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05063-6651 英國文學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26.34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59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英國文學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英〕莫逖(W.V.Moody) 〔英〕勒樊脫(R.M.Lovett)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英國文學史
Publisher
國立編譯館 (上海)
Description

分17章先按時代,後按文學體裁敘述自古代至1930年的英國文學史。書末附《英漢專名對照表》

目錄
著者原序
譯者序
第一章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
一 盎格魯撒克遜部落
他們的家、戰爭與航海
他們的宗教
他們的歌者
狄奧的哀歌
維德席思
二 盎格魯撒克遜侵略以前的英格蘭
侵略
色爾特人與撒克遜人
盎格魯撒克遜的文明
貝奧武甫
赫羅斯加與格蘭得爾
貝奧武甫之來
大廳里的戰爭
海底的戰鬥
貝奧武甫與火龍
貝奧武甫的死
貝奧武甫裹反映的人生
其他盎格魯撒克遜史詩
盎格魯撒克遜詩的形勢
三 英格蘭之基督教化
比德與開德蒙
聖經詩
琴涅武甫
謎語集
鳳凰
愛情詩
漂泊者
丹麥人的侵略
亞爾弗勒王
晚期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學
盎格魯撒克遜文學的流傳
第二章 諾曼法蘭西時期
諾曼人
諾曼征服的影響
盎格魯諾曼文學
英語之蛻變
結果
中世紀的文學
藝人
韻文傳奇
傳奇的材料
勞曼
勞曼的布盧特
別的傳奇
高文與錄衣武士
世界的主宰
韓普爾的理查德羅爾
陶馬斯狄黑爾斯的愛情曲
珍珠
靈肉爭辯
撒克遜文與法文韻律制度的混合
抒情的品質
諾曼征服的結果
第三章 喬塞時代
一 喬塞的早年生活
喬塞的法蘭西時期
喬塞的晚年生活
文藝復興
喬寒與文藝復興
楚伊拉斯與克蕾賽德
賢婦故事
民族的新生活對於喬塞的影響
坎特伯里故事集的計劃
進香客在泰巴旅店
進香客在途上
喬塞的詩的藝術
他的材料的來源
二 喬塞與高厄
約翰高厄
回想的殷鑑
愛人的懺悔
怨訴的聲音
威克利夫
威克利夫的聖經
喬塞與蘭格蘭德
農夫畢爾斯
後來的稿本
詩的精神
詩的音律形式
詩的品質
喬塞與高厄的模仿者
蘇格蘭的詹姆斯一世與國王的書
十五世紀的詩
十五世紀的散文
第四章 文藝復興:非戲劇文學至史本塞之死
喬塞以後之衰頹時期
文藝復興
古典文學的影響
文藝復興與質素
英國的初期文藝復興
牛津的改革家
亨利八世紀的宮廷
陶馬斯摩爾
烏托邦
一本名稱師傅的書
英國的宗教改革
英文聖經及祈禱全書
新詩
陶馬斯懷阿德
懷阿德的商籟詩
薩利伯爵
薩利的詩
陶特詩叢
陶馬斯塞克維爾
喬治葛斯叩因
伊里莎白時代
伊里莎時代的文學
故事與歷史
羅傑阿斯坎
約翰李雷
酉腓伊斯
酉腓文
飛利浦席德奈
阿斯綽夫爾與斯泰拉
阿開狄亞
阿開狄亞的文體
席德奈的文學理論
詩辯
一般的作家
羅伯葛琳
陶馬斯勞其
陶馬斯奈希與浪子傳奇
