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09961-8729 化學史通考.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6.9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48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化學史通考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丁緒賢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化學史通考
Publisher
國立北京大學出版社部[發行者] (北京)
Description

目錄
引言
第一編 上古時代
第一章 埃及,希臘,和羅馬的化學
節1 總論
(甲) 上古的實用化學
2 實用化學的起源
3 化學史上最古的國家
4 上古的冶金學
5 上古的各種工業化學
6 上古化學上的原料
(乙) 上古的哲論化學
7 希臘人的化學
8 泰立司(thales)的原素
9 anaximenes,heraelitus,pherekides的學說
10 安培度可魯(empedoeles)的學說——原素變換的問題
11 亞力士多德(aristotle)
12 亞里士多德的四原素的學說
13 六原素和第五原素的學說
14 安那塞葛拉(anaxagoras)的原素
15 劉西巴(lueippus),德謨可利他(democritus),等的學說
16 德謨可利他的原子學說
17 結論
(丙) 羅馬時期的化學
18 羅馬人與理論的和實用的化學
19 羅馬人對於化學的功罪
20 蒲拉奈(pliny)的傳略
第二編 中古時代
第二章 點金時期
21 阿拉伯人與中古學術的關係
22 阿拉伯人與點金術的關係
23 賈博(jabirorgeber)的傳略
24 阿拉伯人對於實習化學的知識
25 點金術上最早的記載
26 點金術的概念和其相關的事實
27 賈博的硫汞二原素與點金之關係
28 費來丁(b.valentine)的三原素與點金之關係
29 什麼是智者石
30 智者石的製法
31 點金家的符號
32 點金術與宗教的關係
33 點金術與帝王的關係
34 十三世紀的點金家
35 十三世紀後點金術的命運
36 點金時期實際上的化學
37 點金時期的化學工業
第三章 製藥時期
38 費來丁(valentine)和襲雷塞耳灑(paracelsus)以前和以後的醫藥學
39 醫藥化學家的領袖
40 其他製藥化學家
41 製藥時期的實驗家
42 製藥時期實際上的化學
43 製藥時期的化學工業
第四章 燃素時期
44 1630伍萊(rey)對於燼燒加重的解釋
45 1873包宜爾(boyle)對於燃燒加重的試驗和解釋
46 包宜爾的生平
47 包宜爾的工作
48 胡克司(hookes),梅猷(mayow),和解立司(hales)的工作
49 相策(beeher),和燃素學說之起首
50 許太爾(stahl)和燃素學說
51 燃素學說的用處
52 燃素派所感的困難和其辯護
53 燃素時期德國化學家
54 燃素時期法國化學家
55 燃素時期瑞典化學家
56 白格門(bergman)的傳略
57 許禮(scheele)的傳略
第三編 近世(上期)
第五章 兩種氧化炭和炭酸化物
58 卜拉克(black)的生平
59 1754卜拉克的特別研究
60 卜拉克對於白堊(cbalk)和石灰的試驗
61 卜拉克對於鹽基性炭酸鎂和煆鎂氧(magnesia)的試驗
62 卜拉克對於苛性的解釋
63 卜拉克對於和平及苛性鹼質之成分的證明
64 海爾孟(vanhelmont),卜拉克,和凱文第旭(cavendish)對於炭酸氣的取法和試法
65 1772普力司列(priestley)的取法和試法
66 1772賴若西埃(lavoisier)的取法和試法
67 1774賴若西埃的取法和試法
68 卜拉克,白格門,和凱文第旭對於重炭酸化物的研究
69 炭酸氣能使白堊和炭酸鎂消化之發現
70 炭酸氣能使鐵或鋅消化之發現
71 1774白格門證明炭酸氣水有酸性
72 一氧化炭的發現,取法,和性格
73 容量上和重量上兩種氧化炭的組成
第六章 氮(淡氣)和其化合物
74 氮的名稱,發現,和分離
75 凱文第旭的生平
76 凱文第旭的工作
77 凱氏對於「phlogisticatedair」的試驗
78 1781凱氏從氫氧二氣發現硝酸的試驗
