
第三目 第三郭師母之歷略
序卷 序幕匯征
郭牧像讚
郭牧縮影
郭父像讚
郭父簡史
郭母像讚
郭母簡史
1 赫士英文序
2 赫士華文序
3 德位思英文序
4 德位思華文序
5 阿保羅英文序
6 阿保羅華文序
7 仲偉儀序
8 孫紹武序
9 趙斗南序
10 董鏞序
11 韓振綱序
12 韓丕綸序
13 張玉銘序
14 董文珍序
15 郭中和序
16 王守純序
17 李時和序
18 趙文先序
19 姜文儒序
20 連之鐸序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9[1940]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B979.92
拼音題名
InfoField
guo xian de mu shi xing zhuan quan j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666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2:09,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2:09, 10 June 2023891 × 1,154, 769 pages (47.2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郭顯德牧師行傳全集 (1/1) by 連警齋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7jh011486,5348; 民國圖書.3; 郭顯德牧師行傳全集)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