理查得侯克
愛德曼史本塞
史本塞在劍橋
牧人日曆
史本塞在倫敦與愛爾蘭
仙后的結構
史本塞與阿里渥斯圖
史本塞節
史本塞的藝術
他的道德觀念
喬治卡普曼
卡普曼的荷馬
別的詩人
抒情詩
陶馬斯坎品
宮廷詩人
第五章 文藝復興:莎士比亞以前之戲劇
英國的戲劇
羅馬戲劇的衰頹
戲劇的宗教源本
戲劇環煉
宗教劇
正式戲劇的胚胎
神跡劇
道德劇
插劇
他種流行的戲劇
別種影響
古典的影響:喜劇
古典的影響:悲劇
高勃達克
古典影響的效果
偉大的戲劇時代
修辭的戲劇
李雷與兒童演員
正式劇團及其劇院
伊里莎白戲劇之演出
克利斯托婓馬櫓
他的計劃
譚伯琳
浮士塔斯博士
馬爾塔的猶太人與愛德華二世
陶馬斯凱德
羅伯葛琳喬治庇爾
第六章 文藝復興: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早年生活
莎士比亞的婚姻
莎士比亞在倫敦
回到斯屈拉佛、他的死
莎士比亞劇本的日期
第一期
最初的傑作
仲夏夜之夢
羅密歐與朱麗葉
莎士比亞的詩
第二期
亨利四世與亨利五世
寫作英國歷史劇的效果加強了莎士比亞的藝術能力
凱薩大將
威尼斯商人
歡樂的喜劇
商籟詩
第三期
陰沈的與辛酸的喜劇
哈姆萊特
奧塞櫓
李爾王
馬克白斯
後期的羅馬戲劇
泰芒與柏瑞克里斯
第四期的戲劇
當詩人對於莎士比亞的欣賞
他對於名譽之淡泊
第七章 十七世紀:莎士比亞時代之戲劇家其後繼者
班江生
江生的古典主義
江生的寫實主義
江生的癖性
他的抒情天才
江生是一位文學獨裁者
戲劇的衰落
鮑芒與傅萊琦
他們在智力方面的合作
少女的悲劇
陶馬斯岱干
陶馬斯黑武特
陶馬斯米德爾頓
流血的悲劇
約翰韋勃斯特
約翰福特
戲劇演員與清教徒之戰爭
飛利浦馬辛階
詹姆斯希蕾
第八章 十七世紀:王權復興以前之非戲劇文學
一 十七世紀
與伊里莎白時代之區別
培根、他的生平與性格
他的智慧的大綱、歸納法的系統
新阿特蘭提斯島
論說文集
論說文的題材
他的文體
約翰道恆
他對於奇喻的運用
道恆的晚年生活
喬治赫伯脫
理查德克萊曉
亨利福罕
史本寨詩派:蓋利斯傅萊琦
菲尼斯傅萊琦
步朗與魏喜
江生派
羅伯赫瑞克
赫瑞克的宗教詩
宮廷詩人
薩克琳與勞蕪蕾斯
亞布拉罕寇蕾
安德列馬維爾
十七世紀之散文
瓦爾特拉雷
陶馬斯布朗
他的特殊的風格
屍灰壇
布朗的文體
柏敦與煩悶的解剖
艾薩克瓦爾敦
傳記與自傳
霍爾梅泰萊
陶馬斯福萊
二 米爾頓的早年生活
在豪吞
快樂的人與沈思的人
考瑪斯
米爾頓作品的嚴肅性漸趨深刻
萊西達斯
米爾頓的政治生活:他的散文
失樂園
失樂園的宏大計劃
詩中造像的具體性
米爾頓的崇高
失樂園的詩體
得樂園
散姆孫力士
米爾頓的晚年
班揚
詹姆斯王的聖經
對於這世紀文學的影響
對於班揚的影響
他的宗教掙扎:慈悲無量
晚期生活:天路歷程
天路歷程的主旨
他的文體
班揚晚年的作品
十七世紀浪漫文學的末尾
第九章 十七世紀:王權復興
王權復興
王權復興時期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區別
王權復興時期的特質
王權復興時期的文學
法國的影響
英雄雙行體
愛德曼瓦勒
朱艾敦的早年生活
他的諷刺詩
晚期的作品
他的晚年
他的性格
他的詩的本質
他的詩的品質
批評家朱艾敦
朱艾敦的散文
勃脫勒的休狄奧拉士
薩牟爾皮筆史
皮筆史的日記
王權復興時期的戲劇
英雄劇
朱艾敦的晚期戲劇
陶馬斯奧脫維
王權復興時期的喜劇
魏查萊與康格里夫
霍爾梅寇理的抗議
第十章 十八世紀:古典主義時期