79 1784凱氏從空氣製取硝酸的試驗
80 硝酸分解時所生的氣體
81 1772普力司列對於氧化氮的取法和品性
82 1772-74普氏對於氧化氮與尋常空氣或氧的化合
83 1772普氏用氧化氮試驗空氣的好壞
84 1772普氏的亞氧化氮的發現
85 1776普氏對於過氧化氮的試驗
86 1799兌飛試驗亞氧化氮的品性
87 兌飛測定重量上和容量上亞氧化氮的組成
88 1800兌飛測定重量上,1809蓋路賽(gay-lussao)測定容量上,氧化氮的組成
89 1899兌飛測定重量上,1816蓋路賽測定容量上,過氧化氮的組成
90 硝酸和亞硝酸的辨別
91 1776賴若西埃對於硝酸的分析和合成
92 1816蓋路賽測定硝酸和亞硝酸的成分
93 阿莫尼亞的發現,品性和組成
第七章 氧(養氣)和其學說
94 普力司列的生平
95 普力司列的工作
96 1772許禮的氧之發現和試法
97 1774普力司列的氧之發現
98 1771賴若西埃的燃燒加重的試驗和解釋
99 1774-75賴氏的氧之分離
100 賴氏的氧化汞之定量的合成和分析
101 1777賴氏的燃燒的氧學說
102 1777賴氏的酸之氧學說
103 賴若西埃的傳略
第八章 氫(輕氣)和水
104 1766凱文第旭對於氫氣的試驗
105 1781凱氏用氫和空氣證明容量上水之組成
106 1781凱氏用氫和氧證明容量上水之組成
107 賴若西埃關於水之組成的種種研究
108 用合成法測定容量上水之組成
109 用分析法測定容量上水之組成
110 重量上水之組成的測定
第九章 氯(綠氣)和其化合物
111 1774許禮的氯之發現
112 許禮所發現的氯之性格
113 1785貝叟來(berthollet)認氯為氧化物
114 1785貝氏證明氯氣不是酸質
115 蓋路賽(gay-lussae)和戴納(thenard)用分解證明鹽酸氣的組成
116 蓋氏和戴氏用合成法證明鹽酸氣的組成
117 蓋氏和戴氏當氯是個想像基的氧化物
118 1809蓋氏和戴氏要分解氯氣的試驗
119 1810兌飛當氯是個原素
120 1810兌飛測定容量上鹽酸氣的成分
121 氯酸鉀和氯酸
122 次亞氯酸鉀和漂白粉
第十章 碘,溴,氟,和其化合物
123 碘的發現和品性
124 1813氫碘酸的取法和品性
125 碘之化合物
126 溴的發現
127 氟化鈣和氟化氫
128 毛遜(moissan)的傳略
129 原素氟的取法
第十一章 磷,硫,和其化合物
130 磷的取法
131 磷酸,亞磷酸,和其無水氧化物
132 三氫化磷的取法和品性
133 硫化氫的取法,品性,和組成
134 1774普力司列取二氧化硫的方法
135 硫酸和亞硫酸的辨別
136 容量上和重量上亞硫酸的組成
137 無水亞硫酸和無水硫酸中氧之比例
第四編 近世(中期)
第十二章 原子學說和其化合之定律
138 十九世紀以前關於物質組成的學說
139 多頓(dalton)的傳略
140 多頓的原子學說之起點
141 多頓對於原子的觀念
142 多頓對於化合原子數目的假定
143 多頓測定原子量的方法
144 多頓的原子量表
145 倍數比例定律的發現
146 原子學說與倍數比例定律發現之先後
147 原子學說與化合各定律之關係
(甲) 定比例
148 定比例之定律
149 卜老斯(proust)的傳略
150 1799卜老斯證明定比例定律的試驗
151 貝叟來(berthollet)和卜老斯的辯論
152 貝叟來對於定比例定律的抗議
153 卜老斯對於定比例定律的辯護
154 許台(stas)的傳略
155 1865許台試驗定比例定律的精確
(乙) 倍數比例
156 倍數比例定律之發現者
157 1808湯姆生(thomson)和鄔列斯敦(wollaston)對於倍數比例的貢獻
158 1810白則里(berzelins)證明倍數比例的定律
159 倍數比例定律的精確
(丙) 交互比例和當量
160 1791-1802黎熙泰(t.b.richter)的當量表
161 原素或化合物的交互比例或當量
162 當量和原子量
163 許台的當量之測定
164 交互比例定律的精確
第十三章 原子量,分子量,和當量
(甲) 氣體容量的定律
165 蓋路賽(gay-lussae)的測定
166 1805蓋路賽和胡賓德(humbolt)的測定
167 1808蓋路賽研究(ⅰ)化合兩氣體的容量關係
168 蓋氏研究(ⅱ)化合氣體與產生氣體的容量關係
169 蓋路賽定律和其適用程度
170 容量定律與原子學說之關係
171 多頓對於容量定律的態度
(乙) 阿佛蓋路的臆說
