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06614-7770 蘇聯文學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24.9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750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蘇聯文學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蘇〕季莫菲葉夫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蘇聯文學史
Publisher
海燕書店 (上海)
Description

內分上、下冊,原據1946年俄文版譯出,但在譯本排版後,由於原著1947年修訂版下冊內容有較大修改,故決定先出版上冊(見1948年9月版),下冊則在據原文修訂版進行校訂後再與上冊合訂為一冊出版。本書下冊包括第13至18章,第13章為「蘇維埃文學的發展道路」,第14至17章分別介紹馬雅可夫斯基、阿·托爾斯泰、肖洛霍夫、法捷耶夫的創作,最後一章為「蘇聯各民族的文學」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九十年代——俄羅斯文學發展的新時期
文學和社會生活的聯繫
過去的經驗的意義
十九世紀文學發展的總結
俄羅斯古典作家的人道主義
人民性
批判現實主義
俄羅斯古典作家的愛國主義
俄羅斯文學中的軍事愛國主義題材
俄羅斯文學中愛國志士的形象
十九世紀文學中的浪漫主義
俄羅斯文學的世界意義
傳統和革新
解放運動的新時期
社會民主黨的組織
革命鬥爭的新形式
解放祖國的鬥爭
第二章 文學的新任務
新的形勢
戰鬥的人道主義
人民性和黨性
列寧的文章「黨組織與黨文學」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接近
九十年代文學的傳統和革新
九十年代的文學生活
高爾基論文學新任務
高爾基的愛國主義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基礎
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紀初的主要文學派別
第三章 高爾基創作道路的開始
高爾基——人類的友人和導師
高爾基的世界榮譽
高爾基的生活之路
家庭
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
文學活動的準備
高爾基的自傳小說
阿廖夏的形象
三本小說中俄羅斯人的形象
文學活動的開始
高爾基的革命活動
十月革命後的高爾基生活
莫洛托夫關於高爾基的演辭
高爾基創作的初期
高爾基創作中的革命浪漫主義
高爾基的浪漫主義氣息的主人公
高爾基浪漫主義形象的意義
高爾基的浪漫主義和人民創作的聯繫
高爾基浪漫主義中的傳統因素
高爾基創作中的批判現實主義
犧牲者的人
壓迫者的人
對於英雄的夢想
鬥士的人
對人的信仰
抗議的探索與生活的鬥爭
「底層」的題材
高爾基的流浪漢形象的新穎處
抗議的力量
「底層」人物的否定方面
「切爾卡斯」
短篇的構成
迦夫里拉的形象
切爾卡斯的形象
短篇「莽撞人」中工人的形象
「柯諾華洛夫」
高爾基短篇中作者形象
結論
第四章 第一次俄國革命時代的高爾基創作的第二時期
創作的第二時期
「福馬·高爾傑葉夫」
福馬·高爾傑葉夫的形象
商人的形象
中篇里工人的形象
長篇小說「母親」
長篇的材料
長篇的運命
長篇的意義
母親的形象
高爾基怎樣雕塑成尼洛芙娜的形象
長篇中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交融
長篇的美學上的意義
長篇在反動時代的意義
「母親」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範本
劇本
劇本里的工人形象
「底層」
主要的人物
沙丁
盧卡
劇本的藝術意義
「海燕歌」
]
總結
第五章 兩次革命中間那一時期的高爾基(一九○八——一九一七)
反動時代
馬克思主義批評在同文學上反動勢力的鬥爭中