一般的特點
江奈生史惠夫特
他的政治生涯
他的晚年生活
史惠夫的求實用的天性
他的活動
派屈里季的預言
史惠夫特的方法
高里佛遊記
史惠夫特對其時代的態度
他的特點
他的文體
定期刊物
閒話報
艾狄生
艾狄生的性格
他的使命
他的方法
他的文體
艾狄生與斯體爾
斯體爾的性格
他的文體
謙斯德菲爾動爵
散文與詩歌
亞歷山大鮑蒲
他的晚年生活
鮑蒲的限度
他的詩的品質
論批評
鮑蒲的荷馬
鬈髮遇劫記
鮑蒲的性格
他的晚期諷刺詩
論人
約翰蓋誒
第十一章 十八世紀:浪漫主義的起始
一 浪漫運動
早期的浪漫傾向
湯姆生的四季
湯姆生對於自然的新觀察
惰巫堡及其浪漫色彩
史本塞與米爾頓對於浪漫復興的影響
考琳斯的謳頌詩
詠流行迷信
楊格的夜思
陶馬斯葛蕾
第一期
第二期:墓畔哀吟
詩的進展
詩人
第三期:對於冰島文及威爾斯文的研究
歐辛
卡特吞的中古擬作
二 古典主義的餘威
作家的社會地位
薩牟爾約翰孫
他的晚年生活
約翰孫的古典主義
他對於古典傳統的反抗
他的文體
保斯韋爾的約翰孫傳
約翰孫的性格
奧理夫高爾斯密
高爾斯密的性格
屈身求愛
理查德布林斯蕾薛列丹
情敵
造謠學校
愛德華吉本
他的生平與作品
他的優點與劣點
他的文體
愛德曼柏克
他對於美洲與印度的觀點
他對於法國革命的觀點
他的政治思想
他與浪漫作家的關係
他的文體
三 較晚的浪漫詩人
喬治克萊布——他的寫實主義
威廉寇伯——定課
威廉勃蕾克——他的神秘主義
羅伯彭斯——他的早期生活與詩
他的晚年生活:歌
第十二章 十八世紀:小說
小說的與戲劇
中世紀的小說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小說
十七世紀的英國小說
丹尼爾狄福
疫年紀實
魯濱孫漂流記
次要的小說
狄福的道德
理查生的帕米拉
克拉瑞薩·哈櫓
理查生的方法
理查生的性格
他的目的
亨利費爾丁
約瑟·安德烈
湯姆·瓊斯亞米里亞
費爾丁之小說家的品質
費爾丁的性格
史摩勒特的羅德瑞克·阮頓
史摩勒特的晚期小說
勞倫斯史泰恩
特利斯川·項狄
史泰恩的傷感主義
他的仁愛的同情
麥根濟的多情男子
高爾斯密的威客婓牧師傅
他對於景物的運用
柏奈小姐
她的小說
浪漫運動
瓦爾蒲爾的奧脫浪圖堡
其他的苦昔傳奇
安娥瑞特克利夫夫人
革命家
高德溫的克列布·威廉斯
第十三章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全盛時代
一 浪漫運動
這次運動的兩方面、以華滋華斯與柯力奇為例證
柯立奇的早年生活
他的晚年生活
他的詩的特點
華滋華斯的生平
他的自然詩:其敏感性——其真實性——其廣闊性
他對於人性的表現方法
他的神秘主義——亭台寺
他的形而上學的想象——詠永生之暗示
華滋華斯的詩體
羅伯薩綏
浪漫反抗的主要線索撮要
司各脫的詩歌生涯
他的詩的品質
陶馬斯坎柏爾
司各脫與湖上詩人之守舊主義——拜倫與雪萊的過激主義
拜倫的生平與寫作
東方故事——他的戲劇:其所以廣傳的緣故
拜倫是描寫詩人:哈羅德公子
拜倫是諷刺家:諢公
拜倫的影響與詩體
雪萊的生平與其詩的發展
他的代表作品、解禁的普羅米薩斯
他的抒情天才
他的製造神形的能力
他的非現實
國家情愫之復之復活——陶馬斯莫爾
蕾衡脫
浪漫運動是第二次文藝復興
基茨生平與詩的發展
他對於美的崇拜
他的詩的品質
他對於形勢的感覺
赫披里昂
他對於人性的同情
他在浪漫運動中的地位
二 評論雜誌
佛朗西斯翟夫瑞
浪漫的批評家
查理斯蘭姆
他的文學批評