172 阿佛蓋路(avogadro)的生平
173 1811阿佛蓋路和1814安倍(ampere)臆說
174 分子與原子的辨別
175 阿氏的臆說和氣體分子的繁雜
176 用阿氏臆說測定分子量
177 克分子容量(gram-molceularvolume)和阿氏的數目
178 近世普遍承認阿氏臆說的理由
(丙) 原子熱和分子熱
179 杜朗(dulong)和裴迪(petit)的傳略
180 1819杜朗和裴迪的定律
181 用杜裴二氏的定律求原子量
182 杜裴二氏更改白則里1818年的原子量
183 杜裴二氏定律的另外兩種用處
184 化合物的分子熱——考卜(kopp)的定律
185 考卜的定律的應用
(丁) 同晶的定律
186 結晶學與化學的關係
187 米學禮(mitscherlich)的傳略
188 1819米學禮的同晶定律的發現
189 同晶定律的應用
190 米氏用同晶定律更改其原子量
191 白則里用同晶定律更改原子量表
192 用同晶定律運算之實例
193 同晶定律的例外
(戊) 白則里等對於原子量和當量的工作
194 白則里(berzelius)的傳略
195 孚勒(wohler)對於白則里的紀念
196 白則里的原子量的測定
197 白則里的測定與各定律
198 1813金屬氧化物和白則里的第一原子量表
199 1818白則里的原子量表
200 白則里1826更改1818的原子量
201 杜瑪(dumas)要更改原子量的試驗
202 杜氏和白氏的原子量的比較
203 白則里反對杜瑪的理由
204 鄔列斯敦(wollaston)的傳略
205 各化學家對於原子和當量的態度
206 格米林(l.gmelin)和其化合重或當量
207 湯姆生和其原子量
208 卜考特(prout)的臆說
209 白則里的化學名詞和符號
210 白則里的橫線程式
第十四章 電化學和其相關問題
211 兌飛(davy)的傳略
212 電流對於化學反應的應用
213 1807兌飛發現原素鉀和鈉的方法
214 1808兌飛發現鎂,鈣,鎴,和鋇
215 兌飛考察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的性質
216 鉀和鈉含氫與否的問題
217 發現鉀後的影響
218 兌飛的電化學說
219 白則里的電化學說
220 白則里對於電解的解釋
221 白則里的兩性統系
222 酸之學說和氯,碘,是否原素的問題
223 酸的學說和電解現象的解釋
224 法拉第(faraday)的傳略
225 1833-34法拉第的電解定律
226 法拉第的電化當量之影響
第十五章 1865年以前的有機化學
227 百年前有機化合物的分析和程式
228 1828孚勒(wohler)的尿素的合成
229 基的學說的起原
230 1832孚勒和李必虛(liebig)的安息酸基
231 1827-43本生(bunsen)對於砒臭基的研究
232 基的定義
233 1827杜瑪和卜萊(boullay)的etherin學說
234 1834李必虛的ethyl基的學說
235 1839李必虛的acetyl基
236 複雜基的化學
237 1831-35杜瑪的代替定律
238 1837勞倫(laurent)的代替或核仁學說
239 1839杜瑪的狀式學說
240 一體主義(unitarism)與兩性主義(dualism)
241 連屬組(copula)和連屬化合物
242 考勃(kolbe)和弗蘭克倫(frankland)的新基學說
243 考勃當有機酸是草酸的聯屬化合物
244 考勃當酸是炭酸的代替物
245 1839蓋哈(gerhardt)的渣余學說
246 1846費慈(wurlz)之發現第一氮氫化物
247 1850侯夫門(hofmann)發現第一,第二,第三氮氫化物和第四錏化物
248 1850-52威廉生(williamson)的醚的合成
249 1856蓋哈的四狀式學說或第二狀式學說
250 凝合狀式和倍數狀式
251 1857凱古來(kekule)的混合狀式
252 1857凱古來的沼氣狀式
253 狀式與原子價的關係
254 1857凱古來論原子價數
255 1852弗蘭克倫的原子價的學說
256 1858炭的四原子價和各炭原子的相連
257 凱古來的學說
258 庫貝(couper)的學說
259 結構學說和結構公式
260 1865凱古來的輪質學說
第十六章 李必虛,孚勒,杜瑪等的傳略
261 李必虛(liebig)的傳略
262 孚勒(wohler)的傳略
263 李必虛和孚勒的個性,交情,和合作
264 杜瑪(dumas)的傳略