高爾基在同反動勢力的鬥爭中
「夏天」
奧古洛夫的俄羅斯
俄羅斯人的形象
列寧的形象
世界大戰時期
第六章 十月革命後高爾基的創作
創作綜合時期
「阿爾達莫諾夫家事」
長篇的意識意義
高爾基所了解的勞動
伊里亞·阿爾達莫諾夫的形象
第二代
第三代
小伊里亞·阿爾達莫諾夫
季洪·維亞洛夫
「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克里姆·薩姆金的形象
庫杜洛夫的形象
政論家的高爾基
反法西斯戰士的高爾基
高爾基創作的意義
第七章 接近高爾基的現實主義作家
高爾基對俄羅斯作家的影響
群眾無產階級文學
台米羊·別德納(普里德伏洛夫)
塞拉菲摩維奇(卜波夫)
塞拉菲摩維奇的創作之路
農民作家
波其雅切夫
伏爾洛夫
聶維洛夫
魏列薩耶夫
第八章 詩歌中的現實主義
抒情詩中的現實主義
二十世紀初葉的俄羅斯詩歌
馬維柯夫斯基的事業的開始
高爾基和馬雅柯夫斯基
未來主義在西歐
俄國的未來主義
馬雅柯夫斯基和未來主義
馬雅柯夫斯基的基本思想和形象
第九章 批判現實主義
二十世紀現實主義發展的各種不同的道路
二十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的貶低
蒲寧
蒲寧的抒情詩
蒲寧的散文
庫普林
安德烈夫
結語
第十章 象徵主義
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文學中同現實主義的鬥爭
俄羅斯的象徵主義
象徵主義的作詩法
象徵主義的社會意義
第十一章 華列里·勃柳索夫(一八七三——一九二四)
小傳
勃柳索夫的創作之路
創作的初期
勃柳索夫創作中的歷史題材
勃柳索夫的有力的人的形象
城市的題材
社會題材
勃柳索夫的散文
革命後的創作時期
祖國的題材
第十二章 亞力山大·勃洛克(一八八○——一九二一)
傳記
勃洛克和革命
人的題材
俄羅斯的題材
勃洛克和高爾基
勃洛克的浪漫主義
十月革命後的勃洛克
「十二個」
「西敘亞人」
第十三章 蘇維埃文學的發展道路
人民大眾創造力的解放
社會生活和文學生活的改造
列寧論社會主義文化的建立
文學發展的新階段
蘇維埃文學的新的主人公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發展
蘇維埃作家在國內社會生活中的地位
蘇維埃文學同生活的聯繫
蘇維埃文學發展的主要時期
蘇維埃文學的歷史主義
短短的結論
內戰時代的文學(一九一七至一九二○年)
黨和文學
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關於出版物的決議(一九二四年)
聯共(布)黨中央委員會的決議「關於黨在藝術文學方面的政策」(一九二五年)
文學團體
二十年代文學中的階級鬥爭
聯共(布)黨中央委員會的關於文藝團體的改組的決議
復興時期的文學
二十年代文學中的內戰題材
塞拉菲摩維奇的「鐵流」(一九二四年)
富曼諾夫的「夏伯陽」(一九二三年)
復興的題材.革拉特珂夫的「士敏土」(一九二五年)
二十年代文學生活的總結
重建時期
三十年代文學中的工業化與集體化的題材
新人的形象
馬卡連柯的「教育詩」(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四年)
奧斯特羅夫斯基的「鋼鐵怎樣煉成的」(一九三四年)
歷史小說的發展
戰前的文學
國防的題材
衛國戰爭時期的文學(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
戰時的抒情詩
長詩
特伐爾陀夫斯基的「華西里·焦爾金」(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
散文
戲劇
西蒙諾夫的「俄羅斯人」
柯爾納楚克的「戰線」
列昂諾夫的「侵略」
結語
文學在新的階段上
第十四章 符拉其米爾·馬雅柯夫斯基(一八九三-一九三○)
馬雅柯夫斯基的創作對當代的意義
鼓動家的詩人
鼓動詩和抒情詩
馬雅柯夫斯基的文學革新
馬雅柯夫斯基的愛國主義
馬雅柯夫斯基的人道主義
史大林論馬雅柯夫斯基
馬雅柯夫斯基的生活之路·童年·家庭
參加地下革命工作
關於城市的詩
馬雅柯夫斯基詩作的新穎處
馬雅柯夫斯基詩歌改革的民主性
長詩「袴中的雲」
長詩的意識主題基礎