伊里亞文集
文章的內容
文體
威廉赫士黎蒂
赫士黎蒂的批評
赫士黎蒂的人格
陶馬斯狄·昆綏
食鴉片者的自述
他的特殊的文體
他寫作的缺點
藍德的古典的反動
藍德的生平
想象的對話
拍瑞克里斯與亞斯巴西亞
到維多利亞時代的過渡時期
第十四章 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
維多利亞時代的特點
此時代的社會目的
此時代的浪漫主義
麥考蕾
他的論文:共文體與內容
英國史
麥考蕾的人生觀
約翰亨利紐曼與牛津運動
紐曼在牛津
入天主教後的紐曼
紐曼的文體
考萊爾:生平與著作
他的作品之內在精神
再造的縫工:本書的計劃
本書的意義
本書的文體:考萊爾體
法國大革命
考萊爾對於其時代的貢獻
丁尼生的早年生活與詩歌
勞克斯蕾廳
公主
追念
桂冠詩人丁尼生
他的晚期作品
他的詩體的種類與完整
他對於法則的觀念
丁尼生與白朗寧比較觀
白朗寧:生平與作詩生活
他對於靈魂歷史的特殊時刻的興趣:以庇巴過此為例證
他的戲劇天才的強點與弱點
他的短詩:其方法的特點
他的廣博的戲劇同情
他的教訓
白朗寧夫人
馬修亞諾德
亞諾德、一位過渡的詩人
他對於人生的態度
他的理想形勢
他之棄詩歌而就散文
亞諾的德散文
他的思想福音
亞諾德的宗教批評與文學批評
他的後期浪漫的觀點
亞述休克勒夫
赫胥黎
赫胥黎的態度與文體
羅斯金:早年生活與藝術批評
後期生活:倫理主張與經濟主張
芝麻與百合
他的晚年
他的文體
拉腓爾前派運動
但丁賈布利羅塞蒂
幸福的女郎
晚年生活與詩作
羅塞蒂的浪漫主義
羅塞蒂的詩體
克瑞斯蒂娜羅塞蒂
威廉莫瑞斯:早期詩歌
地上樂園
莫瑞斯之經營實業——散文傳奇
他的社會主義
歐瑪喀雅的魯拜集
阿爾季農查理斯史溫柏
史溫柏的題材
他的詩藝
克萊敦的亞塔蘭塔
瓦爾特培特
培特的人生哲學
第十五章 十九世紀:小說
十九世紀的小說
瑪利亞埃姬華斯
瑾奧斯丁
她的限制
她的優質
瓦爾特司各脫爵士
司各脫的浪漫主義
他對於景物的運用
他的人物
他對於過去的愛好——他對於枝節事故的應用
他對於歷史的應用
班極民狄斯瑞里
愛的華布韋李頓
布韋的浪漫主義
他的歷史小說——他的晚期作品
查理斯狄更新
他的訓練
碑克威克故事
他的特型人物
他的陰險人物
他的人道主義
他的構局
威廉美克庇斯塞克瑞
他的小說結構
他對於世界的態度
潘頓尼斯
他對於歷史的應用
亨利·艾斯芒
安桑奈屈洛羅潑
查理斯呂德
夏錄蒂白朗戴
瑾·愛自傅
她的晚期作品
她對於大自然的感覺
查理斯金斯蕾
葛斯蓋爾夫人
喬治愛略脫
她的小說
寫實作家的喬治愛略脫
以心理學家而論
以道德家而論
喬治麥瑞狄斯
麥瑞狄斯的主旨
麥瑞狄斯的文體
麥瑞狄斯的詩
陶馬斯哈代
與麥瑞狄相對照
哈代之運用景物
哈代的哲學
寫實主義、悲觀主義與哲學
羅伯路易史蒂文孫
史蒂文孫的小說論
史蒂文孫的藝術
史蒂文孫的小品文、他的理想主義
第十六章 維多利亞時代晚年與愛德華時代的文學
歷史文學與當代文學
文學與民治
文學的類別
寫實主義
新聞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
寫實主義與文學形式
社會的變遷
普遍的態度
奧斯伽王爾德
喬治莫爾
莫爾與愛爾蘭運動
買克斯畢亞龐
姬爾伯凱系謙斯德頓
亞述西蒙斯
赫夫拉克艾里司
哈德生
普遍的傾向
斯蒂文飛利浦斯
威廉瓦特蓀
羅伯布列吉斯
佛朗西斯湯普森
湯普森的宗教詩
湯普森的愛情詩
湯普森與十七世紀的淵源
威廉艾奈斯蒂韓蕾
韓蕾的淡泊主義