265 勞倫(laurent)和蓋哈(gerhardt)的傳略
266 費慈(wnrtz)的傳略
267 侯夫門(hofmann)的傳略
268 威廉生(williamson)的傳略
269 考勃(kolbe)的傳略
270 弗蘭克倫(frankland)的傳略
271 凱古來(kekule)的傳略
第十七章 酸質之多價;原子,分子,當量,或程式之辨別或選擇;蒸汽密度之測定
272 多價酸質的學說
273 格蘭亨姆(graham)的傳略
274 格蘭亨姆的磷酸研究
275 李必虛和杜瑪對於檸檬酸的研究
276 1838李必虛對於多價酸質的研究
277 蓋哈的鹽基價的定律
278 蓋哈和勞倫對於鹽基價的試法
279 1843蓋哈審訂原子量並將有機化合物的程式折半
280 改四容標準為二容標準
281 1843勞倫辨別原子分子和當量——他採用二容於原素
282 勞倫對於化合重的選擇的意見
283 1843年以前當量的概念
284 1343年勞倫對於當量的見解
285 化合量和當量的區別
286 勞倫對於選擇程式的意見
287 1860前五十年的化學狀況
288 1860柯爾魯(karlsruche)的會議
289 坎尼日婁(cannizzaro)的傳略
290 坎尼日婁的小冊和阿佛蓋路的臆說
291 坎尼日婁對於蒸汽密度和分子量的測定
292 原子量的測定
293 坎尼日婁對於分子量的測定
第十八章 同分異性和有機的合成
(甲) 同分異性(isomerism)
294 同分異性的起源
295 異基的同分異性和位置的同分異性
296 巴斯德(pasteur)的傳略
267 晶體構造與旋極光性的關係
298 巴斯德發現半位面,旋光性,和不稱炭原子的關係
299 1874范韜夫(van'thoff)和賴貝爾(lebel)的學說
300 變動的同分異性
301 幾何的同分異性
302 一些特別原素所成的同分異性
303 關於同分異性之結論
(乙) 有機的合成
304 概論
305 貝提老(berthelot)的生平
306 貝提老的工作
307 斐雪(e.fiseher)的傳略
第五編 近世(下期)
第十九章 物理化學
308 概論
(甲) 愛力,平衡,質量作用之定律等
309 貝叟來(1801)以前愛力的觀念
310 貝叟來(berthollet)的生平
311 貝叟來的1801愛力之定律和1803靜化學論
312 貝叟來的(ⅰ)質量(ⅱ)揮發和(ⅲ)不溶度的例子
313 貝叟來的學說失敗之原因
314 1850wilhelmy對於反應速度之研究
315 1961貝叟來和gilles的研究
316 攙雜(heterogeneous)統系之研究
317 1867甘德葆(guldburg)和萬格(waage)的「化學愛力上的研究」——質量反應之定律
318 甘萬二氏的活動質量
319 甘萬二氏論反應之速度
320 甘萬二氏論文的結論
321 紀不思(gibbs)和位相規則
322 位相規則之應用
323 lechatelier-braun的原理等等
(乙) 氣體和蒸汽密度;分解和聯合
324 氣體各定律和運動學說
325 熱力學的三定律
326 氣體之變液
327 反常的蒸氣密度
328 分解(dissoeiation)之各例
329 兌斐爾(deville)的「熱冷管」的試驗
330 聯合(assoeiation)
(丙) 稀溶液和滲壓,蒸壓沸點,和冰點
331 滲透壓力
332 范韜夫(van'thoff)的傳略
333 1885范韜夫的稀溶液的學說
334 范韜夫的因子「i」
335 1881-84raoult對於溶液之冰點和沸點之研究
336 冰點下降與有機化合物的分子量的關係
337 1887raoult對於溶液的蒸氣壓力之研究
(丁) 傳電度和遊子學說
338 1805grothus的學說
339 1857clausius的學說
340 阿希尼俄司(arrhenius)的傳略
341 1887阿希尼俄司的遊子學說
342 1853-9hittorf的搬運數
343 1876-85kohlrauch的定律
344 滲壓與遊子學說之關係
345 從(ⅰ)傳電度和(ⅱ)滲壓測定電離的程度
346 敖司沃(ostwald)的傳略
347 敖司沃和遊子學說
第二十章 原素的分類和排列
348 1789賴若西埃的原素表
349 1829dobereiner的三原素組(triads)
350 1859杜瑪的公差
351 1863項古槖(chancoutois)的螺旋圖
352 1865牛倫(newlands)的八音律
353 露沙馬雅(lotharmeyer)的傳略