長詩的藝術特點
革命前馬雅柯夫斯基的諷刺詩
長詩「脊柱橫笛」、「戰爭與和平」以及「人」的形象
馬雅柯夫斯基在一九一七年
關於革命的詩
藝術與革命
馬雅柯夫斯基在「羅斯達」
「羅斯達之窗」的基本題材及藝術特點
長詩「一萬萬五千萬」·人民的題材
馬雅柯夫斯基的新的抒情的世界觀
馬雅柯夫斯基的聲譽的增長.新的工作形式
馬雅柯夫斯基的諷刺詩·「沉緬在會議中的人們」
長詩「我愛」和「關於這」
長詩「符拉其米爾·伊理奇·列寧」
列寧的形象
長詩的結構.史詩的因素
長詩的抒情因素
長詩的語言
國外旅行·馬雅柯夫斯基論西方
馬雅柯夫斯基的後期創作
「和財務督導員談詩」·馬雅柯夫斯基論詩人的勞動
長詩「好!」
長詩「好!」中的革命題材和祖國題材
長詩的革新意義
長詩的樣式上的調音與節奏上的特點
報人的詩人馬雅柯夫斯基·在「共青真理報」的工作·詩的小品
五年計劃的題材·蘇維埃人的形象
同讀者的往來·展覽會
生命的最後幾年
「盡着嗓子唱」
第十五章 阿列克賽·托爾斯泰(一八八三——一九四五)
傳略
十月革命前一時期的創作
十月革命後的最初幾年
長篇小說「彼得大帝」
彼得的形象
長篇小說的主要形象
長篇的語言
關於伊凡雷帝的劇本
「糧食」(一九三七年)
「苦難的歷程」
a·托爾斯泰在衛國戰爭時期的活動
第十六章 蕭洛霍夫的創作
小傳
創作活動的開始
「靜靜的頓河」
長篇的藝術特點
「被開墾的處女地」
長篇的意義
達維陀夫的形象
共產黨員的形象
長篇的藝術特點
衛國戰爭年代蕭洛霍夫的活動
第十七章 法捷耶夫的創作
小傳
早期的兩個中篇
「毀滅」
「烏兌格的末裔」
「青年近衛軍」
長篇的文獻基礎
法捷耶夫的寫作這個長篇
長篇的意義
年老的一代
年青的一代
友情與愛情的題材
長篇中的家庭和學校
敵人的描寫
結構與文字的特點
結語
第十八章 蘇聯各民族的文學
蘇維埃文學的多民族性格
蘇聯各民族文學的發展
十月革命以前與以後的各民族間的文學聯繫
蘇聯的文學圖
蘇列依曼·斯塔耳斯基(一八六九至一九三七年)
偉大的歌人
蘇列依曼·斯塔耳斯基的一生
蘇列依曼·斯塔耳斯基的詩歌
蘇列依曼·斯塔耳斯基——文字大匠
張布耳·閘巴葉夫(一八四六至一九四五年)
卡薩赫斯坦的民族歌人
張布耳的一生
張布耳——語言的藝術家
派夫洛·蒂慶納(一八九一年)
生平和創作活動的開始
各蘇維埃民族友愛的歌手
派夫洛·蒂慶納的技巧
派夫洛·蒂慶納的長詩和論文
楊卡·庫派拉(一八八二至一九四二年)
白俄羅斯的人民詩人
楊卡·庫派拉的生平
高爾基論楊卡·庫派拉的詩歌
楊卡·庫派拉的創作之路
作為文字大匠的楊卡·庫派拉
阿維季克·伊薩克楊(一八七五年)
阿維季克·伊薩克楊的生活和詩歌
迦拉克季昂·塔比節(一八九二年)
塔比節的關於蘇維埃喬治亞的詩
結語
譯後記
本書作家人名索引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49
publication_date QS:P577,+1949-00-00T00:00:00Z/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文學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I512.095
拼音題名
InfoField
su lian wen xue s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2,688,15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4:27,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4:27, 11 June 20231,239 × 1,754, 750 pages (24.9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蘇聯文學史 (1/1) by (蘇)季莫菲葉夫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06614,7770; 民國圖書.3; 蘇聯文學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