約翰大衛德生
大衛德生的現代主義
大衛德生的對照
陶馬斯哈代——哈代的晚年生活
皇朝
詩人哈代
豪斯曼
姬勃生
約翰梅士菲爾
梅士菲爾的戲劇
梅士菲爾的小說
小說 寫實的小說
亨利詹姆斯
詹姆斯的藝術
詹姆斯的短篇小說
韓富瑞瓦德夫人
瓦德夫人的問題
瓦德夫人的晚期作品
詹姆斯馬修柏瑞
毛瑞斯休勒蒂
路狄雅德吉卜林
吉卜林的短篇小說藝術
吉卜林的中篇小說
吉卜林的詩
吉卜林的人道主義
約瑟康拉特
康拉特的藝術
薩牟爾勃脫勒
人類的路程
喬治基新
亞諾德伯奈特
柏奈特的小說
柏奈特的社會批評
柏奈特的晚期作品
約翰高爾斯華綏
高爾斯華綏的社會批評
高爾斯華綏的寫實主義
高爾斯華綏的戲劇
赫伯脫喬治韋爾斯
韋爾斯的小說
韋爾斯的宣傳
韋爾斯的社會批評
戲劇 維多利亞時代的戲劇
二十世紀的戲劇
各派的戲劇作家
鄧山尼勳爵
喬治簫伯納
簫伯納的晚期戲劇
簫伯納的理論
簫伯納的文體
愛爾蘭文學運動 在英文裡樹起愛爾蘭文化的第一次運動
色爾特材料進入盎格魯愛爾蘭文學
格列克聯盟會
三個代表作家
葉芝的詩
他的成功的重要性
「ae」(喬治威廉羅素)
道格拉斯赫德
辛基
他的戲劇
席安奧喀綏
第十七章 現代文學趨勢(一九三○)
詩歌 詩歌中的寫實主義
繪像詩人
理查德阿爾丁頓
挨斯爾龐德
希爾達都利脫
高敦鮑塔姆蕾
勞倫斯
戰詩
盧柏特布魯克
韋爾夫來得奧文
愛德華陶馬斯
瓦爾特得拉曼爾與詹姆斯斯蒂文斯
大衛斯
阿柏克倫俾、夫勒克與糾愛司
戰後趨勢
受略脫
席蒂威爾三姊弟
伊提斯席蒂威爾
俄斯柏脫席蒂威爾
薩希佛瑞爾席蒂威爾
亨柏特武爾夫
小說 新小說家
舊派作家
喜拉開斯密
瑪利韋布
休瓦爾蒲爾
康普吞麥根濟
佛朗克斯文奈吞
勞倫斯
梅辛克萊
露斯麥考蕾與德拉菲爾特
維璣尼亞武爾夫、凱薩琳曼士婓爾、挨塞爾梅茵
福爾斯忒
道洛綏理查生
詹姆斯糾愛司
諾曼道格拉斯與阿爾都斯赫胥黎
戰爭小說
報章小說
教育小說
傳記
李頓斯特拉琦
旅行文學
附錄
英漢專名對照表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6[194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文學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I561.09
拼音題名
InfoField
ying guo wen xue s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01,39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1:55,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1:55, 10 June 20231,239 × 1,754, 459 pages (26.34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英國文學史 (1/1) by (英)莫逖(W.V.Moody),(英)勒樊脫(R.M.Lovett)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05063,6651; 民國圖書.3; 英國文學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