354 門德來夫(mendeleeff)的傳略
355 1869露沙馬雅的和1869-71門德來夫的周期表
356 門氏從周期表發現的特點
357 周期律與原素和化合物之性格
358 周期律與審定原子量之關係
359 門德來夫預料的三原素和其化合物
360 原素排列的其他方法
361 1887柯魯克司的原始元素(metaelements)
第二十一章 希罕土質和希罕氣體
(甲) 希罕土質
362 本生(bunsen)的傳略
363 光帶分析和原素的發現
364 希罕土質
(乙) 希罕氣體
365 空中各氣體之發現者
366 1894氬(a)之發現
367 1895鈾礦中氦(he)之發現
368 1898氪(kr)之發現
369 1898氞(ne)和氠(xenon)和空氣中氦之發現
370 雷姆賽(ramsay)的傳略
第六編 最近時代
第二十二章 放射性和其相關問題
371 柯魯克司(crookes)的傳略
472 負極光線,x光線,和電子
373 1896柏貴烈(recqueral)的試驗
374 居利夫人(madamcurie)的傳略
375 1898-1962居利夫人的鈹(polonium)和鐳的發現
376 鐳的放射(radiation)和α,——β,——和γ——光線
377 氭(niton)的發現
378 氭的原子量
379 從鐳放出的氦
380 半生周期(half-lifeperiod)
381 原子分裂的學說
382 同位原素或同位體
383 黎查茲(richards)和原子量的測定
384 質量光帶或正光線光片
385 x光線光帶和原子數
386 一切原子的成分
387 原子的構造
第七編 特別化學史
第二十三章 實驗化學
388 化學器具之改良
389 化學方法之改良
390 分析方法之進步
(a) 無機定性的
(b) 無機定量的
(c) 有機定性的
(d) 有機定量的
(e) 容量分析
(f) 氣體分析
391 原子量之測定
第二十四章 工業化學
392 引言
(甲) 硫酸
393 硫酸的發現和最早的製法
394 鉛房法
395 製造硫酸之理論
396 發煙硫酸
397 接觸法
(乙) 鹼質
398 賴卜郎(leblane)以前的制鹼法
399 賴卜郎的傳略
400 賴卜郎程序中的副產品
401 氨鹼程序(ammonia-sodaprocess)
402 蘇爾維(solvay)的傳略
403 電解程序
404 膈膜程序
405 水銀程序
(丙) 染料
406 煤氣和煤膏
407 煤膏較早的用途和其產物
408 輪質等等的發現——煤膏的蒸溜——煤膏產物的用途
409 裴欽(perkin)的傳略
410 茜草色精和土耳其紅
411 天然的和人造的靛
412 一些其他染料的歷史
413 染料工業之結論
(丁) 炸藥
414 希臘火藥
415 槍藥
416 氯酸鉀
417 棉花火藥
418 無煙火藥
419 硝酸甘油
420 硝酸膠體
421 苦味酸和t.n.t.
422 「毒氣」
附錄
ⅰ 西文化學史書目
ⅱ 中西名詞對照表
ⅲ 正誤表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25
publication_date QS:P577,+1925-00-00T00:00:00Z/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化學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O6-09
拼音題名
InfoField
hua xue shi tong kao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20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7:39, 21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7:39, 21 April 20231,239 × 1,754, 448 pages (16.9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化學史通考 (1/1) by 丁緒賢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09961,8729; 民國圖書-PD2022.2; 化學史通考)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