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04233-41803 新縣制之實際.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43 × 1,239 pixels, file size: 36.2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09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新縣制之實際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張毅忱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新縣制之實際
Publisher
河南民國日報社[印刷者]
Description

共21章。論述新縣制的沿革,省政與縣政,新縣制的有關理論及各種實際問題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縣政的重要性
一 從歷史上觀察
二 從面積人口上觀察
三 從地位上觀察
四 從性質上觀察
五 從職能上觀察
六 從作用上觀察
第二章 縣制的史實
第一節 三代的縣制
第二節 秦代的縣制
第三節 漢代的縣制
第四節 魏晉的縣制
第五節 南北朝的縣制
第六節 隋代的縣制
第七節 唐代的縣制
第八節 宋代的縣制
第九節 遼金的縣制
第十節 元代的縣制
第十一節 明代的縣制
第十二節 清代的縣制
第十三節 民初的縣制
附 中國歷代地方行政制度沿革表
中國歷代縣制沿革表
第三章 省政與縣政
第一節 省地位的重要
第二節 省政府的組織
第三節 省政府的合署辦公
第四節 省制橫的擴張
第五節 省制縱的發展
附 現行省政府組織系統圖
第六節 省制的研討
一 維持現行委員制
二 澈底合署辦公
三 改行省長制
四 統一省政機構
五 充實省政總樞
六 縮小省區
七 改善行政督察專員制
第四章 十五年來縣政概觀
第一節 綜合制與分立制
第二節 各局分立制
附 縣組織法各級組織系統圖
第三節 合署辦公
第四節 分區設署
第五節 裁局改科
第六節 戰區縣政
第五章 縣政革新的必要
第一節 立法不適合
附 十五年來縣各級組織主要法令變遷情形簡表
第二節 建制不合理
第三節 組織不充實
附 縣屬各種機構一覽表
第四節 事權不相稱
第五節 財政太拮据
第六節 人事太紊亂
第六章 新縣制的產生
一 胚胎時期
二 研究時期
三 成熟時期
四 頒行時期
第七章 新縣制立法的淵源
一 奉行 總理遺教
二 遵照 總裁言論
三 本諸抗戰建國綱領
四 借錢中外史實
五 參酌實驗結果
六 依據中國國情
第八章 新縣制與三民主義
第一節 三民主義的實施
第二節 私弱貧愚與管衛養教
第三節 衛管養教與三民主義
第四節 管教養衛相互的關係
附 新縣制與三民主義關係圖
第九章 新縣制與抗戰建國
第十章 新縣制的內容
第一節 黨務活動
一 增設小組
二 工作範圍
三 黨務活動
四 黨政關係
五 厲行監察
第二節 行政組織
一 縣
二 區
三 鄉鎮
四 保
五 甲
第三節 議事機關
一 公民
二 甲設戶長會議
三 保設保民大會
四 鄉鎮設鄉鎮民代表會
五 縣設縣參議會
第四節 縣及鄉鎮財政
一 縣財政
二 鄉鎮財政
第五節 民眾組織
一 民眾團體
二 民眾組織
附 縣各級組織關係圖
第十一章 新縣制的優點
第一節 黨政民眾打成一片
第二節 建制合理
第三節 地位明確
第四節 組織充實
一 縣政府
二 區署
三 鄉鎮公所
四 保辦公處
附 縣政府各單位和人員一覽表
第五節 權力集中
第六節 管教養衛合一
第七節 三位一體
第八節 教學做合一
第九節 議會行政合一
第十節 人財制度的確立
第十二章 新縣制的特性
一 時代性
二 實際性
三 需要性
四 統一性
五 伸縮性
六 地方性
七 組織性
八 教育性
九 建設性
十 軍事行
十一 聯繫性
十二 革命性
第十三章 新縣制的實施
第一節 實施的原則
第二節 實施的要領
一 普遍實施
二 分期完成
三 實施程序
四 擇定重心
五 集中力量
六 確維立法尊嚴
七 貫澈上下
八 縝密設計
九 提前準備
十 講習與宣傳
十一 督導與考核
十二 補苴與改進
第十四章 新縣制與新風氣
第一節 新風氣與新政
第二節 滌除舊心理
一 自私自理
二 保守心理
三 消極心理
四 虛偽心理
五 疲玩心理
六 畏難心理
第三節 建設新風氣
一 公心
二 信心
三 誠心
四 決心
五 恆心
第四節 轉移風氣的途徑
第十五章 新縣制的區劃問題
第一節 現行區劃的一般
第二節 區劃不當的弊害
第三節 區劃整理的經過
第四節 區劃整理的難點
一 屬於官署方面原因
二 屬於民眾方面原因
第五節 整理區劃的途徑
一 縣行政區劃
二 區的區劃
三 鄉鎮區劃
第十六章 新縣制的縣等問題
第一節 過去的縣等
第二節 新縣制的縣等
第三節 合理的縣等
第十七章 新縣制的財政問題
第一節 過去財政的一般
第二節 解決財政的三原則
一 節流
二 整理
三 開源
第三節 財政的節流
一 機關的節流
二 用人的節流
三 政務的節流
第四節 財政的整理
一 整理田賦
二 整理公款公產
三 整理捐稅
第五節 財政的開源
一 公共造產
二 發展公營事業
三 創辦新稅
四 建設國民經濟
第十八章 新縣制的人事問題
第一節 人治與法治
第二節 治人與治法
第三節 人事的重要
一 從人的作用說
二 從行政的要素說
三 從歷代興亡的史實說
第四節 新政與新人
第五節 新人的標準
一 篤信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
二 澈底執行命令的實踐者
三 具有革命情緒的戰士
四 移風易俗民眾的導師
五 積極創造建國的先驅
第六節 新縣制與人事制度
第七節 選拔人才
一 一般的選才法
(子) 私人引用法
(丑) 公開考試法
(寅) 開所訓練法
(卯) 設會甄審法
(辰) 責任薦舉法
(巳) 毛遂自薦法
(午) 虔誠訪聘法
(未) 考訓合一法
(申) 甄訓合一法
(酉) 先試以事法
(戌) 人民選舉法
(亥) 長期陶鑄法
二 新縣制的選才法
(子) 長期陶鑄法
(丑) 甄訓合一與考訓合一法
(寅) 人民選舉法
第八節 任使人才
一 因材器使用其所長
二 既任不疑固始固終
三 堅以信賴假以事權
四 馭下以嚴監督以方
五 寓用於訓陶冶人才
六 化私為公泯除珍藏
七 開誠布公待遇平等
八 綜核名實信賞必罰
九 確定保障以彰事功
第十九章 新縣制區署的設置問題
第一節 區制的存廢
一 主張廢區的理由
二 主張存區的理由
第二節 區制存廢的關鍵
第三節 新縣制的區制
第二十章 新縣制的保甲整理問題
第一節 保甲與新縣制
第二節 過去保甲的現象
第三節 整理無效的癥結
第四節 澈底整理的途徑
第二十一章 結語--基本的體認
一 新縣制是革命的政治建設
二 新縣制是非常的政治建設
三 新縣制是整個的政治建設
四 新縣制式科學的政治建設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0[1941]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353.2/11
主題
InfoField
縣-政治制度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693.62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9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1:17,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1:17, 10 June 2023843 × 1,239, 409 pages (36.2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新縣制之實際 (1/1) by 張毅忱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04233,41803; 民國圖書.3; 新縣制之實際)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